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看着飞舞的钢花,王海瑞都如同欣赏一件艺术品。专注的眼神、笃定的目光,好似要把这钢花融化。“我非常羡慕师傅们看火焰的本领,迫切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练就一双慧眼。”为了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王海瑞琢磨炼钢技术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勤学好问加上长期的点滴积累,如今的王海瑞在控制装料、吹氧、造渣、温度控制及如何加入合金材料等方面,俨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办法。
王海瑞,太钢炼钢二厂冶炼二作业区碳钢转炉甲班班长。2005年7月从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走进了炽热的钢城,成为一名转炉炼钢工。12年来,他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转炉炉前工到炉长,直到现在的运行班长,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为炼钢二厂北区碳钢生产的稳定运行作出了突出贡献。
苦学勤奋结硕果
180吨炼钢炉前,炽热的炉膛,让人真切地感受着它的温度。不远处,炉火的光芒清晰地勾勒出一个健硕的身影,隔着护目镜,正仔细地观察着炉内的情况。他就是炼钢二厂冶炼二作业区碳钢转炉甲班班长王海瑞。
面对记者的采访,王海瑞略显紧张。他说,自己仅仅是做了应当做的工作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可是从“厂技术比武状元”到“公司技术比武状元”再到“太钢特级劳动模范”,一张张成绩单见证着王海瑞的成长。
“我非常喜欢炉内的那团火,因为这里发生着奇妙的变化!”为了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王海瑞按照教材内有关火焰判断的标准,一点点地尝试着训练自己。天天学习、早出晚归成为他的工作常态,几年下来,不只是自己的师傅,就连上个班和下个班老师傅们的一招一式,也被他记在心上。班上从师傅们那里学来的东西,理解不够透彻的,下班回家就翻翻书;书本上看不懂的,就回到岗位上求教师傅。他的同事说:“王海瑞琢磨炼钢技术,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王海瑞平常最大的一个爱好就是看书,每天回家都要翻翻专业书籍,在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炼钢,看上去是个粗活,但实际上是个细功夫。尤其现在,装备自动化程度高,质量、成本控制严,必须不断学习。”在王海瑞看来,“学好技术,就得用在生产上。”这也是王海瑞对“学以致用”的理解。
努力实干创佳绩
2012年,王海瑞有幸加入了郭晓兵创新工作室,工作室里有很多专业书籍,这可把他高兴坏了,只要有空,他就泡在阅览室里。本就很忙的王海瑞更忙了,可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天学会一点点就是进步。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积累,垒起了他炼钢专业知识的高度,夯实了他不断创新的基础。在这期间,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业余时间,在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同时,使自己的冶炼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成分控制、缩短冶炼时间、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不断的学习加上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让王海瑞在工作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炼钢二厂冶炼二作业区的管理看板上,有一組当月四班横向对比数据,与王海瑞名字对应的指标后面是一串的100%。后来记者了解到,这个指标代表成分精度,也可以简单理解成质量。不仅产品质量过硬,在成本控制方面,王海瑞班组也是成绩不俗。他们班组提出的先进操作法,使转炉吨钢石灰消耗下降了近50%。班组大力推行准时制生产组织模式,有效降低了LF炉电耗。当被问到是怎么做到如此高效时,王海瑞只是腼腆地说:“其实也没啥,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操作上精心精心再精心。”
工友们都管王海瑞叫“王大拿”,这不仅是工友之间的一种亲昵,更是对王海瑞工作的肯定。“海瑞有毅力,爱钻研,性格豪爽,心思却极细。”这是大家对王海瑞的评价。
提高自己技术的同时,王海瑞也不忘培养新人,这几年经他手就培养出两名优秀主操,一名优秀炼钢工。王海瑞的徒弟孙少楠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就获得2016年炼钢二厂精炼技术比武状元、转炉技术比武第二的好成绩。在王海瑞的带领下,甲班各项指标均列四班第一。2016年,全年重点品种炼成率达100%,实现重点钢种无改判,共获5次班组指标完成第一名,确保LF炉进站条件第一。
“严”字当头抓管理
作为班长不仅要抓生产,更要抓安全。谈到班组安全管理,有一件事让王海瑞记忆深刻。他刚当上炉长的那年,在一次炼钢过程中,王海瑞像平时一样,加料、兑铁、出钢,吹氧工报来加料数据时,经验不多的王海瑞想也没想直接就加了进去,可万万没想到瞬间火光冲天、钢水翻滚。当时,王海瑞的脑中一片空白……事后调查得知,是数据出现偏差。从那以后,王海瑞总是提前把准备工作做全、做细。操作前,把作业流程、操作步骤像放电影那样在脑海里过一遍,各项数据反复确认,确保万无一失。
王海瑞把这种严格细致的做法也带到了班组管理中,在他看来,安全工作没有情面可讲。不管是工作多年的老师傅,还是刚到班里的小伙子,他都一视同仁。“错了就是错了,关乎人命,不能留情。我是班长,我要为我的兄弟们负责。”王海瑞说。在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的同时,王海瑞还带领班组成员不断进行安全改善和提升。这些年,针对炼钢二厂北区现场实际,他们提出安全改善提案48项,组织处理安全隐患105项,隐患整改率达到100%。
