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智能化建筑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智能化安装存在的问题;对建筑工程智能化项目管理及建筑工程智能化的实施过程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对策。为建筑行业的工程智能化安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建筑工程;智能化;安装;实施
0 前言
智能建筑是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而新生的一种新的产物,它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给人们全面的、安全的、舒适的高质量的、快捷的综合服务功能。智能建筑的“智能化”在于它采用多元信息传输、监控、管理以及一体化集成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当今建筑智能化已成为建筑业今后发展的一大主题,目前许多智能大厦、智能小区正在兴建之中。智能建筑一般包括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综合通信自动化系统等组成。智能建筑在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四个方面,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优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能够帮助大厦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将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由于建筑工程的智能化安装涉及的专业多、技术新,又正在高速研究发展过程中,并处于与建筑技术磨合阶段,目前全国智能建筑标准还不统一,以及还存在设计与施工相脱节等问题,所以在工程施工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
1 智能化建筑的特点
1.1 智能化、集成化和协调化
这是智能建筑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智能建筑应用了大量的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理论等高科技。采用集成化设计和开发。各系统相互配合、协调运行。实现了楼宇设备自控的智能化、综合保安的智能化、消防报警管理的智能化、车库管理的智能化及通讯管理的智能化等。同时。促进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和辅助决策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1.2 供给人们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
这是智能建筑“以人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智能建筑追求的最终目标。他可以保证建筑内的人身和财产的高度安全以及对灾难和突发事件的防御能力,提供舒适小气候的环境空间。建立信息高速网络。提供方便快捷以及多样化的通讯服务。
1.3 节约能耗,降低人工成本
智能建筑通过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使得建筑物内的各类用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保养维修更趋自动化。可以节约大量的能量,符合我们提出的“绿色通道”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由于系统的高度集成及操作管理的高度集中,人员安排更合理,使得人工成本降低到最低。
2 建筑工程智能化安装存在的问题
2.1 业主方面
对智能化集成系统带来的增值效果有所怀疑或由于资金投入方向问题,以致不适当地压低在智能化系统上的投资,结果造成建筑物的档次的下降,没有总体集成的概念和系统发展的考虑,以致边招标、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返工浪费严重。缺之掌握智能化系统技术的人才,以致在设计、施工、竣工等建设的各个环节上不能很好把关,及时纠正质量问题。智能化系统建成后,对日常管理和持续维护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在建设时就必须予以重视的有此问题放任自流。
2.2 设计方面
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设计部门对智能化产品和智能设计方法还不很熟悉,尤其在集成方面更弱些,还需要产品在家和系统集成商的支持和通力合作。目前,对建筑智能安装的注意重点大都集中在智能化系统上,而在建筑平台方面注意不够,以致建筑结构的灵活性、适应性稍欠佳,对智能化系统设备的安装空间、管线、路由等考虑不周。业主盲目相信境外设计单位,结果,由于这些单位并非智能建筑行家,图纸和设计文化水平也并不见得比国内设计部门高,再加上文化背景、设计方法、施工习惯的不同,往往拿到境外图纸都无法实施。
2.3 实施方面
施工队伍素质差,缺乏经过正规训练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大量刚离开土地的农民担当施工安装,造成安装质量不高,现场工程施工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差。因为这是新兴业务,要求新且深的知识,要求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熟悉有关的法规、标准。所以,原来的现场工程施工管理人员需要重新培训,而刚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一时胜任不了独立的现场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施工组织与管理不够健全,开成指挥不灵,协调不力,于是施工中相互扯皮,施工效率低。对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重视不够,很少有制定明确的质管标准或规定的:施工前的设备品质检查,施工中每个阶段的控制指标和质量控制停止点的设立,测试报告的内容和格式的规定,竣工验收的条件和相关文件。仍偏重于定性验收,即眼看、手摸。忽视定量验收,只有用仪器测试,才能揭露隐患。
3 建筑工程智能化项目管理要求
3.1 技术管理
