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刚刚起步的创业者却要去读EMBA,是不是有点临时抱佛脚?
一个国内的创业者却要去读英文班,拿国外的学位,是不是在扮酷?远水能解近渴吗?
中国各大EMBA 课堂向来是各界精英汇聚之地。中文班商界、政界、金融界、传媒界
各路人马齐全,因此往往成为许多商界人士扎堆之地,因为上个班同学间搞个项目也就赚了;
而那些中外合办的英文班似乎有些曲高和寡,一个英文便让诸多心浮气躁者望而却步,因此,
英文班要么增加翻译以求入乡随俗、增加招生容易程度,要么因太纯净而与这个社会“现实”
有些格格不入。
CHEMBA 就是属于后者。它是美国排名领先的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与中山大
学岭南(大学)学院合办的EMBA 项目,也是国家首批批准的中外合办EMBA 项目。因
为坚持纯原汁原味的美式教育、全英文教育,每年招生的学员也就三、四十之间,他们大多
来自南中国的外资、中外合资以及优秀的民营企业的高、中级管理者。
相比很多EMBA 项目,CHEMBA 的坚持为其披上了一层神秘、孤傲、纯净的色彩。提起CHEMBA,中大的老师们有口皆碑说是个好项目,学员优秀而且层次较高,但同时,这个项目却因为对英文和纯美式教育的坚持而无法走进大众的视野,许多人对它敬而远之,
甚至认为这种过分强调学习的EMBA 不适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
但奇特的是,在CHEMBA 项目中,除了跨国、合资公司的管理者外,还有一个创业者群体。他们创业不久,原本应该是以业务、市场为先的关键时刻,原本是为企业生存发展最忙碌的时刻,却选择了走进EMBA 课堂,而且,他们没有选择那些用关系和资源堆积的EMBA 项目,而是走进了CHEMBA,老老实实做起了学生。这究竟为什么?他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执行官》杂志近期邀请了CHEMBAChinaExecutive MBA 的三位同学,他们刚刚从CHEMBA 毕业,还未从赴美国举行毕业典礼的兴奋中完全摆脱出来。提起为期近两年的学习,他们有许多话要说。这三位同学中,两位同学曾是海外公司高管后来刚刚出来创业——东莞维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左湘凌和精确市场研究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梁旭朗,另一位则是完全本土派的创业者——广州杏源山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宁。
人物一:东莞维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左湘凌
以CEO的角色看问题
左湘凌,东莞维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1997 年进入台湾维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从事电子行业。1997 年到2010 年,他在维熹科技一呆就是13 年,公司从一个300 人的小型工厂发展成为超过5000 人的台湾上市企业,他个人也从普通销售员成长为公司的协理。
2010 年,是左湘凌的本命年,刚好36 岁,此时的他20 岁大学毕业到现在整整工作了16 年。他相信36 岁是一个槛的说法,觉得这一年应该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在他看来,前16 年是积累经验、知识、财富、人际关系的重要时期,他积累的一切都是为创业做准
备;下一个16 年,就该自己掌握人生道路的方向了。
就这样,36 岁甫过,他踏上了艰辛的创业之路。过去在维熹科技时,主要生产电子产品供应给APPLE,SAMSUNG,GE,HP,SONY 等客户, 均为OEM,ODM 为主的传统产品,创业的他想走高科技的新型产品方向并建立自主品牌。恰逢2009 年刚上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节能减排, 增加就业的政策,嗅觉灵敏的他毅然决定从事LED 照明应用产品,从美国
