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入学的第一天,我们班新转来一个学生——权权,虎头虎脑,眼睛又大又有神,皮肤黝黑发亮,浑身透出一种健康、向上、阳光的气息。
权权是毛老师带来的,是她家亲戚的孩子。毛老师跟我交了个底,权权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但非常难管教。权权原来由爷爷奶奶带着,因为太难管教了,父母放弃了珠三角地区待遇丰厚的工作,回到家乡带着孩子读书。他在家里顶撞父母、长辈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就更别说其他的事情了。
第二天,按惯例,要举行一个简单的新生介绍会“欢迎你”。在我热情洋溢的致辞后,我让三个插班生做自我介绍,前两个孩子都说得挺好的,轮到权权了,他声音很小,大家听不清,下面出现了一片议论声。我用眼神示意他大声一点,可是他并没有理会我的意思。于是我轻声地说:“权权,能大声一点吗?”他表现得非常不耐烦,犹豫了一会儿,突然,像一头发怒狮子,撕心裂肺地喊着:“我叫XX权!”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只见他紧握着拳头,迈开大步,快步离开了讲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同学们被他吓呆了,个个瞪着眼睛不敢说话,看着我。我也被他吓了一跳,我还看见他脖子上鼓起的青筋和眼睛里的愤怒。我很吃惊,知道自己遇到了一个“厉害”的角色,从教20年来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孩子,像一颗定时炸弹!放学后,我一直反思:他是不喜欢这样的介绍会,还是对父母让他从乡下转学到这儿有对抗情绪?他是不喜欢我这样的老师,还是不喜欢我们班上的同学?
我悄悄观察了几天,班上的学生似乎很排挤权权,也很怕他,躲着他。他自个儿坐在教室里,或者自个儿站在走廊上,看着其他同学玩游戏,看着看着,他情不自禁地笑了。可以看出,他很孤单,很想参与游戏,又担心大家不接受他。刚开学,每个班主任就像是一个正在高速运转的陀螺,太忙了,我根本抽不出时间来和他谈一谈前几天的事。
第二个星期,他又爆发了。那天,他在边上看着别人玩,俊蔚不小心踩了他一脚,他猛地推了俊蔚一掌,孩子的头碰到了墙壁上,起了一个大包。权权的家长挺懂事、挺配合我的工作的,知道事情原委后赶紧把检查费补给俊蔚的家长,也亲自带着孩子登门赔礼道歉。权权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诚恳地跟我保证,以后一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惹是生非。可没过两天,他又因为一点小事,一拳打在远鹏的鼻子上,远鹏马上流鼻血了,整件衣服的前襟都沾满了血。接二连三的,每天都有孩子来报告,权权又这样了,又那样了,不停地违反纪律,不停地报告……我反反复复,苦口婆心,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但我知道我不能放弃,我需要一个合适的教育契机。
由于教室人多位置小,一天下午放学后,我让后勤的工作人员把原来的大讲台搬走了,换了一张小桌子,地面上留下了许多灰尘和纸屑,我没来得及打扫就回家了。第二天一早,我来到教室,一进门,居然看见权权一个人拿着扫把,轻轻把灰尘扫成一堆。他扫得那样仔细,生怕扬起一点儿灰尘,还把投影仪的数据线轻轻地掀起来,弯着腰,连一点儿灰尘也不放过,扫完了,又把数据线整理好,把插头放进讲台的抽屉里。他扫得那样认真,连我在门口站了那么久他都没有发现。我想,这正是一个教育的契机。地扫完了,我立即让学生们停下早读,郑重其事地表扬了权权,还发给他一张小小的表扬信,也批评了其他学生不关心班集体的态度。接着,我对权权说:“你干活,李老师最放心,今天轮到李老师负责办公室的卫生,你愿意帮我搞一搞办公室的卫生吗?”我这是借故支开权权,好让我能和班上的其他学生谈一谈。因为我觉得学生们排挤、孤立他,对矫正他的攻击性行为极其不利,反而在有意无意中强化了这种行为。通过交谈,学生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以后会在各方面帮助权权。
