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寻英语听力训练的科学方法
听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它不仅与听者的基本听力技能有关,而且与听者的英语基本功(如词汇量、语法等)和知识面(如自然科学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逻辑推理知识等)有密切的联系。要想提高听力水平,关键在于平时多听多练,养成良好的听读习惯,提高听力基本功和语言基本功。听力基本功主要指听音、辨音、听读会意以及形成语感和英语思维习惯等。这种听力技能需要在大量的听力实践中获得。
训练听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自身的体会和教学心得,我认为要想提高听力技能,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有意识地给自己营造一个“练耳朵”的语言环境。实验表明,每天一小时的听音时间为最佳效时(即听懂和记忆的有效时间)。利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睡觉前听半个小时的录音或英语广播,坚持看原版的英语电影、电视或录像,主动听他人用英语交谈或演讲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之,一切可以被用来营造“刺激听觉的语言环境”的机会和手段都加以充分利用,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选择适当的听力材料,“精听”与“泛听”有机结合。要使自己的听力水平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就应当根据自己练习所处的阶段,选择适当的听力材料,一一进行突破,也就是“精听”。通过反复、认真地听,达到对语篇中语音、语义、词汇、句型结构等熟练掌握、牢固记忆的目的。“精听”的材料不宜过长、过难。在听力训练的起步阶段,“精听”是训练听力的主要方法,但是“精听”耗时长,涉及面窄,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还应配合与“精听”内容相关的“泛听”。“精听”重在质,“泛听”重在量,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学习的质量。
打好基本功,注意听力技能与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关系。能否有效地提高听的能力,首先取决于能否快速准确地捕捉到由各种音素组成的语音信息。要掌握这一功夫,必须踏实地学好、练好语音,不要偏重于背单词做习题,而应注重语音语调的模仿性训练,规范自己的语音语调,同时学习必要的语音知识和朗读技巧。无论是阅读还是听音,都要以一定数量的单词作为基础。要有效地提高听力水平,只靠记忆生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努力扩充自己的“听力词汇库”,做到“一听即懂”,要使自己在快速听的过程中对这些词汇有非常清晰、准确的反应,从而逐步降低自己在听力训练中的生词率。练习听力除了要求准确辨别语音、理解词义之外,还要有扎实的语法知识。因此,我们在注意规范语音、扩大听力词汇量的同时,还要重视基本语法知识的学习。可以这样说,听力中语音和词汇犹如一颗颗零散的珠子,只有用语法这根线将它们串起来,方可成为一条有价值的项链。
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影响听力水平提高除了前述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因素外,知识面不广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英语学习者自身知识面的宽窄与听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应注意积累各方面的常识和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在多听多练的同时,必须多读书,扩大知识领域,关心时事和科学文化的最新成就,为听懂英语演讲、广播、讲话等创造有利的条件。
减少听音遍数,整体把握听音内容。录音或讲话的内容往往只有一遍,而且要求听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内作出迅速的反应。这说明听是一个完全的实时进程。听音的实时性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必须有意识地减少听单词的遍数和使用录音机暂停键的次数,培养只听一遍连贯录音的情况下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
脱离文字材料听录音。在听音的实践中应努力培养用耳朵获取信息的习惯。碰到听不懂的,再去根据词的发音查词典或对照听力原文。要好好总结一下,哪些地方没有听懂,为什么听不懂,是因为对词的辨音错误,单词听不出来,还是对句子意思理解错误,然后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再重复听几次,直到完全听懂为止。这样做虽然费劲,但能起到训练耳朵的作用,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听力的提高过程也是一个人综合知识与能力的提高过程。这个过程是艰苦而富有挑战性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无序地进行听力训练确实是件枯燥乏味的差使,但一旦掌握了科学适宜的训练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反复训练,听力练习就会相对变得轻松起来。
巧用网络听力材料,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网络进行英语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手段。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科学性、先进性、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青睐;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习效率,更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使教者和学者受益匪浅。
