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由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四个主体元素组成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四元主体模型,基于模型分析主体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演进过程中各主体元素的表现特征和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是一個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不同时期主体元素的变化情况将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政府主导发展阶段、高校-社会联合推动发展阶段、学生自觉成熟发展阶段。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四元主体模型;时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8-0026-04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quaternary subject mode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which is composed of four subject elements of society and students in government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model, the internal relations and interactions among subjects are analyzed, and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of each subject el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are discussed.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s a gradual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the main element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the government-led development stage, the social joint promo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age, and the self-consciously mature development stage.
Keywords: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ur-dimensional model; period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创新教育,提升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造就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当代大学生是最具有创造力和激情的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创业人才队伍重要的培养对象,加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对促进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研究的文献丰富,但大部分研究内容缺乏考虑有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背景、民族文化、民族地区社会环境等相关影响因素,既具有可参考普遍性,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有学者从心理意识的角度探讨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影响[1]。有学者认为高校、社会和地方政府协同努力能够消解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和行动的消极因素[2]。有学者探讨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产生的影响[3]。有学者认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可以采取联合政府、社会和学校等多方主体力量提升创新创业人才的方式[4]。上述研究都对政府、学校、社会和学生等主体进行说明,但研究重点主要落在对创新创业过程中突出问题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上,没有从整体角度将四个主体放到一个系统中讨论,关于各主体间的联系、创新创业过程中阶段性变化的内容研究缺乏全面性。
综上,从整体角度出发构建了由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四个元素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四元主体模型,分析主体间如何相互联系和有效协同合作,系统动态地论述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过程。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主体意识和活动发展机制研究提供一点可参考的思路。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四元主体模型介绍
四元主体模型[5]是由4个端点、6条连线和4个面组成的四面体结构,如图1所示。当A作为主导主体元素时,A位于顶点,B、C、D作为基底,在不同时期,模型结构会发生一系列演变过程。模型中的主导主体元素随着事物的发展进行演变,模型的结构也随着主导主体元素的变化发生了调整。作用力较强的元素会成为该时期的主导主体元素,位于模型的顶端,其余三种主体元素位于底端配合主导元素的作用要求做出相应反应,起到支持作用。当事物的发展接近理想状态时,四元主体模型处于稳定的正四面体结构。从宏观角度上看,政府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顶层设计者[6]。高校是指导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民族地区社会条件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因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创新创业活动的核心实践者,政府、高校、社会三方作为其外在辅助主体的力量为其提供服务。因此提出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主体,包括政府、高校、社会三个主体构成的四元主体模型,如图2所示。 本模型所指的政府主要包括少数民族地方政府及其上级政府。政府在模型中起到统筹定基调的作用。民族地区高校在模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社会在模型中起到对创新创业支持的作用。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模型最后的目标实现者。由于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7],所以預科生也包含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以下简称学生)的研究范围中。
二、模型内部构成主体间的联系与作用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发展进行分析,需要了解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主体之间相互联系和功能作用。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四元主体模型由6条线构成。每条线连接着两个主体元素,两两主体元素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了6种双向互动且正向影响的联系模式,构成模型主体间的联系机制。(如图3)
(一)政府与高校
政府与高校之间形成政策指导和信息反馈的双向联系。政府是高校双创教育政策制定者。高校是双创教育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创业教育政策起到对创业实践活动安排的指导作用,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并且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信息给相关的教育部门,政府通过高校积极折射[8],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修改完善创业教育政策,保证政策的有效性。
(二)政府与社会
政府与民族地区社会之间形成倡导、引导和响应的双向联系。政府制定良好的创新创业社会政策,引导社会力量,联合当地社会组织加强对创新型人才和有创业意向学生的培育和扶持。响应国家政策,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创业活动服务和创业资金支持,降低创业融资的门栏,提供创业指导,帮助创业者获取更多创业融资的途径和创业经验。政府通过加大对交通、金融和医疗健康等社会环境方面的建设,有利于民族企业的规模扩大和发展。反过来,民族创新企业也能为政府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形成双赢局面。
(三)政府与学生
政府与学生之间在政策保障和就业两个方面联系紧密。政府为学生提供创业资金保障和政策上的支持。根据调查,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地点和创业地点的选择上大部分偏向于本民族地区[9],他们是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人才基础。从长远角度考虑,政府通过制定可行的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和设立相关的创业专项基金,落实到学生本身需求中一方面促进就业途径多样化,另一方面可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人就业,形成“创业带动就业”良性循环的局面[10]。