根据合同和设计要求,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确定各系统之间,以及每个子系统与机电设备、土建、装饰专业之间的工程界面,以及产品供应商、工种承包商及施工单位之间的工程范围,职责界面的确定,以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这些工程界面的修改调整和再确认工作。首先,工程界面的确定是系统开通的必要条件,是工程中技术管理的重点或者难点之一。工程界面的确定通常包括:设备材料供应界面的确定,系统技术界面的确定,设计界面的确定及施工界面的确定。其次,抓好技术和施工设计图纸及其资料的审核。工程设计涉及专业、工种面较广,必须在施工前做好对工程技术和施工设计的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工期、质量和减少返工,尤其对工程而言必须对上述图纸、资料进行审核,以确保工程合同中的设备清单、监控点表和施工图中实际情况这三者一致。也就是监控点表的每一个监控点在图纸上必须有反映,而且与受控点或监测点接口匹配,其设备数量、型号、规格与图纸、设备清单一致,这样才能确保系统在硬件设备上的完整性,并符合接口界面、联动、信息通讯接口技术参数的要求。 3.2 工程管理
除了满足常规的工程管理外,对工程更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专业与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工程涉及土建、装饰、空调、给排水、供电、照明、电梯等专业,在某种意义上工程是配合工种,因此在工程现场必须与上述专业密切配合与协调,尤其在阀门、水管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和水流开关及其安装、开孔位置、凸台焊接、风门与执行器的配合等,均须与相应工种协调配合。 (2)加强工序之间的检查与验收。由于工程的配管、线、槽和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及调试,可能是不同的施工单位施工,因此当每个工序或工种施工结束后,必须填写相应的施工记录或安装表格,进行单体设备安装和穿线、接线时,必须按照隐蔽工程和相应的工程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并进行交接验收,做好单体设备的测试记录,提交较完整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以确保工程质量,防止扯皮。
4 建筑工程智能化的实施
4.1 系统设备空间与管线预留
建筑智能化系统涉及结构预留预埋的内容,从设计开始就应逐步明朗,最终正确反映在施工图上。这并不会增加很多预算,却可避免估计不足引起的造好后开凿,故在总体需求尚不明了时应充分留有余地,主要包括通信主机房、电脑主机房、综合布线配架间、竖直井道、楼层设备房、水平配线空间以及通信网络进户管道与设备房等等。
4.2 设备安装
设备除应注意符合设计及合同规定的厂家、型号、规格、性能指标外,安装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智能建筑中的子系统多,包括设备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结构化布线。各系统新设备、新型号层出不穷,安装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充分了解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与安装注意事项,严格按照设计与厂家的要求安装。
(2)设备安装的位置与标高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垂直偏差不超过3mm,水平偏差应不大于2mm,设备表面应注意保护,各种零件不得脱落碰坏,标志应完整清晰,安装应牢固,各种螺丝应拧紧,同时应按要求就近做好接地连接工作,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各类线缆跳线和插接件应接线无误,接触良好,标志齐全。
(3)设备的各种标识,端接线缆的来源去脉应标注清晰明了,否则调试时无从下手,维护时不知所终,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设备调试和竣工资料应注意备份及存档。
4.3 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包括系统调试前文档检查;根据设计、规范、合同的要求编制调试大纲。经审查确认后组织实施;记录、检查、确认按上述要求的各项测试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提出改进措施。并经相关部分确认;严格按规范和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检查。 第一,调试人员在系统调试前,应认真阅读系统原理图、平面图(施工布线图),透彻理解设计意图,了解各系统设备的性能及技术指标,对相关数据的整定值、调试技术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对本工程采用的各系统模式所要达到的控制功能要求必须完全领会,方可进行调试工作。第二,调试开通前,首先对各线路按各系统功能要求进行线路测试,还应对各线路的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以及不同性质的线缆是否存在共管现象进行认真查验;其次要查看导线上的标志是否与施工图上的标注吻合,检查接线端子的压线是否与接线端子表的规定一致。对各子系统工程设备的单机运行进行仔细的功能测试。第三,在确定线路无故障和各子系统工程设备运行正常后,方能对整体系统进行现场模拟联动试验。在此项工作未结束之前,不能打开所有联动控制电源,以免因外设备故障损坏联动设备;所有联动设备现场模拟试验均无问题以后,再从控制中心对各设备进行手动或自动操作系统联调。
5 小结
智能化是全世界建筑工程的一个方向,在我国还只是个刚刚起步的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国内有许多地方已经兴建了不同程度的智能化建筑工程,但是由于目前缺乏理论的研究和指导,许多已建筑工程的智能化程度并不高,在智能化安装管理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这需要广大工程建设者共同努力,为我国建筑工程的智能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韩西京,石海.数字化家庭建设的构想[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l)
[2] 徐兴声.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对策的思考[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1(10)