市埸开始切入。这时维熹科技董事长也给予了高度的信任和支持,共同投资创办了维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一开始就汇集了行业中顶尖的设计人员,申请了若干专利,在这个新兴行业中占据了行业技术的高点。2010 年,LED 行业呈爆炸性增长,特别是低端产品更为畸形发展,公司更专注于技术研发的创新路线,从世博会提出的智慧城市概念中再次获得灵感,研发出携带摄像设备和网络技术的新型LED 灯具,使之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最为核心的信息载体,为未来城市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许因为对于技术的执着,方向的坚持和市场的机遇,维锐在短短的两年间,就接到美国某城市的全城智慧城市照明改造项目超过2800 万美元,预期未来呈现倍数增长的发展势头。
谈及2011 年始开始就读的CHEMBA 项目,左湘凌表示这一学习在帮助其从高管角色转型到创业者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以下是他的观点分享:
第一,学习上的转型。我以前在工厂呆了13 年,积累的都是一线实战经验,需要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梳理,CHEMBA 帮我完成了这个梳理过程。比如,人物一:东莞维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左湘凌以CEO 的角色看问题通过财务课程的学习,我确实能够从财务管理的角度预先掌握经营异常和决定公司重大经营方向,上课之后最大的改变是,凡事能真正以CEO 的心态和角度看问题,让自己更快进入角色。
第二,从同学们的分享交流过程中学到很多知识。很多同学分享他们职场或创业的历程,可谓丰富多彩,亦有心酸喜悦,以及理论与实践碰撞出来的火花,闪亮着不同的智慧,都让我受益匪浅。
第三,“无心插柳柳成荫”。CHEMBA 是一个纯真的学习环境,全英文教学,大家都是抱着学习的心态过来的,完全没有商业目的。但在相互介绍、自然交流过程中,也会产生意料之外的合作。比如,我们班上几个同学一起创办了明创环球投资管理企业,也和以为来自阿拉伯世界的同学共同发展了具有极大潜力的中东市场。
第四,原来我所服务的台资企业,主要代工生产,销往欧美市场。现在我创业成立的维锐光电准备转型做内销。国内正在扩大内需,是一个机会。但对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型,与纯粹代工订单生产相比,内销需要建立整个营销体系,塑造独立品牌,面临的困难不少,CHEMBA 的系统课程可以帮我理清思路,少走弯路。 第五,坚持。CHEMBA 每个月上四天课,还要预习,做作业等,需要不少时间,办企业有很多繁忙的事情要处理,为了完成学业,必须想办法摆脱一些事务,把学习课程坚持下去。另外,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公司实际,如做品牌等,也需要坚持精神。
人物二:精确市场研究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梁旭朗
理论可以马上运用实践
梁旭朗,精确市场研究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其职业路线是民企——跨国公司——自主创业。1994 年,他进入一家从事市场调研的民营企业。当时国内的市场调研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
在不成熟的环境下,这家民营企业摸着石头过河,慢慢地规范,走上正轨,后来逐步壮大。梁旭朗是这一切的亲历者。后来公司与一家国际调研公司合并,逐步出售了全部股份。因为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双方合并后存在一定的文化冲突。
2010 年的一个夜晚,梁旭朗做了一个决定——自主创业,他与七八个同事一起创办了精确市场研究公司。大家有共同的理念,思维开放,配合默契。他一直很庆幸自己在起步创业时就拥有了一只精干的团队。
令人意外的是,公司创办的第二年,即2011 年,他选择了去读CHEMBA,创业本来就事务繁忙,为何要在这个关口去读书,这颇令很多人不能理解。
以下是他的观点分享:
每月四天的课程的确是个很大的考验,但我还是克服很多困难,坚持下来了,CHEMBA 课程对我的启发和冲击很大。以前在跨国公司做高管,只负责其中一块,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就行了,公司已经成熟,许多事务流程化、模块化,自己不用怎么操心,按部就班就能做好。但跨国公司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虽然存在文化冲突、架构不合理、调研方法老旧等因素,但自己没办法改变。
