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不仅在国内票房、口碑双赢,海外同样佳评如潮。
大咖卡梅隆在忙于摄制《阿凡达2》之际,向“地球”导演郭帆表示祝贺:“祝你在漫游地球、太空之中好运!祝中国科幻电影之旅好运!”
已看过影片的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网友不吝赞美之词——“最棒的科幻片”,“提供了解中国文化的极佳視角”,“视效和摄影不亚于好莱坞”,“写实描写令人赞叹”等等。
据电影流浪地球官方微博发文,《流浪地球》上映11天获382万美元票房,登顶近五年中国电影北美票房榜,刷新近五年中国电影Top5排名。
在波士顿,《流浪地球》的播放场次已从每天四场增加到十三场。
中外观众纷纷涌入影院,争睹北京和上海“遭遇毁灭”——银幕上下,这样的情节,在现代中国电影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
“我是按照对我父亲的回忆来拍摄主角的。”郭帆告诉CNN。“(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爱的故事。这种父爱总是承载了很多,虽然寡言,却充满力量。这就是我对父爱的理解。”他补充道,“我小时候就很喜欢看科幻电影。我想要成为导演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想要拍科幻片。所以这部片子是我实现梦想的一个过程。”
《纽约时报》称:“这是中国第一部超级大片,外界对此寄予厚望。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是后来者(latecomer),在电影业中国也是科幻片领域的后来者,不过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中国电影工业终于加入太空竞赛。《流浪地球》是中国推出的一系列雄心勃勃的科幻电影中的一部,代表着中国电影制作新时代的到来。”
《金融时报》称:“中国电影人开始有信心并且有能力挑战被好莱坞垄断许久的科幻片了。”
BBC称:“对未来的艺术描绘,传统上被视作西方的专利,并且明显缺乏多样性。不过,新地方、新作者正在以他们的角度描绘未来。”
好莱坞网站deadLine称:“《流浪地球》是史诗级巨制,可能成为引爆本土科幻电影制作的突破点。”
印度媒体News18称:“这部电影相当独具一格,完全可以媲美好莱坞,有些地方甚至超过好莱坞。宝莱坞能够从中得到启示。”
澳大利亚电影网站FLiks.com称:“《流浪地球》或许是2019年最棒的科幻片。它体现了中国人不同于西方人的价值观念,融入了中国传统道德观念。”
据电影业内人士说,中国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中国电影业正强势增长,拥有数十亿美元量级的市场,每年都产出数百部影片,而其主要面向的是大量且不断增加的国内观众。
但中国近年的一些大片(如《战狼2》和《红海行动》)却也受到指摘,被认为“太强烈的国家主义,是政府的宣传工具”。郭帆的努力打破了这一模式。“《流浪地球》里很少有国家主义的情节。”影评人周黎明告诉CNN。
而另有一些中国影片,则被指质量太差。2018年,耗资1.12亿美元的大制作《阿修罗》票房惨败,在一片差评声中被影院撤下。不过,周黎明相信,《流浪地球》叫座又叫好,由此能产生出一种中国电影制作的“新类型”。
澳门大学的电影专家陈时鑫则认为,《流浪地球》开创了中国贺岁档影片的新潮流,以往该时段几乎全被喜剧和动作片占领。“《流浪地球》将成为中国电影业的一个传奇。”
首先要弄清楚科幻片(sci-fi movie)的特点,它由科学(science)和幻想(fiction)构成,但“科”是第一要素即核心,“幻”有了“科”为依据才可信,从而让人们对人类、科技和宇亩有不一样的认知和思考。这正是科幻片的魅力所在。专家称:“国产电影多年来很少有科幻片,而少数所谓的科幻片,其实只是低端的科普,或者只是‘幻’,称不上‘科’。”科幻片一定要有科学根据,且不能脱离现实。《流浪地球》改编自“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刘慈欣的同名短篇小说,文本对天文学、天体力学颇有深入研究和翔实设定,涉及的科学知识非常丰富,且高度融入剧情。天马行空的想像都落实于细节,以此呈现未来感、科技的质感,故《流浪地球》的“硬核”,当之无愧,不是“伪科学”、“妄幻想”。
有人认为,好的科幻片应该首先承认人类的无知,并跳出人类的视角去看待人与宇宙的关系,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电影作为文化载体,承担着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功能。在好莱坞的科幻片(包括现今盛行的超级英雄电影)中,所有情节都是几个美国人或白人在拯救人类或地球,看不到他国民众在干什么,少数国家的少数人成了救世主,美国第一、精英至上,凸显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同时存在抹黑俄罗斯人、中东人、甚至中国人的情况。这种科幻套路,说到底是从文化上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服务。《流浪地球》不一样,比较成功地体现了一种“中国情怀,世界叙事”。
好莱坞大片是仗依庞大资金投入和先进的高科技及完备的工业体系。与之不同的是,《流浪地球》总投资3.35亿元,约合5000万美元,仅及前者的1/3-1/4,从2014年起的4年内历经撤资、停摆、超期、补拍等困难,却拍出了像“重工业电影”一样的水准。郭帆说:“钱不够,人来解决。”当然,好莱坞那套流程、设备、设计逻辑和管理方式是没法照搬袭用的,“中国这种类型片太少了,我们都是在摸索。”
大咖卡梅隆在忙于摄制《阿凡达2》之际,向“地球”导演郭帆表示祝贺:“祝你在漫游地球、太空之中好运!祝中国科幻电影之旅好运!”
