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节奏能力培养”的实践与应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a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柯达伊认为,学生的基础音乐能力中,节奏感是最直接获得的感知,甚至在婴幼儿时期都可以对音乐节奏自然地做出反应与表达。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低年段除了创设有趣的节奏游戏之外,有节奏地读儿歌、读童谣对于开展节奏教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节奏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基础,是形成音乐审美的关键途径。只有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能力,才能在各种音乐实践中流畅地识谱、准确地歌唱。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没有深入分析学生的基础音乐能力,特别是节奏教学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重视,以致学生掌握节奏的能力不足直接影响歌唱教学的效果,课堂中经常出现以下问题:
  1.稳定拍感较差,导致演唱歌曲的时候速度不够稳定,时快时慢,赶拍子或拖拍子的问题时而出现,这些都是内心缺乏稳定拍感的原因。
  2.不熟悉节奏符号,对节奏的感知和听辨不扎实,无法流畅地识谱。
  3.缺少多种节奏记忆能力的训练,在节奏的模拍和读写方面难以达到准确,特别是在多声部的配合方面更加显示基本节奏能力不扎实的问题。
  4.学生掌握节奏型不扎实,不能准确地读写和即兴创编,节奏运用能力较弱。
  5.节奏能力没有高效的训练,在演唱歌曲、音乐鉴赏以及多种音乐活动中都无法达到对音乐的审美。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在儿童节奏能力培养方面大量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以其为指导,结合我们的学情,对低年级节奏能力培养的教学材料作补充整合、创新应用,开展低年级节奏训练教学实践研究,以期改善现状,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取得成效。
  一、内心稳定拍感的建立是培养学生节奏能力的重要基础
  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上,我们有时看到学生一边演唱歌曲一边用手自然地打着节拍,也有的学生习惯一边唱一边脚踏稳定拍,这时候学生演唱的速度是持续的稳定,即使出现难度大的节奏,也可以从学生参与的动作感觉到,从声音上也能听得到,这就是任教老师在常规课中注重培养学生内心稳定拍感的体现。
  与之相反,课堂上出现唱歌赶拍子、忽快忽慢,这都是内心缺乏稳定拍感有关系。柯达伊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内心稳定拍感,强调它是最重要环节,是培养节奏感的基础,也贯穿在柯达伊教学体系的始终。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设计有规律出现的律动,配合着聆听音乐,通过身体感受持续的稳定律动。例如:一年级学生围着圆圈,听老师弹奏音乐,踏着稳定拍行走,从一拍一个音开始:
  要求学生边走边拍节奏,感受一拍中有1个音。接着音乐变化:
  学生持续地踏着稳定拍走,手拍节奏,感受一拍中有两个音。
  然后音乐依次出现一拍中有3个音、一拍中有4个音:
  四个音乐片段不断交叉变化,学生听辨着音乐并一直踏着稳定的节拍,手拍着变换的节奏,这样的练习使学生体验连续、均匀的节拍律动,并且能逐渐地意识到节奏。实际上这时候已有三个声部的声音:旋律、脚踏稳定节拍、手拍击节奏。这不但是培养节奏感的重要基础,也是多声部音乐的重要准备阶段。
  二、聆听、读拍、记写、创编是培养学生节奏能力的重要环节
  聆听、读拍、记写、创编是节奏教学的四个环节。它看似独立,但每个环节都能体现学生的多种节奏技能,并且这四项基本技能作为一个整体的教学内容贯穿在每节课堂中。“聆听”主要指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老师在拍打或敲击节奏时,学生要有良好的聆听习惯,在专注聆听的过程中能初步对节奏有清晰的结构感,这是能否准确表达节奏的前提。“读拍”主要是从音节的标记和发音上去认知,并识别不同节奏音符的时值区别。如柯达伊教学法中四分音符读ta,八分音符读ti,十六分音符读dilidili等等。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拍练习,掌握音节的标记和读法,形成内心的节奏感,有助于识读乐谱。“记写”主要是将“听”与“读”到的感性体验和识别落实到纸面上,通过听觉判断后记写节奏符号,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更全面地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创编”是基于上述基本能力练习之上的有规律的创造和发挥,从聆听到读写的层层拓展的过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技能技巧,进而发挥音乐的创作思维,获得对音乐的深化理解,并鼓励学生做一个“小作曲家”。例如:学习二年级歌曲《小花雀》:
  ▲(聆听)学生聆听歌曲并脚踏稳定拍。
  ▲(读拍)再听歌曲,脚踏稳定拍并手拍击歌曲节奏。
  ▲从音乐中分离出节奏,并伴随着音乐手拍、口读歌曲节奏。
  ▲老师用不同颜色标记某些小节,要求学生在这个位置不拍读,只是内心默读节奏,培养内心听觉。也可以随意抽调某个小节,学生读到这个位置仍然要读出来,锻炼节奏记忆。多种带有游戏性的节奏读拍练习,使学生在愉悦情绪中加深对节奏的感知,引发学习兴趣。
