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看到巴菲特向5个慈善组织捐出了28亿美元的股票,很好奇股票捐赠的操作过程是怎样的?慈善机构拿到股票之后又要怎么处理呢?
—Menks
这种由个人或者公司向慈善机构捐赠股份的捐助方式,已经成为全球一种比较流行的参与公益事业的方式。股份捐赠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企业或者机构团体,形式包括捐赠股份的所有权或者收益权。
个人或组织向慈善机构捐赠股权要经过一系列的流程手续,包括制度流程和法律流程。一般的慈善机构接受股份捐赠的过程如下:首先,慈善机构会和捐赠人或企业沟通,达成捐赠意向,确定捐赠的各方面细节。随后,双方签署《捐赠协议》,并办理一系列的捐赠法律手续。法律手续包括修改股份母体章程、股份工商变更等等。双方在法律程序上成功完成股份所有权转移后,被持股公司向慈善机构印发股东权利证明,同时慈善机构会向捐赠人或企业出具《捐赠凭证》。
慈善机构在获得捐赠的股份后,有两种处理方式。慈善机构可以选择长期持有股份,通过企业每年的股份分红获得收益,这种方式有利于慈善机构增加正向的现金流。此外,慈善机构还可以选择在适当的时机出售股份,从而将股份变现为现金,这将有利于慈善机构的资金扩张。
股份捐赠比现金捐赠要更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捐赠股份有时候可能会涉及公司控制权的转移,进而影响被持股公司的股价稳定以及其他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因此,个人或企业在进行股份捐赠的时候,需要采用各种方法灵活设计和安排捐赠的时间与方式。比如不进行一次性的捐赠,而是将捐赠拆分成几份,在不同年度进行若干次捐赠。此外,在表决权和持股权分离的情况下,还可以只捐赠无表决权的股票,保留有表决权的股票。比如巴菲特2006年向盖茨基金会捐赠了1000万股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B股股票。由于AB两种股份表决权不同,巴菲特没有将自身持有的A股直接一次性捐赠,而是转化成B股后,每年持续捐赠余额的5%。这就是股份捐赠者灵活处理捐赠的典型例子。
在美国,这种向公益组织捐赠股票的慈善方式已经有接近一百年的历史。但在中国,股权捐赠的合法性获得认可则要迟得多。2003年,中国财政部曾发文禁止企业对外捐赠持有的股权和债权。后来在慈善家和专家学者长期的推动和和呼吁之下,2009年中国企业的股权捐赠才终于实现了合法化。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 吴杨盈荟
微博互动专区
洛洛舞向太阳:作为一本专业又畅销的杂志,我对一财的印象一直很好,直到这一期(2014年第28期,总第313期)。在《途家网抢速度》一文中,将苏州定位于浙江(P58),让大江苏情何以堪~也不是第一次在生活中遇到“苏州隶属浙江”的误解了,只希望一财不要让这种误解加深,还请速速更正为好。
@第一财经周刊
RE:这个是个低级乌龙。速速更正。谢谢你。
静湖雲烟:突然发现你们有一期周刊上面的美国神马太阳能那篇文章,里面说道,这个太阳能项目可能会伤害到过往的鸟类,这个居然出现在2014新课标卷Ⅰ地理选择题中,虽然我不是应届毕业生,但心里仍然有些窃喜~@第一财经周刊
RE:真是细心人士。
大白真的来了:最新一期@第一财经周刊 火力全开,把雕爷黄太吉马佳佳还有Roseonly全部喷了一遍。
RE:早该喷了,看不下去了。
读者来信
求建议
一财君好,一直很喜欢周刊,这次写信是因为自己职业发展的困惑。我目前已经从事行政工作3年,但发现自己还是对餐饮行业有兴趣,想投入这一行业,目标是以后开属于自己的复合式休闲餐饮店。因为年龄问题,家里人担心在大城市拖下去嫁不出去,可是自己还是想在事业上有一定发展才结婚,目前的困惑是,选择一家深圳的连锁餐饮如麦当劳、肯德基之类的工作起步,还是回家乡(二线城市)的一家北方饺子馆(是认识的人开的,生意做得不错,愿意给予我发展空间)起步呢?(考虑过麦当劳的储备经理,目前在家乡没有空缺)。我感觉留在深圳生活压力太大,如果以后找到的对象没房没车,还是想回家乡发展(家里有房有车,压力会小很多),但不管怎样还是希望在事业上有一定成绩。为了日后发展,该怎么安排才更好呢?希望一财君给予建议,谢谢。
—忠实读者
RE:也不一定非得事业上有一番什么再结婚。事业上有一番成就,还是有一番波折,真是说不清楚。有合适的就两人一起拼呗,可能还容易一点。从来信看,感觉你回家乡发展几率更大一点,做餐饮,不分一线二线,它是刚需。
关于自助烤肉店
一财君你好:
我一直很好奇那些自助烤肉店是怎么把成本降到那么低的,是因为那些肉都不够卫生吗?求教,十分感谢~
—陈小琦
RE:我们也不清楚。食品安全一直是个谜。搞清楚之前,尽量少一点以身试吃比较好。
纠正一处错误
你好,最新一期一财《来自街头平民的高级定制》一文里,歌手Conchita Wurst应为奥地利人而非比利时人。
—Li yanchen
RE:谢谢指正。一定是资深粉。
可否出几期关于信用卡的专题?