采访中,记者得知一个细节,王海瑞是冶炼专家“工人院士”吕涛的徒弟。“我带的徒弟不少,各有特点。王海瑞最大的特点就是性格坚韧、有毅力,他总是能心无旁骛地坚持做一件事,不断磨炼自己,提高自己,这种精神很可贵。”说起王海瑞,吕涛满脸欣慰。
王海瑞,太钢炼钢二厂冶炼二作业区碳钢转炉甲班班长。2005年7月从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走进了炽热的钢城,成为一名转炉炼钢工。12年来,他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转炉炉前工到炉长,直到现在的运行班长,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为炼钢二厂北区碳钢生产的稳定运行作出了突出贡献。
苦学勤奋结硕果
180吨炼钢炉前,炽热的炉膛,让人真切地感受着它的温度。不远处,炉火的光芒清晰地勾勒出一个健硕的身影,隔着护目镜,正仔细地观察着炉内的情况。他就是炼钢二厂冶炼二作业区碳钢转炉甲班班长王海瑞。
面对记者的采访,王海瑞略显紧张。他说,自己仅仅是做了应当做的工作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可是从“厂技术比武状元”到“公司技术比武状元”再到“太钢特级劳动模范”,一张张成绩单见证着王海瑞的成长。
“我非常喜欢炉内的那团火,因为这里发生着奇妙的变化!”为了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王海瑞按照教材内有关火焰判断的标准,一点点地尝试着训练自己。天天学习、早出晚归成为他的工作常态,几年下来,不只是自己的师傅,就连上个班和下个班老师傅们的一招一式,也被他记在心上。班上从师傅们那里学来的东西,理解不够透彻的,下班回家就翻翻书;书本上看不懂的,就回到岗位上求教师傅。他的同事说:“王海瑞琢磨炼钢技术,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王海瑞平常最大的一个爱好就是看书,每天回家都要翻翻专业书籍,在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炼钢,看上去是个粗活,但实际上是个细功夫。尤其现在,装备自动化程度高,质量、成本控制严,必须不断学习。”在王海瑞看来,“学好技术,就得用在生产上。”这也是王海瑞对“学以致用”的理解。
努力实干创佳绩
2012年,王海瑞有幸加入了郭晓兵创新工作室,工作室里有很多专业书籍,这可把他高兴坏了,只要有空,他就泡在阅览室里。本就很忙的王海瑞更忙了,可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天学会一点点就是进步。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积累,垒起了他炼钢专业知识的高度,夯实了他不断创新的基础。在这期间,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业余时间,在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同时,使自己的冶炼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成分控制、缩短冶炼时间、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不断的学习加上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让王海瑞在工作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炼钢二厂冶炼二作业区的管理看板上,有一組当月四班横向对比数据,与王海瑞名字对应的指标后面是一串的100%。后来记者了解到,这个指标代表成分精度,也可以简单理解成质量。不仅产品质量过硬,在成本控制方面,王海瑞班组也是成绩不俗。他们班组提出的先进操作法,使转炉吨钢石灰消耗下降了近50%。班组大力推行准时制生产组织模式,有效降低了LF炉电耗。当被问到是怎么做到如此高效时,王海瑞只是腼腆地说:“其实也没啥,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操作上精心精心再精心。”
工友们都管王海瑞叫“王大拿”,这不仅是工友之间的一种亲昵,更是对王海瑞工作的肯定。“海瑞有毅力,爱钻研,性格豪爽,心思却极细。”这是大家对王海瑞的评价。
提高自己技术的同时,王海瑞也不忘培养新人,这几年经他手就培养出两名优秀主操,一名优秀炼钢工。王海瑞的徒弟孙少楠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就获得2016年炼钢二厂精炼技术比武状元、转炉技术比武第二的好成绩。在王海瑞的带领下,甲班各项指标均列四班第一。2016年,全年重点品种炼成率达100%,实现重点钢种无改判,共获5次班组指标完成第一名,确保LF炉进站条件第一。
“严”字当头抓管理
作为班长不仅要抓生产,更要抓安全。谈到班组安全管理,有一件事让王海瑞记忆深刻。他刚当上炉长的那年,在一次炼钢过程中,王海瑞像平时一样,加料、兑铁、出钢,吹氧工报来加料数据时,经验不多的王海瑞想也没想直接就加了进去,可万万没想到瞬间火光冲天、钢水翻滚。当时,王海瑞的脑中一片空白……事后调查得知,是数据出现偏差。从那以后,王海瑞总是提前把准备工作做全、做细。操作前,把作业流程、操作步骤像放电影那样在脑海里过一遍,各项数据反复确认,确保万无一失。
王海瑞把这种严格细致的做法也带到了班组管理中,在他看来,安全工作没有情面可讲。不管是工作多年的老师傅,还是刚到班里的小伙子,他都一视同仁。“错了就是错了,关乎人命,不能留情。我是班长,我要为我的兄弟们负责。”王海瑞说。在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的同时,王海瑞还带领班组成员不断进行安全改善和提升。这些年,针对炼钢二厂北区现场实际,他们提出安全改善提案48项,组织处理安全隐患105项,隐患整改率达到100%。
采访中,记者得知一个细节,王海瑞是冶炼专家“工人院士”吕涛的徒弟。“我带的徒弟不少,各有特点。王海瑞最大的特点就是性格坚韧、有毅力,他总是能心无旁骛地坚持做一件事,不断磨炼自己,提高自己,这种精神很可贵。”说起王海瑞,吕涛满脸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