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文献分析

来源 :心血管病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mqspthc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近十年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向.方法 收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10—2019年的有关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数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家/地区、机构、作者、期刊和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1096篇文献,年均发文量约110篇;高产作者以Humbert教授为代表;发文最多的国家/地区和机构分别是美国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表研究成果最多的期刊是J Rheumatol;对158个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共形成8个聚类标签.结论 近十年来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内容逐渐丰富,中国应加强与国内外各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共同推进该领域的发展.
其他文献
焦虑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心理疾病,已在人群中普遍存在.焦虑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需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由冠状动脉痉挛(CAS)引起的变异型心绞痛临床上也并不少见.目前已有多项研究发现焦虑与CAS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抗焦虑及抗CAS治疗分别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症状及减少CAS发作.现就焦虑与CAS之间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心电门控技术不断发展,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已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手段.CT心肌灌注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它可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同时反映心肌微循环情况,实现了从冠状动脉解剖学到心肌功能学的“一站式”评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对CT心肌灌注的技术原理、临床应用、最新进展、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做一综述.
目前心房颤动(房颤)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缺乏诊断房颤及预测其预后的循环标志物.最近,由于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房颤是一种高代谢状态,意味着代谢改变在房颤的病理生理学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房颤的特点是心房肌不规则高频兴奋和收缩,它能影响心房能量需求、循环及供氧,从而改变代谢供需平衡,导致代谢应激.因此,探究房颤患者的代谢改变可以进一步了解房颤发生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参考.
体外循环是心脏外科不可缺少的辅助技术,对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可产生一定影响,会造成机体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临床上通常将血清钠浓度>150 mmol/L称为高钠血症.高钠血症对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临床中应对术后高钠血症予以重视.现从术前、术中和术后方面来探讨心脏体外循环引起高钠血症的原因,为临床上防治术后高钠血症提供思路.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一种新型降糖药物.已有研究表明它具有降低合并2型糖尿病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的作用,这是其他降糖药物所没有的功能.在不出现明显低血糖的情况下,SGLT2i对于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使用是否也能获得相同的收益仍不清楚.现就SGLT2i对于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改善心力衰竭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作为一类新型降糖药,不仅可降低血糖,而且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恶化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具有显著的心血管益处,而这种获益的确切机制仍未明确.目前提出的SGLT2i心脏获益的可能机制包括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轻炎症反应、预防不良心脏重构、抑制Na+/H+交换体、减少氧化应激、提高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和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等.现对SGLT2i心脏获益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围产期心肌病是指妊娠晚期或产后5个月期间出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心肌病,以左室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近十年来,围绕围产期心肌病相关基因组学开展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围产期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基础.现围绕围产期心肌病相关基因,进行系统性综述.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属于核激素受体家族的一员,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包括PPARα、PPARβ/δ和PPARγ三种亚型.PPARs已被证实具有调节血糖水平、脂质稳态、炎症发展和机体发育在内的多种功能,且能够在不同的组织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既往研究已明确PPARs激动剂在治疗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中的重大作用,近来PPARs配体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现综述PPARs激动剂对心肌梗死情况影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方向提出设想.
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终末阶段,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和干预治疗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建立成熟稳定的动物模型是研究前提.现对常用的各种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制作原理和优缺点进行归纳整理,并例举了各模型的临床应用,给研究者在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不同动物模型时提供参考.
目的 探究国内外夜间高血压研究现状及异同点,为国内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借鉴.方法 以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资料来源,检索建库至2021年6月21日期间发表的与夜间高血压主题相关的文献,统计其发文量.采用CiteSpace 5.6.R2软件对研究机构、发文作者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有效中文文献161篇,英文文献2416篇.中文文献发文量少且增长缓慢,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发文量最多(3篇);发文量最高作者为叶鹏(4篇);血压节律及导致夜间血压升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