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先进新型农业机械的涌现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农机技能人才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矛盾也随之产生。该文介绍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 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职业资格证书;安徽宿州;埇桥区
中图分类号 S-01;F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336-02
党的十八大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共同发展,这对推动“三农”科学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技和人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此,需要尽快建立规模大、素质高、人员组成高效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需要不断加强对农村人才队伍的技能培训。农业技能人才是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并大力实施农业职业技能制度,推动农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农业劳动者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为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1 宿州市埇桥区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概况
宿州市埇桥区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于2003年经安徽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农业064)批准设立。2012年被农业部首批评定为“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示范基地”。鉴定站现有工作人员12名,其中,考评员5名(外聘1名),质量督导员1名(外聘),站长1名,其余为工勤人员。办公、实训、考核设备、设施标准、齐全。多年来,在各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始终坚持人才强区这一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这条主线,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促进农机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和健康发展,把人才强农战略落到实处。
截至2015年底,共组织培训(初、复训)农机技能人才41 800人次,受理申请参加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人员为12 616人,其中有11 890人取得了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涉及的主要职业有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员、挖掘机驾驶员、推土(铲运)机驾驶员、装载机操作工、农机修理工、农机电焊工、农机营销员等。为给埇桥区的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使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成效不断的提升,主要做到以下4点。
1.1 加强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要求
鉴定站成立后,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多次向领导汇报并提出相关建设意见,以争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主管局十分重视,安排专人多次组织召开调研座谈会,制定实施方案。局里本着“共同建设,资源共享”的方针,让农机监理站、农机校、农机技能鉴定站在同一个院内办公,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建设2栋综合楼,可供办公、教学之用;又在院内铺设训练和实操考评水泥场地;增添了必要的教学、考核设备。为充实培训鉴定队伍,主管局在本系统内抽调专业技术和工作责任心较强的同志参与该项工作。根据工作需要鉴定站先后选派4名同志参加农业部指导站举办的考评员培训班,取得了考评员资质。基础设施和队伍的建设加强,为技能培訓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1.2 健全和完善制度是开展工作的保障
根据职业技能鉴定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结合本站工作实际先后制定出《职业技能鉴定站工作人员管理制度》《职业技能鉴定回避制度》《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工作守则》《职业技能鉴定考场规则》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做到工作中有规可依、违规必究,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为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1.3 加强考务管理,保证鉴定公平、公正
一是重视报名环节,严把考生资格审查关。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各个工种、级别的申报资格条件均有明确的规定,这是控制鉴定质量和保证鉴定公正的重要措施。工作人员严格依据要求对申报鉴定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二是严格操作程序。在考核鉴定中,严格按照规定,经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站提取和使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试题,理论考试单人、单桌,实操考评随时抽签。认真落实考场规则、考核记录等制度,要求考评员、阅卷员在《考核记录表》和试卷评分人处分别签字确认,并及时上报。三是加强巡考监督,进行有效督导,杜绝徇私舞弊和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鉴定公平、公正[1]。
1.4 注重培训效果,确保考评质量和合格率
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一部分,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符合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形势的要求,而且可满足社会对农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有效提高农机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农机事业的发展[2]。埇桥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站在开展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规定操作,对学员实施严格的教育培训,从知识、操作等方面加强教育。在培训过程中严格要求,确保考评的质量和合格率。
2 存在的问题
2.1 社会认识度和重视度不够
1996年国家建立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制度,1998年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通知,将1984年起开展的农机维修工人技术培训、考核工作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并轨。多年来,经过各级农机战线上的同志的共同努力,广大农机从业人员对农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还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对其认识度和重视度不够。社会上还不能真正地把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作为提高农机劳动者素质的一项战略措施来认识,多数农机从业人员,其中包括农机管理人员,对这项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2015年国务院又相继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给一些不完全了解事项的同志造成了一定的误解,认为“农民要不要职业资格证书都行,不就是干活吗,会干不就行了吗”,参加技能培训鉴定的人员缺乏积极性和自愿性[3]。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其实是掌握了一项专业技能,会给自己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 2.2 机制不完善