(四)高校与社会
社会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支撑,高校是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有力保障。民族地区社会具有本土文化环境和文化产业经济优势,对高校创业教育与区域社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各组织支持高校创业活动,高校与民族企业通过项目合作使高校教育资源与社会创业资源相结合。高校充分利用区域社会提供的创业教育资源,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困境,使得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社会也能获得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创业人才队伍。
(五)高校与学生
高校与学生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双创教育课程开展的重要场所。教师和学生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高校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创业课程和参加创业项目创业活动。为了使受教育者达到教育培养最优化,激发学生创业激情,高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完善与个体发展相适应的创业教育体系。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遵守校园纪律,配合高校的创业课程、创业实践安排,完成学业任务。
(六)社会与学生
社会创业认同和社会创业平台影响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能够提高社会创业认同度,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成更多的创业创意[11],创业文化与民族多样文化结合鼓励学生更多投入到创业社会实践。社会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学习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学生走入社会后,将创业知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增加社会财富。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四元主体模型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形态
活动初期,学生对创业认识度低,民族地区高校创业资源稀缺,创业实践经验缺乏。随着政府制定颁布相关创业优惠政策,教育部门对高校双创教育进行指导的同时也加大对社会创业的宣传。创业教育与创业文化在政府的指导下逐渐蓬勃发展,大学生创业知识和技能得到提升,参与社会创业实践的机会增加,创新创业活动进入了成长期。随着活动不断成熟完善,学生作为创业主体内在加强自身创业竞争意识,政府、高校、社会三方作为外在环境为其提供创业服务,此时创业活动效率最高,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
不同阶段的发展演进是根据不同主导主体实现的,不同的主导主体根据实际的活动发展过程进行转变。现实实际情况决定了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沿着:政策指导-创新思想启发、创业能力提升-自主参加创业实践的轨迹递进。由此决定了创新创业发展过程三个阶段的重心任务分别是:政府指导政策的有效性和全面性;高校理论教育和社会创业实践协同结合;学生自觉参与活动。所以将少数民族大学生四元主体模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政府主导发展阶段,高校-社会联合推动发展阶段,学生自觉成熟发展阶段,如图4所示。
(一)政府主导发展阶段
该阶段是以高校、学生个体和社会为支撑,以政府为主导驱动力构成的四面体结构模型,如图4(A)所示。
在创新创业发展初始时期,政府首先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指导作用,依据本民族所处的文化背景制定相应的创业教育政策,引导其余三个主体共同努力实现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整体素质能力的目标。创业教育政策关注预科生创业教育。在模型中,政府对民族院校发挥主导作用表现在政府教育部门加强推进创业教育纳入少数民族预科课程学习体系,从预科阶段开始注重意识的培养。政府对社会主导作用表现为制定保障社会创业者合法利益的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提高社会创业支持率,鼓励创业者挖掘特色民族文化价值,了解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对创业社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二)高校-社会联合推动阶段
随着创新创业活动持续发展,高校与社会根据政府政策措施等活动作出反应,此时高校和社会发挥的作用逐渐凸显,政府的主导作用逐渐减弱,模型结构发生调整,四元主体模型的主导元素由政府为主导的初期阶段过渡到由高校和社会为主导元素推动的“高校-社会”成长期,如图4(B)。高校-社会联合推动阶段是高校和社会二者在模型中交替发挥主导作用的阶段,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结合,民族企业资源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接,不仅能为社会新兴企业输送人才,也能丰富学生创业实践经验,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之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 “高校”为主导元素的成长期
在模型中,高校发挥对学生的主导作用。在基础课程学习方面,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双语”教育。使学生由母语思维转向通用语言思维,从而更好地掌握和使用通用语言文字,为往后的创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提升创新创业专业技能方面,突破专业边界,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例如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双语”优势,充分利用我国边疆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与目标语相近的特性[12],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专业学习。除了课程教育之外,“第二课堂”隐性课程是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补充与关键[13]。最后,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真正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14]。
2. “社会”为主导元素的成长期
此阶段,社会发挥对高校与学生的主导作用。第一,社会组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的环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创业文化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文化。民族地区社会培育包容开放的创业价值观,支持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实现观念、行业体制和环境氛围的创新。创业实践中我们需要了解民族历史,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同时也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第二,社会企业加强与高校合作模式。一般而言,新企业核心能力形成所需的关键资源主要掌握在现有的企业家群体中[15]。学校联合民族企业、非营利性组织、政府机关等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高校加大创业孵化基地与实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依托企业的社会资源和技术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在市场大环境下,少数民族大学生获得创业实习机会,民族企业获得高校推荐创新型人才资源,形成高校、企业、学生三方联动共赢的合作局面。
(三)学生自觉成熟发展阶段
少數民族大学生在政府主导发展阶段提高了对创新创业主体的认识,在高校社会推动阶段加强了对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提高,为创新创业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学生是创新创业的实践主体,当外部环境条件足够支撑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开展时,学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参加创业活动。模型从高校社会推动阶段过渡到由学生为主体的“自觉成熟”阶段,如图4(C)所示。在此阶段,少数民族大学生可能面临从自己熟悉的文化进入新的文化环境时出现焦虑困难的困境[16]。少数民族大学生需要在本民族文化和创业文化之间取得平衡,使得母体文化与创业文化相适应。
参考文献:
[1]黄忠源.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9):224-227.
