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人生目标,然而这两个目标实现起来不容易。就说行万里路吧,古时道路可不像今天那么好走,更没有飞机、高铁这么快捷的交通工具,想要行万里路,基本靠自己的脚步去丈量,辛苦不说,这一路上还不怎么安全。所以在古代,大部分人很難出游。然而这越是出不去,就越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于是“卧游”应运而生。
提出“卧游”一说的,是魏晋南北朝时宋朝的画家宗炳。宗炳本是个喜爱游山玩水之人,也去了不少地方,无奈上了年纪之后身体不太好,出行成了问题。因此,他叹道:“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哪知宗炳此言却引起了当时喜欢远游赏景,但又因路途遥远无法前行的众多文人雅士的共鸣。慢慢地,就出现了通过欣赏山水画来体悟山水美景的旅游方式,“卧游”就这么诞生了。
“卧游”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明代画家沈周创作的《卧游图册》将“卧游”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除了山水,还增加了花、果、畜、禽、虫等内容。从此“卧游”不仅是欣赏自然风光了,那些山水间的小细节,也都成为这一路“卧游”观赏的重点。有意思的是,沈周的这部《卧游图册》与那些山水画不同,不用正襟危坐或站立欣赏,可以躺着翻阅,这让“卧游”更加名副其实。
即便“卧游”看上去很美,也很省力气,但它是古人的无奈之选。古人要想观赏远方的风景,就要比今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古人还是更崇尚真正的“行万里路”。因为在此期间,不只是辛苦地跋涉,他们也在一路领悟,自然会有很多收获。一路上遇到的不曾见过的天地万物、他乡的人文风土,会让行路者对人生有更多的理解。
旅游这项活动中,跋涉万里的最终目的其实不是远方,而是走进自己的内心。
(摘自《今晚报》2021年10月6日,浪淘沙荐)
提出“卧游”一说的,是魏晋南北朝时宋朝的画家宗炳。宗炳本是个喜爱游山玩水之人,也去了不少地方,无奈上了年纪之后身体不太好,出行成了问题。因此,他叹道:“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哪知宗炳此言却引起了当时喜欢远游赏景,但又因路途遥远无法前行的众多文人雅士的共鸣。慢慢地,就出现了通过欣赏山水画来体悟山水美景的旅游方式,“卧游”就这么诞生了。
“卧游”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明代画家沈周创作的《卧游图册》将“卧游”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除了山水,还增加了花、果、畜、禽、虫等内容。从此“卧游”不仅是欣赏自然风光了,那些山水间的小细节,也都成为这一路“卧游”观赏的重点。有意思的是,沈周的这部《卧游图册》与那些山水画不同,不用正襟危坐或站立欣赏,可以躺着翻阅,这让“卧游”更加名副其实。
即便“卧游”看上去很美,也很省力气,但它是古人的无奈之选。古人要想观赏远方的风景,就要比今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古人还是更崇尚真正的“行万里路”。因为在此期间,不只是辛苦地跋涉,他们也在一路领悟,自然会有很多收获。一路上遇到的不曾见过的天地万物、他乡的人文风土,会让行路者对人生有更多的理解。
旅游这项活动中,跋涉万里的最终目的其实不是远方,而是走进自己的内心。
(摘自《今晚报》2021年10月6日,浪淘沙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