  ▲(记写)从歌曲中分离出节奏并写下来,记写节奏让学生音乐能力更全面。
  ▲(創编)课的最后环节就是节奏创编,可以用本节课新学的节奏型:XXX 、XXX 创编4小节或8小节的节奏并拍读,培养学生即兴创编能力。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课堂上的节奏练习更应该是有趣的,并且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课堂中要结合各方面的音乐能力培养,并要适合不同年级的能力范围,教学方法可以丰富多样,从聆听到节奏的读谱、感知、记忆、创编等技能,全方面地培养学生的节奏能力。
  柯达伊深切关注听、读、写、创能力在低年级的培养,强调这不是抽象的理论学习,而应该加强实践,如果这四个方面的能力不能够熟练掌握,音乐就只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难以理解的东西。学习柯达伊的教育理念以及一系列教学法,结合我们的学情,低年级学生逐渐展现扎实的音乐知识与节奏技能,学习能力更加全面提高。
  三、多声部节奏配合,是培养学生节奏能力的重要学习内容
  柯达伊指出,节奏训练应该尽早采用多声部形式进行,它是提高多声部配合的协调合作能力和引发学生对节奏练习的兴趣的重要内容,对孩子的识谱、歌曲演唱以及提高对音乐美感的体验奠定有力扎实的基础。   当低年级学生听着《小星星》的音乐,脚踏稳定拍,手拍着歌曲不断变化的节奏时,其实已经感知节奏的多声部了。老师引导学生倾听音乐节奏的变化,同时手和脚能做出不同动作的协调配合,并且轻声跟唱旋律,这三个声部的配合在有趣的游戏中完成,多声部的听觉能力也在欢快的律动中得以提高。
  常用的多声部练习方法还有:
  1.边听歌曲边行走,踏出清楚稳定的拍子。
  2.边走稳定拍边演唱歌曲,并手拍歌曲节奏,感受三个声部的结合。
  3.设计固定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并伴随着行走和歌唱。这是稳定律动、持续统一的节奏型以及伴随演唱的歌声,它不是单一的某种时值,而是组合成为丰富的多声的节奏形式,是对音乐审美的感知和体验。
  4.设计多样的多声部节奏练习,例如:学生分成两个声部,一个声部从前到后读拍,另一声部从后向前读拍,两个声部用不同的击拍音色同时进行,(轻敲桌子、椅子、笔、拍手等等),游戏性的方式增加了节奏学习的趣味性。
  5.学生拍击老师出示的节奏或歌曲节奏片段,同时听辨老师用不同的音色敲击另一个声部的节奏,并能记写下来,然后再做两个声部的节奏练习。例如:
  6.作相隔一小节的卡农二声部或三声部,同样用不同的音色进行,节奏设计的难度要根据不同年级的情况来设计。
  多声部的听觉与协调配合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来设计难度要求,可以结合在音乐作品的学习中进行,为作品设计丰富有趣的多声部的拓展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节奏综合能力和对音乐美感的理解体验。
  综上所述,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节奏能力培养”的实践与应用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节奏能力和培养全面的音乐素养。我们经过实践检验,课堂教学卓有成效:课堂上低年级学生随着一首新歌能稳定地打着节拍;能准确地听辨、拍读和记写多个节奏型;在學习歌曲中能创编固定音型为歌曲伴奏;对一首新歌的学习能较快地流畅地识谱并准确演唱歌曲;在多声部的配合中能与老师或同伴合作进行;在音乐欣赏中也能准确分析乐曲的各种节奏型与其音乐的表现力。借鉴柯达伊教学法在低年级进行有趣的各种节奏技能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感受,全面培养了学生的节奏能力及音乐素养。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整体思维又称系统思维,它认为整体是由各个局部按照一定的秩序组织起来的,要求以整体和全面的视角把握对象。具体到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就是要从文化传承和理解的角度认识古诗词教学,层层深入挖掘诗词中的文化基因,指导学生在群诗阅读中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将初中古诗词教学引向深入。  一、设定议题,发掘文化内核  议题设定的过程应当具备“广泛展开,义理兼顾,具体探微”的特点。  首先要关注诗歌的社会
期刊
生物科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宏伟的生物科学史。科学史主要记载科学家的生平和重要思想方法、科学实验的过程,得失与成败的原因及科学故事。学生通过学习生物科学史获得生物科学知识,并对科学家的研究探索道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此过程中逐渐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深刻体会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因此,积极探索生物科学史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生物科学史教学案例——以“光合作用的发