图文并茂被称赞为文科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和信息传递的最佳方式,而网络不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字材料,更提供了图像、声音、动画,这使得英语教学更加生动有趣。网络英语可以把英语教学中的内容以鲜明的视听形象再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形象地感知教学内容,更快、更大量、更准确、更牢固地接受知识和信息。如教“职业”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找来一些动画图片,学生可以一边看着清晰而富有情趣的画面,一边学习新单词,这样可以使学生牢牢地记住单词,加深记忆,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可企及的效果。
想当初有多少英语教师为能找到一些合适的英语听力材料而绞尽脑汁,而今却易如反掌、信手“点”来。网络上鼠标轻轻一点,英式英语、美式英语任你选,任你听,任你看,任你欣赏。地地道道的英语、漂亮而富有磁性的音质使学生流连忘返,使教师选材得心应手,往往一堂课下来,学生总是意犹未尽。
网络的丰富资源常常能够令人“眼花缭乱”,无论是历史的还是当今的,无论是家庭的还是全球性的……应有尽有。比如在教学“Martin.Luther.King”这一课时,在网站上可找到关于Martin.Luther.King的各种资料,使学生可以有一个比较直观彻底的了解。一堂课结束,学生说他们感到Martin.Luther.King刚给他们作过一次演讲。
网络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教师选材与教学轻松便捷,难怪使用过网络教学的英语教师都对它情有独钟。网络英语教学真正地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方便了教师的英语教学,有效地运用网络资源辅助英语课堂教学能加大课堂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使英语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并富有艺术性。
引导学生学习用英语思维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思维和语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思维虽然是全人类所共有的,却有极强的民族性。由于各民族地理、文化背景及生活方式的迥异,思维模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因而想要学好一门外语,除了要掌握此语言中大量的词汇、语法、句型等外在的语言规则,还要将自己融入异族的文化与思维模式中,将语言交流内化为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自由交流的目的。这也是许多语言学家把语言学习叫做语言习得的原因。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中华民族和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各自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因而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文化积淀,在民族性格、气质、情感、思维方式、价值观、宗教心态等各方面会出现碰撞。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曾说过:“东方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而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从而形成了东方的综合语特征。”东方人的思维特点是直观的、整体的,强调天人合一。这种思维模式使东方人习惯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洞察和领会对方的情感和用意。而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其思维特点是逻辑的、分析的和推理的,其语言也就更加具有逻辑性,依赖形式上的统一。
思维特点的差异形成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层面的不同。从句子结构的角度来讲,汉语形散神聚,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先后、逻辑事理为顺序,横而铺叙形成“多点铺陈”“散点透视”的句式;而英语以句子为思维单位,注重单个句子结构的完整性。以主谓为核心控制句内其他各种成分,从主到次形成了由一到多的句法。
透过英汉的思维模式差异观察学生在英语习得中出现的语法和语用失误,我们发现了造成这些失误背后的深层原因——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第一个层次上的欠缺可以通过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英语民族文化意识渗透,并通过网络、杂志、外文影片等各种媒体进行补充,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而第二个层面的影响则是很难克服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时往往会受到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汉语思维定式的影响,总是倾向于从汉语的思维角度出发来选择词汇、惯用语搭配来安排句子结构,因而带有“汉化味”,表达的英语不仅不地道,而且存在大量的语用失误,例如:raining chicken(落汤鸡),a cold andheat world(世态炎凉),mountain peoplemountain sea(人山人海),small school(小学)等。这就是语言学家所说的语言相对性——由于不同的语言用不同的方式切割现实而形成的思维格局差异。学生在跨越两种语言界限时也必然要跨越两种思维格局的界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
