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悖论问题研究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z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资本本性决定资本为了获取剩余价值增殖而进行资本扩张,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扩张是一种“掠夺性积累”,它以全球化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拓展自己的扩张空间,同时也带来的资本悖论,引起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生态危机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中国的发展道路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经济、五大发展理念以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都表明我国发展以增加“使用价值”为目的,提高“剩余价值增殖”为手段来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幸福感。
  关键词:资本;资本扩张;资本悖论;路径;使用价值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到:“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明了这种力量就是资本。资本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时资本扩张也会引起一系列的危机。
  一、资本
  (一)资本的本性
  1.从生产关系来看。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其内核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2]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深入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来揭示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占有生产资料的少数人雇佣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进行劳动而成为资本家; 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被资本家所雇佣)而成为雇佣工人———由此,资本主义社会中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从“目的”来看。马克思也指出“资本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使用价值,不是为了直接生存而生产。”[3]“资本只是一种生活本能,就是增值自身,创造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4]这表明,资本的本性是永无止境地追求剩余价值。
  (二)资本扩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资本为了寻求剩余价值的增值而进行的扩张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现代社会把社会剩余劳动投入到市场化的社会生产过程中而转化为资本,并得到增值,就会使整个经济系统不断扩张,从而成为强制性的客观力量,这就是资本力量。
  为了给新增资本开辟新的市场、新的资源流通渠道,经济体系就必然会不断扩张。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为满足资本膨胀的需要,资产阶级奔走世界各地,到处开发,到处安家落户,到处建立联系,使资本主义形成了世界体系。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交通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与乡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与交流变得极为便捷,这使资产阶级最终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使各民族在相互融合中共同发展。世界之所以能以开放、智慧和文明取代封建主义的封闭、愚昧和野蛮;世界之所以能由贫瘠的乡野走向繁荣的城市,资本功不可没”。[5]
  不同历史时期资本的扩张有着不同表现形式。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往往把本国的商品输出到其他落后的国家与地区,拓宽销售市场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国家垄断帝国主义时期,资本扩张主要以资本主义国家以信贷资本输出为手段。当前,资本主义有了新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依赖跨国公司跨国家与地区的生产与投资来完成资本扩张。
  二、资本悖论
  资本扩张过程具有深刻的内在危机,它引起了社会经济系统,社会结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一系列冲突,最后造成资本扩张难以为继,这就是“资本悖论”。
  (一)经济悖论
  1.经济悖论产生的原因。“生产剩余价值和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6]由于资本自身的特性,它必须不断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和自身力量的最大化。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把从工人身上获取的剩余价值重新投入到社会再生产中,使得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大部分都被资本家夺走,这一过程表现为工人的“绝对贫困化”。结果,整个社会的生产进一步扩大,但是作为消费者的工人的消费能力进一步萎缩,工人所得到的劳动报酬很难形成与社会生产相对应的消费能力。资本扩张的必然结果是消费品迅速增长,其增长的速度必然超过消费的增长速度,由此引起生产过剩,从而破坏资本扩张的条件,使资本扩张无法进行。
  资本扩张本身导致越来越多剩余价值投入到生产之中,并且资本家由于受到最大限度追求剩余价值的驱使,往往忽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两大部类之间的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必须符合客观的比例,产生的结果就是消费品增长而导致过剩而引起的经济危机。
  2.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实质是由于广大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生产相对过剩——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始形态。后来又演变出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这些危机的深层根源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则表现为生产空间的不断扩张与劳动者的消费能力空间的不断萎缩。作为再生产的关键环节——消费,如果不能顺利进行,生产也就无法继续循环,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也随之爆发。
