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样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中日益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本文讨论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产生原因、并分析了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发展现状,希冀为本课题做了一个初潜的背景研究。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 当代国际贸易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是以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合格评定程序)等形式出现,涉及的内容广泛,含盖科学技术、卫生、检疫、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和认证等诸多技术性指标体系,运用于国际贸易当中,呈现出灵活多变、名目繁多的规定。[1]。
目前,负责专门管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际协议是WTO的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该协议基于1979年签署的《关贸总协定-贸易技术壁垒协定》(GATT-TBT),并在1991年乌拉圭回合中重新修订,1994年在马拉咯什正式签署生效。TBT協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协定,它的目的是消除或抑制由于各成员间技术水平发展的不平衡而产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而促进世界组织贸易自由化宗旨的实现。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发展的原因
如前所述,当前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新形势下不断发展,为了能进一步厘清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域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关系,首先,我们先研究其不断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1.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在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利益是各国发展的根本准则。在当前的国际贸易发展中,不少传统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在逐步地消除,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增添润滑剂,然后出于国家贸易利益的考虑,在传统非关税壁垒减少的同时,各国也不断推出形式更为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种类越来越多样化,隐藏在合法的外衣下,要求日益苛刻,所涉范围日益普遍。纵观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国家之间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技术性贸易壁垒,且发展势头日趋明显。此外,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发展水平总体低于,甚至是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技术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加明显,更具有“杀伤力”。
2.技术性贸易壁垒并非无章可循。《WTO协定》中的许多例外条文和漏洞,为技术性壁垒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如《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中规定:“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范围内可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环境,只要这些措施不致认为在具有同等条件的国家之间造成任何不合理的歧视,或成为对国际贸易产生隐蔽限制的一种手段。”如《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规定:“缔约方有权采纳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生命或健康的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而且只要缔约方确认其的措施有科学依据和保护水平是适当的就“可以实施或维持高于国际标准、指南和建议的措施”。[2]这些条款意味着各国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有理有据”。
3. 技术性贸易壁垒符合本国、国际环保需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社会对环保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国和国际环保组织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力量。因此,各国政府在制定、实行相关政策、法规时,会将环保组织的意见与建议纳入考虑,并会相应地做出一定的让步,因此,就会对本国的贸易壁垒有所增加。例如世界环保组织(IUCN)、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环境基金(GEF)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地球之友(Friends of Earth)等国际知名环保组织,各拥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在国际环保问题上极具号召力和影响力,影响、鼓励及协助全球各地的社会环保发展,提倡与宣传低碳、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之道,反对政府各种对环境破坏的行为。欧盟、美国、日本等都曾在国际环保组织的压力之下,提高环保标准要求,从而间接影响了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4. 技术性贸易壁垒切合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化,伴生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日益引起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关注,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发展之道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建立契合了部分国家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民众的意愿,受到了民众的欢迎,因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民众社会基础,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卫生检疫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在“可持续发展”的大旗舞动之下,各国政府争先恐后、“冠冕堂皇”地建立各种名目繁多的标准壁垒,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进一步复杂。
二、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从杨慧力,杨国柱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应对》一文中,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为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严苛繁杂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日益增多
