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世纪。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都发生了变化,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获取知识,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课题。但是在课堂教学当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教学效率。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思想品德 存在误区 正确运用
【中图分类号】 G40-012.9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1.1通过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运用,可以丰富学生对学习情境的情感体验。信息技术介入思想品德课教学,特别是大量的内容通过声情并茂的图片、声音、影视等手段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无疑会充实思想品德课堂的内涵,给课堂带来一种新的活力,从而加深学生对情境的情感体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就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讲解、有限的讨论了,而是在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上的熏陶,实现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标。
1.2通过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运用,可以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教学中,教学活动一般由教师直接控制,强调的是整齐划一,步调一致,老师说了算,学生只能听。学生没有独立性,主体地位丧失。其结果是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受到限制,创造性不易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机会极少,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的有机整合,就要求学生通过计算机主动地去收集资料,了解新问题,去研究新问题,去解决新问题。并与其他同学合作去探讨新问题。而这样的教学环境就必然会构建起新型的教学结构,就很容易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得以最终实现。
1.3通过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维品质。思想品德课教学往往是以曾经发生过的历史的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迹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鼓舞学生。而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就可以通过网络看到历史的和现实中的这些真人、真实的事迹,受到感染,得到教育。进而鼓励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通过亲自动脑、动手去发掘网络资源中的有教育意义的人、事、物,开启心智,受到鼓舞。得到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維品质。
2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运用中当前存在的一些误区
2.1试图用网络信息取代教师的课堂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关怀。课堂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像是讲座或者学术报告,老师只管低头盯着电脑屏幕“念”,或者操控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或者引用大量信息。大屏幕成了信息海洋,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阅读和消化。信息量过大、呈现速度过快,超过一般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出现“信息飞逝”的现象。这样用机器取代教师,对学生实施“目中无人”的教学,既违背了教学规律,也忘记了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2重视课件制作,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现代教学媒体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课件的制作,将备课的主要精力花费在制作课件上,将上课的过程演变为播放课件的过程,忽视了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于是,课堂上就见教师轻点鼠标,将学生带入预设的教学程序中,画面精美生动,学生应接不暇,但是自主思维却处于几乎停滞的状态,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
3如何走出误区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效率
3.1要正确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与实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走出误区,防止信息技术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不要搞“花架子”。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大屏幕代替黑板未必就是在搞新课程改革,而要运用信息技术努力提升教育的质量。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实际踏踏实实地探索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3.2信息技术使用要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课程改革强调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教
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双向交流是教学的灵魂。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活动形式,教学媒体的使用不能将师生关系演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关系,媒体发挥的是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动作、面部表情、和示范中展示出来的教学基本功等富有生命力的因素是媒体所不能替代的。
3.3重视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多媒体教学中,很多教师使用的课件都是上课前准备
好的。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需要预设,但不能太死太严,应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思考空间,学生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会生成很多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生成的新情况作出应变处理,重视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3.4要正确处理教师与信息技术的关系。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并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我们的课堂教学决不能一味地依赖于信息技术,被其牵着鼻子走,教师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若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教师们动脑筋,想办法,研究出如何使用它们的妙法来。而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对深化教育改革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只要运用得当,就一定能为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发挥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思想品德 存在误区 正确运用
【中图分类号】 G40-012.9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1.1通过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运用,可以丰富学生对学习情境的情感体验。信息技术介入思想品德课教学,特别是大量的内容通过声情并茂的图片、声音、影视等手段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无疑会充实思想品德课堂的内涵,给课堂带来一种新的活力,从而加深学生对情境的情感体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就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讲解、有限的讨论了,而是在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上的熏陶,实现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标。
1.2通过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运用,可以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教学中,教学活动一般由教师直接控制,强调的是整齐划一,步调一致,老师说了算,学生只能听。学生没有独立性,主体地位丧失。其结果是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受到限制,创造性不易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机会极少,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的有机整合,就要求学生通过计算机主动地去收集资料,了解新问题,去研究新问题,去解决新问题。并与其他同学合作去探讨新问题。而这样的教学环境就必然会构建起新型的教学结构,就很容易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得以最终实现。
1.3通过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维品质。思想品德课教学往往是以曾经发生过的历史的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迹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鼓舞学生。而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就可以通过网络看到历史的和现实中的这些真人、真实的事迹,受到感染,得到教育。进而鼓励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通过亲自动脑、动手去发掘网络资源中的有教育意义的人、事、物,开启心智,受到鼓舞。得到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維品质。
2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运用中当前存在的一些误区
2.1试图用网络信息取代教师的课堂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关怀。课堂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像是讲座或者学术报告,老师只管低头盯着电脑屏幕“念”,或者操控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或者引用大量信息。大屏幕成了信息海洋,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阅读和消化。信息量过大、呈现速度过快,超过一般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出现“信息飞逝”的现象。这样用机器取代教师,对学生实施“目中无人”的教学,既违背了教学规律,也忘记了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2重视课件制作,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现代教学媒体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课件的制作,将备课的主要精力花费在制作课件上,将上课的过程演变为播放课件的过程,忽视了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于是,课堂上就见教师轻点鼠标,将学生带入预设的教学程序中,画面精美生动,学生应接不暇,但是自主思维却处于几乎停滞的状态,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
3如何走出误区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效率
3.1要正确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与实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走出误区,防止信息技术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不要搞“花架子”。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大屏幕代替黑板未必就是在搞新课程改革,而要运用信息技术努力提升教育的质量。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实际踏踏实实地探索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3.2信息技术使用要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课程改革强调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教
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双向交流是教学的灵魂。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活动形式,教学媒体的使用不能将师生关系演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关系,媒体发挥的是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动作、面部表情、和示范中展示出来的教学基本功等富有生命力的因素是媒体所不能替代的。
3.3重视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多媒体教学中,很多教师使用的课件都是上课前准备
好的。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需要预设,但不能太死太严,应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思考空间,学生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会生成很多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生成的新情况作出应变处理,重视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3.4要正确处理教师与信息技术的关系。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并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我们的课堂教学决不能一味地依赖于信息技术,被其牵着鼻子走,教师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若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教师们动脑筋,想办法,研究出如何使用它们的妙法来。而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对深化教育改革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只要运用得当,就一定能为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发挥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