  3.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经济悖论的路径。资本主义解决上述产品过剩问题的关键是为资本寻求市场。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转移吸收过度积累。“经济危机是资本和劳动力的过剩,因为无法将这些资本和劳动力有效利用起来为社会谋福利。如果不發生全系统的资本和劳动力贬值( 甚至破坏) ,就必须找到新的办法来吸收这些盈余。”[7]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作为中运用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以及扩过公司在不同国家的生产与投资进行进一步的资本扩张,来解决其过度积累问题。但上述措施对于过度积累和经济危机只能起到暂时缓解或推迟的作用,无法从根本上调和资本主义根本矛盾,因而经济危机的爆发也无法避免。
  (二)生态悖论
  1.生态悖论本质:资本扩张也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作为依托,不断地把体系外的自然资源卷入社会生产。通过劳动的加工与生产,进而成为具有工业附加值的商品进入社会流通环节。自然资源随着资本扩张而枯竭,并且资本扩张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也使生态自我消化能力降低,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使资本失去其扩张的前提。   2.生态悖论表现:一方面,资本会不惜一切代价向自然资源进军,把自然资源货币化。囊括地下、地表、海底还有天空,资本将一切资源吸收,分解成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工业原料以及燃料,换成一份份商品换取价值。但是,自然资源总量是有限的,自然资源在资本化过程中由于过分开采和浪费,资源正面临枯竭。资本扩张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但是随着资本扩张,自然资源也越来越少,资本扩张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废弃物排出,土地、江河、海洋、大气等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污染。土地被垃圾填埋,河流受到污染,雾霾天气、酸雨等等都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更别说资本的扩张。如果企业资本扩张所消耗自然资源的成本和治理环境污染的成本大于资本扩张收益,企业将关闭,资本无法扩张。
  3.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生态悖论的路径。在经历了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雾都”伦敦之痛、日本“水俣病”等生态问题事件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生态问题已经有了很深刻的重视。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把生态空间转移到别的国家以便“换取”本国的优良环境以及资本的继续扩张。
  一方面,为了保护本国的资源,把资本扩张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转移到其他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用经济优势、技术优势、军事优势、政治优势在别国以低成本进行资源开发,获取工业原材料,最后以“剪刀差”的价格赚取高利润。同时,他们也直接在别国进行投资,控制别的发展的经济命脉如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也转移环境危机。大量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转移到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把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转移到其他欠发达国家与地区,一些国家为了眼前的利益,会暂时牺牲自己的国家的环境换取发展。
  (三)人的发展悖论
  1.人的发展悖论的实质。资本扩张带来的社会的发展,但是,人的全面发展却受到了限制,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存在是一种失去意义、人生价值而生存性、工具性的存在。资本逻辑将整个经济体系乃至整个社会体系建构为服从资本增值意志的机器,这个机器的无限膨胀使人沦入其中,成为失去自身价值而服从资本意志的工具。劳动者发展空间的丧失,劳动组织越来越丧失发展空间,最终造成资本增值运动难以为继。
  2.人的发展悖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体现。法兰克福学派赫伯特·马尔库塞清晰的展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发展是怎样受到限制的。在《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一书中,他指出高度工业化、技术化了的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工人的收入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住房建筑的扩大,公路网的发展,日益增多的周末野游和年度假期旅行,卫生费用的增加,信用制度的普及,这一切都标志着西方进入了所谓的“消费社会”。但是实质上,发达工业社会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对社会没有批判精神,一味认同于现实的人。人的存在只成为工具性的存在,人的全面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3.人的发展悖论产生的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其根本动机在于主要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培“工具人才”,让劳动者尽可能多的生产剩余价值,人的发展只是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在人的发展中“目的”与“手段”的错位,让广大的劳动者成为社会发展机器中的一个零部件,也使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精神在社会中蔓延。
  资本悖论都是因为资本是资本家(雇佣者)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增殖而无限压迫劳动者(被雇佣者)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为了实现剩余价值增殖,资本需要不断扩张,资本家会想尽一切可以确保剩余价值增殖的办法,从而确保自己赚取更多的利润,从而产生了资本悖论,于是他们扩展世界市场,转移生态问题,采取福利政策来缓解资本悖论带来的危机与问题,但因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得到根本上解决,所以资产阶级采取的措施只能缓解本国的资本发展悖论不能从世界范围、从根本上解决资本悖论,所以我们也会看到资本主义国家周期型经济危机产生,世界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人的生活越来越“单向度化”、“片面化”。
  三、资本悖论解决途径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在世界范围内让人赞叹。公有制制度建立、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等都体现了我国发展不是以价值增殖为目的,而是以提高使用价值为目的,以价值增殖为手段,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一)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有效管制与利用资本