现在自己创业办公司,情况就完全不同,可以很快地将CHEMBA 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如公司文化、架构调整、人员培训等迅速在公司实行,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调整,挺有意思的。
当年跳出来自己创业,文化冲突只是一个契机,更大的原因是,中国的市场调研还停留在比较传统阶段,我希望创新、改变和突破。具体来说,就是改变两点。第一是行业的自律。信息行业或者研究行业,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关键,像食品行业一样,大家面临诚信问题,不相信数据的真实性。另外,信息采集过程中,消费者可能不愿意表达或者随意表达,导致调查数据不真实。我希望让调研人物二:精确市场研究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梁旭朗
理论可以马上运用实践行业形成自律,且有一个很好的机制。第二是有很好的创新。我们现在使用的调研方式和手段,是很多年前的。现在科技发展、移动互联网成熟,这些新的技术完全可以运用于调研。
CHEMBA 所学的知识相当于是在教授方法,它能够帮助这些改变更好地落地、实现。
人物三:广州杏源山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宁
创业项目成为班级孵化对象
沈宁,广州杏源山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杏源山以广东三大名鸡之首“中华原种土鸡”为起步品种,规划两年内成为“中华优质土鸡”第一品牌,为实现公司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这是沈宁的第二次创业。第一次是2005 年创办一个水泥添加剂企业,后来在国内市场打败了美国一家龙头企业,从而在行业内知名度数一数二。但因为市场太细分,发展空间开始受到限制。
2011 年9 月,沈宁开始运作“中华原种土鸡”项目,2012 年正式注册公司。他坦言创办“中华原种土鸡”项目完全是出于一个普通消费者对牛奶三聚氰氨等食品安全问题的愤怒。看到这么多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他希望自己做一家公司,定位高端品质,倾力打造土鸡精品,秉承绿色、安全、优质的生产标准,以创新的经营及销售模式,构筑现代农业的新座标。
在CHEMBA 课堂第一次做个人介绍时,他跟同学们分享出自己的想法,同学们觉得挺好,大家反复研讨之后,中华原种土鸡项目遂变成了一个大家经常研讨的实战项目。另一个同学还专职和沈宁一起做这个项目。同学们甚至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只投资资金,计划对这个项目进行投资。
在CHEMBA 课堂上,同学们经常将“中华原种土鸡”项目作为案例讨论,如讨论如何建成一个信誉品牌等,大家组成精英顾问团,献计献策。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学习提高,沈宁也能从各种建议中受到启发,他对同学们慷慨付出感激不已。就这样,在他看来,CHEMBA 成为“中华原种土鸡”项目的孵化器,有这么多中外企业精英为他出谋划策甚至成为他的事业伙伴,这倒是始料未及的,原来他的英文一直较弱,他很怀疑自己能否跟得上,
结果在同学们的带动下,他一直坚持了下来。
以下是他的观点分享:
我以前是一个只管低头做企业的人,不看外界的变化和发展,上了CHEMBA 课以后,感触很多。发现外界发展超出自己的想象,如技术进步,全球化增长等等。因此,现在的我觉得运营“中华原种土鸡”项目,一定要站在世界的高度,利用世界最好的理念、知识、资金和人才,这样才能做得大、做得长远。
尤其是去年CHEMBA 组织去欧洲游学,我们看了其他国家超市里面的食品,对我冲击很大。
CHEMBA 这个圈子对我创业的帮助相当大,我有这么多优秀的同学,他们都是国际化的人才,全世界跑,视野宽广。中华原种土鸡项目在课堂上作为案例讨论,同学们相当于是一群精英组成的顾问团。我不用去外面请咨询公司了,咨询公司有自己的利益导向,同学则完全不一样,他们把这个项目当做自己投资或研究的案例,无私发挥着自己的智力。
创业过程中,最迷茫和困惑的状态是:起点到目标之间该如何走?如果路线图清晰,剩下的就是一步一步走,最多吃点苦受点累而已。参加CHEMBA 课程、去国外游学的过程中,许多同学给予了我很多意见和建议,帮我把项目发展的路线图规划得越来越清晰。虽然我们现在的规模还不大,但我已经知道未来要去往哪里,中间要经历哪些步骤。我甚至已经想过当销售额 10 亿,100 亿的时候要怎么做。
一个国内的创业者却要去读英文班,拿国外的学位,是不是在扮酷?远水能解近渴吗?