学生在运用所学语言时所出现的失误按其性质大致分为语法错误和语用错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准确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语法教学,不断纠正学生语音、词汇、搭配等方面的错误,却忽视一些语用错误。如学生进行语言交流时出现这样的对话s1:Thank youvery much,It’s a Kceat heln S2:Nevermind s2的回答虽然没有语言形式上的错误,但误用了英语回应歉意的表达方法来表达“不客气”。这样的回答若是在同外国人进行交谈时会造成对方的尴尬,而在课堂上练习对话时,这种语用错误却经常被忽略,久而久之汉语思维定式便在学生的头脑中固定下来,造成了英语表达不地道。
通过对第二语言习得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在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可以利用以语言规则和形式为主的演绎式教学,尤其是语音教学。如果在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注意正确的发音以及与母语的差别,就能逐步克服包括母语负迁移在内的各种错误,形成标准、纯正的发音。当学生有一定语言基础。进行口头造句、翻译及写作时,如果依然以形式为主,而练习的内容脱离了学生所学的材料和情景,学生就不能用自己学过的知识作诱导去寻找恰当的表达方式,便只能依靠相应的母语的思维和表达加上外语的词汇来表达。显然这种生搬硬套的能力并不是真正的外语能力。因此在提高阶段,应尽量减少机械性的语言操练,增加有意义的语言交流,尽可能为学生设置丰富而真实的外语环境,注重外语思维的培养,从而达到对语言形式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对于会话、阅读等实践性技能的教学,则可采用以实践为引导、以交际活动为载体的归纳式教学。教师应重视对英汉两种思维模式的比较和分析,将学生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出现的语用错误进行归类、整理,同时进行深层次的跨语言文化思维训练,使学生逐步理解语言外壳下所蕴含的整个西方社会的思想文化,从而达到语言学习与思维模式的有机统一。
从我们当前的英语教学来看,因思维方式不同而影响英语表达的语言形式,往往构成了教学的难点,也成为制约学生英语水平提高的瓶颈。如果教师局限于解决表面问题而忽视思维模式的比较和分析,最后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效果。总之,我们应将文化学习、思维差异训练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排除母语思维定式的干扰,将语言习得内化为一种交际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
全面投入手提高学生英语听力
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听力训练。教师要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呢?
首先要重视语音教学。在教学中,我不仅认真指导学生学习英语字母和48个音素的发音,而且还向学生介绍英语字母的读音规则、英语的基本语调以及单词的重音、句子重音、意群、连读、失去爆破等语音知识,并且进行朗读练习。
其次要牢固掌握所学词汇,灵活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语音、词汇和语法是构成语言系统的三大要素,也是提高学生听力的基础。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根据语音规则记忆单词,要多层次、多角度补充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常用成语等,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听力练习必须结合所学语法知识,多做一些句型练习或听写练习来巩固语法知识。
再次要尽量多了解英美国家的背景知识。了解说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对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要提高听力,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还应该尽可能地多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
然后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听与说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朗读又是说的最基础的训练方法。所以,要培养学生朗读英语的良好习惯,以规范的发音朗读材料,最好能够有声有色地背诵或表演;培养学生听后叙述的习惯,要把听说结合起来训练,让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说,在说的同时增强听的能力;培养听写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把反映和概括事物特征和本质的关键词,如人名、地名、时间、数字、价格、距离等记录下来,记录的内容可以慢慢地从个别单词、句子逐步向段落大意过渡。
最后要让学生掌握听力解题应试技巧。具体来说:做好听前预测,通过阅读题干和选项,预测将要听的内容及其重点所在,做到有的放矢,以提高捕捉信息的准确度;边听边记,学会抓住关键词和材料大意,试着在草稿纸上边听边记主要信息或与题干相关的内容,有利于听后判断并选择正确的答案;听后推理判断,在抓住文章主旨大意和关键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和常识,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纠正边听边译的不良习惯,注重语篇理解,听力技巧指导应让学生懂得,听力是要听懂对方所表达的内容,并非要求一定听懂每一个单词,所以要稳定情绪,争取多把握一些后面的信息,以便于解题;认真审查核实,听力答题结束后,不要急于做笔试题,要利用头脑中对记录内容的短暂记忆和对那些无把握的答案进行推敲,看所选答案是否符合听力材料的原意。
总之,提高英语听力水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听力训练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需要相当程度的英语基本功,如正确的听音和阅读方法,快速的语感反应和熟练的技能运用。因此,在学习中应多听多练,才能快速提高听力技能。
