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识记词汇不能只满足于课文中出现的词义、词性,还要把握词汇多性的特点,重视单词转义、熟词生义。
关键词:英语 教学 能力
一、夯实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
1、语言知识指语音、词汇、短语、句子结构、段落和篇章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传递信息的媒介。在阅读时被激活和调用的非直观信息中,阅读者的语言知识起的作用相当重要。掌握语言知识起的作用相当重要。掌握语言知识(指语音、语法、词汇)和发展语言能力(指听、说、读、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平时应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语法结构体系,训练学生养成分析句子结构的习惯。
2、词汇是语言的心脏。在词汇的学习中,我首先要求学生识记大纲中规定的单词、词组,并与学生一起探索省时、高效的记忆方法,如语音记忆法、构词记忆法、归纳记忆法等。识记词汇不能只满足于课文中出现的词义、词性,还要把握词汇多性的特点,重视单词转义、熟词生义。每单元学习后还应及时归纳课本中出现过的重点词汇,同时施以滚动式听写的检测手段。
二、以本为纲,坚持语篇教学
1、重视预习,培养自学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须建立在拥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基础上。课堂上有限的45分钟,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正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过自学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因此,每次上课前,我都精心设计一些预习题。预习题主要分以下三种:
(1)温故知新式。例如在学习前,我预先要求学生回忆、归纳以前课文上曾出现过的著名人物,并用一句话概括其特色,这样学生既回顾了旧知识又产生了汲取新知识的需要。(2)障碍阅读式。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学生须能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材料,并把握其中心思想、主要事实。新授课文有生词呈现,正好可用作障碍阅读材料。在阅读中,笔者要求学生揣摩课文中心思想,划出生词。并利用上下文、构词法猜测词义。此时学生必然产生语言障碍。但长此以往,学生每拿到一篇新材料,则不会不知所云、立刻知难而退,而是调动一切能力去阅读。(3)开拓思维式。由于篇幅所限,每篇课文对于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只能算管中窥豹。作为教者我们要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去开拓、丰富教材的内涵和外延。
2、巧妙导入,激活兴趣。学习的最新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通常采取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1)引趣式。教者可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如图片、实物、动作、简笔画,也可利用电教手段,也可利用故事、表演等丰富多样的手段,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投入教学双边活动。(2)悬念式。教者可利用巧妙设问、讲授背景或其它手段设置悬念、精巧导入。(3)联系实际式。有些教材本身内容晦涩难懂,且学生多未亲身体验,所以很难有切实感受。(4)触景生情式。只有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才能让学生在真正快乐的心境下跟随教师的步伐。笔者常采用音乐、语言来感染学生。
3、紧扣主旨,把握文脉。(1)注重首句、尾句,归纳中心大意。切入文章时,首先应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经过长期这样的训练,才能真正学生做到“先见林后见木”。(2)有机剖析,把握文脉。笔者在分析文章时通常依据其内在结构,根据时、地、人、事件发展的顺序将文章划分为几大块,并归纳出每一块的中心大意,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文章脉络的理解。
4、侧重细节,注重推理验证。高考阅读理解题例中,常涉及针对细节语义的理解,考察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笔者常围绕课本来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这两种能力的目的。
5、理解升华,提炼教育意义。最后一个环节往往为教者所忽略,他们以为英语课能让学生理解大意,做几道相关题目,便可收兵。实则课文正是素质教育的大好题材。只要教者细心挖掘,就能寓理想教育、文化教育于英语课上,就能使英语学习真正与社会接轨,并进而升华到思想教育的高度。笔者通常采用学生讨论式,即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并真正得到教育。
三、精选材料,训练阅读技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由于在高考中,推理判断、主旨大意、隐含意图题占较大比重,而且学生失分率较高,在此我重点谈这三种题的解法。
1、专项训练,熟悉各类题型。(1)推理判断题。该题型要求考生纵观全文,在汇集全文提供的各项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推断作者的意向,人物的动机、目的、性格特征,事件的前因后果,语言中的语态、语气等,对于该类题,我们首先应让学生熟悉它的命题方式。如题干中常用infer,suggest,imply等词,然后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弄懂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关键字句,深入开拓文章的内容。(2)归纳概括题。此题型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后归纳短文的标题。此类题型考察的东西大都暗含在文章中。不少文章一开头便展示出文章的主题,尤其是新闻报道类的,第一段常是故事的梗概(lead paragraph),这一段往往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段落则往往由开头的一句做主题句,来概括该段的中心思想。但不少文章或段落的中心思想是贯穿于全文的。这时,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归纳和概括能力,方能选对答案。(3)深层含议题。根据考试说明,该题型要求学生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也要理解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即考生还需读懂“言外之意,弦外之者”,并注意培养敏锐的感觉和合理推断的思维品质。
2、纠正不良阅读习惯,带着问题阅读短文。学生在阅读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阅读习惯,如:(1)在阅读的同时伴随唇读、喉读;(2)伴随动作;(3)用笔点划;(4)逐词逐句翻译;(5)见生词组就查字典。对以上不良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默读和扫视等。
3、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1)略读:即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在进行阅读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能力。(2)跳读:即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名等,把握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文章脉络。(3)细读:即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注意处理语言点,注意抓主要事实、关键信息,以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深化理解。(4)推读:即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生词词义。(5)概读:即要求学生从每篇标题到各个部分都进行概读,以归纳要点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并进而了解全文概貌。概读还有助于学生把握上下文之间的意义联系,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4、严格训练阅读速度,即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阅读速度的训练。当然,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广泛的阅读。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扩大词汇量,还可以增加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这些都会为他们学好英语创造有利条件。
总而言之,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奠定良好的语言知识基础,储备一定的词汇量;坚守课堂主阵地,实施自上而下的语篇教学;然后在广泛阅读中,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真正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英语 教学 能力