由于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作为贸易壁垒具有隐蔽性和非对等性,因此,各国常常以此作为贸易壁垒建立的载体。由于具有较高的经济和技术水平,发达国家从开始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就居于主导地位。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在国际贸易中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总会设立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往往对产品出口国提出相对更高的技术要求,造成对出口国的技术壁垒。[3]因此,发达国家也是往往是国际标准的制定者,使得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止步于标准的门外,无所适从,进一步削弱了竞争力。
2.合格评定程序日益复杂
合格评定程序是指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依据技术规则和标准,对生产、产品、质量、安全、环境等环节以及对整个保障体系进行全面监督、审查和检验,合格后由国家或国外权威机构授予合格证书或合格标志,以证明某项产品或服务是符合规定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合格评定程序包括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两个方面:产品认证是指确认产品是否符合技术规定或标准的规定;体系认证是指确认生产或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相应规定。[4]当代最流行的国际体系认证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当前,贸易自由化形势日趋明显并将可能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合格评定”与“质量认证”对于一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力也愈加突出,然而除了国际体系认证,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尚有各自的技术标准体系,使得评定程序越来越复杂,不少发展中国家显得力不从心。 3.包装、标签规则日益严格
包装在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实现了立法,立法内容包括可重复使用、可再生利用和含再生材料等包装标志的规定。重视环境保护,并将环保的规定延伸到进口包装的各个层面,要求商品包装及其内装物不许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损害,已成为目前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手段之一。如日本政府颁布的包装材料回收法,该法规要求所有纸质和塑料包装材料必须加以正确标示和回收,同时还规定了回收标签的印刷格式。再如欧盟出口产品的包装纸箱规定不得使用铁钉钉箱、封箱要用黏合剂而不能用塑料胶带,以便于纸箱回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标签是包装的一部分,应包括关于产品的全部相关信息。欧盟有关产品包装和标签的法规,有些是强制性的,需要认证和注册;有些是推荐性的;也有不作任何规定的。美国也有许多标签方面的条例。如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颁布的《食品过敏标示准则》规定,食品加工企业必须在食品标签上用浅显、详尽的文字标明食品的成分;在药品方面,FDA的法规对各种药物的认证包装、标示及检测试验的方法都逐一进行规定,就连非处方销售的药品和器械上的警告词句都有具体要求。各国进一步提高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4.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特点各异。
欧盟、美国、日本依据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地位、技术地位以及经济发展模式, 对《TBT协定》的执行各有侧重、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欧盟各国的技术标准水平相对较高,法规也相对严格,不仅执行欧盟统一标准、法规,各成员国也有各自的标准,技术性贸易壁垒较高。欧盟于2008年7月9日通过了欧盟认可及市场监督法规,该法规对各成员开展的具有国际权威性质的认可提出了统一要求,规定各成员应制定各自唯一的国家认可机构,各国家认可机构应具有独立性和非营利性,且他们之间不开展竞争,保证了成员国间的贸易顺畅。
美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中一部分是由政府制定的强制性标准,但大部分是民间组织制定的、由企业自愿采纳的自愿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是美国自愿性标准体系的管理者和协调者,本身不制定标准,负责制定者的资格认定和美国国家标准的审批。[5]美国以完备的联邦法律对国内市场实施保护,监管范围涉及几乎所有贸易领域,同时政府部门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美国的认证体系也由政府和民间两部分组成。
日本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种类繁多,很多技术标准不同于国际通行的标准。在每个行业中,日本又有很多项法规从不同方面同时规范。日本对很多商品执行强制性技术标准,通常要求在合同中体现技术标准条款,同时附在信用证上,并在货物入境时须经日本官员检验通过。
三、我国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
当前的世界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2011年欧洲主权国家债务危机,给国际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以外向型为主的中国的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世界上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重要的贸易保护工具,这对尚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带来不少挑战,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强隐蔽性和强扩散效应,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国家质检总局调查统计,从2005年至2011年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而减少的出口损失逐年增加,从2005年的288.13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622.59亿美元;2011年企业用于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新增成本259.62亿美元,比2010年上升15.71亿美元。2011年,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行业排在前五位的是机电仪器、化矿金属、农食产品、玩具家具和纺织鞋帽,成为我国遭受技术性贸易措施限制的重灾区。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成千上万的企业,更是数以亿计的国家利益。
在现实困境下,我们一方面要正视技術性贸易措施存在的合理因素,并以此作为促进我国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的动力,从根本上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对国外不合理的要求从战略战术、方法路线、方式手段等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以使其对我国出口的影响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葛志荣.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释义[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3]杨慧力,杨国柱.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应对[J].商业研究,2009,(4).
[4]张海东.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对外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5]吴艳.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研究[J].WTO经济导刊,2011,(9).
