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雅典奥运会上,滕海滨拿下鞍马金牌,也是中国体操队当届奥运会获得的唯一金牌,当时他年仅19岁。此后两个奥运周期,滕海滨为中国男子体操多次斩获世锦赛金牌,却两次因伤错过奥运会。
2014年滕海滨退役,转型当教练,如今的身份是国家体操队助教。在2017年蒙特利尔体操世锦赛上,滕海滨指导的选手肖若腾获得男子全能冠军,邹敬园获得双杠冠军。两人去年底登上国家体操队世界冠军榜,这也让滕海滨成为目前国家体操队最年轻的世界冠军教练。
年少成名历经坎坷,算作对滕海滨体操运动员生涯的注解。兢兢业业执着追求,滕海滨的体操教练员生涯已有一个美好的开始。
对体操 热爱始终如一
练了24年的体操,滕海滨在2013年全运会后淡出,2014年正式退役。“刚退役时有过别的想法,但都是围绕体操和体育有关的工作,最后还是选择做教练”。他爱体操,不舍离开。
“在国家队少年班实习了一年,教习13岁左右的小孩子,随后就进入国家一线队成为助教”。滕海滨坦言,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的转换,“开始也有些不适应。当运动员时虽然很累,但都是身体上的累,做教练更多的是精神和其他方面的累。有时会比较着急,有些动作队员能力达不到,做不好,一急,我都想自己上了”。
从一名优秀运动员到优秀教练员,滕海滨正在摸索。他说:“练了这么多年,想把自己积累和沉淀的一些动作要领体会、比赛经验和心路历程等等,运用到运动员身上,帮助他们少走弯路,更快实现自己的目标。”
问滕海滨属于哪种类型的教练,他说:“目前得到的反馈是执教风格比较温和,可能跟现在的助教身份有关,需要对运动员有更多的耐心和关心。”滕海滨偶尔需要当当知心大哥,“有时候教练要求比较高,队员没有达到,或是两者存在一些摩擦,助教的角色要缓和气氛,促使双方更快达成共识”。
滕海滨十三四岁就到了国家队,看到如今队里一批批苗子和新鲜血液注入,也会想到自己走过的路。“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在国家队快20年了,对这个环境和集体充满了感情。体操这项运动需要日复一日的训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5岁开始练,也许到20岁时才会出一些成绩,还不能偷懒,一天不练,身体就会有感觉”。
踏实专注 成就金牌教练
国家队助教其实挺辛苦的,每天训练中要不断调整器械、拉垫子,目不转睛地盯着队员做动作,尤其在队员冲击高難动作时,要反应迅速,为他们做保护,还要提醒和讲解动作要领,指出不足,“当运动员时是一个核心的位置,想不到那么多,教练员、医疗科研团队都围绕运动员工作。退役之后才深刻体会到光鲜亮丽背后有这么多人默默付出”。
从台前到幕后,滕海滨有时也会有一点落差,但他现已调整好了自己的定位,“希望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让运动员更信任我,帮助和服务好运动员,去为国争光”。
中国体操兵败里约,滕海滨是亲历者,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他说:“造成这个结果有外部原因,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比赛的调节能力有所欠缺。我们的难度很高,如果正常做下来,没有大的失误,应该可以夺冠,但稳定性确实有欠缺。当时,除了张成龙有奥运参赛经历,其他人都是第一次,对他们也是一种磨练。现在来看,林超攀等队员越来越成熟了。”在他看来,中国体操的复苏势在必行,“在奥运会上,体操一直是为中国代表团争金夺银的项目,中国队是有底蕴的,期待队伍在东京奥运会东山再起”。
东京奥运周期第一个世锦赛上,中国体操就有了回暖之势,拿下三金,夺得男子全能和双杠冠军的肖若腾、邹敬园都是滕海滨作为助教指导的队员。“世锦赛时看到肖若腾、邹敬园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一起听着国歌奏起,看着国旗升起,有另一番感觉,会回忆起自己当年的场景”。已经是世界冠军教练,滕海滨还有更大追求。他说:“做运动员时是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也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的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这是一种成就感的达成,也是我做教练的目标和希望。”
东京奥运会无疑是一场硬仗,中国男队要与东道主直接较量,虎口拔牙的难度可想而知。滕海滨经历过许多大赛的洗礼,很懂得怎样帮助运动员减压。“教练要承担很多压力,不管是训练还是比赛,运动员的动作难度、质量和防伤防病等等,很多压力不能再施加给运动员了,反而要帮他们减压。大赛前,要做好队员的心理建设,有时还要为运动员做一些琐事,比如填表、申诉,比赛时需要的巧克力、水等物品,都要一一准备好。做教练就要比做运动员时想的更多更细更复杂”。
让爱做主 不负初心
滕海滨的妻子张楠曾是中国女子体操的领军人物,获得过雅典奥运会个人全能铜牌,并作为队长获得过2006年体操世界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熟悉他们恋爱故事的体操迷知道,当年在滕海滨遭遇最后时刻伤别伦敦奥运会的巨大打击时,张楠不离不弃,两人终成正果。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句话用来形容滕海滨和张楠的爱情故事再合适不过。2014年完婚后,两人的日子过得很踏实。滕海滨在国家队,张楠在北京队,结束一天的繁忙后两人才能见面,由于国家队周六也在训练,只有周日才能享受二人世界。
“两人回家都挺晚的,来不及买菜做饭,一般在运动队食堂吃完回家”。滕海滨笑称张楠是个吃货,“她平时经常搜罗一些好吃的地方带我去吃。周日她心情好的时候会去菜场买菜,自己做饭,有可乐鸡翅等几道拿手菜,她挺喜欢研究的”。说到张楠厨艺如何,滕海滨回答:“她这人做饭忽好忽坏,但我也不怎么挑食,做什么我都能吃,哈哈!”
