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课的设置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可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有利于综合实践课的顺利进行,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和突出。文章对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能够促进学生更快更好更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策略;优化;评价
一、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综合实践课开展的前提是学生的个体感性认识和积累的直接经验,课程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体现学生对综合知识的掌握情况。生活化的综合实践课有利于学生养成合作、团结、积极等良好的精神和品质。在综合实践过程中,每个人都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学习团队中重要一员,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各种综合能力同步提高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能在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成就感,并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
在综合实践过程中,没有资料可供参考和借鉴,也没有教师或家长随时随地的指导,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通过自主或协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优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思维方式。综合实践课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变得更宽,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内容也变得更为丰富,在广阔的学习空间中能够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打破原先陈旧的思维方式,发挥无限的可能性。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展为学生动手动脑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对学习和接触的东西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不仅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而且能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长远的人生发展乃至我们民族的未来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能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能让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使学生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从而使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注重小学生的实践与参与,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1]。
二、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依托生活元素,巧设教学情境
感性认识、直观思维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认识世界和思考世界的特点,是小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最主要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还不成熟,加之生活经验积累较少,对一些深刻的内容并不能充分理解,就像刚出生的孩子一样需要慢慢地学习和成长,在时间的积累和逐渐的成长中才能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由肤浅变得深刻。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好玩、对各种事情充满好奇的阶段,这样的天性使得他们喜爱综合实践课胜过传统教学课程。传统的听授课一般都是教师在前面讲课,讲授的内容都是已经被证明和证实的固定的定理,如果不及时更换学生不适应的学习内容,那么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究和学习只能在“一潭死水中扑腾”[2]。
比如教师向学生讲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一结论时,如果只是让学生通过课本上的几个例子就明白这一结论,而不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能得到这个结论,学生的思维就會被教师的讲课过程所限制,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思考能力。如果不让学生去思考,去创造,就会扼杀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的学习裹足不前。
如果每一位教师都立足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思维的发展水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各种有趣的课堂活动,创造一种充满吸引力的学习氛围,必然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也能使得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的高度更上一层楼。
比如在学习《杨桃》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应该以真实的杨桃为授课参照,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杨桃,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更加深刻地去理解课文表达的内容。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实践氛围,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进而深刻地去思考,去想象。
(二)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满足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应该切合实际生活,注重生活时间和空间的多元化,构建一个三维网络体系,这个三维网络体系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减少课堂固有知识的讲解,更多地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的各个领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并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探究世界。所以,实践活动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方式以班级或者小组为活动单位,让学生通过参与不同的实践活动来丰富学习内容,增加知识的深度,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过程中,既可以轻松完成教师留给的学习任务,又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此外,在小组活动中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学生在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进了友谊,提高了自我认知。
比如在“零用钱,我们该怎么用?”的主题综合活动实践中,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分组,适时引导学生可以对身边的同学和朋友的实际情况展开实践调查,如对身边的学生怎么花钱进行调查,还要对周围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进行调查访问等。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参与活动的学生认识到零花钱的来之不易,也能使学生体验到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无尽乐趣,从而实现快乐地学习。
(三)尊重个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生活环境。在小学综合实践课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理论联系实际,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慎重,首先必须贴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比如在进行《通讯工具的发展》这篇课文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父母和亲戚朋友使用的手机进行观察,然后带领学生去手机专卖店观察手机流行的品牌型号以及外观,再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手机发展相关的知识,如果当地有通讯科技类博物馆,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博物馆,最后让学生根据接触、认识的知识和整理的内容,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设计出自己理想中的概念手机,并手工制作成简单的模型,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介绍。教师则根据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综合评定,选出“最优小组”或“最佳作品”,对优异的学生予以奖励,对有待提高的学生予以鼓励,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思考创造的快乐和成就。 (四)生活实践导学,推动主体探究
小学综合实践课应该减少课本上的讲解内容,以生活实践为导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情景和状态成为教学导学内容的依据,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探究,想象,与同学交流、探讨结果。在整个过程中,要以学生主体探究为核心,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发挥主要作用,避免学习只停留在空想和强行灌输知识的状态。例如在《亡羊补牢》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还要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主旨和教育意义,可以设置一个让学生反思自身不足的小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纠错并能马上体现这些不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让学生主动进行自我纠正,自我体会,自我理解,让主人公的精神品质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和理解文章的真谛。
在学生展示特长的时候,教师不应该仅将终点停留在学生具备的特长方面,还应更加注重学生展示自身特长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过程的重要性,即实践的重要性。例如在“今天我当家”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安排学生负责家中部分的家务劳动,让学生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培养其勤劳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品质,也体会一下父母的不容易。如在展示拿手菜的时候,我们期待的不应该是孩子对菜谱的讲解有多么熟练和生动,而应该注重孩子“做”的这一行为,品尝孩子用“心”做出来的手艺,感受孩子的劳动付出后的进步和成长。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知识和思想传导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三、評价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课有着传统教育模式不具备的突出优势,弥补了传统授课方式的不足。综合实践课生活化,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并在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潜能,不断提升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3],使得学生能够用丰富的知识结构更合理地规划出自己的人生,使人生变得更加精彩和美好!
当前,综合实践课的开展还有待优化,面临的各种问题还有待解决。然而,依托生活元素,巧妙设置教学情境;注重生活时间和空间的多元化,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注重生活实践导学,推动主体探究是当下让小学综合实践课的生活化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综合实践课程应该落实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其他领域。政府应该积极提倡和鼓励各级学校落实教育部关于增加教育实践课的倡议,有效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和活动,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推动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宝珍,熊鹏,马光明.深挖资源,积极探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的新路子[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2(10).
[2]钱新建.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指导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39-42.