一、夯实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
1、语言知识指语音、词汇、短语、句子结构、段落和篇章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传递信息的媒介。在阅读时被激活和调用的非直观信息中,阅读者的语言知识起的作用相当重要。掌握语言知识起的作用相当重要。掌握语言知识(指语音、语法、词汇)和发展语言能力(指听、说、读、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平时应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语法结构体系,训练学生养成分析句子结构的习惯。
2、词汇是语言的心脏。在词汇的学习中,我首先要求学生识记大纲中规定的单词、词组,并与学生一起探索省时、高效的记忆方法,如语音记忆法、构词记忆法、归纳记忆法等。识记词汇不能只满足于课文中出现的词义、词性,还要把握词汇多性的特点,重视单词转义、熟词生义。每单元学习后还应及时归纳课本中出现过的重点词汇,同时施以滚动式听写的检测手段。
二、以本为纲,坚持语篇教学
1、重视预习,培养自学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须建立在拥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基础上。课堂上有限的45分钟,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正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过自学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因此,每次上课前,我都精心设计一些预习题。预习题主要分以下三种:
(1)温故知新式。例如在学习前,我预先要求学生回忆、归纳以前课文上曾出现过的著名人物,并用一句话概括其特色,这样学生既回顾了旧知识又产生了汲取新知识的需要。(2)障碍阅读式。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学生须能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材料,并把握其中心思想、主要事实。新授课文有生词呈现,正好可用作障碍阅读材料。在阅读中,笔者要求学生揣摩课文中心思想,划出生词。并利用上下文、构词法猜测词义。此时学生必然产生语言障碍。但长此以往,学生每拿到一篇新材料,则不会不知所云、立刻知难而退,而是调动一切能力去阅读。(3)开拓思维式。由于篇幅所限,每篇课文对于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只能算管中窥豹。作为教者我们要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去开拓、丰富教材的内涵和外延。
2、巧妙导入,激活兴趣。学习的最新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通常采取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1)引趣式。教者可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如图片、实物、动作、简笔画,也可利用电教手段,也可利用故事、表演等丰富多样的手段,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投入教学双边活动。(2)悬念式。教者可利用巧妙设问、讲授背景或其它手段设置悬念、精巧导入。(3)联系实际式。有些教材本身内容晦涩难懂,且学生多未亲身体验,所以很难有切实感受。(4)触景生情式。只有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才能让学生在真正快乐的心境下跟随教师的步伐。笔者常采用音乐、语言来感染学生。
3、紧扣主旨,把握文脉。(1)注重首句、尾句,归纳中心大意。切入文章时,首先应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经过长期这样的训练,才能真正学生做到“先见林后见木”。(2)有机剖析,把握文脉。笔者在分析文章时通常依据其内在结构,根据时、地、人、事件发展的顺序将文章划分为几大块,并归纳出每一块的中心大意,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文章脉络的理解。
4、侧重细节,注重推理验证。高考阅读理解题例中,常涉及针对细节语义的理解,考察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笔者常围绕课本来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这两种能力的目的。
5、理解升华,提炼教育意义。最后一个环节往往为教者所忽略,他们以为英语课能让学生理解大意,做几道相关题目,便可收兵。实则课文正是素质教育的大好题材。只要教者细心挖掘,就能寓理想教育、文化教育于英语课上,就能使英语学习真正与社会接轨,并进而升华到思想教育的高度。笔者通常采用学生讨论式,即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并真正得到教育。
三、精选材料,训练阅读技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由于在高考中,推理判断、主旨大意、隐含意图题占较大比重,而且学生失分率较高,在此我重点谈这三种题的解法。
1、专项训练,熟悉各类题型。(1)推理判断题。该题型要求考生纵观全文,在汇集全文提供的各项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推断作者的意向,人物的动机、目的、性格特征,事件的前因后果,语言中的语态、语气等,对于该类题,我们首先应让学生熟悉它的命题方式。如题干中常用infer,suggest,imply等词,然后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弄懂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关键字句,深入开拓文章的内容。(2)归纳概括题。此题型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后归纳短文的标题。此类题型考察的东西大都暗含在文章中。不少文章一开头便展示出文章的主题,尤其是新闻报道类的,第一段常是故事的梗概(lead paragraph),这一段往往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段落则往往由开头的一句做主题句,来概括该段的中心思想。但不少文章或段落的中心思想是贯穿于全文的。这时,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归纳和概括能力,方能选对答案。(3)深层含议题。根据考试说明,该题型要求学生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也要理解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即考生还需读懂“言外之意,弦外之者”,并注意培养敏锐的感觉和合理推断的思维品质。
2、纠正不良阅读习惯,带着问题阅读短文。学生在阅读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阅读习惯,如:(1)在阅读的同时伴随唇读、喉读;(2)伴随动作;(3)用笔点划;(4)逐词逐句翻译;(5)见生词组就查字典。对以上不良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默读和扫视等。
3、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1)略读:即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在进行阅读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能力。(2)跳读:即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名等,把握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文章脉络。(3)细读:即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注意处理语言点,注意抓主要事实、关键信息,以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深化理解。(4)推读:即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生词词义。(5)概读:即要求学生从每篇标题到各个部分都进行概读,以归纳要点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并进而了解全文概貌。概读还有助于学生把握上下文之间的意义联系,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4、严格训练阅读速度,即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阅读速度的训练。当然,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广泛的阅读。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扩大词汇量,还可以增加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这些都会为他们学好英语创造有利条件。
总而言之,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奠定良好的语言知识基础,储备一定的词汇量;坚守课堂主阵地,实施自上而下的语篇教学;然后在广泛阅读中,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真正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