编辑你好,
阅读贵刊很多年了。我有一个感觉,自从“余额宝”推出来之后,大家似乎越来越关注个人理财,而提到这个话题,信用卡就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环节!
貌似贵刊目前还没有做关于信用卡的专题。2014年,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以及东亚银行等外资银行也开始在内地发行信用卡了,中国的信用卡市场越来越壮大。
我本人2008年开始工作,拥有的第一张信用卡来自招行,当时额度是5000元,到现在招行早就给我升级到金卡,额度5万元,因为我一年要刷20万元至30万元以上,但是最近才发现,招行越来越不给力,如果我刷中信i白金,一年20万元至30万元,过年回家来回机票都可以免费换了!招行的积分是20元1分,多余的不足部分不计,实在是坑爹! 在国外刷卡,我发现招行的汇率很差,大额的消费要比中行,工行等全币种卡多还好多钱!
很多人的观念都是信用卡有一张就好,多了怕麻烦之类的,其实这样的理财观念就很不正确,如果能很好地利用信用卡,通过平时的消费就能带给自己最大的回报,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回报!
所以这段时间我在密集地阅读关于信用卡的文章,我觉得每一个在大城市工作的白领,至少应该拥有以下几类卡:
1.网购有积分的(目前很多卡没积分,所以要办联名的,有积分,最好是有积分奖励的);
2.外出消费有打折积分活动的,比如在城市里吃饭、购物、娱乐以及境外购物;
3.最好是有一张可以换里程的信用卡。
一个人3张足够了,但是市面上林林总总的信用卡实在是太多了,期待贵刊能出一期或者几期关于信用卡的文章,让广大读者受益,少走弯路!
希望可以收到你们回复,谢谢!
—networth
RE:好的,谢谢你详细的信用卡攻略。我们今后也会在理财栏目里,对它有所体现的。
如何适应新环境?
一财君,你好:
作为一个有5年公司司龄的职场人,在最近半年的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希望能得到一些参考建议。
目前我在一家国内领先的在线旅游网站工作,在2014年之前,一直在北京工作。2013年是生意好的一年,在所处的部门、所工作的领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绩。
进入2014年,伴随着新分公司的成立,我加入了新的团队,面对更为成熟的市场,突然活力、动力都消失了,伴随着的是工作成效的急转直下,以及心中焦虑情绪的不断升级。请问,该如何有效地调整目前的工作方式和心态,以便尽早摆脱这种困境?
此外,由于自己希望能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诸如项目管理和团队管理方面的知识,可否推荐一些关于项目管理的书籍。目前市面上的书太多了,每本书都在说自己是多么地有效,希望能得到一些有效的推荐,谢谢。
第三,我的脑海中总有一种向不同领域发展的念头,但不大清楚如果想把这种想法落实到操作中。我该做哪些有效的准备,请一财君给点建议,谢谢。
—来自老读者William
RE:因为不知道你具体是因为何故,忽然失去了动力,所以只能建议你想想原因。换到新的团队,理论上又是一片新的领域,应该还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关于书,我们很快会推出图书专题,敬请期待。
咨询一下
您好,我是一个刚刚开始关注一财周刊的读者,也是刚开始了解商业的菜鸟。我一直憧憬着自己能开连锁的咖啡店,就像星巴克一样遍布全球,开中国自主品牌的咖啡店。
一个企业要成为全球巨头,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需要具备什么?比如,顺丰快运有可能超越DHL这一类的巨头吗?可能我的问题很幼稚,但是我是菜鸟嘛。望指教!
