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热播的青春医疗题材电视剧《青年医生》自开播以来收视一路飙升,与之相伴的,是其在社会和网络上引发的持续不断的话题讨论。难得的是,该剧提出“医乃仁术”的观念,重构医患关系是“朋友、亲人、爱人”的道德境界。同时,首次提出“急诊文化”这一颇具新意的思想,探求了急诊文化的“道”与“法”。但是,在业内人士尤其是急诊科医生看来,《青年医生》的剧情过于理想化,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网上有人吐槽:“看人家医生混的,精装彩色墙壁的办公室,医生、护士个个带美瞳,白大衣上一点污物血迹都没有,座驾是奥迪,查房时记录用ipad,实习生租房都是高档社区!每天上班大家净闲聊。”这些质疑的声音其实不无道理。
青年医生着装要求:标配服饰学问多
在急诊科,24小时中随时需要接诊120、999急救车送来的危重患者,忙乱几乎是常态。在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医生、护士的衣着装扮以爽利为原则。长发的女医生为了医疗安全都会把头发盘成发髻,而绝不会长发飘飘地工作,而且医院对医生、护士佩戴耳环、戒指等首饰是严厉禁止的。工作服是特制的急诊专用的分体衣裤,即使穿白大褂,也必须是把纽扣扣整齐,不可能“潇洒”地敞着怀。听诊器的佩戴亦有讲究,因耳件是接触医生耳朵的,相对接触患者的钟件属于洁净一端,上衣左胸部口袋多是放置医生个人用具,也属于相对洁净区域,所以耳件须悬挂在左胸侧,而钟件悬挂在右胸侧。工作服并非每天更换,值一个班下来难免蹭上些许污渍,所以我们的工作服绝不可能像剧中白大衣亮洁如新,一点污渍都没有。关于工作鞋子,单位虽然并不干涉我们一定要穿什么鞋,但是我们也不会像电视剧中那样每天踩着高跟鞋工作。如果是护士的话,还有专门的护士鞋,因为护士要来回奔波在病房和护士站之间,并且走路轻盈飞快,穿一双走路方便的鞋很重要,所以,也只能下班之后再换上高跟鞋美一美,上班的时候是不会穿的。
青年医生真实写照:压力山大蚕食健康
再说说我们急诊医生的工作状态。电视剧里医生们每天在一起闲聊,尤其是在抢救室等工作区域随时闲聊,在我们看来确实显得不够严肃。医疗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要求医生、护士必须具备相应的严谨、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同时更要具备沉稳、热忱、果敢的性格修养。在工作区域谈论与工作无关的闲话会影响大家的工作状态,同时也会让患者对医生、护士的信任度和尊重度大打折扣。再者,急诊工作节奏非常快,常常遇到病人扎堆,紧张抢救的情况,这时候医生、护士像打仗一样忙,基本没有时间闲聊。
我们急诊科大约可分为抢救室、监护室和留观室。抢救室的医护都是白班夜班四班倒。夜班是下午五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这15个小时几乎是不能合眼的。首先,下午五点到晚上九点是患者就诊高峰时段,普通门诊5点下班,看病的普通病人就会来到急诊诊治;加上这时来就诊的急症患者,这个时间段急诊的诊室和抢救床会爆满。如果接夜班的医护不提前吃晚饭,一旦接班,常常会忙到晚上9点以后才有时间换班把晚饭解决了。夜晚更是辛苦,会有患者不定时来就诊,急诊医生必须坚守岗位,不能有丝毫疏忽。而在急诊监护室工作的医生则是24小时连续值班,说是24小时班,其实工作时间远远不止24小时,因为交完班还要完成许多善后的临床工作和科室的琐碎事务。即使是生病了,也还要继续上班,因为总不能不管自己的病人吧。
作为医院的中青年骨干,工作的忙碌除了带给医生疲劳以外,健康问题也容易亮红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医生其实是最不健康的人,尽管我们每天都在给患者提各种各样的健康建议,但是自己却难能遵循。电视剧里的“青年医生”在谈情说爱、秀美貌,而现实生活中疲劳、工作压力大的状况,正在蚕食着青年医生、护士们的健康。长时间倒夜班导致生物钟失衡,使得急诊科的医护脸色都比同龄人差很多。爱美的小护士们更是多见内分泌失调,常年处于“战痘”状态。
青年医生烦恼多:“夹心层”有苦难言
在医院里,30-40岁的“夹心层”年龄段医生是最累的。他们上有年资更高的主任,下面有住院医师,甚至是实习医生。为了跟得上医学的发展,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和实践水平,他们在工作之余还必须坚持业务学习,去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及各种新技术的培训,很多人根本没时间看电视,而是将自己有限的时间用来看最新的专业知识,不停地为自己充电。另外,医生每天的工作除了要接诊以外,为了晋升职称还要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搞科研、写论文。医生一方面需要完成上级医生布置的工作,尽职尽责地救治病人,同时还要给在校生讲课,带实习医生并对他们的工作负责,放手不放眼,实在是不轻松。
说起医生的收入,电视剧里年纪轻轻的医生开着奥迪,以我们的收入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富二代,家里给买的。青年医生们除了年龄上是“夹心层”以外,收入方面也算是“夹心层”。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年资尚浅,收入菲薄,而且大多每个月需要还房贷,还要养孩子,外加生活的必要支出,实际上每个月的经济压力很大。诚然,和前辈们相比,如今青年医生身处的时代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要承受个人事业发展和生活的双重压力,随时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也让他们担惊受怕,不得不处处小心翼翼。
受到正规教育培训的医生其实骨子里都很清高,职业韧性比较大,不会轻易考虑转行。面对社会多元化的选择,他们中的很多人仍守护着最初的职业理想,凭借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信念,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尽责,用真诚的付出弥补着医患关系上的一道道裂痕,也为自己的青春留下了一份不悔的记忆。我想说,这些年轻医生是值得敬佩的。