滕海滨不承认自己在家是甩手掌柜、当大爷,“虽然做饭我没什么天赋,但刷碗的活儿都是我的,扫地、拖地等体力活也是我做”。
周末,滕海滨会陪张楠逛逛街,吃点美食,这也是他哄老婆的一招,“她吃完美食,心情都会比较好”。两人也会一起去打高尔夫球,“一开始是我喜欢打,但我自己去打,她一人在家待着,会觉得不公平,于是她也一起去打,慢慢喜欢上了。不是非要打得多好,主要是换一个环境,多一点时间相处。每天的工作都是在室内场馆,粉尘也很大,周末能去室外呼吸新鲜空气,看看蓝天白云绿草,多走走,锻炼一下身体,感觉更放松”。
虽然每天在国家队训练馆里,但滕海滨直言自己比较懒,不经常锻炼,可他身体不发福,比当运动员时更精瘦了。他说:“这可能是体质问题。当运动员时,别人都减体重,我从来没减过,该吃吃该喝喝。退役之后还瘦了呢,现在正努力让自己胖一点。”
说到对未来宝宝有什么期望和规划,会不会让孩子练体操的话题,滕海滨的心态很开放,“我想,孩子应该会有这方面的天赋,还是看他喜欢不喜欢吧!肯定会带孩子来体操房玩,毕竟这个项目是我们俩从事这么多年的,都知道体操对幼儿的心脑发育、协调性等方面都是很有益的。就算孩子将来不练体操,想从事其他项目,这也会是一个很好的基础。一般来说,小孩来到体操馆都会非常兴奋的”。
2014年滕海滨退役,转型当教练,如今的身份是国家体操队助教。在2017年蒙特利尔体操世锦赛上,滕海滨指导的选手肖若腾获得男子全能冠军,邹敬园获得双杠冠军。两人去年底登上国家体操队世界冠军榜,这也让滕海滨成为目前国家体操队最年轻的世界冠军教练。
年少成名历经坎坷,算作对滕海滨体操运动员生涯的注解。兢兢业业执着追求,滕海滨的体操教练员生涯已有一个美好的开始。
对体操 热爱始终如一
练了24年的体操,滕海滨在2013年全运会后淡出,2014年正式退役。“刚退役时有过别的想法,但都是围绕体操和体育有关的工作,最后还是选择做教练”。他爱体操,不舍离开。
“在国家队少年班实习了一年,教习13岁左右的小孩子,随后就进入国家一线队成为助教”。滕海滨坦言,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的转换,“开始也有些不适应。当运动员时虽然很累,但都是身体上的累,做教练更多的是精神和其他方面的累。有时会比较着急,有些动作队员能力达不到,做不好,一急,我都想自己上了”。
从一名优秀运动员到优秀教练员,滕海滨正在摸索。他说:“练了这么多年,想把自己积累和沉淀的一些动作要领体会、比赛经验和心路历程等等,运用到运动员身上,帮助他们少走弯路,更快实现自己的目标。”
问滕海滨属于哪种类型的教练,他说:“目前得到的反馈是执教风格比较温和,可能跟现在的助教身份有关,需要对运动员有更多的耐心和关心。”滕海滨偶尔需要当当知心大哥,“有时候教练要求比较高,队员没有达到,或是两者存在一些摩擦,助教的角色要缓和气氛,促使双方更快达成共识”。
滕海滨十三四岁就到了国家队,看到如今队里一批批苗子和新鲜血液注入,也会想到自己走过的路。“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在国家队快20年了,对这个环境和集体充满了感情。体操这项运动需要日复一日的训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5岁开始练,也许到20岁时才会出一些成绩,还不能偷懒,一天不练,身体就会有感觉”。
踏实专注 成就金牌教练
国家队助教其实挺辛苦的,每天训练中要不断调整器械、拉垫子,目不转睛地盯着队员做动作,尤其在队员冲击高難动作时,要反应迅速,为他们做保护,还要提醒和讲解动作要领,指出不足,“当运动员时是一个核心的位置,想不到那么多,教练员、医疗科研团队都围绕运动员工作。退役之后才深刻体会到光鲜亮丽背后有这么多人默默付出”。
从台前到幕后,滕海滨有时也会有一点落差,但他现已调整好了自己的定位,“希望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让运动员更信任我,帮助和服务好运动员,去为国争光”。