[3] 全国智能建筑技术情报网.智能建筑技术[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 李铁.谈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l)
[5] 杨绍.智能建筑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 建筑工程;智能化;安装;实施
0 前言
智能建筑是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而新生的一种新的产物,它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给人们全面的、安全的、舒适的高质量的、快捷的综合服务功能。智能建筑的“智能化”在于它采用多元信息传输、监控、管理以及一体化集成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当今建筑智能化已成为建筑业今后发展的一大主题,目前许多智能大厦、智能小区正在兴建之中。智能建筑一般包括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综合通信自动化系统等组成。智能建筑在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四个方面,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优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能够帮助大厦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将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由于建筑工程的智能化安装涉及的专业多、技术新,又正在高速研究发展过程中,并处于与建筑技术磨合阶段,目前全国智能建筑标准还不统一,以及还存在设计与施工相脱节等问题,所以在工程施工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
1 智能化建筑的特点
1.1 智能化、集成化和协调化
这是智能建筑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智能建筑应用了大量的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理论等高科技。采用集成化设计和开发。各系统相互配合、协调运行。实现了楼宇设备自控的智能化、综合保安的智能化、消防报警管理的智能化、车库管理的智能化及通讯管理的智能化等。同时。促进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和辅助决策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1.2 供给人们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
这是智能建筑“以人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智能建筑追求的最终目标。他可以保证建筑内的人身和财产的高度安全以及对灾难和突发事件的防御能力,提供舒适小气候的环境空间。建立信息高速网络。提供方便快捷以及多样化的通讯服务。
1.3 节约能耗,降低人工成本
智能建筑通过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使得建筑物内的各类用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保养维修更趋自动化。可以节约大量的能量,符合我们提出的“绿色通道”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由于系统的高度集成及操作管理的高度集中,人员安排更合理,使得人工成本降低到最低。
2 建筑工程智能化安装存在的问题
2.1 业主方面
对智能化集成系统带来的增值效果有所怀疑或由于资金投入方向问题,以致不适当地压低在智能化系统上的投资,结果造成建筑物的档次的下降,没有总体集成的概念和系统发展的考虑,以致边招标、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返工浪费严重。缺之掌握智能化系统技术的人才,以致在设计、施工、竣工等建设的各个环节上不能很好把关,及时纠正质量问题。智能化系统建成后,对日常管理和持续维护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在建设时就必须予以重视的有此问题放任自流。
2.2 设计方面
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设计部门对智能化产品和智能设计方法还不很熟悉,尤其在集成方面更弱些,还需要产品在家和系统集成商的支持和通力合作。目前,对建筑智能安装的注意重点大都集中在智能化系统上,而在建筑平台方面注意不够,以致建筑结构的灵活性、适应性稍欠佳,对智能化系统设备的安装空间、管线、路由等考虑不周。业主盲目相信境外设计单位,结果,由于这些单位并非智能建筑行家,图纸和设计文化水平也并不见得比国内设计部门高,再加上文化背景、设计方法、施工习惯的不同,往往拿到境外图纸都无法实施。
2.3 实施方面
施工队伍素质差,缺乏经过正规训练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大量刚离开土地的农民担当施工安装,造成安装质量不高,现场工程施工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差。因为这是新兴业务,要求新且深的知识,要求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熟悉有关的法规、标准。所以,原来的现场工程施工管理人员需要重新培训,而刚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一时胜任不了独立的现场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施工组织与管理不够健全,开成指挥不灵,协调不力,于是施工中相互扯皮,施工效率低。对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重视不够,很少有制定明确的质管标准或规定的:施工前的设备品质检查,施工中每个阶段的控制指标和质量控制停止点的设立,测试报告的内容和格式的规定,竣工验收的条件和相关文件。仍偏重于定性验收,即眼看、手摸。忽视定量验收,只有用仪器测试,才能揭露隐患。
3 建筑工程智能化项目管理要求
3.1 技术管理