听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它不仅与听者的基本听力技能有关,而且与听者的英语基本功(如词汇量、语法等)和知识面(如自然科学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逻辑推理知识等)有密切的联系。要想提高听力水平,关键在于平时多听多练,养成良好的听读习惯,提高听力基本功和语言基本功。听力基本功主要指听音、辨音、听读会意以及形成语感和英语思维习惯等。这种听力技能需要在大量的听力实践中获得。
训练听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自身的体会和教学心得,我认为要想提高听力技能,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有意识地给自己营造一个“练耳朵”的语言环境。实验表明,每天一小时的听音时间为最佳效时(即听懂和记忆的有效时间)。利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睡觉前听半个小时的录音或英语广播,坚持看原版的英语电影、电视或录像,主动听他人用英语交谈或演讲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之,一切可以被用来营造“刺激听觉的语言环境”的机会和手段都加以充分利用,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选择适当的听力材料,“精听”与“泛听”有机结合。要使自己的听力水平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就应当根据自己练习所处的阶段,选择适当的听力材料,一一进行突破,也就是“精听”。通过反复、认真地听,达到对语篇中语音、语义、词汇、句型结构等熟练掌握、牢固记忆的目的。“精听”的材料不宜过长、过难。在听力训练的起步阶段,“精听”是训练听力的主要方法,但是“精听”耗时长,涉及面窄,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还应配合与“精听”内容相关的“泛听”。“精听”重在质,“泛听”重在量,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学习的质量。
打好基本功,注意听力技能与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关系。能否有效地提高听的能力,首先取决于能否快速准确地捕捉到由各种音素组成的语音信息。要掌握这一功夫,必须踏实地学好、练好语音,不要偏重于背单词做习题,而应注重语音语调的模仿性训练,规范自己的语音语调,同时学习必要的语音知识和朗读技巧。无论是阅读还是听音,都要以一定数量的单词作为基础。要有效地提高听力水平,只靠记忆生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努力扩充自己的“听力词汇库”,做到“一听即懂”,要使自己在快速听的过程中对这些词汇有非常清晰、准确的反应,从而逐步降低自己在听力训练中的生词率。练习听力除了要求准确辨别语音、理解词义之外,还要有扎实的语法知识。因此,我们在注意规范语音、扩大听力词汇量的同时,还要重视基本语法知识的学习。可以这样说,听力中语音和词汇犹如一颗颗零散的珠子,只有用语法这根线将它们串起来,方可成为一条有价值的项链。
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影响听力水平提高除了前述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因素外,知识面不广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英语学习者自身知识面的宽窄与听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应注意积累各方面的常识和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在多听多练的同时,必须多读书,扩大知识领域,关心时事和科学文化的最新成就,为听懂英语演讲、广播、讲话等创造有利的条件。
减少听音遍数,整体把握听音内容。录音或讲话的内容往往只有一遍,而且要求听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内作出迅速的反应。这说明听是一个完全的实时进程。听音的实时性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必须有意识地减少听单词的遍数和使用录音机暂停键的次数,培养只听一遍连贯录音的情况下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
脱离文字材料听录音。在听音的实践中应努力培养用耳朵获取信息的习惯。碰到听不懂的,再去根据词的发音查词典或对照听力原文。要好好总结一下,哪些地方没有听懂,为什么听不懂,是因为对词的辨音错误,单词听不出来,还是对句子意思理解错误,然后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再重复听几次,直到完全听懂为止。这样做虽然费劲,但能起到训练耳朵的作用,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听力的提高过程也是一个人综合知识与能力的提高过程。这个过程是艰苦而富有挑战性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无序地进行听力训练确实是件枯燥乏味的差使,但一旦掌握了科学适宜的训练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反复训练,听力练习就会相对变得轻松起来。
巧用网络听力材料,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网络进行英语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手段。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科学性、先进性、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青睐;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习效率,更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使教者和学者受益匪浅。