  1.从生产关系来看,公有制资本是一种公有制基础上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不同。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其他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实际上,公有制企业的所有权归全民或集体所有,换言之,劳动者接受公有制资本的雇佣进行劳动,其必要劳动所得以工资形式进行支付,其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归国家或企业按照一定的规则统一调配,或用于积累,或提高劳动者福利。
  2.从“目的”来看。公有制资本的价值增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公有制资本采取资本的形式,正是要通过资本的这一本性来带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和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准备物质条件。
  (二)新发展理念是资本悖论的有效应对战略
  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以來,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1.“创新”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战略,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起首点。传统依靠生产要素驱动的高污染、高耗能经济已经给我国带来很多问题,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创新驱动,大力加强发展科学技术,抢占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制高点,带动我国经济转型。
  2.“协调”发展直接解决经济悖论。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客观制约我们经济进一步的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协调也制约我们经济前行。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不同,我国新型城镇化不以剥夺和压制人的生存空间为发展的手段,而以培育人的发展空间为发展的价值指向。新型城镇化从城市发展个性化的角度力求突破空间的同质化,实现空间资源分配从资本化向人性化的转变。   3.“绿色”发展目标直指生态悖论。“绿色”发展改变可经济发展必须要以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模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思想地提出、“河长制”、垃圾分类措施、“科创板”上市等众多措施地实施,绿色发展会推动起产业结构的新调整,也会为经济发展创造绿色增长极。让我们看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4.“开放”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全球化大背景中,国际资本越来越广的参与到世界各地的资源分配中。处理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关系,发挥好“双向开放和互利合作”的优势。
  我国对外开放完全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对外扩张。全球化兴起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力图维护其在国际社会中的既有地位,甚至是谋求霸权,在此过程中权力的资本则发挥了关键作用。全球化过程实际上与资本积累过程紧密相关,充斥着资本主义对资本的“剥夺性积累”。这表现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拥有的政治和金钱优势,充分调动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利用自由贸易与开放资本市场等手段,并提出其政治、经济和军事战略,从而维护自身利益、实现扩张。
  中国对外开放并非是遵循单一资本逻辑维持着资本主义体系,而是利用资本主义,促进沿线国家与全球经济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8]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重大倡议,不仅沿线国家从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中获益,更是对国际合作新模式的构建,从而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常续动力。
  5.“共享”共享发展是经济增长的落脚点。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经济发展谋求的是人民群众的福祉,最终落脚点是对人民群众的关怀。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以及幸福感。
  (三)“以人民中心”的思想是我国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
  人民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物质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者,是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享用者、社会物质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消费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9]“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体现我国人民至上价值取向以及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的目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相区别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人“工具化”的人的发展思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6.
  [2]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22.
  [3]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87.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69.
  [5]陈宝.资本·现代性·人—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哲学诠释[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143.
  [6]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714.
  [7]哈维.世界的逻辑[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295.
