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在民间文化的大地上前行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vy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一周年时,新华网记者采访了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耀鹏,把他的一段话标为“经典声音”发表—— “文化是不能割断的,我觉得艺术传承要‘跪’在地上承受,要有敬畏感。我们可以颠覆、解构一些经典曲艺,因为经典是通过历史选择、经过几百年淘洗出来的。但是,如果你要改变它,首先要敬畏它。”
  敬畏是主体在面对具有神圣性、崇高性、超越性事物时,产生的既崇敬又谨畏的特殊情感,及由此引发的主体精神的自省、自律。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与人的智慧存在、诗意栖居相始终。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敬畏,是在“天人之际”的层面上展开的,因而蕴涵着浓郁的人文道德气息和实践理性特质。对传统艺术的敬畏,就是对经过时间考验的人文道德的敬畏,就是对奉献自己用心整理传统文化的长者的敬重。
  所以当董耀鹏书记打电话向我推荐一本新书时,他诚恳的态度、真切的情感深深打动了我,竟令我忽略了自己书写能力的不足,毫不犹豫地应允下为那位老先生——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76岁的老曲艺作家董良银的新书《说唱伯乐故里五千年》撰写序言。此时此刻,董耀鹏的“声音”犹在耳旁:“我与董老先生在学习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研讨班上仅仅见过一面,一个生活在基层一线的作者要求能为他的新书作序,无论怎样咱都不能拒绝!”
  我通过董耀鹏“不能拒绝”的态度与董良银《说唱伯乐故里五千年》的新书,看到了一幅相同的画面:为了优秀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传承,他们揣着一颗赤子之心,不畏艰险,无怨无悔,“跪”在地上一步一步、匍匐前行……
  是什么力量使76岁高龄的董良银在完全可以颐养天年的岁数,在相继完成出版《续唱武松》《三教九流走江湖》《浒梅余音》等著作后,又历时5载写就了63万余字两卷本的《说唱伯乐故里五千年》?伯乐故里的“伯乐”,竭尽全力支持董良银出版该书的鲁志成先生,用了四句话作了“回答”:“1.对工作的勤奋,2.对事业的执着,3.对生活的热爱,4.对成武的感情。”怀着近乎朝圣的心情读过一遍《说唱伯乐故里五千年》后,我才对鲁志成先生的总结有了更深的感悟。“感情”“热爱”“执着”“勤奋”,这无疑是支持董良银完成该书的重要品质。只是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还在书中品味到了与董良银老先生品质并行的素养:对历史价值的重视、对民间文化的敬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我们仅从《说唱伯乐故里五千年》的书名就可以看出,董良银通俗文学创作较之以往有了“质”的变化,与过去出版的《续唱武松》《三教九流走江湖》《浒梅余音》等闲书题材不同,它更像是文学版、章回体的“成武史记”。换一种文化视角看,董良银已经不满足于自娱自乐的“由己及人”了。这位76岁高龄的老者,晚年的肩头多了一份责任担当。我想,这种“转变”或许与其进入老年之后,对多半生从事的水利、公路、城建、环保等建设职业的思考、梳理有关,这位曾经为“改天换地”做出贡献的山东省劳模终于明白:繁花似錦的外景可以带给人一时的自豪与满足,然而,唯有内心世界的丰富才能够让家乡的人具备久远、强大的文化自信。鲁迅曾言,“天才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读《说唱伯乐故里五千年》我始终想说,伯乐是成武这块沃土与成武人民培育的“果实”,没有成武文化的熏陶,就没有伯乐及其文化的存在与成长。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理性认知,董良银才将自己的选择与方向转移,由过去的“成武人说闲话”转向了今天的“闲话成武人”。以铜为鉴可整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史为鉴可明得失。而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毛泽东,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1920年,在致好友蔡和森等的书信中分析袁世凯称帝、段祺瑞执政之所以失败时,就提出“均系不读历史之故”,因之“劝大家读历史”“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毛泽东不仅自己重史、读史,还号召大家都学习、研读历史。话至于此,我又联想起一则故事:一青年人提出追随某剑士学习剑术,剑士应允。青年人问剑士:“不知多久能够抵达您的技艺?”“五年方可。”“倘若我的付出超出常人呢?”“至少十载。”青年人大惑不解:“哪有投入越大收获越久的道理呢?”剑士一笑回答:“因为,急于求成的功利心会让你忽略了拿出一只眼睛看自己。”我想,《说唱伯乐故里五千年》的价值便是让成武人“拿出一只眼睛看自己”。歌德说:“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董良银则用他的新作告诉我们:记不住自己昨天的人不可能抓住自己的今天。
  才能、德行与虔信的种子自然存在我们身上,优秀中华文学艺术的传统是用曲折、含蓄的方式,使它们能够自由、快乐地实现出来。从20世纪60年代初就坚持说唱文学创作的董良银,深知传统艺术之“三味”,故而,《说唱伯乐故里五千年》依然采用了他稔熟于心、驾轻就熟的曲艺说唱形式,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深入浅出。只是较之作者出版的前几本书,其笔触愈发老辣了,结构、布局亦更加曲折、巧妙。更为难得的是,肩头的责任和新作的品质,使他一改过去那种侃侃而谈、趣味横生的文风,他不仅非常谨慎地查阅了《史记》《中国通史》等诸多史学著作,甚至为了写清楚明朝大迁民一节,曾自费去山西洪洞县等地搜取史料。
