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中国语文人》一书,其中特级教师钱梦龙执教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一个比喻修辞知识教学的片段,颇能给当前语文课堂的知识教学以启迪。
生(齐读):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师:同学们,读上面这一段激情迸发、鼓舞人心的、热烈赞颂少年中国的碑志式韵文时,有什么发现?
生:语言非常优美,而且很有气势。
师:你的语感真不错!这段文字确实是诗一般的语言,具有诗意的美感。同学们刚才读着、读着,也就把这种美感与气势读出来了。真不错。还有哪个同学有自己的发现?
生:这一段每一句都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
师:你读得很用心,从句子的运用角度有了新的发现。读文章就要这样走进文本的深处去。这个发现很有意思,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讨论。平时读到比喻句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什么事?
生:先找本体和喻体,然后搞清属于明喻、暗喻,还是借喻。
师:除了找本体、喻体和明确属于哪一种形式的比喻之外,有没有其他的学习方法呢?(问题一出,结果全班肃然,大家面面相觑、充满疑惑)
师:今天,我们换一种学习比喻句的方法。什么方法呢?钱老师称作“边读边想法”。就是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把每一个比喻都想象成一幅图画。当然,光想还不行,还要能够运用语言,把自己头脑中一幅幅精彩生动的画面描述出来,与同学和老师一起分享。
(生按照要求一边用饱含激情的语言高声朗诵,一边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再把自己所想象的画面在小组内跟同学交流,最后用笔把自己所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记录整理在课堂学习笔记上)
上述钱老师这样一个学习活动,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师通过读、想、说、写扎实的课堂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文段生动比喻内容的理解,掌握了比喻修辞格的使用,还扎实训练了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和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仔细品读钱梦龙老师这个教学片段,引发我们思考的第一点是:当钱老师提出 “读到比喻句首先要做的是什么事”时,学生之所以回答“先找本体和喻体,然后搞清属于明喻、暗喻,还是借喻”,皆是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学比喻修辞这个知识点基本都是这样告诉学生的。这样的知识教学活动基本只是就知识讲知识,追求的是学生对这个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让他们通过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这种重知识本位、轻能力培养的教学,造成学生即使对比喻修辞格的相关知识掌握得再准确,再牢固,甚至尽管学生能把有关比喻的修辞知识说得头头是道,但真正要运用一个准确、形象、生动的比喻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表达出来,十分困难,或者根本无法做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语文课程对知识的教学更应该重视知识对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作用,更应该重视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功能。因此,语文知识教学只有放到实践运用中去教学,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和提升语文素养的作用。研读钱梦龙老师这个教学片段,当我们面对像语言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写作知识等众多的语文知识的时候,首先要思考的就是语文知识究竟应该怎样教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引发我们思考的第二点是:教学一个知识点如何才能教得深入、透彻,教出最佳效果。钱老师的这个设计有着非常强的层次感。第一步学生高声诵读,对于上述这样一段激情迸发、诗意洋溢的段落,只有反复吟诵才能充分感受作者语言的诗意美感和文字背后作者充沛的感情;第二步发挥想象,逐步体会作家或诗人要把丰富的感情抒发出来,必须借助于丰富生动的形象,由“意”达“言”的表达过程,其实就是巧妙组织形象(或意象)的过程;第三步把想象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实现由意达言的“言”与“意”的转换,从理解到表达;第四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继续将口头表达深化为书面表达,在思维上更趋缜密,表达上更加规范。在当前推进有效教学的大背景下,如何让课堂教学真正有效,钱老师的这个教学片段无疑给了我们清晰的示范。有效课堂必须是立体的,必须通过精心设置的每一个台阶,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不断攀爬,最终登上知识学习的巅峰。只有这样,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知识教学才不会重新走上单纯的就知识教知识的老路上去。(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新洋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jxjyjxsxw@126.com
生(齐读):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师:同学们,读上面这一段激情迸发、鼓舞人心的、热烈赞颂少年中国的碑志式韵文时,有什么发现?
生:语言非常优美,而且很有气势。
师:你的语感真不错!这段文字确实是诗一般的语言,具有诗意的美感。同学们刚才读着、读着,也就把这种美感与气势读出来了。真不错。还有哪个同学有自己的发现?
生:这一段每一句都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
师:你读得很用心,从句子的运用角度有了新的发现。读文章就要这样走进文本的深处去。这个发现很有意思,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讨论。平时读到比喻句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什么事?
生:先找本体和喻体,然后搞清属于明喻、暗喻,还是借喻。
师:除了找本体、喻体和明确属于哪一种形式的比喻之外,有没有其他的学习方法呢?(问题一出,结果全班肃然,大家面面相觑、充满疑惑)
师:今天,我们换一种学习比喻句的方法。什么方法呢?钱老师称作“边读边想法”。就是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把每一个比喻都想象成一幅图画。当然,光想还不行,还要能够运用语言,把自己头脑中一幅幅精彩生动的画面描述出来,与同学和老师一起分享。
(生按照要求一边用饱含激情的语言高声朗诵,一边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再把自己所想象的画面在小组内跟同学交流,最后用笔把自己所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记录整理在课堂学习笔记上)
上述钱老师这样一个学习活动,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师通过读、想、说、写扎实的课堂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文段生动比喻内容的理解,掌握了比喻修辞格的使用,还扎实训练了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和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仔细品读钱梦龙老师这个教学片段,引发我们思考的第一点是:当钱老师提出 “读到比喻句首先要做的是什么事”时,学生之所以回答“先找本体和喻体,然后搞清属于明喻、暗喻,还是借喻”,皆是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学比喻修辞这个知识点基本都是这样告诉学生的。这样的知识教学活动基本只是就知识讲知识,追求的是学生对这个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让他们通过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这种重知识本位、轻能力培养的教学,造成学生即使对比喻修辞格的相关知识掌握得再准确,再牢固,甚至尽管学生能把有关比喻的修辞知识说得头头是道,但真正要运用一个准确、形象、生动的比喻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表达出来,十分困难,或者根本无法做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语文课程对知识的教学更应该重视知识对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作用,更应该重视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功能。因此,语文知识教学只有放到实践运用中去教学,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和提升语文素养的作用。研读钱梦龙老师这个教学片段,当我们面对像语言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写作知识等众多的语文知识的时候,首先要思考的就是语文知识究竟应该怎样教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引发我们思考的第二点是:教学一个知识点如何才能教得深入、透彻,教出最佳效果。钱老师的这个设计有着非常强的层次感。第一步学生高声诵读,对于上述这样一段激情迸发、诗意洋溢的段落,只有反复吟诵才能充分感受作者语言的诗意美感和文字背后作者充沛的感情;第二步发挥想象,逐步体会作家或诗人要把丰富的感情抒发出来,必须借助于丰富生动的形象,由“意”达“言”的表达过程,其实就是巧妙组织形象(或意象)的过程;第三步把想象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实现由意达言的“言”与“意”的转换,从理解到表达;第四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继续将口头表达深化为书面表达,在思维上更趋缜密,表达上更加规范。在当前推进有效教学的大背景下,如何让课堂教学真正有效,钱老师的这个教学片段无疑给了我们清晰的示范。有效课堂必须是立体的,必须通过精心设置的每一个台阶,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不断攀爬,最终登上知识学习的巅峰。只有这样,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知识教学才不会重新走上单纯的就知识教知识的老路上去。(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新洋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jxjyjxsx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