[2]夏仕武,张明明.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影响因素探究[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1):125-133.
[3]刘追,张志菲.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及开发策略——基于新疆高校的问卷调查[J].中国行政管理,2017(12):106-110.
[4]张爱琴,卢佳怡.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13-118.
[5]文宗川,张璐.基于“四元主体模型”的城市技术创新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1):37-39.
[6]郝杰,吴爱华,侯永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7-12.
[7]康晓卓玛.当前我国民族预科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困惑及其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2):223-226.
[8]梅伟惠,孟莹.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府、高校和社会的角色定位与行动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8):9-15.
[9]赵晓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特殊性及对策建议[J].西北民族研究,2009(3):216-219.
[10]陈君.“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发展路径探究[J].职教论坛,2018(10):153-156.
[11]曹志峰.多元文化视域下民族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12):237-240.
[12]李硕豪.“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培养形态转变论列[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4):1-7.
[13]李德丽,刘俊涛,于兴业.融入与嵌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模式转型[J].高教探索,2019(3):30-35.
[14]宋晓东.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3,24(5):33-37.
[15]刘刚,李强治.创业孵化的本质及其组织模式创新:基于价值网络的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14(4):45-50.
[16]白亮.文化适应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民族教育研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编号:2018MGH023)
作者简介:文宗川(1973-),男,蒙古族,内蒙古乌兰浩特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管理科学、创新理论与创新方法、复杂系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四元主体模型;时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8-0026-04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quaternary subject mode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which is composed of four subject elements of society and students in government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model, the internal relations and interactions among subjects are analyzed, and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of each subject el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are discussed.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s a gradual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the main element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the government-led development stage, the social joint promo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age, and the self-consciously mature development stage.
Keywords: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ur-dimensional model; period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创新教育,提升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造就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当代大学生是最具有创造力和激情的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创业人才队伍重要的培养对象,加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对促进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研究的文献丰富,但大部分研究内容缺乏考虑有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背景、民族文化、民族地区社会环境等相关影响因素,既具有可参考普遍性,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有学者从心理意识的角度探讨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影响[1]。有学者认为高校、社会和地方政府协同努力能够消解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和行动的消极因素[2]。有学者探讨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产生的影响[3]。有学者认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可以采取联合政府、社会和学校等多方主体力量提升创新创业人才的方式[4]。上述研究都对政府、学校、社会和学生等主体进行说明,但研究重点主要落在对创新创业过程中突出问题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上,没有从整体角度将四个主体放到一个系统中讨论,关于各主体间的联系、创新创业过程中阶段性变化的内容研究缺乏全面性。
综上,从整体角度出发构建了由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四个元素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四元主体模型,分析主体间如何相互联系和有效协同合作,系统动态地论述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过程。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主体意识和活动发展机制研究提供一点可参考的思路。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四元主体模型介绍
