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语感”,已经成为语文新课改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感悟语言,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语文能力。
一、 唤醒生活,感悟语言
语文课堂上,要唤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联系自身感受来品味语言,感悟文字。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1》一课时,我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感悟语言文字,从而对课文达到更好的理解。在学“春风”一词时我问学生:“冬天的风吹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孩子们马上想到:冬天的风是寒冷的,是令人颤抖的,是呼呼的……我根据孩子们的回答适时板书:冬天,寒风刺骨、狂风呼啸。再问学生:“春天的风呢?”学生马上回答:是温暖的,是柔和的,是绿色的、红色的……我再板书“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么一说,春天在孩子们脑海中一下子鲜活起来了。这么一来,孩子们成了“有心人”,真正感受到了春天的独特与美好,除课本上所学的词语之外,还轻松掌握了许多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
二、 巧用插图,感悟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插图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骑牛比赛》中“技艺高超”这个较抽象的词语时,除了让学生把“技艺高超的骑手”与“两三秒钟就摔下去的其他选手”相对比外,我还重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牛的样子。孩子们对图画特别感兴趣,他们的发言精彩极了:“牛的眼睛瞪得圆圆的,生气极了。”“牛的鼻孔里喷出一团团的气,发脾气了!”“牛蹄子把地上的土都卷起来了,用力非常大!”“疯狂”、“可怕!”……这时,再让其观察这位骑手的表现,学生抓住了关键词句:“牢牢地骑在牛背上”“稳稳的”“样子非常潇洒”。此时我趁势总结:这就是“技艺高超”!词语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由此看来,插图不仅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情境,更能加深他们对语言的感悟。
三、 设身处地,感悟语言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我特别重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语言文字。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中有几段小松树的独白。先让学生自读后思考: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说这话时应该是什么语气?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陡峭的山峰,峰顶上画了一株细小的小松树,然后渲染:站在高高的山顶上,一看,所有的东西都在自己脚下,小松树心里会怎么想?说这话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动作?请你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来读一读小松树的话。学生马上进入了情境,自然就读出味来了,而且语言也丰富了:小松树多么得意!小松树多么威风!他觉得自己是最厉害的。此时借机板书杜甫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学生联系课文品味,学生很快记住并理解。由此可见,学生对语言文字都有自己的感悟,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想方设法引导他们感悟,在学生感悟后更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积累,才能使他们真正学有所得。
四、 扩展练习,在实践中感悟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学中悟,在用中悟。如在学习《蚂蚁和蝈蝈》一课时,课本上说“蝈蝈在树下乘凉,他们都笑蚂蚁是傻瓜。”此时让学生结合课文思考:“蝈蝈会怎样笑话蚂蚁呢?”学生的感性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有的说:“老兄,过来歇会儿吧!这么热的天,那么累干什么?”有的说:“真是一群笨蚂蚁!一点都不会享受!”还有的说:“躺在这儿好舒服呀!蚂蚁老兄,等秋天天气凉快了再干多好呀!”……他们不但想得好,而且表达的时候绘声绘色,把蝈蝈那种骄傲自大的样子表现得活灵活现。在一阵阵轻松的笑声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更好地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如在学完《识字1》后,给学生出了一道迁移练习:春风是()色的,它( )。怕学生不理解意思,我先给学生做了一个示范:春风是(绿)色的,它(吹绿了小草)。然后让学生自己来做。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写出了很多优美的句子:“春风是粉红色的,它吹红了桃花;春风是黄色的,它吹开了迎春花;春风是蓝色的,它吹开了小河:春风是五彩的,它让世界变得更美”……
生活是感悟的基础,思维是感悟的关键。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运用,同时在运用中锻炼了自己的语感。长此以往,相信学生的语文素养会逐渐养成。
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通过各种办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说白了,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得聪明一点,灵气一点。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南市新世纪小学)
一、 唤醒生活,感悟语言
语文课堂上,要唤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联系自身感受来品味语言,感悟文字。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1》一课时,我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感悟语言文字,从而对课文达到更好的理解。在学“春风”一词时我问学生:“冬天的风吹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孩子们马上想到:冬天的风是寒冷的,是令人颤抖的,是呼呼的……我根据孩子们的回答适时板书:冬天,寒风刺骨、狂风呼啸。再问学生:“春天的风呢?”学生马上回答:是温暖的,是柔和的,是绿色的、红色的……我再板书“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么一说,春天在孩子们脑海中一下子鲜活起来了。这么一来,孩子们成了“有心人”,真正感受到了春天的独特与美好,除课本上所学的词语之外,还轻松掌握了许多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
二、 巧用插图,感悟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插图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骑牛比赛》中“技艺高超”这个较抽象的词语时,除了让学生把“技艺高超的骑手”与“两三秒钟就摔下去的其他选手”相对比外,我还重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牛的样子。孩子们对图画特别感兴趣,他们的发言精彩极了:“牛的眼睛瞪得圆圆的,生气极了。”“牛的鼻孔里喷出一团团的气,发脾气了!”“牛蹄子把地上的土都卷起来了,用力非常大!”“疯狂”、“可怕!”……这时,再让其观察这位骑手的表现,学生抓住了关键词句:“牢牢地骑在牛背上”“稳稳的”“样子非常潇洒”。此时我趁势总结:这就是“技艺高超”!词语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由此看来,插图不仅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情境,更能加深他们对语言的感悟。
三、 设身处地,感悟语言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我特别重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语言文字。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中有几段小松树的独白。先让学生自读后思考: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说这话时应该是什么语气?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陡峭的山峰,峰顶上画了一株细小的小松树,然后渲染:站在高高的山顶上,一看,所有的东西都在自己脚下,小松树心里会怎么想?说这话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动作?请你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来读一读小松树的话。学生马上进入了情境,自然就读出味来了,而且语言也丰富了:小松树多么得意!小松树多么威风!他觉得自己是最厉害的。此时借机板书杜甫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学生联系课文品味,学生很快记住并理解。由此可见,学生对语言文字都有自己的感悟,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想方设法引导他们感悟,在学生感悟后更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积累,才能使他们真正学有所得。
四、 扩展练习,在实践中感悟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学中悟,在用中悟。如在学习《蚂蚁和蝈蝈》一课时,课本上说“蝈蝈在树下乘凉,他们都笑蚂蚁是傻瓜。”此时让学生结合课文思考:“蝈蝈会怎样笑话蚂蚁呢?”学生的感性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有的说:“老兄,过来歇会儿吧!这么热的天,那么累干什么?”有的说:“真是一群笨蚂蚁!一点都不会享受!”还有的说:“躺在这儿好舒服呀!蚂蚁老兄,等秋天天气凉快了再干多好呀!”……他们不但想得好,而且表达的时候绘声绘色,把蝈蝈那种骄傲自大的样子表现得活灵活现。在一阵阵轻松的笑声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更好地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如在学完《识字1》后,给学生出了一道迁移练习:春风是()色的,它( )。怕学生不理解意思,我先给学生做了一个示范:春风是(绿)色的,它(吹绿了小草)。然后让学生自己来做。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写出了很多优美的句子:“春风是粉红色的,它吹红了桃花;春风是黄色的,它吹开了迎春花;春风是蓝色的,它吹开了小河:春风是五彩的,它让世界变得更美”……
生活是感悟的基础,思维是感悟的关键。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运用,同时在运用中锻炼了自己的语感。长此以往,相信学生的语文素养会逐渐养成。
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通过各种办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说白了,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得聪明一点,灵气一点。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南市新世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