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及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s,AP),必须先了解“典型肺炎(typical pneumonia,TP)”。通常临床上所说的肺炎是指由感染性病原体引起的肺组织炎症和实变。典型肺炎(即大叶性肺炎)是由细菌引起的,最常见的为肺炎链球菌,亦可由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引起。据此,如果发生肺炎时没有寒战和迅速的发热,痰液中也找不到革兰阳性双球菌,就认为是“非典型”的改变。
1938年,Reimann HA总结了一组8例有相似肺部感染改变病人的特点,称之为“伴有严重全身症状的支气管肺炎(tracheobroncho pneumonia and severe symptoms)”。其特点表现为:渐进性发病;有前驱症状如持续性头痛、畏光、咽喉痛、干咳;痰液找不到肺炎双球菌;X线胸片显示无肺叶实变而为“支气管肺炎”改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不高和没有核左移。从而确定他们为“非典型肺炎”;同时他认为可能是由滤过性病原体,最可能是病毒所引起。随后,美国肺炎学会提出了“原发性非典型肺炎(primary atypical pneumonia,PAP)”的概念,把非典型肺炎法定化。目前认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主要是指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军团菌,其他少见的病原体包括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和伯纳特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立克次体)。这些病原体大多为细胞内寄生,没有细胞壁。因此,又称其为细胞内感染病原体。对这些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可渗入细胞内的广谱抗生素治疗有效,主要是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以及新喹诺酮类,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效。非典型病原体从更广义的范围讲,还可以包括呼吸道病毒;虽然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VP)也有类似于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表现,但其仍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治疗完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非典型肺炎,即抗生素治疗无效,需要抗病毒治疗和自身的免疫力。故一般国外的呼吸专业教科书中并不把病毒性肺炎列入非典型肺炎来描述,而是单列描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人们把临床上那些与典型肺炎有所不同,自身之间具有类似临床表现、胸部X线特征和对抗生素治疗反应的肺炎,统称之为非典型肺炎。因此,非典型肺炎是一个具有一定特点而又较为泛指的诊断,但如果临床上能够明确病原体,则直接按病原体命名,如军团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等。
去年年底开始在我国广东、随后在国内许多地方和世界许多国家发生并流行的一种特殊的肺炎,在我国也称为“非典型肺炎”。开始我国广东将其称为不明原因肺炎,后由于疾病开始较为广泛的流行,担心“不明原因”容易引起民众的恐慌,根据其临床表现以干咳为主而暂时将其命名为“非典型肺炎”,并随着疾病的广泛流行和媒体的介入而在国内广泛应用,亦为广大的非专业人员和普通民众所接受,从而逐渐成为特指此次流行肺炎的名称,这是特殊情况下的产物。但这实际上是将一个原本较为泛指的名词赋予了这次特殊类型的肺炎,以至于呼吸界通常所指的真正意义上的非典型肺炎无法立足,提及时只得以“传统的非典型肺炎”、“经典的非典型肺炎”、“以往的非典型肺炎”或“老非典型肺炎”等来称呼,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概念混乱。虽然后来基本上明确了此次流行的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但已很难改变它的称呼。2003年4月14日,根据本病存在明显的传染性,我国卫生部将其再命名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tious atypical pneumonia)”,以与通常所指的非典型肺炎相区别,从而成为中国特有的疾病名词。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认为,暂时将这次流行的肺炎称为急性未定性的肺炎(acute unspecified pneumonia,AUP)似更为恰当,因为其传染性特别强,病原不是一般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称之为非典型肺炎不准确。
由于我国所称的“非典型肺炎”在临床表现上与以往所讲的非典型肺炎有明显的不同,表现为肺炎病情严重,有明显的呼吸窘迫,进展快,传染性强。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一开始(2003年2月)就根据WHO的意大利传染病学家卡洛·厄巴尼(Carlo Urbani)医师的建议将其称之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并在国际上广泛应用。2003年4月,WHO将这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病毒,同时为纪念为此献身的Urbani医师,正式将本病命名为SARS。SARS这一名称也是推论性的,对其本质认识不够。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我也认为称之为“非典型肺炎”不准确,尤其是国内某些媒体在介绍SARS时还在后面特别注明学名为“非典”,更易导致概念的混淆;但我赞成目前就采用SARS这个病名为好。因为一方面此名突出了本病与一般肺炎不同的明显特点——严重呼吸窘迫,不易与已有的非典型肺炎概念相混淆,虽然更多的轻症病人并没有呼吸困难;另一方面用句时髦话说可以与国际接轨,而不至于导致国际交流时理解上的歧义,因为除我国之外,几乎所有国家都按照WHO的命名将其称之为SARS,我国没有必要例外。自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国外新名词进入国内,人们也越来越适应新的英文名词,甚至纯粹用英文书写的名词,这种现象在香港、台湾也是极为常见的。因此,我觉得完全可以就将此病命名为SARS,而没有必要再将其翻译成怪怪的中文名“萨斯”或“沙斯”。当然,上述这些名称都可能是临时的,待真正的病原明确后,将可能会获得更为确切的名称,如香港就建议WHO将其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03年5月底)