四元主体模型[5]是由4个端点、6条连线和4个面组成的四面体结构,如图1所示。当A作为主导主体元素时,A位于顶点,B、C、D作为基底,在不同时期,模型结构会发生一系列演变过程。模型中的主导主体元素随着事物的发展进行演变,模型的结构也随着主导主体元素的变化发生了调整。作用力较强的元素会成为该时期的主导主体元素,位于模型的顶端,其余三种主体元素位于底端配合主导元素的作用要求做出相应反应,起到支持作用。当事物的发展接近理想状态时,四元主体模型处于稳定的正四面体结构。从宏观角度上看,政府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顶层设计者[6]。高校是指导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民族地区社会条件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因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创新创业活动的核心实践者,政府、高校、社会三方作为其外在辅助主体的力量为其提供服务。因此提出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主体,包括政府、高校、社会三个主体构成的四元主体模型,如图2所示。 本模型所指的政府主要包括少数民族地方政府及其上级政府。政府在模型中起到统筹定基调的作用。民族地区高校在模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社会在模型中起到对创新创业支持的作用。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模型最后的目标实现者。由于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7],所以預科生也包含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以下简称学生)的研究范围中。
二、模型内部构成主体间的联系与作用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发展进行分析,需要了解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主体之间相互联系和功能作用。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四元主体模型由6条线构成。每条线连接着两个主体元素,两两主体元素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了6种双向互动且正向影响的联系模式,构成模型主体间的联系机制。(如图3)
(一)政府与高校
政府与高校之间形成政策指导和信息反馈的双向联系。政府是高校双创教育政策制定者。高校是双创教育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创业教育政策起到对创业实践活动安排的指导作用,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并且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信息给相关的教育部门,政府通过高校积极折射[8],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修改完善创业教育政策,保证政策的有效性。
(二)政府与社会
政府与民族地区社会之间形成倡导、引导和响应的双向联系。政府制定良好的创新创业社会政策,引导社会力量,联合当地社会组织加强对创新型人才和有创业意向学生的培育和扶持。响应国家政策,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创业活动服务和创业资金支持,降低创业融资的门栏,提供创业指导,帮助创业者获取更多创业融资的途径和创业经验。政府通过加大对交通、金融和医疗健康等社会环境方面的建设,有利于民族企业的规模扩大和发展。反过来,民族创新企业也能为政府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形成双赢局面。
(三)政府与学生
政府与学生之间在政策保障和就业两个方面联系紧密。政府为学生提供创业资金保障和政策上的支持。根据调查,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地点和创业地点的选择上大部分偏向于本民族地区[9],他们是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人才基础。从长远角度考虑,政府通过制定可行的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和设立相关的创业专项基金,落实到学生本身需求中一方面促进就业途径多样化,另一方面可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人就业,形成“创业带动就业”良性循环的局面[10]。
(四)高校与社会
社会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支撑,高校是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有力保障。民族地区社会具有本土文化环境和文化产业经济优势,对高校创业教育与区域社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各组织支持高校创业活动,高校与民族企业通过项目合作使高校教育资源与社会创业资源相结合。高校充分利用区域社会提供的创业教育资源,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困境,使得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社会也能获得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创业人才队伍。
(五)高校与学生
高校与学生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双创教育课程开展的重要场所。教师和学生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高校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创业课程和参加创业项目创业活动。为了使受教育者达到教育培养最优化,激发学生创业激情,高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完善与个体发展相适应的创业教育体系。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遵守校园纪律,配合高校的创业课程、创业实践安排,完成学业任务。
(六)社会与学生
社会创业认同和社会创业平台影响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能够提高社会创业认同度,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成更多的创业创意[11],创业文化与民族多样文化结合鼓励学生更多投入到创业社会实践。社会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学习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学生走入社会后,将创业知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增加社会财富。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四元主体模型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形态
活动初期,学生对创业认识度低,民族地区高校创业资源稀缺,创业实践经验缺乏。随着政府制定颁布相关创业优惠政策,教育部门对高校双创教育进行指导的同时也加大对社会创业的宣传。创业教育与创业文化在政府的指导下逐渐蓬勃发展,大学生创业知识和技能得到提升,参与社会创业实践的机会增加,创新创业活动进入了成长期。随着活动不断成熟完善,学生作为创业主体内在加强自身创业竞争意识,政府、高校、社会三方作为外在环境为其提供创业服务,此时创业活动效率最高,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
不同阶段的发展演进是根据不同主导主体实现的,不同的主导主体根据实际的活动发展过程进行转变。现实实际情况决定了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沿着:政策指导-创新思想启发、创业能力提升-自主参加创业实践的轨迹递进。由此决定了创新创业发展过程三个阶段的重心任务分别是:政府指导政策的有效性和全面性;高校理论教育和社会创业实践协同结合;学生自觉参与活动。所以将少数民族大学生四元主体模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政府主导发展阶段,高校-社会联合推动发展阶段,学生自觉成熟发展阶段,如图4所示。
(一)政府主导发展阶段
该阶段是以高校、学生个体和社会为支撑,以政府为主导驱动力构成的四面体结构模型,如图4(A)所示。
在创新创业发展初始时期,政府首先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指导作用,依据本民族所处的文化背景制定相应的创业教育政策,引导其余三个主体共同努力实现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整体素质能力的目标。创业教育政策关注预科生创业教育。在模型中,政府对民族院校发挥主导作用表现在政府教育部门加强推进创业教育纳入少数民族预科课程学习体系,从预科阶段开始注重意识的培养。政府对社会主导作用表现为制定保障社会创业者合法利益的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提高社会创业支持率,鼓励创业者挖掘特色民族文化价值,了解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对创业社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二)高校-社会联合推动阶段