  [8]习近平.开辟合作新起点,谋求发展新动力[N].人民日报,2017-5-15.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其他文献
摘要:“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精神和人类精神的精华,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实现梦想、历久不衰的精神密码。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两弹一星”精神;时代价值;践行基本路径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
期刊
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破解烟草商业系统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难题,必须依靠科技人才创新这个制胜的利器。如何形成科技人才创新体系特色鲜明、要素集聚、活力迸發的局面,实现与新理念、新技术的深度有机融合,培育企业发展的新动能,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本文分析了烟草商业科技人才创新高质量发展内涵,深入探讨了烟草商业科技人才创新高质量发展内容与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科技人才创新高质量发展路径。  关键
期刊
摘要:“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女性职业发展再次受到关注。本文以工资、晋升、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层次和工作稳定性五个指标衡量职业发展,基于2018年所做问卷调查数据,依据性别角色理论和时间约束理论,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模型进行分析,探讨城镇女性生育及配偶承担家庭事务对其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配偶承担照顾子女或家务劳动的频繁程度对城镇女性职业发展没有影响;生育子女数量越多、孩子年龄越小、照料孩子或家务
期刊
摘要:在生活节奏快的二十一世纪,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与审美观念的转变,人们性情的也发生了改变,精神特质呈新趋势.本文从当代人的情感与审美形式多角度剖析当代人性的美学特质。本文根据当代媒体领域所搜集的网络高密度信息概念以及价值观的方法对人性审美特质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当代人性的美学特质、人性与艺术的关系来剖新当代的人性美。  关键词:人性;美学;特质;艺术  艺术与美的精神来源于生活,并且作为一种驱
期刊
摘要:即将踏入社会或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本以为拥有了毕业证便可以找到心仪的工作,从此生活潇洒舒适。但残酷的现实刚刚开始:竞争激烈、没有经验、工作忙等种种压力迎面而来。《随时有梦》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表达设计主题,对年轻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展开研究,从压力、坚守、信心三个方面进行书籍设计,引发年轻人的思考并希望他们打开梦想之窗,走出生命的彷徨。  关键词:残酷的现实;图文结合;研究  虞有澄曾经说过: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霍尔编码解码理论,解读传记电影《李宗伟:败者为王》对李宗伟个人形象的深层传播与建构。研究发现,电影通过对李宗伟成长背景、训练之路和日常生活的编码,展示了李宗伟从默默无闻到成为羽坛一颗耀眼星星之路。同时,电影也大打情感牌,通过对李宗伟赛场内外艰苦训练与比赛,个人内心情感的剖析,以期在解码上达到更多受众的情感共鸣。  2018年9月7日,李宗伟个人传记电影《李宗伟:败者为王》在大陆上映。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的了解冰橇冰球运动,对冰橇冰球的项目特征和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形成一个更充分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推广和发展冰橇冰球运动,运用文献资料法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冰橇冰球项目是一项同场对抗激烈的冰雪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较高。技术作为决胜关键因素,教练员不仅要加强运动员的单兵对抗技术,同时也要加强团队技术训练。目前我国的冰橇冰球项目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借2022北京冬残奥会为契机,扩大冰橇
期刊
摘要:在现今这个高速发展,科学技术发达,信息广泛流通的社会,商业模式目前有三大趋势:物联网(loT),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大数据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它的应用越来越彰显它的优势,在电子商务,企业发展,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帮助企业,发展优势,促进技术发展,发展新业务,创新企业运营模式,创造高技术高发展超前景超领域的“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
期刊
摘要:侗族织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民族意识的逐渐复兴,给侗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将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运用到动漫作品开发与设计中,成为越来越多设计师思考的方向和研究的内容。侗族织锦其丰富的造型艺术和表现手法对动漫元素的创意表现和设计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运用动漫的形式可以更好的将非遗侗锦的独特文化艺术价值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宣传。将侗族织锦纹样与
期刊
摘要:巴勃罗·聂鲁达是智利著名诗人、政治家与社会活动家,同时也是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二十世纪以来南美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之一,聂鲁达一生的诗歌创作集中于爱情与革命两大主题,他以细腻的爱恋与热切的激情诗意反映智利乃至南美人民追求个性解放、民主自由与民族独立的艰辛历程。同为南美文学巨擘的1982年诺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评价其为“二十世纪所有语言中最杰出的诗人”,对这个“从肉体到灵魂完全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