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针对性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骨折术后患者92例,于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干预组46例接受针对性疼痛护理,常规组46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分析术后不同时间段患者疼痛情況。结果:两组术前、术后0天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3、7天干预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实施针对性疼痛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疼痛。
关键词:针对性疼痛护理;骨折;实施效果
创伤性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科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与国内重工业和交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多为四肢骨折,以功能障碍和局部疼痛为典型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1]。目前针对创伤性骨折,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治疗骨折,但是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不仅会降低患者治疗积极性,还会引起呼吸困难、血压骤增,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所以必须辅以有效干预措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轻疼痛,促进术后机体的恢复。基于此,本文对针对性疼痛护理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均为我院确诊的创伤性骨折患者,于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年龄17-84(46.5±3.7)岁;其中男患者31例,女患者15例;上肢骨折患者27例,下肢骨折患者19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1例,高中或者职高13例,初中及以下22例。干预组年龄19-86(46.7±3.5)岁;其中男患者28例,女患者18例;上肢骨折29例,下肢骨折17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3例,高中或者职高11例,初中及以下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让其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加强肺炎、压疮等并发症的防治。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1)心理干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指导患者进行进行康复训练,向患者讲解术后疼痛发生原理,并指导患者加强疼痛管理,以减轻患者疼痛感,同时采用移情疗法、家庭和社会支持疗法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面对疾病。(2)物理镇痛护理。疼痛多由水肿、血液循环不畅、炎症反应等因素引起,需根据骨折类型、手术方式以热敷、冰敷的方式缓解疼痛。急性期后,也可采用辐射灯罩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炎症,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3)转移注意力。采用听音乐、交流、看书的方式,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以减轻患者疼痛感。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0天、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7天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疼痛情况,10分代表剧烈疼痛,0分表示疼痛。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对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的形式表示疼痛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由表1可知,常规组患者术后1天、3天、7天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
3讨论
随着建筑业和交通业的迅猛发展,创伤性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疼痛为典型特征,具有术后恢复时间长、并发症等特点,不仅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会给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2]。目前针对创伤性骨折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而疼痛是术后常见现象,在漫长的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疼痛将会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患者缺乏性无法坚持训练。所以必须辅以科学的干预措施,及时对患者进行早期功能训练,以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针对性疼痛护理与常规护理比较更具针对性,通过心理干预、物理镇痛和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疼痛感。心理干预减轻了不良情绪,避免了生理功能失衡,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冷热敷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感。早期功能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疼痛耐受性,增强机体免疫力[3]。
本次研究表明,干预组术后1天、3天、7天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实施针对性疼痛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是一种科学的干预模式。
综上所述,采用针对性疼痛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患者进行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感,在骨折干预中起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德云.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21,6(08):189-191+195.
[2]沈莹,王海丽.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0):4377-4378.
[3]李娜,张腊花,党代玲,陈琳.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01):168-169.
关键词:针对性疼痛护理;骨折;实施效果
创伤性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科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与国内重工业和交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多为四肢骨折,以功能障碍和局部疼痛为典型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1]。目前针对创伤性骨折,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治疗骨折,但是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不仅会降低患者治疗积极性,还会引起呼吸困难、血压骤增,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所以必须辅以有效干预措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轻疼痛,促进术后机体的恢复。基于此,本文对针对性疼痛护理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均为我院确诊的创伤性骨折患者,于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年龄17-84(46.5±3.7)岁;其中男患者31例,女患者15例;上肢骨折患者27例,下肢骨折患者19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1例,高中或者职高13例,初中及以下22例。干预组年龄19-86(46.7±3.5)岁;其中男患者28例,女患者18例;上肢骨折29例,下肢骨折17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3例,高中或者职高11例,初中及以下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让其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加强肺炎、压疮等并发症的防治。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1)心理干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指导患者进行进行康复训练,向患者讲解术后疼痛发生原理,并指导患者加强疼痛管理,以减轻患者疼痛感,同时采用移情疗法、家庭和社会支持疗法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面对疾病。(2)物理镇痛护理。疼痛多由水肿、血液循环不畅、炎症反应等因素引起,需根据骨折类型、手术方式以热敷、冰敷的方式缓解疼痛。急性期后,也可采用辐射灯罩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炎症,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3)转移注意力。采用听音乐、交流、看书的方式,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以减轻患者疼痛感。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0天、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7天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疼痛情况,10分代表剧烈疼痛,0分表示疼痛。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对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的形式表示疼痛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由表1可知,常规组患者术后1天、3天、7天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
3讨论
随着建筑业和交通业的迅猛发展,创伤性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疼痛为典型特征,具有术后恢复时间长、并发症等特点,不仅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会给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2]。目前针对创伤性骨折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而疼痛是术后常见现象,在漫长的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疼痛将会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患者缺乏性无法坚持训练。所以必须辅以科学的干预措施,及时对患者进行早期功能训练,以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针对性疼痛护理与常规护理比较更具针对性,通过心理干预、物理镇痛和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疼痛感。心理干预减轻了不良情绪,避免了生理功能失衡,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冷热敷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感。早期功能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疼痛耐受性,增强机体免疫力[3]。
本次研究表明,干预组术后1天、3天、7天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实施针对性疼痛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是一种科学的干预模式。
综上所述,采用针对性疼痛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患者进行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感,在骨折干预中起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德云.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21,6(08):189-191+195.
[2]沈莹,王海丽.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0):4377-4378.
[3]李娜,张腊花,党代玲,陈琳.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01):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