随着创新创业活动持续发展,高校与社会根据政府政策措施等活动作出反应,此时高校和社会发挥的作用逐渐凸显,政府的主导作用逐渐减弱,模型结构发生调整,四元主体模型的主导元素由政府为主导的初期阶段过渡到由高校和社会为主导元素推动的“高校-社会”成长期,如图4(B)。高校-社会联合推动阶段是高校和社会二者在模型中交替发挥主导作用的阶段,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结合,民族企业资源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接,不仅能为社会新兴企业输送人才,也能丰富学生创业实践经验,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之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 “高校”为主导元素的成长期
在模型中,高校发挥对学生的主导作用。在基础课程学习方面,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双语”教育。使学生由母语思维转向通用语言思维,从而更好地掌握和使用通用语言文字,为往后的创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提升创新创业专业技能方面,突破专业边界,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例如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双语”优势,充分利用我国边疆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与目标语相近的特性[12],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专业学习。除了课程教育之外,“第二课堂”隐性课程是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补充与关键[13]。最后,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真正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14]。
2. “社会”为主导元素的成长期
此阶段,社会发挥对高校与学生的主导作用。第一,社会组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的环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创业文化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文化。民族地区社会培育包容开放的创业价值观,支持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实现观念、行业体制和环境氛围的创新。创业实践中我们需要了解民族历史,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同时也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第二,社会企业加强与高校合作模式。一般而言,新企业核心能力形成所需的关键资源主要掌握在现有的企业家群体中[15]。学校联合民族企业、非营利性组织、政府机关等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高校加大创业孵化基地与实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依托企业的社会资源和技术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在市场大环境下,少数民族大学生获得创业实习机会,民族企业获得高校推荐创新型人才资源,形成高校、企业、学生三方联动共赢的合作局面。
(三)学生自觉成熟发展阶段
少數民族大学生在政府主导发展阶段提高了对创新创业主体的认识,在高校社会推动阶段加强了对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提高,为创新创业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学生是创新创业的实践主体,当外部环境条件足够支撑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开展时,学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参加创业活动。模型从高校社会推动阶段过渡到由学生为主体的“自觉成熟”阶段,如图4(C)所示。在此阶段,少数民族大学生可能面临从自己熟悉的文化进入新的文化环境时出现焦虑困难的困境[16]。少数民族大学生需要在本民族文化和创业文化之间取得平衡,使得母体文化与创业文化相适应。
参考文献:
[1]黄忠源.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9):224-227.
[2]夏仕武,张明明.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影响因素探究[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1):125-133.
[3]刘追,张志菲.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及开发策略——基于新疆高校的问卷调查[J].中国行政管理,2017(12):106-110.
[4]张爱琴,卢佳怡.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13-118.
[5]文宗川,张璐.基于“四元主体模型”的城市技术创新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1):37-39.
[6]郝杰,吴爱华,侯永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7-12.
[7]康晓卓玛.当前我国民族预科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困惑及其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2):223-226.
[8]梅伟惠,孟莹.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府、高校和社会的角色定位与行动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8):9-15.
[9]赵晓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特殊性及对策建议[J].西北民族研究,2009(3):216-219.
[10]陈君.“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发展路径探究[J].职教论坛,2018(10):153-156.
[11]曹志峰.多元文化视域下民族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12):237-240.
[12]李硕豪.“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培养形态转变论列[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4):1-7.
[13]李德丽,刘俊涛,于兴业.融入与嵌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模式转型[J].高教探索,2019(3):30-35.
[14]宋晓东.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3,24(5):33-37.
[15]刘刚,李强治.创业孵化的本质及其组织模式创新:基于价值网络的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14(4):45-50.
[16]白亮.文化适应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民族教育研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编号:2018MGH023)
作者简介:文宗川(1973-),男,蒙古族,内蒙古乌兰浩特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管理科学、创新理论与创新方法、复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