1938年,Reimann HA总结了一组8例有相似肺部感染改变病人的特点,称之为“伴有严重全身症状的支气管肺炎(tracheobroncho pneumonia and severe symptoms)”。其特点表现为:渐进性发病;有前驱症状如持续性头痛、畏光、咽喉痛、干咳;痰液找不到肺炎双球菌;X线胸片显示无肺叶实变而为“支气管肺炎”改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不高和没有核左移。从而确定他们为“非典型肺炎”;同时他认为可能是由滤过性病原体,最可能是病毒所引起。随后,美国肺炎学会提出了“原发性非典型肺炎(primary atypical pneumonia,PAP)”的概念,把非典型肺炎法定化。目前认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主要是指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军团菌,其他少见的病原体包括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和伯纳特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立克次体)。这些病原体大多为细胞内寄生,没有细胞壁。因此,又称其为细胞内感染病原体。对这些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可渗入细胞内的广谱抗生素治疗有效,主要是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以及新喹诺酮类,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效。非典型病原体从更广义的范围讲,还可以包括呼吸道病毒;虽然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VP)也有类似于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表现,但其仍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治疗完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非典型肺炎,即抗生素治疗无效,需要抗病毒治疗和自身的免疫力。故一般国外的呼吸专业教科书中并不把病毒性肺炎列入非典型肺炎来描述,而是单列描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人们把临床上那些与典型肺炎有所不同,自身之间具有类似临床表现、胸部X线特征和对抗生素治疗反应的肺炎,统称之为非典型肺炎。因此,非典型肺炎是一个具有一定特点而又较为泛指的诊断,但如果临床上能够明确病原体,则直接按病原体命名,如军团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等。
去年年底开始在我国广东、随后在国内许多地方和世界许多国家发生并流行的一种特殊的肺炎,在我国也称为“非典型肺炎”。开始我国广东将其称为不明原因肺炎,后由于疾病开始较为广泛的流行,担心“不明原因”容易引起民众的恐慌,根据其临床表现以干咳为主而暂时将其命名为“非典型肺炎”,并随着疾病的广泛流行和媒体的介入而在国内广泛应用,亦为广大的非专业人员和普通民众所接受,从而逐渐成为特指此次流行肺炎的名称,这是特殊情况下的产物。但这实际上是将一个原本较为泛指的名词赋予了这次特殊类型的肺炎,以至于呼吸界通常所指的真正意义上的非典型肺炎无法立足,提及时只得以“传统的非典型肺炎”、“经典的非典型肺炎”、“以往的非典型肺炎”或“老非典型肺炎”等来称呼,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概念混乱。虽然后来基本上明确了此次流行的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但已很难改变它的称呼。2003年4月14日,根据本病存在明显的传染性,我国卫生部将其再命名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tious atypical pneumonia)”,以与通常所指的非典型肺炎相区别,从而成为中国特有的疾病名词。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认为,暂时将这次流行的肺炎称为急性未定性的肺炎(acute unspecified pneumonia,AUP)似更为恰当,因为其传染性特别强,病原不是一般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称之为非典型肺炎不准确。
由于我国所称的“非典型肺炎”在临床表现上与以往所讲的非典型肺炎有明显的不同,表现为肺炎病情严重,有明显的呼吸窘迫,进展快,传染性强。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一开始(2003年2月)就根据WHO的意大利传染病学家卡洛·厄巴尼(Carlo Urbani)医师的建议将其称之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并在国际上广泛应用。2003年4月,WHO将这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病毒,同时为纪念为此献身的Urbani医师,正式将本病命名为SARS。SARS这一名称也是推论性的,对其本质认识不够。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我也认为称之为“非典型肺炎”不准确,尤其是国内某些媒体在介绍SARS时还在后面特别注明学名为“非典”,更易导致概念的混淆;但我赞成目前就采用SARS这个病名为好。因为一方面此名突出了本病与一般肺炎不同的明显特点——严重呼吸窘迫,不易与已有的非典型肺炎概念相混淆,虽然更多的轻症病人并没有呼吸困难;另一方面用句时髦话说可以与国际接轨,而不至于导致国际交流时理解上的歧义,因为除我国之外,几乎所有国家都按照WHO的命名将其称之为SARS,我国没有必要例外。自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国外新名词进入国内,人们也越来越适应新的英文名词,甚至纯粹用英文书写的名词,这种现象在香港、台湾也是极为常见的。因此,我觉得完全可以就将此病命名为SARS,而没有必要再将其翻译成怪怪的中文名“萨斯”或“沙斯”。当然,上述这些名称都可能是临时的,待真正的病原明确后,将可能会获得更为确切的名称,如香港就建议WHO将其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03年5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