  无可置疑,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的地域特色是文化的最大魅力,也是一个地区在精神层面的独特象征,更是一个地区区别于另一个地区的显著标志。相信,《说唱伯乐故里五千年》会成为成武县地域文化的“符号”之一,成为成武人认识自己,中国人了解成武的“故事会”。故事,对比理论、宣传,具备更丰富、更形象、更生动的特点。它可以根据讲述者的体验及其掌握的技巧,伸展出更多的维度,从而吸引更多受众的喜爱与关注。从这样的价值与意义上说,《说唱伯乐故里五千年》寓教于乐,可读耐读,读则受益。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生命和血缘为中心,家族、祖先、故土等自然被看作个人生命与价值的源头。孟子时,这种由近及远的家国天下观,已表述得非常明晰了,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就是认识自己,纯于德行,习于虔敬。期待着《说唱伯乐故里五千年》有助于成武人、菏泽人、山东人、中国人更好地实现自我修炼与约束,不断提高人之优秀品性。
  文化与文学、文艺的关系,是金字塔基与塔尖的关系。当我们用心品读董良银与他的《说唱伯乐故里五千年》的时候,似乎更应该对承托他与它成长的“地域文化”致以敬意,道声感谢。
其他文献
書画扇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品,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我国历代书画家都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抒情达意,或为他人收藏或赠友人以做留念。书画扇集实用、工艺与艺术于一体,折扇的扇面上宽下窄,呈扇形。书画家在命笔之时须考虑在特定空间范围中精思巧构画面,匠心独具,笔随意转,化有限为无限,创造出富有魅力的形象和意境。一幅盈尺小品往往能体现创作者在自然情态下的艺术造诣和笔墨意趣,因此诸多书画扇已超越其实用性,
期刊
陈云同志在1981年就评弹发展遇到的种种困难提出“出人,出书,走正路”七字方针,他说:“出人,就是要热心积极培养年轻优秀的创作人员和演员,使他们尽快跟上甚至超过老的。出书,就是要一手整理传统书目,一手编写反映新时代、新社会、新事物的书目,特别要多写多编新书。走正路,就是要在书目和表演上,既讲娱乐性,又讲思想性,不搞低级趣味和歪门邪道。”  陈云同志提出的“七字方针”高度概括了包括评弹在内的曲艺艺术
期刊
大型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具有时间跨度久、受众范围广、传播和影响力大等特点,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区域经济带动作用,是打造城市对外宣传名片、提升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的有效手段。2004年,张家港创办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至今已有16年。一个县级市勇于创新,用实际行动有效推动了沿江城市的文化交流与传播。而自2015年起,国际幽默艺术周长期落户张家港,以“幽默丰富生活,欢笑连接世界”为主题,搭建起促进中
期刊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中国曲协深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之年。一年来,在中宣部和中国文联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导下,中国曲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文艺文联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团结带领广大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准
期刊
小时候听广播评书养成一个习惯,总要在故事进行到要紧处时看看表,估算下这段书还有多长时间,一如现在看网剧祈祷进度条君要顶住一般。随着醒木一声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响起,祈祷一如昨天、前天、大前天一样没起作用,但小小失望之后却是更强烈的好奇:这故事要怎么进行下去呢?  长篇评书伴随我慢慢长大,却不知何时退出了我的生活。现在看看当下长篇書目的颓势,我不禁有了疑惑: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
期刊
在今年8月举行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其中,“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
期刊
中国曲协举办第二届“曲艺版权宣传周”活动  4月26日,中国曲协举办的第二届“曲艺版权宣传周”活动线上启动。本次活动以“为曲艺绿色未来而创新”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提高广大曲艺工作者尊重知识产权、避免侵权、勇于维权的意识,助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创作环境。(曲讯)  金华市举办曲艺传承人研培活动暨第四届“金华道情”论坛  4月21日,2020“婺风遗韵”曲艺传承人研培活动暨第四届“金华道情”论坛在杭州拉
期刊
人生的道路不尽相同,有的先甜后苦,有的先苦后甜,有的苦、辣、酸、甜交相出现,也有的历经磨难,最后成功,单田芳当属于最后一种。  我和单先生居住在两个城市,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互相并不了解。1965年,辽宁省曲艺会演的时候,我与鞍山曲艺团说新书的名家杨田荣,讨论起评书艺术的发展情况,问道:“鞍山的青年评书演员,谁能成角儿?”杨先生略一思索,便回答说:“单田芳。”这是我头一次有了对单田芳的耳闻。  
期刊
9月7日,常派相声的当家人,我的老师常宝华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作为常派相声的传人,先生的一生都伴随着相声,相声的一点点演化先生都了然于心。天津是正宗的相声窝子,而在天津,最出名的相声世家一个是马家,一个就是常家。常宝华的父亲常连安是“常式”相声的创始人,也是北京启明茶社的创始人。常老爷子有六个公子,常宝堃、常宝霖、常宝霆、常宝华、常宝庆和常宝丰,全都说相声。从小的耳濡目染、环境熏陶,让常宝
期刊
今年是白奉霖先生100周年诞辰。  白奉霖原名白凤麟,在年轻一代的嘴里,官称“白五爷”。他的头衔可以有好多:著名弦师、音乐家、曲艺教育家、曲艺理论家、曲艺音乐研究创作专家等。他弹三弦的技术比一般的高手还要高几个档次,虽然他自己说“比我大哥白凤岩差远了”。在鼓曲这个范畴内,他的头脑中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而且他亲身经历了几乎所有关键性的历史事件。他既是曲艺技艺的宝藏,又是曲艺历史的宝藏。  更神奇的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