根据合同和设计要求,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确定各系统之间,以及每个子系统与机电设备、土建、装饰专业之间的工程界面,以及产品供应商、工种承包商及施工单位之间的工程范围,职责界面的确定,以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这些工程界面的修改调整和再确认工作。首先,工程界面的确定是系统开通的必要条件,是工程中技术管理的重点或者难点之一。工程界面的确定通常包括:设备材料供应界面的确定,系统技术界面的确定,设计界面的确定及施工界面的确定。其次,抓好技术和施工设计图纸及其资料的审核。工程设计涉及专业、工种面较广,必须在施工前做好对工程技术和施工设计的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工期、质量和减少返工,尤其对工程而言必须对上述图纸、资料进行审核,以确保工程合同中的设备清单、监控点表和施工图中实际情况这三者一致。也就是监控点表的每一个监控点在图纸上必须有反映,而且与受控点或监测点接口匹配,其设备数量、型号、规格与图纸、设备清单一致,这样才能确保系统在硬件设备上的完整性,并符合接口界面、联动、信息通讯接口技术参数的要求。 3.2 工程管理
除了满足常规的工程管理外,对工程更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专业与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工程涉及土建、装饰、空调、给排水、供电、照明、电梯等专业,在某种意义上工程是配合工种,因此在工程现场必须与上述专业密切配合与协调,尤其在阀门、水管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和水流开关及其安装、开孔位置、凸台焊接、风门与执行器的配合等,均须与相应工种协调配合。 (2)加强工序之间的检查与验收。由于工程的配管、线、槽和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及调试,可能是不同的施工单位施工,因此当每个工序或工种施工结束后,必须填写相应的施工记录或安装表格,进行单体设备安装和穿线、接线时,必须按照隐蔽工程和相应的工程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并进行交接验收,做好单体设备的测试记录,提交较完整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以确保工程质量,防止扯皮。
4 建筑工程智能化的实施
4.1 系统设备空间与管线预留
建筑智能化系统涉及结构预留预埋的内容,从设计开始就应逐步明朗,最终正确反映在施工图上。这并不会增加很多预算,却可避免估计不足引起的造好后开凿,故在总体需求尚不明了时应充分留有余地,主要包括通信主机房、电脑主机房、综合布线配架间、竖直井道、楼层设备房、水平配线空间以及通信网络进户管道与设备房等等。
4.2 设备安装
设备除应注意符合设计及合同规定的厂家、型号、规格、性能指标外,安装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智能建筑中的子系统多,包括设备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结构化布线。各系统新设备、新型号层出不穷,安装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充分了解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与安装注意事项,严格按照设计与厂家的要求安装。
(2)设备安装的位置与标高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垂直偏差不超过3mm,水平偏差应不大于2mm,设备表面应注意保护,各种零件不得脱落碰坏,标志应完整清晰,安装应牢固,各种螺丝应拧紧,同时应按要求就近做好接地连接工作,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各类线缆跳线和插接件应接线无误,接触良好,标志齐全。
(3)设备的各种标识,端接线缆的来源去脉应标注清晰明了,否则调试时无从下手,维护时不知所终,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设备调试和竣工资料应注意备份及存档。
4.3 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包括系统调试前文档检查;根据设计、规范、合同的要求编制调试大纲。经审查确认后组织实施;记录、检查、确认按上述要求的各项测试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提出改进措施。并经相关部分确认;严格按规范和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检查。 第一,调试人员在系统调试前,应认真阅读系统原理图、平面图(施工布线图),透彻理解设计意图,了解各系统设备的性能及技术指标,对相关数据的整定值、调试技术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对本工程采用的各系统模式所要达到的控制功能要求必须完全领会,方可进行调试工作。第二,调试开通前,首先对各线路按各系统功能要求进行线路测试,还应对各线路的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以及不同性质的线缆是否存在共管现象进行认真查验;其次要查看导线上的标志是否与施工图上的标注吻合,检查接线端子的压线是否与接线端子表的规定一致。对各子系统工程设备的单机运行进行仔细的功能测试。第三,在确定线路无故障和各子系统工程设备运行正常后,方能对整体系统进行现场模拟联动试验。在此项工作未结束之前,不能打开所有联动控制电源,以免因外设备故障损坏联动设备;所有联动设备现场模拟试验均无问题以后,再从控制中心对各设备进行手动或自动操作系统联调。
5 小结
智能化是全世界建筑工程的一个方向,在我国还只是个刚刚起步的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国内有许多地方已经兴建了不同程度的智能化建筑工程,但是由于目前缺乏理论的研究和指导,许多已建筑工程的智能化程度并不高,在智能化安装管理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这需要广大工程建设者共同努力,为我国建筑工程的智能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韩西京,石海.数字化家庭建设的构想[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l)
[2] 徐兴声.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对策的思考[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1(10)
[3] 全国智能建筑技术情报网.智能建筑技术[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 李铁.谈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l)
[5] 杨绍.智能建筑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