期刊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语文写作教学,旨在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学生写作兴趣、写作個性、写作能力的多维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方法,为其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展开其它学科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常见的作文类型,将基本的写作方法授于学生,让写作不再成为困扰学生的难点。  一、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  一般而言,要想写出好的作文,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一)引导学生做主人  数学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参与更不应是少数“学优生”的“独角戏”,教师必须发动整个群体展开对课题的研讨,对“学优生”固然要让他们吃饱吃好,享受知识海洋的广博,让他们在知识海洋中自由泛舟。但对“学困生”也绝不能放弃,适当降低要求,教师必须创设适合他们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之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同样感受成功的喜悦。通过引导学
期刊
作为语言类学科,只要能与人交流就已经是我们最大的目标与成功了。其实,英语语法教学也能很有趣的。下面,我来以我的经验介绍几种有趣的方法。  一、把语法知识故事化  有时候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知识,能用另一种方法来教学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可以为某个知识点设计一个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学习知识点。以故事的形式为学生呈现知识点,学生的兴趣就会变浓,专注力就会增强,也能够很好地掌握知识点,而且不会忘记。以后遇
期刊
学历案,是指教师在班级教学情境下,围绕某一具体的学习单位(主题、课文或单元),从期望“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以便学生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起经验或知识的专业方案。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基于教师预设的专业方案,经历有指导、有挑战、高投入、高认知的学习过程,并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结果。深度学习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基于理解进行自主知识建构,基于真实情境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
期刊
建构主义教育观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情景剧实质上是建构主义教育观的实践方式之一。它通过特定的情节和场景的再现,引入鲜活的生活素材,唤醒学生“先前认知结构”;通过设疑置问,引导学生探讨分析,理性思考,“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通过归纳推理,“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即生成知识。  一、以情景剧导入,引人入胜  例如,
期刊
一、营造英语使用气氛  小学时期的英语课堂,需要教师多用英语,使用英语和学生对话、用英语交流。比如布置作业的时候,用英语说。让学生练习的时候,用英语说。平时表扬、激励时候用英语说。也就是随时随地和学生用英语对话。除了教师以外,教师还要让学生也完全用英语。只要是英语课堂,学生就只能说英语,比如问候、请假都只能用英语。学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在班级中营造对学生有吸引力、刺激性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便能灵
“数与形”相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它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个重要的思维方法。基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数形结合思想在五六年级数学教学中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这种思想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以形助数,感受形的直观  在整个小学阶段,每个年级段的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都是一个知识难点。很多老师都觉得数学广角的教学像是在上奥数课,题目繁杂抽象,学生看到题目就一头雾水,无从入
期刊
教材中的插图作为一种视觉载体,其形象性、直观性和生动性对学生的认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充分挖掘课文插图的使用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习惯、思维品质和审美能力。  一、以图入境,创设语篇情境  在情境中进行语言操练是一种有效且常用的教学手段。但在实际的教学观摩中,经常看到教师们为了导入语篇,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创设情境,忽略了课文插图与语篇文字之间的直接联系,或者针对插图只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