恳挚清奇 自成佳诣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0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字之交,通乎性灵。近承老友李国超书家之介,得蔡竞先生百余首诗作,持归一读,深为作者恳挚之情怀与清奇之才调所感动。蜀中固多佳士,不期偶得良友,何其快哉!蔡君诗作,既深懋德,兼擅清才。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其恳挚之亲情与拳拳之孝心,从开篇《忆母敬父》到结尾《岁末感言三题》达三十多首。如此厚重之分量,反映出作者的价值取向。求忠臣必于孝悌之门,这样的人品能不为世所重吗?中华文化特重孝道。从汉唐至明清,历代帝王多以“孝”为谥号,昭示出其鲜明的核心价值观。这一点在蔡君诗中,几乎是随处可见了。如《忆母敬父》:
  春光花絮牵心事,忆母频添泪几行。
  幸为先严征法稿,难辞忠孝慰儿郎。
  家风严实烦心少,侪辈勤廉继世长。
  惠友做人存厚道,立身荣瘁忌癫狂。
  这些朴实无华的寻常话语,却为我们展现了为人处世的大道理。立身忠孝,人存厚道,道出了蔡门可贵的家风世德。其《喜迎慈父九十寿辰》云:
  成业南山私塾度,临池投笔气铮铮。
  平生坎坷仍长笑,卑位抒怀衔志盈。
  说史钩沉论国是,习书吟唱颂新晴。
  霞辉满目常挥墨,儿愿丹心步后旌。
  前四句是用言简意赅的语言总结其老父一生丰富的生活、工作经历;后四句则描写了其父亲功成身退后,用书法作品赞颂新中国的时代风貌,自己愿意继承父志,以丹心报国,真可谓寄情高远的诗作。其《羊城旅次遥寄北欧旅行之爱妻长子二首》:
  一
  秋霞润碧空,白露吻红枫。
  彼岸君应晓,托高思雁鸿!
  二
  身单闲赏花,陋宅影交加。
  濯盥疑梅雨,微酲晚落家?
  这两首寄内之作,寥寥四十字,以白露枫红之美景,写落霞孤鹜之相思;用身单居陋宅之意象,写出了离别之愁苦。节短韵长,却含蕴着无限的怀念。其《丙申孟春寄言爱妻至沪上》:
  同经风雨历沧桑,未至衰年渐染霜。
  哺子倾情贤德助,爱囡尽瘁秀姿扬。
  粗言失礼夫君愧,糙语寒心燕尔伤。
  追悔前非蒙谅解,无眠思念泪涓床。
  因念持家劳瘁的爱妻,而追悔自己的粗言失礼,竟至通夜无眠而泪满床席。将一段挚爱真情,表现得如此深切动人,益见诗心之纯挚与语言之朴实。
  蔡君山水行游之作,尤多引人入胜之佳构,如《沐川纪行》:
  竹海连天际,春风染碧粼。
  珍禽栖草树,瑞气漾峨岷。
  古道迷村寨,南崖拱僰人。
  丹霞一吟望,大朴绝嚣尘。
  前四句“竹海”“春风”“珍禽”“瑞气”对仗工整,深得藻饰之美。颈联用古道之村寨与南崖之悬棺对比写出,尤深历史沧桑之感。结联推出“大朴”二字,特具哲理之高境。又其《青城山居晨咏三首》之《敲诗月下人》,题即隽雅,境更高妙。
  颯飒天风最动情,秋阳朗照满城新。
  敲诗更有陶然乐,自是幽居月下人。
  以“飒飒天风”起句,已自不同凡响;而更用“幽居月下人”作结,便觉通体空灵,弄姿无限了。一派名士风流,历历如见。其《丹巴美人谷至甲居藏寨行吟》云:
  西出丹巴到甲绒,曦阳一抹耀苍穹。
  沉霾顿扫神山翠,迷雾旋开大地葱。
  藏寨石碉惊燕雀,经幡雪岭舞飞鸿。
  盈怀豪气频相向,大象无形岁月同。
  前六句浓墨重彩,俨然油画,将藏区一派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尾二句,将大地山河激发之豪情,导入哲理思考,发出了大象无形的咏赞。可谓山水清音,发人深省。除了亲情孝义、寄情山水之外,关注时政亦是蔡君笔端另一着墨重点;而因其身负公职,对时政评价之视角又独具过人之处。如《芦山震区三年重建功成礼赞二首》之一:
  大劫光阴回不同,小城故事惹情衷。
  不须常忆天灾苦,且听芦邛唱大风。
  一、二句以“大劫”“惹情衷”直叙震后时移境迁与个人之万千思绪。三、四句笔锋一转,切入正题,以含蓄之语侧呈现出党和政府率领人民灾后重建之功。前后呼应,手法巧妙,遣词亦颇为考究。其《痛悼川籍空军女飞行员余旭烈士》云:
  文锦江鸥百媚兴,韶华当着靓衣矜。