中国各大EMBA 课堂向来是各界精英汇聚之地。中文班商界、政界、金融界、传媒界
各路人马齐全,因此往往成为许多商界人士扎堆之地,因为上个班同学间搞个项目也就赚了;
而那些中外合办的英文班似乎有些曲高和寡,一个英文便让诸多心浮气躁者望而却步,因此,
英文班要么增加翻译以求入乡随俗、增加招生容易程度,要么因太纯净而与这个社会“现实”
有些格格不入。
CHEMBA 就是属于后者。它是美国排名领先的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与中山大
学岭南(大学)学院合办的EMBA 项目,也是国家首批批准的中外合办EMBA 项目。因
为坚持纯原汁原味的美式教育、全英文教育,每年招生的学员也就三、四十之间,他们大多
来自南中国的外资、中外合资以及优秀的民营企业的高、中级管理者。
相比很多EMBA 项目,CHEMBA 的坚持为其披上了一层神秘、孤傲、纯净的色彩。提起CHEMBA,中大的老师们有口皆碑说是个好项目,学员优秀而且层次较高,但同时,这个项目却因为对英文和纯美式教育的坚持而无法走进大众的视野,许多人对它敬而远之,
甚至认为这种过分强调学习的EMBA 不适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
但奇特的是,在CHEMBA 项目中,除了跨国、合资公司的管理者外,还有一个创业者群体。他们创业不久,原本应该是以业务、市场为先的关键时刻,原本是为企业生存发展最忙碌的时刻,却选择了走进EMBA 课堂,而且,他们没有选择那些用关系和资源堆积的EMBA 项目,而是走进了CHEMBA,老老实实做起了学生。这究竟为什么?他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执行官》杂志近期邀请了CHEMBAChinaExecutive MBA 的三位同学,他们刚刚从CHEMBA 毕业,还未从赴美国举行毕业典礼的兴奋中完全摆脱出来。提起为期近两年的学习,他们有许多话要说。这三位同学中,两位同学曾是海外公司高管后来刚刚出来创业——东莞维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左湘凌和精确市场研究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梁旭朗,另一位则是完全本土派的创业者——广州杏源山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宁。
人物一:东莞维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左湘凌
以CEO的角色看问题
左湘凌,东莞维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1997 年进入台湾维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从事电子行业。1997 年到2010 年,他在维熹科技一呆就是13 年,公司从一个300 人的小型工厂发展成为超过5000 人的台湾上市企业,他个人也从普通销售员成长为公司的协理。
2010 年,是左湘凌的本命年,刚好36 岁,此时的他20 岁大学毕业到现在整整工作了16 年。他相信36 岁是一个槛的说法,觉得这一年应该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在他看来,前16 年是积累经验、知识、财富、人际关系的重要时期,他积累的一切都是为创业做准
备;下一个16 年,就该自己掌握人生道路的方向了。
就这样,36 岁甫过,他踏上了艰辛的创业之路。过去在维熹科技时,主要生产电子产品供应给APPLE,SAMSUNG,GE,HP,SONY 等客户, 均为OEM,ODM 为主的传统产品,创业的他想走高科技的新型产品方向并建立自主品牌。恰逢2009 年刚上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节能减排, 增加就业的政策,嗅觉灵敏的他毅然决定从事LED 照明应用产品,从美国
市埸开始切入。这时维熹科技董事长也给予了高度的信任和支持,共同投资创办了维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一开始就汇集了行业中顶尖的设计人员,申请了若干专利,在这个新兴行业中占据了行业技术的高点。2010 年,LED 行业呈爆炸性增长,特别是低端产品更为畸形发展,公司更专注于技术研发的创新路线,从世博会提出的智慧城市概念中再次获得灵感,研发出携带摄像设备和网络技术的新型LED 灯具,使之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最为核心的信息载体,为未来城市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许因为对于技术的执着,方向的坚持和市场的机遇,维锐在短短的两年间,就接到美国某城市的全城智慧城市照明改造项目超过2800 万美元,预期未来呈现倍数增长的发展势头。