图文并茂被称赞为文科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和信息传递的最佳方式,而网络不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字材料,更提供了图像、声音、动画,这使得英语教学更加生动有趣。网络英语可以把英语教学中的内容以鲜明的视听形象再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形象地感知教学内容,更快、更大量、更准确、更牢固地接受知识和信息。如教“职业”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找来一些动画图片,学生可以一边看着清晰而富有情趣的画面,一边学习新单词,这样可以使学生牢牢地记住单词,加深记忆,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可企及的效果。
想当初有多少英语教师为能找到一些合适的英语听力材料而绞尽脑汁,而今却易如反掌、信手“点”来。网络上鼠标轻轻一点,英式英语、美式英语任你选,任你听,任你看,任你欣赏。地地道道的英语、漂亮而富有磁性的音质使学生流连忘返,使教师选材得心应手,往往一堂课下来,学生总是意犹未尽。
网络的丰富资源常常能够令人“眼花缭乱”,无论是历史的还是当今的,无论是家庭的还是全球性的……应有尽有。比如在教学“Martin.Luther.King”这一课时,在网站上可找到关于Martin.Luther.King的各种资料,使学生可以有一个比较直观彻底的了解。一堂课结束,学生说他们感到Martin.Luther.King刚给他们作过一次演讲。
网络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教师选材与教学轻松便捷,难怪使用过网络教学的英语教师都对它情有独钟。网络英语教学真正地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方便了教师的英语教学,有效地运用网络资源辅助英语课堂教学能加大课堂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使英语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并富有艺术性。
引导学生学习用英语思维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思维和语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思维虽然是全人类所共有的,却有极强的民族性。由于各民族地理、文化背景及生活方式的迥异,思维模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因而想要学好一门外语,除了要掌握此语言中大量的词汇、语法、句型等外在的语言规则,还要将自己融入异族的文化与思维模式中,将语言交流内化为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自由交流的目的。这也是许多语言学家把语言学习叫做语言习得的原因。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中华民族和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各自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因而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文化积淀,在民族性格、气质、情感、思维方式、价值观、宗教心态等各方面会出现碰撞。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曾说过:“东方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而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从而形成了东方的综合语特征。”东方人的思维特点是直观的、整体的,强调天人合一。这种思维模式使东方人习惯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洞察和领会对方的情感和用意。而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其思维特点是逻辑的、分析的和推理的,其语言也就更加具有逻辑性,依赖形式上的统一。
思维特点的差异形成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层面的不同。从句子结构的角度来讲,汉语形散神聚,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先后、逻辑事理为顺序,横而铺叙形成“多点铺陈”“散点透视”的句式;而英语以句子为思维单位,注重单个句子结构的完整性。以主谓为核心控制句内其他各种成分,从主到次形成了由一到多的句法。
透过英汉的思维模式差异观察学生在英语习得中出现的语法和语用失误,我们发现了造成这些失误背后的深层原因——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第一个层次上的欠缺可以通过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英语民族文化意识渗透,并通过网络、杂志、外文影片等各种媒体进行补充,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而第二个层面的影响则是很难克服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时往往会受到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汉语思维定式的影响,总是倾向于从汉语的思维角度出发来选择词汇、惯用语搭配来安排句子结构,因而带有“汉化味”,表达的英语不仅不地道,而且存在大量的语用失误,例如:raining chicken(落汤鸡),a cold andheat world(世态炎凉),mountain peoplemountain sea(人山人海),small school(小学)等。这就是语言学家所说的语言相对性——由于不同的语言用不同的方式切割现实而形成的思维格局差异。学生在跨越两种语言界限时也必然要跨越两种思维格局的界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