中国体操兵败里约,滕海滨是亲历者,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他说:“造成这个结果有外部原因,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比赛的调节能力有所欠缺。我们的难度很高,如果正常做下来,没有大的失误,应该可以夺冠,但稳定性确实有欠缺。当时,除了张成龙有奥运参赛经历,其他人都是第一次,对他们也是一种磨练。现在来看,林超攀等队员越来越成熟了。”在他看来,中国体操的复苏势在必行,“在奥运会上,体操一直是为中国代表团争金夺银的项目,中国队是有底蕴的,期待队伍在东京奥运会东山再起”。
东京奥运周期第一个世锦赛上,中国体操就有了回暖之势,拿下三金,夺得男子全能和双杠冠军的肖若腾、邹敬园都是滕海滨作为助教指导的队员。“世锦赛时看到肖若腾、邹敬园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一起听着国歌奏起,看着国旗升起,有另一番感觉,会回忆起自己当年的场景”。已经是世界冠军教练,滕海滨还有更大追求。他说:“做运动员时是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也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的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这是一种成就感的达成,也是我做教练的目标和希望。”
东京奥运会无疑是一场硬仗,中国男队要与东道主直接较量,虎口拔牙的难度可想而知。滕海滨经历过许多大赛的洗礼,很懂得怎样帮助运动员减压。“教练要承担很多压力,不管是训练还是比赛,运动员的动作难度、质量和防伤防病等等,很多压力不能再施加给运动员了,反而要帮他们减压。大赛前,要做好队员的心理建设,有时还要为运动员做一些琐事,比如填表、申诉,比赛时需要的巧克力、水等物品,都要一一准备好。做教练就要比做运动员时想的更多更细更复杂”。
让爱做主 不负初心
滕海滨的妻子张楠曾是中国女子体操的领军人物,获得过雅典奥运会个人全能铜牌,并作为队长获得过2006年体操世界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熟悉他们恋爱故事的体操迷知道,当年在滕海滨遭遇最后时刻伤别伦敦奥运会的巨大打击时,张楠不离不弃,两人终成正果。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句话用来形容滕海滨和张楠的爱情故事再合适不过。2014年完婚后,两人的日子过得很踏实。滕海滨在国家队,张楠在北京队,结束一天的繁忙后两人才能见面,由于国家队周六也在训练,只有周日才能享受二人世界。
“两人回家都挺晚的,来不及买菜做饭,一般在运动队食堂吃完回家”。滕海滨笑称张楠是个吃货,“她平时经常搜罗一些好吃的地方带我去吃。周日她心情好的时候会去菜场买菜,自己做饭,有可乐鸡翅等几道拿手菜,她挺喜欢研究的”。说到张楠厨艺如何,滕海滨回答:“她这人做饭忽好忽坏,但我也不怎么挑食,做什么我都能吃,哈哈!”
滕海滨不承认自己在家是甩手掌柜、当大爷,“虽然做饭我没什么天赋,但刷碗的活儿都是我的,扫地、拖地等体力活也是我做”。
周末,滕海滨会陪张楠逛逛街,吃点美食,这也是他哄老婆的一招,“她吃完美食,心情都会比较好”。两人也会一起去打高尔夫球,“一开始是我喜欢打,但我自己去打,她一人在家待着,会觉得不公平,于是她也一起去打,慢慢喜欢上了。不是非要打得多好,主要是换一个环境,多一点时间相处。每天的工作都是在室内场馆,粉尘也很大,周末能去室外呼吸新鲜空气,看看蓝天白云绿草,多走走,锻炼一下身体,感觉更放松”。
虽然每天在国家队训练馆里,但滕海滨直言自己比较懒,不经常锻炼,可他身体不发福,比当运动员时更精瘦了。他说:“这可能是体质问题。当运动员时,别人都减体重,我从来没减过,该吃吃该喝喝。退役之后还瘦了呢,现在正努力让自己胖一点。”
说到对未来宝宝有什么期望和规划,会不会让孩子练体操的话题,滕海滨的心态很开放,“我想,孩子应该会有这方面的天赋,还是看他喜欢不喜欢吧!肯定会带孩子来体操房玩,毕竟这个项目是我们俩从事这么多年的,都知道体操对幼儿的心脑发育、协调性等方面都是很有益的。就算孩子将来不练体操,想从事其他项目,这也会是一个很好的基础。一般来说,小孩来到体操馆都会非常兴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