谈及2011 年始开始就读的CHEMBA 项目,左湘凌表示这一学习在帮助其从高管角色转型到创业者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以下是他的观点分享:
第一,学习上的转型。我以前在工厂呆了13 年,积累的都是一线实战经验,需要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梳理,CHEMBA 帮我完成了这个梳理过程。比如,人物一:东莞维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左湘凌以CEO 的角色看问题通过财务课程的学习,我确实能够从财务管理的角度预先掌握经营异常和决定公司重大经营方向,上课之后最大的改变是,凡事能真正以CEO 的心态和角度看问题,让自己更快进入角色。
第二,从同学们的分享交流过程中学到很多知识。很多同学分享他们职场或创业的历程,可谓丰富多彩,亦有心酸喜悦,以及理论与实践碰撞出来的火花,闪亮着不同的智慧,都让我受益匪浅。
第三,“无心插柳柳成荫”。CHEMBA 是一个纯真的学习环境,全英文教学,大家都是抱着学习的心态过来的,完全没有商业目的。但在相互介绍、自然交流过程中,也会产生意料之外的合作。比如,我们班上几个同学一起创办了明创环球投资管理企业,也和以为来自阿拉伯世界的同学共同发展了具有极大潜力的中东市场。
第四,原来我所服务的台资企业,主要代工生产,销往欧美市场。现在我创业成立的维锐光电准备转型做内销。国内正在扩大内需,是一个机会。但对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型,与纯粹代工订单生产相比,内销需要建立整个营销体系,塑造独立品牌,面临的困难不少,CHEMBA 的系统课程可以帮我理清思路,少走弯路。 第五,坚持。CHEMBA 每个月上四天课,还要预习,做作业等,需要不少时间,办企业有很多繁忙的事情要处理,为了完成学业,必须想办法摆脱一些事务,把学习课程坚持下去。另外,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公司实际,如做品牌等,也需要坚持精神。
人物二:精确市场研究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梁旭朗
理论可以马上运用实践
梁旭朗,精确市场研究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其职业路线是民企——跨国公司——自主创业。1994 年,他进入一家从事市场调研的民营企业。当时国内的市场调研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
在不成熟的环境下,这家民营企业摸着石头过河,慢慢地规范,走上正轨,后来逐步壮大。梁旭朗是这一切的亲历者。后来公司与一家国际调研公司合并,逐步出售了全部股份。因为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双方合并后存在一定的文化冲突。
2010 年的一个夜晚,梁旭朗做了一个决定——自主创业,他与七八个同事一起创办了精确市场研究公司。大家有共同的理念,思维开放,配合默契。他一直很庆幸自己在起步创业时就拥有了一只精干的团队。
令人意外的是,公司创办的第二年,即2011 年,他选择了去读CHEMBA,创业本来就事务繁忙,为何要在这个关口去读书,这颇令很多人不能理解。
以下是他的观点分享:
每月四天的课程的确是个很大的考验,但我还是克服很多困难,坚持下来了,CHEMBA 课程对我的启发和冲击很大。以前在跨国公司做高管,只负责其中一块,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就行了,公司已经成熟,许多事务流程化、模块化,自己不用怎么操心,按部就班就能做好。但跨国公司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虽然存在文化冲突、架构不合理、调研方法老旧等因素,但自己没办法改变。