学生在运用所学语言时所出现的失误按其性质大致分为语法错误和语用错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准确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语法教学,不断纠正学生语音、词汇、搭配等方面的错误,却忽视一些语用错误。如学生进行语言交流时出现这样的对话s1:Thank youvery much,It’s a Kceat heln S2:Nevermind s2的回答虽然没有语言形式上的错误,但误用了英语回应歉意的表达方法来表达“不客气”。这样的回答若是在同外国人进行交谈时会造成对方的尴尬,而在课堂上练习对话时,这种语用错误却经常被忽略,久而久之汉语思维定式便在学生的头脑中固定下来,造成了英语表达不地道。
通过对第二语言习得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在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可以利用以语言规则和形式为主的演绎式教学,尤其是语音教学。如果在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注意正确的发音以及与母语的差别,就能逐步克服包括母语负迁移在内的各种错误,形成标准、纯正的发音。当学生有一定语言基础。进行口头造句、翻译及写作时,如果依然以形式为主,而练习的内容脱离了学生所学的材料和情景,学生就不能用自己学过的知识作诱导去寻找恰当的表达方式,便只能依靠相应的母语的思维和表达加上外语的词汇来表达。显然这种生搬硬套的能力并不是真正的外语能力。因此在提高阶段,应尽量减少机械性的语言操练,增加有意义的语言交流,尽可能为学生设置丰富而真实的外语环境,注重外语思维的培养,从而达到对语言形式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对于会话、阅读等实践性技能的教学,则可采用以实践为引导、以交际活动为载体的归纳式教学。教师应重视对英汉两种思维模式的比较和分析,将学生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出现的语用错误进行归类、整理,同时进行深层次的跨语言文化思维训练,使学生逐步理解语言外壳下所蕴含的整个西方社会的思想文化,从而达到语言学习与思维模式的有机统一。
从我们当前的英语教学来看,因思维方式不同而影响英语表达的语言形式,往往构成了教学的难点,也成为制约学生英语水平提高的瓶颈。如果教师局限于解决表面问题而忽视思维模式的比较和分析,最后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效果。总之,我们应将文化学习、思维差异训练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排除母语思维定式的干扰,将语言习得内化为一种交际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
全面投入手提高学生英语听力
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听力训练。教师要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呢?
首先要重视语音教学。在教学中,我不仅认真指导学生学习英语字母和48个音素的发音,而且还向学生介绍英语字母的读音规则、英语的基本语调以及单词的重音、句子重音、意群、连读、失去爆破等语音知识,并且进行朗读练习。
其次要牢固掌握所学词汇,灵活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语音、词汇和语法是构成语言系统的三大要素,也是提高学生听力的基础。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根据语音规则记忆单词,要多层次、多角度补充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常用成语等,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听力练习必须结合所学语法知识,多做一些句型练习或听写练习来巩固语法知识。
再次要尽量多了解英美国家的背景知识。了解说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对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要提高听力,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还应该尽可能地多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
然后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听与说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朗读又是说的最基础的训练方法。所以,要培养学生朗读英语的良好习惯,以规范的发音朗读材料,最好能够有声有色地背诵或表演;培养学生听后叙述的习惯,要把听说结合起来训练,让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说,在说的同时增强听的能力;培养听写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把反映和概括事物特征和本质的关键词,如人名、地名、时间、数字、价格、距离等记录下来,记录的内容可以慢慢地从个别单词、句子逐步向段落大意过渡。
最后要让学生掌握听力解题应试技巧。具体来说:做好听前预测,通过阅读题干和选项,预测将要听的内容及其重点所在,做到有的放矢,以提高捕捉信息的准确度;边听边记,学会抓住关键词和材料大意,试着在草稿纸上边听边记主要信息或与题干相关的内容,有利于听后判断并选择正确的答案;听后推理判断,在抓住文章主旨大意和关键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和常识,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纠正边听边译的不良习惯,注重语篇理解,听力技巧指导应让学生懂得,听力是要听懂对方所表达的内容,并非要求一定听懂每一个单词,所以要稳定情绪,争取多把握一些后面的信息,以便于解题;认真审查核实,听力答题结束后,不要急于做笔试题,要利用头脑中对记录内容的短暂记忆和对那些无把握的答案进行推敲,看所选答案是否符合听力材料的原意。
总之,提高英语听力水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听力训练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需要相当程度的英语基本功,如正确的听音和阅读方法,快速的语感反应和熟练的技能运用。因此,在学习中应多听多练,才能快速提高听力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