[6]张锡嘏.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应对[M].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 当代国际贸易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是以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合格评定程序)等形式出现,涉及的内容广泛,含盖科学技术、卫生、检疫、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和认证等诸多技术性指标体系,运用于国际贸易当中,呈现出灵活多变、名目繁多的规定。[1]。
目前,负责专门管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际协议是WTO的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该协议基于1979年签署的《关贸总协定-贸易技术壁垒协定》(GATT-TBT),并在1991年乌拉圭回合中重新修订,1994年在马拉咯什正式签署生效。TBT協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协定,它的目的是消除或抑制由于各成员间技术水平发展的不平衡而产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而促进世界组织贸易自由化宗旨的实现。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发展的原因
如前所述,当前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新形势下不断发展,为了能进一步厘清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域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关系,首先,我们先研究其不断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1.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在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利益是各国发展的根本准则。在当前的国际贸易发展中,不少传统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在逐步地消除,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增添润滑剂,然后出于国家贸易利益的考虑,在传统非关税壁垒减少的同时,各国也不断推出形式更为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种类越来越多样化,隐藏在合法的外衣下,要求日益苛刻,所涉范围日益普遍。纵观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国家之间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技术性贸易壁垒,且发展势头日趋明显。此外,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发展水平总体低于,甚至是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技术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加明显,更具有“杀伤力”。
2.技术性贸易壁垒并非无章可循。《WTO协定》中的许多例外条文和漏洞,为技术性壁垒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如《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中规定:“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范围内可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环境,只要这些措施不致认为在具有同等条件的国家之间造成任何不合理的歧视,或成为对国际贸易产生隐蔽限制的一种手段。”如《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规定:“缔约方有权采纳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生命或健康的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而且只要缔约方确认其的措施有科学依据和保护水平是适当的就“可以实施或维持高于国际标准、指南和建议的措施”。[2]这些条款意味着各国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有理有据”。
3. 技术性贸易壁垒符合本国、国际环保需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社会对环保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国和国际环保组织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力量。因此,各国政府在制定、实行相关政策、法规时,会将环保组织的意见与建议纳入考虑,并会相应地做出一定的让步,因此,就会对本国的贸易壁垒有所增加。例如世界环保组织(IUCN)、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环境基金(GEF)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地球之友(Friends of Earth)等国际知名环保组织,各拥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在国际环保问题上极具号召力和影响力,影响、鼓励及协助全球各地的社会环保发展,提倡与宣传低碳、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之道,反对政府各种对环境破坏的行为。欧盟、美国、日本等都曾在国际环保组织的压力之下,提高环保标准要求,从而间接影响了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4. 技术性贸易壁垒切合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化,伴生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日益引起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关注,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发展之道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建立契合了部分国家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民众的意愿,受到了民众的欢迎,因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民众社会基础,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卫生检疫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在“可持续发展”的大旗舞动之下,各国政府争先恐后、“冠冕堂皇”地建立各种名目繁多的标准壁垒,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进一步复杂。
二、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从杨慧力,杨国柱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应对》一文中,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为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严苛繁杂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日益增多
由于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作为贸易壁垒具有隐蔽性和非对等性,因此,各国常常以此作为贸易壁垒建立的载体。由于具有较高的经济和技术水平,发达国家从开始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就居于主导地位。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在国际贸易中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总会设立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往往对产品出口国提出相对更高的技术要求,造成对出口国的技术壁垒。[3]因此,发达国家也是往往是国际标准的制定者,使得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止步于标准的门外,无所适从,进一步削弱了竞争力。