一是对证书持有者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作为农机从业人员,本身工作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就业主要面对的是农机企业、公司、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等,多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用人单位招用技术人员时不看你有无职业资格证书,只是从实用角度出发,能干活就行,更谈不上有别与他人的待遇了。二是缺乏足够的监督机制。实行就业准入的农机修理工,农机管理部门已按照工作职责进行监管,为农机维修经营技术和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4]。作为农机行业其他工种,只有劳动监管部门实施监管职责,而就目前来看,监管不到位。因为,农机从业人员分布较为广泛,劳动监管部门人员又少,他们目前主要监管的是工矿等大型企业,无法顾及其他用工单位。
2.3 工作不能与时俱进
按照现行国家农机行业职业标准有18个职业可以进行技能培训鉴定,已经开展培训鉴定的职业只有8个,职业等级也只限初、中级,工作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与时俱进。
2.4 从业资格证发证不及时
经过技能培训,申请参加技能鉴定的人员,我们都能及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技能鉴定和整理上报有关材料。但发证部门有时长达3个多月才能颁发,这给急需外出务工的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也直接降低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度。为此,我们也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但仍不能有效解决。
3 工作建议
3.1 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宿州市埇桥区的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能在一定的良好舆论氛围中顺利开展,同我们前期的广泛宣传是分不开的。但宣传的广度、深度、力度还不够。要结合国务院2015年取消的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利用多种宣传媒体面向社会、面向领导、面向农机从业人员进行广泛宣传,真正使人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这是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要求,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政府强化服务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
3.2 不断完善机制
一是建议政府选择一些技术含量高、实用性强的职业,对高技能人才给予一定的激励。比如:对三级及以上农机修理工、三级农机维修电工、三级及以上农业技术指导员进行免费培训鉴定或给予取得上述职业资格证书的进行补助,也可举办一些相应的技能大赛,给予参与者不同的奖励等,所有费用由政府“买单”。二是建议劳动监管部门加大监督机制。同农村正在推行的养老制度挂钩,把农机行业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合作组织)养老制度推行开。先从就业准入工种切入,然后全面推行。
3.3 工作要與时俱进
随着先进新型农业机械的涌现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也将提出新的要求。新型高技能职业农民备受青睐,我们也势必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把工作面放宽,比如可以与农业行业内的其他有关部门和一些农业职业大专、中专院校联合开展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工作中要注重技能培训工作,使参学者学的会、用的上,这就要求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培训鉴定队伍进一步加强,以不断满足新的工作要求。建议颁发证书的部门加快职业资格证书发放时间,以增加我们这项工作的公信度。
4 参考文献
[1] 于衡,雷贯宏.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和意义[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3):7-10.
[2] 莫广刚.德国、英国的农业职业技能鉴定[J].世界农业,2005(2):49-52.
[3] 何兵存.加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管理 确保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质量[J].职业,2011(33):77-79.
[4] 胡顺祥.县级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农村经济,2015(1):35-37.
关键词 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职业资格证书;安徽宿州;埇桥区
中图分类号 S-01;F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336-02
党的十八大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共同发展,这对推动“三农”科学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技和人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此,需要尽快建立规模大、素质高、人员组成高效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需要不断加强对农村人才队伍的技能培训。农业技能人才是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并大力实施农业职业技能制度,推动农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农业劳动者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为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1 宿州市埇桥区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概况
宿州市埇桥区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于2003年经安徽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农业064)批准设立。2012年被农业部首批评定为“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示范基地”。鉴定站现有工作人员12名,其中,考评员5名(外聘1名),质量督导员1名(外聘),站长1名,其余为工勤人员。办公、实训、考核设备、设施标准、齐全。多年来,在各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始终坚持人才强区这一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这条主线,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促进农机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和健康发展,把人才强农战略落到实处。
截至2015年底,共组织培训(初、复训)农机技能人才41 800人次,受理申请参加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人员为12 616人,其中有11 890人取得了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涉及的主要职业有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员、挖掘机驾驶员、推土(铲运)机驾驶员、装载机操作工、农机修理工、农机电焊工、农机营销员等。为给埇桥区的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使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成效不断的提升,主要做到以下4点。
1.1 加强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要求
鉴定站成立后,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多次向领导汇报并提出相关建设意见,以争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主管局十分重视,安排专人多次组织召开调研座谈会,制定实施方案。局里本着“共同建设,资源共享”的方针,让农机监理站、农机校、农机技能鉴定站在同一个院内办公,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建设2栋综合楼,可供办公、教学之用;又在院内铺设训练和实操考评水泥场地;增添了必要的教学、考核设备。为充实培训鉴定队伍,主管局在本系统内抽调专业技术和工作责任心较强的同志参与该项工作。根据工作需要鉴定站先后选派4名同志参加农业部指导站举办的考评员培训班,取得了考评员资质。基础设施和队伍的建设加强,为技能培訓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1.2 健全和完善制度是开展工作的保障
