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危机有多远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king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于2013年3月23-2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董事长包克辛在“粮食危机离我们有多远?”分会场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发言实录
  包克辛:大家好,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多地少是中国国情,中国的粮食自足供应,多年来一直是一个全世界关注的问题,最近一次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争议,可以说是来自于去年中国谷物进口的大幅度增长,去年中国谷物增长156.7%,净进口量增加了873万吨,这个现象是中国多年来没有出现的,所以引起了中国国内以及世界上很多人的关注。不过,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去年中国谷物进口的激增与2004年和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的几次情况不同,不是由于中国谷物供应供求出现了较大的缺口,而是价格因素导致的纯市场行为。也就是说,国外的价格便宜,国内的价格贵,进口有利可图,于是引发了较大的进口量。
  为什么这么说?由于中国农业生产,目前中国粮食库存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过去一年中,增加的库存量远远超过净进口的增量,这是什么意思呢?进口的量把国内的量比下来,库存的增加超过进口量,去年在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库存的品种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小麦、稻谷、玉米库存的品种结构跟消费结构更加匹配,目前粮食安全没有问题。但是近期没有问题,并不等于远期没有忧虑,刚才于旭波总裁也讲了这个问题,城镇化和工业化必将持续增加对粮食的需求,因为城里人对肉食消费远远超过农村人。同时,城镇化和工业化又在不断蚕食着我们的土地。
  另一方面,由于种粮的比较效益比较低,所以这种比较效益就不断的削弱各级地方政府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我经常到下面,很多省长给我提要求,他说你以后多给我调点粮,你多调点,我就可以少种点。大家都知道,特别在中国的南方,撂荒的问题,双季稻改单季稻问题,虽然说了多年,也采取了诸多的措施,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完全解决。另一方面,种粮食改种经济作物或者改成林地,这种现象在各地已经越来越普遍。
  中国有一句话,我反过来用,生之者跨,食之着重,生产者越来越少,消费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中国粮食安全最大的问题。粮食安全首先是够不够用的问题,仅仅靠中央政府和主产区积极性不够,改造占耕地面积三分之一中低产田是增加粮食生产的巨大潜力,但是要有效挖掘这些潜力,必须充分调动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6亿农民的积极性。
  今年以来,中国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词“舌尖上的浪费”,中国粮食局有个预算,中国每年流通到消费过程中损失、浪费的粮食约1亿吨,占全年总消费量的五分之一。这里面有投入的问题,体制的问题,也有观念习惯的问题,八项规定现在形成了一个势头,令人鼓舞,坚持下去,利国利民,对我们每个人也是有利的。
  除此之外,还有科技进步的潜力,控制非食品工业用粮的潜力,中国的人口增值现在已经不足10%的增量,我认为只要理顺政策,变少数人、少数地方的积极性,为多数人、多数地方的积极性,全民重视,中国谷物需求的长期基本自给,有条件,也是有可能的,谢谢大家!
  现场答问
  问:美国生产粮食的人比中国更少,美国粮食安全更危险吗?问题更严重吗?
  包克辛:生之者寡,食之者众,不仅仅是人数的概念,而是对它的重视和积极性的概念,现在总说生之者寡,主要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或者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以及农民现在缺乏种粮的积极性,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果大家都不想去种,都要把粮田变成其他的经济作物,或者变成工厂、楼房,这是中国粮食安全的最大的隐忧。
  问:我想请问包克辛先生,关于粮食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刚才大家谈到产量、消费量和数量,质量,我担心土地污染、重金属影响,对南方大米报道经常有见,这方面想听听您的见解。储备粮的多少是国家秘密吗?结构和数量上可以谈一下吗?
  包克辛:质量的问题确实是粮食安全的一个部分,但是很遗憾,我跟你差不多,对土地污染情况、水污染情况,我也不太懂具体的东西,也没人给我披露这些,我也通过媒体看到,对于所知道的情况,我只能尽量的回应,因为我是一个企业,尽量回避。
  另外,你说的第二个问题,数量的问题,对不起,现在目前为止还是国家的秘密,所以我不能回答你了。现在整个库存水平是历史最高的,而且品种结构更加符合这几个品种的消费。
其他文献
3月中旬以来,CBOT大豆指数呈现出“六连跌”,跌幅为4.22%。国内市场由于收储政策支撑,表现稍好,连豆一指数跌幅在1.59%。笔者认为,3—5月份,全球大豆供给压力凸显,大连豆价将逐步回落。  全球大豆产量维持历史高位  据3月份USDA月度供需报告,2012/201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估为2.68亿吨,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同时,全球大豆供应过剩713万吨,在2004年至今的九年中处于第五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