从那次表扬之后,权权像变了一个人,整天跟在我的后面,想帮我做事,想得到表扬。我故意创造一些机会,让他帮我拿书、交表、复印。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他就觉得没什么新鲜感了,也发现了我让他干活其实是让他没时间打架的“小秘密”。他来办公室的频率低了,被告状的频率就高了,都是一些小问题:拔女孩子的头发,摔坏别人的水瓶,踩草坪,摘花草等等。我觉得小錯不改,就会纵容成大错。其实这个孩子本质很好,只是过于争强好胜。同一个办公室的梁老师教我设计了一本《权权记事本》,里面分两栏,左边记好事,右边记坏事,每星期比一比,是好事多,还是坏事多。权权希望自己的好事多,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因此,这记事本像是一个“紧箍咒”,时时地提醒他,多做好事,少做坏事。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强化他的哪怕是偶尔出现的优良行为,是为了使他相信“我是个好孩子”。也为了让班上的同学们相信“权权是个好孩子”,这些观点都非常有利他的行为转变。
中考过后,我去家访,把《权权记事本》拿给家长看,当着权权的面表扬了他在校期间的进步,家长感到非常欣慰。在谈话中,我也了解到祖父母对这唯一的孙子过于溺爱的教养方式是导致孩子攻击性行为的直接诱因。父母缺少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都是粗暴的回绝甚至攻击孩子的要求,这也很大程度地强化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因此,我又借故支开权权回房间做作业,和家长谈了谈比较适合这种攻击性行为孩子的家庭教养方法。最后,我建议家长让孩子发泄多余的精力:“他喜欢攻击人,用拳头说话,说明他喜欢武术,不如让孩子学学跆拳道、武术之类的。”
家访后的几个星期里,来打权权小报告的同学的确少了很多,偶尔有些小摩擦,也是同学之间不经意的碰撞,那几个星期是我开学以来最舒心的时期。可是,那天下午刚下课没多久,一个男孩子跑来:“权权正和3班的同学打架呢!”我赶紧跑到事发地点,只见他正和3班的几个同学推推搡搡,而且明显地处于下风,我大声喝止他们,权权很委屈,眼泪吧嗒吧嗒地流了下来。旁边的小岚急着说:“老师,是3班的同学抢我们的跳绳,权权才和他们打的。”上课后,我让学生们讨论:“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让权权认识到“冲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同学们也认识到“权权怕班里的女孩子受欺负”这一出发点是好的,但处理问题的办法不对。一节课下来,大家更加相信“权权是个好孩子”,这样,更有利于他攻击性行为的转变。
寒假的一天,我在街上遇见权权的妈妈,她正要去跆拳道训练馆接孩子,她迫不及待地告诉我:“李老师,这孩子这个学期简直就像变了一个人,和小区里的孩子基本上能友好相处,有礼貌,左邻右舍都夸他呢!跆拳道的老师夸他很有武术方面的天赋,学得快,不怕累,好在您当初提醒我送他去学跆拳道,发泄他多余的精力。”我想,跆拳道的“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精神也对他的攻击性行为转变有一定的影响。
其实,每一个“问题生”都有他的“闪光点”,教师要做的,应该是细心和耐心地捕捉合适的教育契机,创造各种有利于学生行为转变的情境,用心地感化他,唤醒他向上的动力。
权权是毛老师带来的,是她家亲戚的孩子。毛老师跟我交了个底,权权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但非常难管教。权权原来由爷爷奶奶带着,因为太难管教了,父母放弃了珠三角地区待遇丰厚的工作,回到家乡带着孩子读书。他在家里顶撞父母、长辈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就更别说其他的事情了。
第二天,按惯例,要举行一个简单的新生介绍会“欢迎你”。在我热情洋溢的致辞后,我让三个插班生做自我介绍,前两个孩子都说得挺好的,轮到权权了,他声音很小,大家听不清,下面出现了一片议论声。我用眼神示意他大声一点,可是他并没有理会我的意思。于是我轻声地说:“权权,能大声一点吗?”他表现得非常不耐烦,犹豫了一会儿,突然,像一头发怒狮子,撕心裂肺地喊着:“我叫XX权!”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只见他紧握着拳头,迈开大步,快步离开了讲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同学们被他吓呆了,个个瞪着眼睛不敢说话,看着我。我也被他吓了一跳,我还看见他脖子上鼓起的青筋和眼睛里的愤怒。我很吃惊,知道自己遇到了一个“厉害”的角色,从教20年来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孩子,像一颗定时炸弹!放学后,我一直反思:他是不喜欢这样的介绍会,还是对父母让他从乡下转学到这儿有对抗情绪?他是不喜欢我这样的老师,还是不喜欢我们班上的同学?