RE:开某一条街上最好的咖啡店比开遍布全球的咖啡店更值得你研究。
本周我推荐
人家的乡村
有个词叫人家的老公,人家的孩子,延续这个风格,来看看人家的乡村。这是日本青森县一个8000人的小村庄:田舍馆村。因在水田中创作稻田画而闻名于世,每年吸引20万名游客前来。今年当地的稻田画图案包括富士山及国民漫画《海螺小姐》等。去年农民们还曾用9个品种的水稻组成了玛丽莲·梦露的稻田画。
推荐人:水冰月
上榜理由:生财有道
—Menks
这种由个人或者公司向慈善机构捐赠股份的捐助方式,已经成为全球一种比较流行的参与公益事业的方式。股份捐赠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企业或者机构团体,形式包括捐赠股份的所有权或者收益权。
个人或组织向慈善机构捐赠股权要经过一系列的流程手续,包括制度流程和法律流程。一般的慈善机构接受股份捐赠的过程如下:首先,慈善机构会和捐赠人或企业沟通,达成捐赠意向,确定捐赠的各方面细节。随后,双方签署《捐赠协议》,并办理一系列的捐赠法律手续。法律手续包括修改股份母体章程、股份工商变更等等。双方在法律程序上成功完成股份所有权转移后,被持股公司向慈善机构印发股东权利证明,同时慈善机构会向捐赠人或企业出具《捐赠凭证》。
慈善机构在获得捐赠的股份后,有两种处理方式。慈善机构可以选择长期持有股份,通过企业每年的股份分红获得收益,这种方式有利于慈善机构增加正向的现金流。此外,慈善机构还可以选择在适当的时机出售股份,从而将股份变现为现金,这将有利于慈善机构的资金扩张。
股份捐赠比现金捐赠要更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捐赠股份有时候可能会涉及公司控制权的转移,进而影响被持股公司的股价稳定以及其他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因此,个人或企业在进行股份捐赠的时候,需要采用各种方法灵活设计和安排捐赠的时间与方式。比如不进行一次性的捐赠,而是将捐赠拆分成几份,在不同年度进行若干次捐赠。此外,在表决权和持股权分离的情况下,还可以只捐赠无表决权的股票,保留有表决权的股票。比如巴菲特2006年向盖茨基金会捐赠了1000万股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B股股票。由于AB两种股份表决权不同,巴菲特没有将自身持有的A股直接一次性捐赠,而是转化成B股后,每年持续捐赠余额的5%。这就是股份捐赠者灵活处理捐赠的典型例子。
在美国,这种向公益组织捐赠股票的慈善方式已经有接近一百年的历史。但在中国,股权捐赠的合法性获得认可则要迟得多。2003年,中国财政部曾发文禁止企业对外捐赠持有的股权和债权。后来在慈善家和专家学者长期的推动和和呼吁之下,2009年中国企业的股权捐赠才终于实现了合法化。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 吴杨盈荟
微博互动专区
洛洛舞向太阳:作为一本专业又畅销的杂志,我对一财的印象一直很好,直到这一期(2014年第28期,总第313期)。在《途家网抢速度》一文中,将苏州定位于浙江(P58),让大江苏情何以堪~也不是第一次在生活中遇到“苏州隶属浙江”的误解了,只希望一财不要让这种误解加深,还请速速更正为好。
@第一财经周刊
RE:这个是个低级乌龙。速速更正。谢谢你。
静湖雲烟:突然发现你们有一期周刊上面的美国神马太阳能那篇文章,里面说道,这个太阳能项目可能会伤害到过往的鸟类,这个居然出现在2014新课标卷Ⅰ地理选择题中,虽然我不是应届毕业生,但心里仍然有些窃喜~@第一财经周刊
RE:真是细心人士。
大白真的来了:最新一期@第一财经周刊 火力全开,把雕爷黄太吉马佳佳还有Roseonly全部喷了一遍。
RE:早该喷了,看不下去了。
读者来信
求建议
一财君好,一直很喜欢周刊,这次写信是因为自己职业发展的困惑。我目前已经从事行政工作3年,但发现自己还是对餐饮行业有兴趣,想投入这一行业,目标是以后开属于自己的复合式休闲餐饮店。因为年龄问题,家里人担心在大城市拖下去嫁不出去,可是自己还是想在事业上有一定发展才结婚,目前的困惑是,选择一家深圳的连锁餐饮如麦当劳、肯德基之类的工作起步,还是回家乡(二线城市)的一家北方饺子馆(是认识的人开的,生意做得不错,愿意给予我发展空间)起步呢?(考虑过麦当劳的储备经理,目前在家乡没有空缺)。我感觉留在深圳生活压力太大,如果以后找到的对象没房没车,还是想回家乡发展(家里有房有车,压力会小很多),但不管怎样还是希望在事业上有一定成绩。为了日后发展,该怎么安排才更好呢?希望一财君给予建议,谢谢。
—忠实读者
RE:也不一定非得事业上有一番什么再结婚。事业上有一番成就,还是有一番波折,真是说不清楚。有合适的就两人一起拼呗,可能还容易一点。从来信看,感觉你回家乡发展几率更大一点,做餐饮,不分一线二线,它是刚需。
关于自助烤肉店
一财君你好:
我一直很好奇那些自助烤肉店是怎么把成本降到那么低的,是因为那些肉都不够卫生吗?求教,十分感谢~
—陈小琦
RE:我们也不清楚。食品安全一直是个谜。搞清楚之前,尽量少一点以身试吃比较好。
纠正一处错误
你好,最新一期一财《来自街头平民的高级定制》一文里,歌手Conchita Wurst应为奥地利人而非比利时人。
—Li yanchen
RE:谢谢指正。一定是资深粉。
可否出几期关于信用卡的专题?