[3]钱新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系列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1):21-22,26.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策略;优化;评价
一、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综合实践课开展的前提是学生的个体感性认识和积累的直接经验,课程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体现学生对综合知识的掌握情况。生活化的综合实践课有利于学生养成合作、团结、积极等良好的精神和品质。在综合实践过程中,每个人都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学习团队中重要一员,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各种综合能力同步提高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能在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成就感,并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
在综合实践过程中,没有资料可供参考和借鉴,也没有教师或家长随时随地的指导,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通过自主或协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优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思维方式。综合实践课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变得更宽,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内容也变得更为丰富,在广阔的学习空间中能够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打破原先陈旧的思维方式,发挥无限的可能性。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展为学生动手动脑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对学习和接触的东西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不仅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而且能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长远的人生发展乃至我们民族的未来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能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能让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使学生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从而使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注重小学生的实践与参与,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1]。
二、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依托生活元素,巧设教学情境
感性认识、直观思维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认识世界和思考世界的特点,是小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最主要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还不成熟,加之生活经验积累较少,对一些深刻的内容并不能充分理解,就像刚出生的孩子一样需要慢慢地学习和成长,在时间的积累和逐渐的成长中才能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由肤浅变得深刻。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好玩、对各种事情充满好奇的阶段,这样的天性使得他们喜爱综合实践课胜过传统教学课程。传统的听授课一般都是教师在前面讲课,讲授的内容都是已经被证明和证实的固定的定理,如果不及时更换学生不适应的学习内容,那么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究和学习只能在“一潭死水中扑腾”[2]。
比如教师向学生讲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一结论时,如果只是让学生通过课本上的几个例子就明白这一结论,而不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能得到这个结论,学生的思维就會被教师的讲课过程所限制,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思考能力。如果不让学生去思考,去创造,就会扼杀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的学习裹足不前。
如果每一位教师都立足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思维的发展水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各种有趣的课堂活动,创造一种充满吸引力的学习氛围,必然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也能使得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的高度更上一层楼。
比如在学习《杨桃》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应该以真实的杨桃为授课参照,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杨桃,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更加深刻地去理解课文表达的内容。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实践氛围,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进而深刻地去思考,去想象。
(二)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满足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应该切合实际生活,注重生活时间和空间的多元化,构建一个三维网络体系,这个三维网络体系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减少课堂固有知识的讲解,更多地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的各个领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并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探究世界。所以,实践活动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方式以班级或者小组为活动单位,让学生通过参与不同的实践活动来丰富学习内容,增加知识的深度,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过程中,既可以轻松完成教师留给的学习任务,又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此外,在小组活动中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学生在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进了友谊,提高了自我认知。
比如在“零用钱,我们该怎么用?”的主题综合活动实践中,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分组,适时引导学生可以对身边的同学和朋友的实际情况展开实践调查,如对身边的学生怎么花钱进行调查,还要对周围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进行调查访问等。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参与活动的学生认识到零花钱的来之不易,也能使学生体验到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无尽乐趣,从而实现快乐地学习。
(三)尊重个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生活环境。在小学综合实践课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理论联系实际,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慎重,首先必须贴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比如在进行《通讯工具的发展》这篇课文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父母和亲戚朋友使用的手机进行观察,然后带领学生去手机专卖店观察手机流行的品牌型号以及外观,再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手机发展相关的知识,如果当地有通讯科技类博物馆,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博物馆,最后让学生根据接触、认识的知识和整理的内容,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设计出自己理想中的概念手机,并手工制作成简单的模型,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介绍。教师则根据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综合评定,选出“最优小组”或“最佳作品”,对优异的学生予以奖励,对有待提高的学生予以鼓励,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思考创造的快乐和成就。 (四)生活实践导学,推动主体探究
小学综合实践课应该减少课本上的讲解内容,以生活实践为导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情景和状态成为教学导学内容的依据,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探究,想象,与同学交流、探讨结果。在整个过程中,要以学生主体探究为核心,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发挥主要作用,避免学习只停留在空想和强行灌输知识的状态。例如在《亡羊补牢》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还要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主旨和教育意义,可以设置一个让学生反思自身不足的小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纠错并能马上体现这些不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让学生主动进行自我纠正,自我体会,自我理解,让主人公的精神品质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和理解文章的真谛。
在学生展示特长的时候,教师不应该仅将终点停留在学生具备的特长方面,还应更加注重学生展示自身特长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过程的重要性,即实践的重要性。例如在“今天我当家”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安排学生负责家中部分的家务劳动,让学生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培养其勤劳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品质,也体会一下父母的不容易。如在展示拿手菜的时候,我们期待的不应该是孩子对菜谱的讲解有多么熟练和生动,而应该注重孩子“做”的这一行为,品尝孩子用“心”做出来的手艺,感受孩子的劳动付出后的进步和成长。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知识和思想传导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三、評价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课有着传统教育模式不具备的突出优势,弥补了传统授课方式的不足。综合实践课生活化,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并在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潜能,不断提升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3],使得学生能够用丰富的知识结构更合理地规划出自己的人生,使人生变得更加精彩和美好!
当前,综合实践课的开展还有待优化,面临的各种问题还有待解决。然而,依托生活元素,巧妙设置教学情境;注重生活时间和空间的多元化,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注重生活实践导学,推动主体探究是当下让小学综合实践课的生活化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综合实践课程应该落实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其他领域。政府应该积极提倡和鼓励各级学校落实教育部关于增加教育实践课的倡议,有效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和活动,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推动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宝珍,熊鹏,马光明.深挖资源,积极探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的新路子[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2(10).
[2]钱新建.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指导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39-42.
[3]钱新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系列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1):2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