  怀操绝技苍穹啸,鹰击玄霄领雁征。
  喋血长天乘鹤去,断鸿声远破云崩。
  痴情仍伴刀尖舞,忠胆常随建国腾。
  此诗八句五十六字,字字珠玑,意远而情深,可见蔡君于时政关注之外,富有深厚之民族情结与家国情怀。是诗在诗格清奇之外还兼具爱国之教化功用。蔡君以省政府副秘书长之身,兼管参事文史工作。他笔下于此时见独到之高境与生动之描绘,如《偕参事及机关同仁长宁考察生态建设纪行》云:
  葱岭迷山色,参天竹海留。
  层林观锦绣,疏雨润温柔。
  水绿茅亭远,泉清瀑布悠。
  荒滩寻古径,危石截溪流。
  居简重生态,独行立浅洲。
  乡民少远虑,大德有深谋。
  沐浴新晴后,归家愿已酬。
  今番兴未尽,再待来年秋。
  开篇八句道尽长宁生态建设之美。随后二句言简意丰,点破题旨,表达了城市居民对山水自然之向往,淳然有太古风味。“乡民”二句,唯其少杂虑,乃得养其性情,语带玄风而又辩证。末了以“再待来年秋”作结,语尽而意不尽,值得仔细玩味。其咏史之作《自鹿城南行拜谒成吉思汗陵感怀》,也是一篇思笔俱超佚之佳作:
  红柳香兰翠竹摇,秋阳碧野露痕消。
  青峰渺渺阴山月,黄浪依依大漠潮。
  辟土开疆空塞外,擒龙射虎仰天骄。
  何期浩气盈河汉,都付苍烟话寂寥。
  前四句铺写眼前美景,以“红柳”“秋阳”之娇美,反映“阴山”“大漠”之雄伟。两相对比,可谓穷形极相,气象万千了。颈联之“辟土开疆”与“擒龙射虎”更将天骄伟业形容到了极致。最后用“何期”一转,推出斜阳夕照,形成巨大落差,有状暮鼓晨钟,令人弥深怀古之幽思。笔姿灵活,长短不拘,是蔡诗的另一特色,如《〈国学〉集刊在川创世志喜》:   国学应时雄,钩沉化作龙。
  传承当枕上,蒙养写心胸。
  “钩沉化作龙”是说只有用心深钻,才能获得鱼跃龙门的神变,比喻生动奇妙,令人耳目为之一新。“传承当枕上”,有担当,有高度,确是领军人物的气概。“蒙养”二字,落笔深处,具足道心,洵非常人之所能及。蔡君有一颗纯净的诗心,灵光所覆,往往熠熠生辉,比如《乍度倒春寒二首》之一:
  举盏高吟酒未残,锦城犹见倒春寒。
  风吹细雨酬元夜,天降奇温梦倚栏。
  此诗句法峭拔而有奇致。先写兴会淋漓的诗家高致,旋以倒春寒勒住。三句轻气细描,诗境为之一变,最后推出梦境,化实为虚,以降奇温,梦倚栏杆作结。小诗乃能跌宕生奇,令人眼前为之一亮。其《北海南珠宫喜迎羊年》更是一首和乐洋洋,充满升平气象的力作:
  欣逢除夕賀乡亲,正旦南来万象春。
  幸得家邦兴业旺,将辞午马领羊驯。
  阴阳合卦乾坤壮,琴瑟调音旋律新。
  身外功名何必论,隆隆盛德庆昌辰!
  贺岁之作,容易落套,而此诗不然。它跌宕起伏,时有奇思妙语。首句平平引入年节,用以铺垫“正旦南来万象春”之句,凸显出春回南国之气象。三、四句再用叙述笔法串过,引出“阴阳合卦”一联的奇思伟句,使读者有想落天河之威。末联以不论身份功名,但祝国运昌隆作结,一派雍容儒雅、充实生辉的气象,令人为之击节。


  蔡君联任剧繁,余事好诗,能有此造诣,实属不易。我国是诗的国度。无论历史之早、创作之多、影响之至,都是举世无双的。而其中官人之诗,最为杰特。这是由于主政官员,他们文化高、见识广、影响大,又有很深的人文情怀和道德修养,发为诗词,便能化民成杰。从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开其端,到毛泽东主席经天纬地的鸿篇绝唱,影响之巨,人所共知。习近平总书记同样重视诗词的功用。他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现在华夏大地诗潮澎湃,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举办就是生动的实例。相信蔡竞先生诗集的问世,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当然,艺术无止境,时代要好诗。倘能在诗词格律、构思和意象经营上严加磨砺,力臻完美,则必能谱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请拭老眼、企予望之,是为序!