编辑你好,
阅读贵刊很多年了。我有一个感觉,自从“余额宝”推出来之后,大家似乎越来越关注个人理财,而提到这个话题,信用卡就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环节!
貌似贵刊目前还没有做关于信用卡的专题。2014年,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以及东亚银行等外资银行也开始在内地发行信用卡了,中国的信用卡市场越来越壮大。
我本人2008年开始工作,拥有的第一张信用卡来自招行,当时额度是5000元,到现在招行早就给我升级到金卡,额度5万元,因为我一年要刷20万元至30万元以上,但是最近才发现,招行越来越不给力,如果我刷中信i白金,一年20万元至30万元,过年回家来回机票都可以免费换了!招行的积分是20元1分,多余的不足部分不计,实在是坑爹! 在国外刷卡,我发现招行的汇率很差,大额的消费要比中行,工行等全币种卡多还好多钱!
很多人的观念都是信用卡有一张就好,多了怕麻烦之类的,其实这样的理财观念就很不正确,如果能很好地利用信用卡,通过平时的消费就能带给自己最大的回报,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回报!
所以这段时间我在密集地阅读关于信用卡的文章,我觉得每一个在大城市工作的白领,至少应该拥有以下几类卡:
1.网购有积分的(目前很多卡没积分,所以要办联名的,有积分,最好是有积分奖励的);
2.外出消费有打折积分活动的,比如在城市里吃饭、购物、娱乐以及境外购物;
3.最好是有一张可以换里程的信用卡。
一个人3张足够了,但是市面上林林总总的信用卡实在是太多了,期待贵刊能出一期或者几期关于信用卡的文章,让广大读者受益,少走弯路!
希望可以收到你们回复,谢谢!
—networth
RE:好的,谢谢你详细的信用卡攻略。我们今后也会在理财栏目里,对它有所体现的。
如何适应新环境?
一财君,你好:
作为一个有5年公司司龄的职场人,在最近半年的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希望能得到一些参考建议。
目前我在一家国内领先的在线旅游网站工作,在2014年之前,一直在北京工作。2013年是生意好的一年,在所处的部门、所工作的领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绩。
进入2014年,伴随着新分公司的成立,我加入了新的团队,面对更为成熟的市场,突然活力、动力都消失了,伴随着的是工作成效的急转直下,以及心中焦虑情绪的不断升级。请问,该如何有效地调整目前的工作方式和心态,以便尽早摆脱这种困境?
此外,由于自己希望能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诸如项目管理和团队管理方面的知识,可否推荐一些关于项目管理的书籍。目前市面上的书太多了,每本书都在说自己是多么地有效,希望能得到一些有效的推荐,谢谢。
第三,我的脑海中总有一种向不同领域发展的念头,但不大清楚如果想把这种想法落实到操作中。我该做哪些有效的准备,请一财君给点建议,谢谢。
—来自老读者William
RE:因为不知道你具体是因为何故,忽然失去了动力,所以只能建议你想想原因。换到新的团队,理论上又是一片新的领域,应该还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关于书,我们很快会推出图书专题,敬请期待。
咨询一下
您好,我是一个刚刚开始关注一财周刊的读者,也是刚开始了解商业的菜鸟。我一直憧憬着自己能开连锁的咖啡店,就像星巴克一样遍布全球,开中国自主品牌的咖啡店。
一个企业要成为全球巨头,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需要具备什么?比如,顺丰快运有可能超越DHL这一类的巨头吗?可能我的问题很幼稚,但是我是菜鸟嘛。望指教!
RE:开某一条街上最好的咖啡店比开遍布全球的咖啡店更值得你研究。
本周我推荐
人家的乡村
有个词叫人家的老公,人家的孩子,延续这个风格,来看看人家的乡村。这是日本青森县一个8000人的小村庄:田舍馆村。因在水田中创作稻田画而闻名于世,每年吸引20万名游客前来。今年当地的稻田画图案包括富士山及国民漫画《海螺小姐》等。去年农民们还曾用9个品种的水稻组成了玛丽莲·梦露的稻田画。
推荐人:水冰月
上榜理由:生财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