根据职业技能鉴定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结合本站工作实际先后制定出《职业技能鉴定站工作人员管理制度》《职业技能鉴定回避制度》《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工作守则》《职业技能鉴定考场规则》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做到工作中有规可依、违规必究,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为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1.3 加强考务管理,保证鉴定公平、公正
一是重视报名环节,严把考生资格审查关。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各个工种、级别的申报资格条件均有明确的规定,这是控制鉴定质量和保证鉴定公正的重要措施。工作人员严格依据要求对申报鉴定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二是严格操作程序。在考核鉴定中,严格按照规定,经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站提取和使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试题,理论考试单人、单桌,实操考评随时抽签。认真落实考场规则、考核记录等制度,要求考评员、阅卷员在《考核记录表》和试卷评分人处分别签字确认,并及时上报。三是加强巡考监督,进行有效督导,杜绝徇私舞弊和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鉴定公平、公正[1]。
1.4 注重培训效果,确保考评质量和合格率
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一部分,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符合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形势的要求,而且可满足社会对农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有效提高农机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农机事业的发展[2]。埇桥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站在开展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规定操作,对学员实施严格的教育培训,从知识、操作等方面加强教育。在培训过程中严格要求,确保考评的质量和合格率。
2 存在的问题
2.1 社会认识度和重视度不够
1996年国家建立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制度,1998年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通知,将1984年起开展的农机维修工人技术培训、考核工作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并轨。多年来,经过各级农机战线上的同志的共同努力,广大农机从业人员对农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还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对其认识度和重视度不够。社会上还不能真正地把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作为提高农机劳动者素质的一项战略措施来认识,多数农机从业人员,其中包括农机管理人员,对这项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2015年国务院又相继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给一些不完全了解事项的同志造成了一定的误解,认为“农民要不要职业资格证书都行,不就是干活吗,会干不就行了吗”,参加技能培训鉴定的人员缺乏积极性和自愿性[3]。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其实是掌握了一项专业技能,会给自己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 2.2 机制不完善
一是对证书持有者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作为农机从业人员,本身工作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就业主要面对的是农机企业、公司、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等,多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用人单位招用技术人员时不看你有无职业资格证书,只是从实用角度出发,能干活就行,更谈不上有别与他人的待遇了。二是缺乏足够的监督机制。实行就业准入的农机修理工,农机管理部门已按照工作职责进行监管,为农机维修经营技术和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4]。作为农机行业其他工种,只有劳动监管部门实施监管职责,而就目前来看,监管不到位。因为,农机从业人员分布较为广泛,劳动监管部门人员又少,他们目前主要监管的是工矿等大型企业,无法顾及其他用工单位。
2.3 工作不能与时俱进
按照现行国家农机行业职业标准有18个职业可以进行技能培训鉴定,已经开展培训鉴定的职业只有8个,职业等级也只限初、中级,工作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与时俱进。
2.4 从业资格证发证不及时
经过技能培训,申请参加技能鉴定的人员,我们都能及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技能鉴定和整理上报有关材料。但发证部门有时长达3个多月才能颁发,这给急需外出务工的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也直接降低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度。为此,我们也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但仍不能有效解决。
3 工作建议
3.1 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宿州市埇桥区的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能在一定的良好舆论氛围中顺利开展,同我们前期的广泛宣传是分不开的。但宣传的广度、深度、力度还不够。要结合国务院2015年取消的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利用多种宣传媒体面向社会、面向领导、面向农机从业人员进行广泛宣传,真正使人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这是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要求,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政府强化服务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
3.2 不断完善机制
一是建议政府选择一些技术含量高、实用性强的职业,对高技能人才给予一定的激励。比如:对三级及以上农机修理工、三级农机维修电工、三级及以上农业技术指导员进行免费培训鉴定或给予取得上述职业资格证书的进行补助,也可举办一些相应的技能大赛,给予参与者不同的奖励等,所有费用由政府“买单”。二是建议劳动监管部门加大监督机制。同农村正在推行的养老制度挂钩,把农机行业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合作组织)养老制度推行开。先从就业准入工种切入,然后全面推行。
3.3 工作要與时俱进
随着先进新型农业机械的涌现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也将提出新的要求。新型高技能职业农民备受青睐,我们也势必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把工作面放宽,比如可以与农业行业内的其他有关部门和一些农业职业大专、中专院校联合开展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工作中要注重技能培训工作,使参学者学的会、用的上,这就要求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培训鉴定队伍进一步加强,以不断满足新的工作要求。建议颁发证书的部门加快职业资格证书发放时间,以增加我们这项工作的公信度。
4 参考文献
[1] 于衡,雷贯宏.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和意义[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3):7-10.
[2] 莫广刚.德国、英国的农业职业技能鉴定[J].世界农业,2005(2):49-52.
[3] 何兵存.加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管理 确保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质量[J].职业,2011(33):77-79.
[4] 胡顺祥.县级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农村经济,2015(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