我悄悄观察了几天,班上的学生似乎很排挤权权,也很怕他,躲着他。他自个儿坐在教室里,或者自个儿站在走廊上,看着其他同学玩游戏,看着看着,他情不自禁地笑了。可以看出,他很孤单,很想参与游戏,又担心大家不接受他。刚开学,每个班主任就像是一个正在高速运转的陀螺,太忙了,我根本抽不出时间来和他谈一谈前几天的事。
第二个星期,他又爆发了。那天,他在边上看着别人玩,俊蔚不小心踩了他一脚,他猛地推了俊蔚一掌,孩子的头碰到了墙壁上,起了一个大包。权权的家长挺懂事、挺配合我的工作的,知道事情原委后赶紧把检查费补给俊蔚的家长,也亲自带着孩子登门赔礼道歉。权权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诚恳地跟我保证,以后一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惹是生非。可没过两天,他又因为一点小事,一拳打在远鹏的鼻子上,远鹏马上流鼻血了,整件衣服的前襟都沾满了血。接二连三的,每天都有孩子来报告,权权又这样了,又那样了,不停地违反纪律,不停地报告……我反反复复,苦口婆心,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但我知道我不能放弃,我需要一个合适的教育契机。
由于教室人多位置小,一天下午放学后,我让后勤的工作人员把原来的大讲台搬走了,换了一张小桌子,地面上留下了许多灰尘和纸屑,我没来得及打扫就回家了。第二天一早,我来到教室,一进门,居然看见权权一个人拿着扫把,轻轻把灰尘扫成一堆。他扫得那样仔细,生怕扬起一点儿灰尘,还把投影仪的数据线轻轻地掀起来,弯着腰,连一点儿灰尘也不放过,扫完了,又把数据线整理好,把插头放进讲台的抽屉里。他扫得那样认真,连我在门口站了那么久他都没有发现。我想,这正是一个教育的契机。地扫完了,我立即让学生们停下早读,郑重其事地表扬了权权,还发给他一张小小的表扬信,也批评了其他学生不关心班集体的态度。接着,我对权权说:“你干活,李老师最放心,今天轮到李老师负责办公室的卫生,你愿意帮我搞一搞办公室的卫生吗?”我这是借故支开权权,好让我能和班上的其他学生谈一谈。因为我觉得学生们排挤、孤立他,对矫正他的攻击性行为极其不利,反而在有意无意中强化了这种行为。通过交谈,学生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以后会在各方面帮助权权。
从那次表扬之后,权权像变了一个人,整天跟在我的后面,想帮我做事,想得到表扬。我故意创造一些机会,让他帮我拿书、交表、复印。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他就觉得没什么新鲜感了,也发现了我让他干活其实是让他没时间打架的“小秘密”。他来办公室的频率低了,被告状的频率就高了,都是一些小问题:拔女孩子的头发,摔坏别人的水瓶,踩草坪,摘花草等等。我觉得小錯不改,就会纵容成大错。其实这个孩子本质很好,只是过于争强好胜。同一个办公室的梁老师教我设计了一本《权权记事本》,里面分两栏,左边记好事,右边记坏事,每星期比一比,是好事多,还是坏事多。权权希望自己的好事多,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因此,这记事本像是一个“紧箍咒”,时时地提醒他,多做好事,少做坏事。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强化他的哪怕是偶尔出现的优良行为,是为了使他相信“我是个好孩子”。也为了让班上的同学们相信“权权是个好孩子”,这些观点都非常有利他的行为转变。
中考过后,我去家访,把《权权记事本》拿给家长看,当着权权的面表扬了他在校期间的进步,家长感到非常欣慰。在谈话中,我也了解到祖父母对这唯一的孙子过于溺爱的教养方式是导致孩子攻击性行为的直接诱因。父母缺少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都是粗暴的回绝甚至攻击孩子的要求,这也很大程度地强化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因此,我又借故支开权权回房间做作业,和家长谈了谈比较适合这种攻击性行为孩子的家庭教养方法。最后,我建议家长让孩子发泄多余的精力:“他喜欢攻击人,用拳头说话,说明他喜欢武术,不如让孩子学学跆拳道、武术之类的。”
家访后的几个星期里,来打权权小报告的同学的确少了很多,偶尔有些小摩擦,也是同学之间不经意的碰撞,那几个星期是我开学以来最舒心的时期。可是,那天下午刚下课没多久,一个男孩子跑来:“权权正和3班的同学打架呢!”我赶紧跑到事发地点,只见他正和3班的几个同学推推搡搡,而且明显地处于下风,我大声喝止他们,权权很委屈,眼泪吧嗒吧嗒地流了下来。旁边的小岚急着说:“老师,是3班的同学抢我们的跳绳,权权才和他们打的。”上课后,我让学生们讨论:“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让权权认识到“冲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同学们也认识到“权权怕班里的女孩子受欺负”这一出发点是好的,但处理问题的办法不对。一节课下来,大家更加相信“权权是个好孩子”,这样,更有利于他攻击性行为的转变。
寒假的一天,我在街上遇见权权的妈妈,她正要去跆拳道训练馆接孩子,她迫不及待地告诉我:“李老师,这孩子这个学期简直就像变了一个人,和小区里的孩子基本上能友好相处,有礼貌,左邻右舍都夸他呢!跆拳道的老师夸他很有武术方面的天赋,学得快,不怕累,好在您当初提醒我送他去学跆拳道,发泄他多余的精力。”我想,跆拳道的“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精神也对他的攻击性行为转变有一定的影响。
其实,每一个“问题生”都有他的“闪光点”,教师要做的,应该是细心和耐心地捕捉合适的教育契机,创造各种有利于学生行为转变的情境,用心地感化他,唤醒他向上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