现在自己创业办公司,情况就完全不同,可以很快地将CHEMBA 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如公司文化、架构调整、人员培训等迅速在公司实行,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调整,挺有意思的。
当年跳出来自己创业,文化冲突只是一个契机,更大的原因是,中国的市场调研还停留在比较传统阶段,我希望创新、改变和突破。具体来说,就是改变两点。第一是行业的自律。信息行业或者研究行业,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关键,像食品行业一样,大家面临诚信问题,不相信数据的真实性。另外,信息采集过程中,消费者可能不愿意表达或者随意表达,导致调查数据不真实。我希望让调研人物二:精确市场研究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梁旭朗
理论可以马上运用实践行业形成自律,且有一个很好的机制。第二是有很好的创新。我们现在使用的调研方式和手段,是很多年前的。现在科技发展、移动互联网成熟,这些新的技术完全可以运用于调研。
CHEMBA 所学的知识相当于是在教授方法,它能够帮助这些改变更好地落地、实现。
人物三:广州杏源山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宁
创业项目成为班级孵化对象
沈宁,广州杏源山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杏源山以广东三大名鸡之首“中华原种土鸡”为起步品种,规划两年内成为“中华优质土鸡”第一品牌,为实现公司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这是沈宁的第二次创业。第一次是2005 年创办一个水泥添加剂企业,后来在国内市场打败了美国一家龙头企业,从而在行业内知名度数一数二。但因为市场太细分,发展空间开始受到限制。
2011 年9 月,沈宁开始运作“中华原种土鸡”项目,2012 年正式注册公司。他坦言创办“中华原种土鸡”项目完全是出于一个普通消费者对牛奶三聚氰氨等食品安全问题的愤怒。看到这么多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他希望自己做一家公司,定位高端品质,倾力打造土鸡精品,秉承绿色、安全、优质的生产标准,以创新的经营及销售模式,构筑现代农业的新座标。
在CHEMBA 课堂第一次做个人介绍时,他跟同学们分享出自己的想法,同学们觉得挺好,大家反复研讨之后,中华原种土鸡项目遂变成了一个大家经常研讨的实战项目。另一个同学还专职和沈宁一起做这个项目。同学们甚至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只投资资金,计划对这个项目进行投资。
在CHEMBA 课堂上,同学们经常将“中华原种土鸡”项目作为案例讨论,如讨论如何建成一个信誉品牌等,大家组成精英顾问团,献计献策。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学习提高,沈宁也能从各种建议中受到启发,他对同学们慷慨付出感激不已。就这样,在他看来,CHEMBA 成为“中华原种土鸡”项目的孵化器,有这么多中外企业精英为他出谋划策甚至成为他的事业伙伴,这倒是始料未及的,原来他的英文一直较弱,他很怀疑自己能否跟得上,
结果在同学们的带动下,他一直坚持了下来。
以下是他的观点分享:
我以前是一个只管低头做企业的人,不看外界的变化和发展,上了CHEMBA 课以后,感触很多。发现外界发展超出自己的想象,如技术进步,全球化增长等等。因此,现在的我觉得运营“中华原种土鸡”项目,一定要站在世界的高度,利用世界最好的理念、知识、资金和人才,这样才能做得大、做得长远。
尤其是去年CHEMBA 组织去欧洲游学,我们看了其他国家超市里面的食品,对我冲击很大。
CHEMBA 这个圈子对我创业的帮助相当大,我有这么多优秀的同学,他们都是国际化的人才,全世界跑,视野宽广。中华原种土鸡项目在课堂上作为案例讨论,同学们相当于是一群精英组成的顾问团。我不用去外面请咨询公司了,咨询公司有自己的利益导向,同学则完全不一样,他们把这个项目当做自己投资或研究的案例,无私发挥着自己的智力。
创业过程中,最迷茫和困惑的状态是:起点到目标之间该如何走?如果路线图清晰,剩下的就是一步一步走,最多吃点苦受点累而已。参加CHEMBA 课程、去国外游学的过程中,许多同学给予了我很多意见和建议,帮我把项目发展的路线图规划得越来越清晰。虽然我们现在的规模还不大,但我已经知道未来要去往哪里,中间要经历哪些步骤。我甚至已经想过当销售额 10 亿,100 亿的时候要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