2.合格评定程序日益复杂
合格评定程序是指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依据技术规则和标准,对生产、产品、质量、安全、环境等环节以及对整个保障体系进行全面监督、审查和检验,合格后由国家或国外权威机构授予合格证书或合格标志,以证明某项产品或服务是符合规定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合格评定程序包括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两个方面:产品认证是指确认产品是否符合技术规定或标准的规定;体系认证是指确认生产或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相应规定。[4]当代最流行的国际体系认证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当前,贸易自由化形势日趋明显并将可能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合格评定”与“质量认证”对于一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力也愈加突出,然而除了国际体系认证,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尚有各自的技术标准体系,使得评定程序越来越复杂,不少发展中国家显得力不从心。 3.包装、标签规则日益严格
包装在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实现了立法,立法内容包括可重复使用、可再生利用和含再生材料等包装标志的规定。重视环境保护,并将环保的规定延伸到进口包装的各个层面,要求商品包装及其内装物不许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损害,已成为目前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手段之一。如日本政府颁布的包装材料回收法,该法规要求所有纸质和塑料包装材料必须加以正确标示和回收,同时还规定了回收标签的印刷格式。再如欧盟出口产品的包装纸箱规定不得使用铁钉钉箱、封箱要用黏合剂而不能用塑料胶带,以便于纸箱回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标签是包装的一部分,应包括关于产品的全部相关信息。欧盟有关产品包装和标签的法规,有些是强制性的,需要认证和注册;有些是推荐性的;也有不作任何规定的。美国也有许多标签方面的条例。如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颁布的《食品过敏标示准则》规定,食品加工企业必须在食品标签上用浅显、详尽的文字标明食品的成分;在药品方面,FDA的法规对各种药物的认证包装、标示及检测试验的方法都逐一进行规定,就连非处方销售的药品和器械上的警告词句都有具体要求。各国进一步提高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4.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特点各异。
欧盟、美国、日本依据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地位、技术地位以及经济发展模式, 对《TBT协定》的执行各有侧重、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欧盟各国的技术标准水平相对较高,法规也相对严格,不仅执行欧盟统一标准、法规,各成员国也有各自的标准,技术性贸易壁垒较高。欧盟于2008年7月9日通过了欧盟认可及市场监督法规,该法规对各成员开展的具有国际权威性质的认可提出了统一要求,规定各成员应制定各自唯一的国家认可机构,各国家认可机构应具有独立性和非营利性,且他们之间不开展竞争,保证了成员国间的贸易顺畅。
美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中一部分是由政府制定的强制性标准,但大部分是民间组织制定的、由企业自愿采纳的自愿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是美国自愿性标准体系的管理者和协调者,本身不制定标准,负责制定者的资格认定和美国国家标准的审批。[5]美国以完备的联邦法律对国内市场实施保护,监管范围涉及几乎所有贸易领域,同时政府部门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美国的认证体系也由政府和民间两部分组成。
日本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种类繁多,很多技术标准不同于国际通行的标准。在每个行业中,日本又有很多项法规从不同方面同时规范。日本对很多商品执行强制性技术标准,通常要求在合同中体现技术标准条款,同时附在信用证上,并在货物入境时须经日本官员检验通过。
三、我国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
当前的世界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2011年欧洲主权国家债务危机,给国际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以外向型为主的中国的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世界上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重要的贸易保护工具,这对尚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带来不少挑战,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强隐蔽性和强扩散效应,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国家质检总局调查统计,从2005年至2011年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而减少的出口损失逐年增加,从2005年的288.13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622.59亿美元;2011年企业用于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新增成本259.62亿美元,比2010年上升15.71亿美元。2011年,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行业排在前五位的是机电仪器、化矿金属、农食产品、玩具家具和纺织鞋帽,成为我国遭受技术性贸易措施限制的重灾区。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成千上万的企业,更是数以亿计的国家利益。
在现实困境下,我们一方面要正视技術性贸易措施存在的合理因素,并以此作为促进我国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的动力,从根本上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对国外不合理的要求从战略战术、方法路线、方式手段等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以使其对我国出口的影响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葛志荣.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释义[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3]杨慧力,杨国柱.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应对[J].商业研究,2009,(4).
[4]张海东.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对外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5]吴艳.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研究[J].WTO经济导刊,2011,(9).
[6]张锡嘏.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应对[M].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