  丙申年壬辰月庚午日于影珠书屋
  作者: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历任中华韵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诗词编著中心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诗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新闻学院中外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其他文献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欧洲小国卢森堡展厅留住了参观者的脚步。那图片、造型展示的青翠高山、茂密的森林、神秘的古堡、优美的峡谷确乎与展区提示“亦小亦美”相符,说它是“袖珍王国”也不为过。因为这些年来,它被世界旅游者普遍赞誉为“天然公园”,“欧洲的绿色心脏”。卢森堡虽小,还是世界的“钢铁王国”。  从困境中奋发崛起  下午从巴黎出发,车往东面行驶,地势渐高,进入丘陵地带。植被茂密,深蓝、浅绿、深褐的
期刊
本文试图解说“斤”与“斧”这两个汉字字义的来龙去脉,从字形与字义的联系来看,“斤”与“斧”这两个字的字义很相近,一般说来,“斤”应该是“斧”类工具的总称,而“斧”应该是“斤”的一种。既然“斤”是“斧”类工具的总称,那么我们就先从“斤”字说起,然后再说到“斧”字,不妨从“运斤成风”和“鬼斧神工”这两个成语入手细细道来。  一、运斤成风的“斤”  汉语中有个成语叫“运斤成风”,又叫“郢匠挥斤”,语本出
期刊
1976年注定是一个风雨潇潇的年头。这一年,中国相继失去了很多重量级的卓越人物——周恩来、朱德、张闻天、毛泽东。神州大地黯然失色。这年7月,一位特立独行的杰出艺术家在贫病中也阖然撒手人寰,终年63岁。63岁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正是创作的巅峰期,但他的生命却戛然终止。他就是后来被誉为“中国的梵高”——陈子庄。  一  陈子庄原名福贵,四川荣昌(今属重庆永川)人,生于民国2年(1913年);又名思进,
期刊
编者按:2015年12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默先生因病去世。我们为此深感悲痛。这对于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不啻一重大损失。  蒙默(1926—2015),四川盐亭人,1993年聘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历任四川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获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1992年退休。  《文史杂志》自2016年第1期起做了一些改变,特设“封面人
期刊
从文明形态着眼,城市与农村,现代与传统,永远都是难于相融的一对矛盾。改革初始,伴随城市化的进程,优良的传统文化正从我们眼前淡出:三峡大坝建成,使纤夫咏唱了数百年的“船工号子”消失;通俗歌曲的弥漫,导致传统的民歌失色……凡此种种,都引起社会学家的深度思考。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拯救面临灭绝的传统优秀文化,对我国上千种古文明和原生态文化列出条目,要求当地政府切实拿出对策和措施,以保护和挖掘伴随
期刊
在中国山水画创作这块艺术园地里,无数有识之士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继承弘扬传统的中国画艺术倾注了自己的热情,并且成果丰硕。叶红兄就是其中表现尤为突出的一位。他自幼习画,早年专注于素描、色彩,人物、花鸟等工笔类基础扎实,且自具格调。古语有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最终他选择了专攻中国山水画,并自成品格风骨。  一、秉承天赋,源于勤奋  1958年,叶红兄在重庆出生,其祖籍安徽巢湖,现系四川省人
期刊
编者按:本文出自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天健文史社(学生团体)于约莫十年前对蒙默先生(1926-2015)的采访记录。采访中,蒙默先生回顾了其父蒙文通先生(1894-1968)的学术生涯以及蒙默先生自己的治学之路。这里征得天健文史社的同意,选载与蒙默先生治学相关的部分,以飨读者;个别字句有调整。采访、整理者牛敬飞、张颖是天健社成员,文中以“天健”称谓发问。  天健:您在《学记》中提到1957年后,您才
期刊
提 要:在湖广填四川移民潮中,成都东山张氏这支客家移民在清代前期迁徙到西蜀,创业定居后,仍然乡情难忘,历史上有组织地进行了5次回原乡朝拜祖居地。此风气延续到近代还有两次。回原乡主要目的包括联宗、祭祖、续谱、修祠堂、修祖坟等事。而且因为使用公款,为了报销费用,行程记载非常清晰,为我们提供了几张难得的线路图。笔者将其与另外几份记载稍略的朝祖单和入川记载进行对比,将“湖广填四川”移民潮中入川和返乡的路线
期刊
人物介绍:谢元鲁,男,汉族,1949年生,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及旅游与城乡规划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史学会及唐史学会理事、四川省历史学会及成都市历史学会副会长、成都市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成都市科技顾问团顾问,先后担任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人大民族宗教委员会委员、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等。谢元鲁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及旅游
期刊
文章的题目选自缪钺先生为胡厚宣先生《甲骨文商史论丛》的题诗,这两句诗非常贴切地概括了二老长达70年的交往。  1924年,14岁的胡先生考入保定私立培德中学;遇到了20岁的缪钺老师。当时,缪先生因为父亲病重,不得不结束在北京大学文预科仅仅一年的学生生活,回到保定,承担起赡养家人的责任,在段云峰先生担任校长的培德中学当了国文教员。  据胡先生回忆,缪先生在培德中学讲授“国文” “国学概论”及“中国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