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自体移植回肠浆肌层重建新膀胱的动物模型建立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wk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设计并建立腹膜自体移植回肠浆肌层重建新膀胱的小型猪实验动物模型。

方法

本研究为动物实验研究,于2018年1—4月在贵州医科大学动物中心实施。随机选取封闭饲养的雌性成年实验用小型猪6只,体重28~33 kg,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膜自体移植回肠浆肌层重建新膀胱,术中将选取的自体腹膜覆盖于带血供的回肠浆肌层表面制备成复合游离瓣膜,将其与膀胱颈及三角区残垣进行吻合修补重建新膀胱。术后5 d拔除双侧输尿管导管,术后7 d拔除气囊支撑尿管,观察排尿情况。术后12周处死动物,剖腹观察大面积腹膜缺损后腹腔器官粘连情况,取出新膀胱标本进行大体和常规病理学、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

结果

6只实验猪均完成手术,术后正常存活,无腹膜炎、肠梗阻或尿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拔除尿管观察动物排尿可,尿色黄清。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术后12周可见重建膀胱部位所覆盖腹膜完全被尿路移行上皮取代,未见回肠上皮细胞再生与残留。扫描电镜检查结果显示,重建膀胱部分移行上皮完整致密,排列整齐,吻合交界处膀胱黏膜移行细胞连续,无中断及错位。

结论

利用腹膜自体移植回肠浆肌层重建新膀胱在实验猪中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AJCC第8版胆囊癌TNM分期中pT3期分期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5月至2018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二科收治的88例pT3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将pT3期进一步分为:(1)pT3a期:肿瘤穿透浆膜,但未直接侵入肝脏和(或)一个邻近器官或结构;(2)pT3b期:肿瘤穿透浆膜且直接侵入肝脏和(或)一个邻近器官或结构。pT3a期患者45例,其中男性15例,
目的探讨4种驱动基因突变状态在评估根治性切除胰腺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胰腺外科接受根治性胰腺切除术并接受靶向测序分析的247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男性159例,女性88例,年龄(60.8±8.7)岁(范围:33~83岁),术前CA19-9为(492.4±496.6)kU/L(范围:2~1 200 kU/L);肿瘤位于胰
目的探讨囊外法关节镜手术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中期临床效果,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同一组医师行囊外法关节镜手术治疗的38例顽固性网球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23例,年龄44.2岁(范围:32~59岁)。左肘15例,右肘23例。保守治疗19个月(范围:4~60个月)效果不佳,行囊外法关节镜手术治疗。收集患者手术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高度异质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所有器官,胃肠道及胰腺是神经内分泌肿瘤较常见的生长部位。分化良好的G1、G2期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常可通过手术、射频消融,联合生长抑素类似物、靶向药物、化疗等治疗,获得较理想的长期生存。但对不可切除的转移性肿瘤及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策略较为有限,这与神经内分泌肿瘤特别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靶向肿瘤微环境治疗是目前肿瘤系统性
目的探讨内外排锚钉桥样缝合技术治疗慢性、重度髌腱末端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收治的18例(24膝)行切开清创联合双排锚钉桥样缝合固定治疗的重度髌腱末端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12膝),女性8例(12膝);左膝7例,右膝17例;年龄47.2岁(范围:32~63岁)。所有患者均经>6个月保守治疗(范围:6~30个月),效果不佳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支架感染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TEVAR术后支架感染在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外科治疗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51.5±16.7)岁(范围:25~68岁)。降主动脉瘤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例;主动脉病变未累及膈肌平面以下的腹主动脉。7例患者中2例术中行左锁骨下动脉
股骨头坏死(ONFH)保守治疗目前尚无被广泛认可的治疗方法和体系。通过分析既往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发现目前缺乏对股骨头坏死治疗自然病史的研究,存在分型方法与治疗结果评价标准不统一、缺乏高证据等级研究、治疗方法欠规范等问题,只有加强对ONFH自然病史的研究,统一分型、评价标准,规范具体治疗方法并进行完善的多中心研究才能提高ONFH保守治疗水平。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术后复发率较高,患者如何获得长期生存仍然是亟待攻克的难题。既往研究结果显示,术前新辅助化疗较单纯手术可使患者有更好的生存获益,但获益程度尚不令人满意。近期研究结果显示,将免疫治疗用于新辅助治疗极具潜力,可使20%~85%的病例获得主要病理学缓解,优于既往新辅助化疗研究的数据。更多的三期随机对照研究正在进行,试图证实这一疗法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与此同时,目
后路脊柱术后感觉异常性股痛(MP)是股外侧皮神经机械性卡压损伤引起,表现为大腿前外侧的局限区域出现麻木或感觉异常,其发生率为12.7%~25.5%,是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其临床表现通常较为轻微而易被忽视,常导致治疗延误。本文主要从后路脊柱手术后MP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内侧双通道全关节镜技术治疗顽固性足底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采用内侧双通道全关节镜技术治疗的67例(79足)顽固性足底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30足),女性43例(49足),年龄44.27岁(范围:24~76岁),病程(23.7±11.0)个月(范围:12~60个月)。经6个月保守治疗无效后,所有患者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