网上有人吐槽:“看人家医生混的,精装彩色墙壁的办公室,医生、护士个个带美瞳,白大衣上一点污物血迹都没有,座驾是奥迪,查房时记录用ipad,实习生租房都是高档社区!每天上班大家净闲聊。”这些质疑的声音其实不无道理。
青年医生着装要求:标配服饰学问多
在急诊科,24小时中随时需要接诊120、999急救车送来的危重患者,忙乱几乎是常态。在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医生、护士的衣着装扮以爽利为原则。长发的女医生为了医疗安全都会把头发盘成发髻,而绝不会长发飘飘地工作,而且医院对医生、护士佩戴耳环、戒指等首饰是严厉禁止的。工作服是特制的急诊专用的分体衣裤,即使穿白大褂,也必须是把纽扣扣整齐,不可能“潇洒”地敞着怀。听诊器的佩戴亦有讲究,因耳件是接触医生耳朵的,相对接触患者的钟件属于洁净一端,上衣左胸部口袋多是放置医生个人用具,也属于相对洁净区域,所以耳件须悬挂在左胸侧,而钟件悬挂在右胸侧。工作服并非每天更换,值一个班下来难免蹭上些许污渍,所以我们的工作服绝不可能像剧中白大衣亮洁如新,一点污渍都没有。关于工作鞋子,单位虽然并不干涉我们一定要穿什么鞋,但是我们也不会像电视剧中那样每天踩着高跟鞋工作。如果是护士的话,还有专门的护士鞋,因为护士要来回奔波在病房和护士站之间,并且走路轻盈飞快,穿一双走路方便的鞋很重要,所以,也只能下班之后再换上高跟鞋美一美,上班的时候是不会穿的。
青年医生真实写照:压力山大蚕食健康
再说说我们急诊医生的工作状态。电视剧里医生们每天在一起闲聊,尤其是在抢救室等工作区域随时闲聊,在我们看来确实显得不够严肃。医疗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要求医生、护士必须具备相应的严谨、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同时更要具备沉稳、热忱、果敢的性格修养。在工作区域谈论与工作无关的闲话会影响大家的工作状态,同时也会让患者对医生、护士的信任度和尊重度大打折扣。再者,急诊工作节奏非常快,常常遇到病人扎堆,紧张抢救的情况,这时候医生、护士像打仗一样忙,基本没有时间闲聊。
我们急诊科大约可分为抢救室、监护室和留观室。抢救室的医护都是白班夜班四班倒。夜班是下午五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这15个小时几乎是不能合眼的。首先,下午五点到晚上九点是患者就诊高峰时段,普通门诊5点下班,看病的普通病人就会来到急诊诊治;加上这时来就诊的急症患者,这个时间段急诊的诊室和抢救床会爆满。如果接夜班的医护不提前吃晚饭,一旦接班,常常会忙到晚上9点以后才有时间换班把晚饭解决了。夜晚更是辛苦,会有患者不定时来就诊,急诊医生必须坚守岗位,不能有丝毫疏忽。而在急诊监护室工作的医生则是24小时连续值班,说是24小时班,其实工作时间远远不止24小时,因为交完班还要完成许多善后的临床工作和科室的琐碎事务。即使是生病了,也还要继续上班,因为总不能不管自己的病人吧。
作为医院的中青年骨干,工作的忙碌除了带给医生疲劳以外,健康问题也容易亮红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医生其实是最不健康的人,尽管我们每天都在给患者提各种各样的健康建议,但是自己却难能遵循。电视剧里的“青年医生”在谈情说爱、秀美貌,而现实生活中疲劳、工作压力大的状况,正在蚕食着青年医生、护士们的健康。长时间倒夜班导致生物钟失衡,使得急诊科的医护脸色都比同龄人差很多。爱美的小护士们更是多见内分泌失调,常年处于“战痘”状态。
青年医生烦恼多:“夹心层”有苦难言
在医院里,30-40岁的“夹心层”年龄段医生是最累的。他们上有年资更高的主任,下面有住院医师,甚至是实习医生。为了跟得上医学的发展,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和实践水平,他们在工作之余还必须坚持业务学习,去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及各种新技术的培训,很多人根本没时间看电视,而是将自己有限的时间用来看最新的专业知识,不停地为自己充电。另外,医生每天的工作除了要接诊以外,为了晋升职称还要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搞科研、写论文。医生一方面需要完成上级医生布置的工作,尽职尽责地救治病人,同时还要给在校生讲课,带实习医生并对他们的工作负责,放手不放眼,实在是不轻松。
说起医生的收入,电视剧里年纪轻轻的医生开着奥迪,以我们的收入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富二代,家里给买的。青年医生们除了年龄上是“夹心层”以外,收入方面也算是“夹心层”。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年资尚浅,收入菲薄,而且大多每个月需要还房贷,还要养孩子,外加生活的必要支出,实际上每个月的经济压力很大。诚然,和前辈们相比,如今青年医生身处的时代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要承受个人事业发展和生活的双重压力,随时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也让他们担惊受怕,不得不处处小心翼翼。
受到正规教育培训的医生其实骨子里都很清高,职业韧性比较大,不会轻易考虑转行。面对社会多元化的选择,他们中的很多人仍守护着最初的职业理想,凭借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信念,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尽责,用真诚的付出弥补着医患关系上的一道道裂痕,也为自己的青春留下了一份不悔的记忆。我想说,这些年轻医生是值得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