已看过影片的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网友不吝赞美之词——“最棒的科幻片”,“提供了解中国文化的极佳視角”,“视效和摄影不亚于好莱坞”,“写实描写令人赞叹”等等。
据电影流浪地球官方微博发文,《流浪地球》上映11天获382万美元票房,登顶近五年中国电影北美票房榜,刷新近五年中国电影Top5排名。
在波士顿,《流浪地球》的播放场次已从每天四场增加到十三场。
中外观众纷纷涌入影院,争睹北京和上海“遭遇毁灭”——银幕上下,这样的情节,在现代中国电影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
“我是按照对我父亲的回忆来拍摄主角的。”郭帆告诉CNN。“(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爱的故事。这种父爱总是承载了很多,虽然寡言,却充满力量。这就是我对父爱的理解。”他补充道,“我小时候就很喜欢看科幻电影。我想要成为导演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想要拍科幻片。所以这部片子是我实现梦想的一个过程。”
外媒纷纷评论,加入点赞阵营
《纽约时报》称:“这是中国第一部超级大片,外界对此寄予厚望。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是后来者(latecomer),在电影业中国也是科幻片领域的后来者,不过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中国电影工业终于加入太空竞赛。《流浪地球》是中国推出的一系列雄心勃勃的科幻电影中的一部,代表着中国电影制作新时代的到来。”
《金融时报》称:“中国电影人开始有信心并且有能力挑战被好莱坞垄断许久的科幻片了。”
BBC称:“对未来的艺术描绘,传统上被视作西方的专利,并且明显缺乏多样性。不过,新地方、新作者正在以他们的角度描绘未来。”
好莱坞网站deadLine称:“《流浪地球》是史诗级巨制,可能成为引爆本土科幻电影制作的突破点。”
印度媒体News18称:“这部电影相当独具一格,完全可以媲美好莱坞,有些地方甚至超过好莱坞。宝莱坞能够从中得到启示。”
澳大利亚电影网站FLiks.com称:“《流浪地球》或许是2019年最棒的科幻片。它体现了中国人不同于西方人的价值观念,融入了中国传统道德观念。”
据电影业内人士说,中国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中国电影业正强势增长,拥有数十亿美元量级的市场,每年都产出数百部影片,而其主要面向的是大量且不断增加的国内观众。
但中国近年的一些大片(如《战狼2》和《红海行动》)却也受到指摘,被认为“太强烈的国家主义,是政府的宣传工具”。郭帆的努力打破了这一模式。“《流浪地球》里很少有国家主义的情节。”影评人周黎明告诉CNN。
而另有一些中国影片,则被指质量太差。2018年,耗资1.12亿美元的大制作《阿修罗》票房惨败,在一片差评声中被影院撤下。不过,周黎明相信,《流浪地球》叫座又叫好,由此能产生出一种中国电影制作的“新类型”。
澳门大学的电影专家陈时鑫则认为,《流浪地球》开创了中国贺岁档影片的新潮流,以往该时段几乎全被喜剧和动作片占领。“《流浪地球》将成为中国电影业的一个传奇。”
为何《流浪地球》赢了那么多赞?
首先要弄清楚科幻片(sci-fi movie)的特点,它由科学(science)和幻想(fiction)构成,但“科”是第一要素即核心,“幻”有了“科”为依据才可信,从而让人们对人类、科技和宇亩有不一样的认知和思考。这正是科幻片的魅力所在。专家称:“国产电影多年来很少有科幻片,而少数所谓的科幻片,其实只是低端的科普,或者只是‘幻’,称不上‘科’。”科幻片一定要有科学根据,且不能脱离现实。《流浪地球》改编自“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刘慈欣的同名短篇小说,文本对天文学、天体力学颇有深入研究和翔实设定,涉及的科学知识非常丰富,且高度融入剧情。天马行空的想像都落实于细节,以此呈现未来感、科技的质感,故《流浪地球》的“硬核”,当之无愧,不是“伪科学”、“妄幻想”。
有人认为,好的科幻片应该首先承认人类的无知,并跳出人类的视角去看待人与宇宙的关系,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电影作为文化载体,承担着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功能。在好莱坞的科幻片(包括现今盛行的超级英雄电影)中,所有情节都是几个美国人或白人在拯救人类或地球,看不到他国民众在干什么,少数国家的少数人成了救世主,美国第一、精英至上,凸显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同时存在抹黑俄罗斯人、中东人、甚至中国人的情况。这种科幻套路,说到底是从文化上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服务。《流浪地球》不一样,比较成功地体现了一种“中国情怀,世界叙事”。
好莱坞大片是仗依庞大资金投入和先进的高科技及完备的工业体系。与之不同的是,《流浪地球》总投资3.35亿元,约合5000万美元,仅及前者的1/3-1/4,从2014年起的4年内历经撤资、停摆、超期、补拍等困难,却拍出了像“重工业电影”一样的水准。郭帆说:“钱不够,人来解决。”当然,好莱坞那套流程、设备、设计逻辑和管理方式是没法照搬袭用的,“中国这种类型片太少了,我们都是在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