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课件 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n0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34-02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巧用这种辅助手段,能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形象化,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其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
  多媒体课件能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融视、听、说于一体,把声、形、色、动态和静态安排在不同的界面上并进行组合流通。这些形式多样的信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师所创设的学习境界中,在其头脑中形成“为什么?”“究竟是为什么?”的疑问,而这些探索的欲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实现了学生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换,引导他们在下一过程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如《蚕的一生》一课,虽然有实验研究的内容,但研究的时间太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难于操作。同时还有许多学生家中并不养蚕,学生更难接触到蚕这种生物。因此蚕一生的成长经历学生难于从生活实践中学习到,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很难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有位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设计并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屏幕上出现了一片正在慢慢蠕动的蚁蚕,然后又出现了一片在大啃桑叶的幼蚕,接着又出现已长大的成年蚕。随着画面的转换,蚕上“山”、结茧、成蛹、成蛾、下蚕种的循环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虽然没有亲自动手养蚕,但凭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在一节课中就学到别人在一个多才能了解的知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还能使图文、声像并茂,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实现了科学学科中的人文教育。
  在科学教学中同样渗透着审美教育,美丽的大科学本身就能给与人们无限美的感受。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都能精雕画面,细琢声音,在很好地表现教学内容的同时,使人赏心悦目,甚至有时候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如在教学《登上月球》一课时,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将学生带入广袤的宇宙空间,动态的三维立体画面和雄浑的音乐产生了强大的感染力,学生如身临其境,为宇宙的壮观而惊叹,为月球的美丽而折服,为登月宇航员的勇敢和睿智而感叹!在认识月球知识的同时,产生想要向科学家那样去探索无限宇宙的愿望,从而也挖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
  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科学教学中,有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能在这些课型中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实验完成以后就是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对科学规律的归纳和概括。这时候不可能同时再做一遍实验,课件却能再现实验的全过程并灵活进行分解、组合,使学生在进行抽象思维的时候,有了一个感性支持。而且它还能将实验中的主要现象或矛盾进行特别强调,激发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最后得出结论。而这些主要现象或矛盾,往往就是课中要研究的重点。
  科学教学中,有很多科学现象或过程是很难在课堂上用语言讲清的,要这些突破教学难点,就必须要运用到多媒体课件这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比如《人体循环系统》、《人体消化系统》、《人体神经系统》、《人体呼吸系统》、《眼睛的科学》等学生难于亲手操作的一类课型,以及植物生长过程(《果实的形成》、《种子的萌发》、《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星球运动、科学现象的形成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对这些内容进行模拟。而多媒体课件能发挥计算机丰富的表现功能,延时、再现、分解、组合、以及大小、远近的调整,它能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难以觉察的东西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感官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从而克服人类感官的局限,达到突破难点的功效。如《耳朵的科学》一课,耳朵的内部构造是学生不能直接观察并认识的,耳朵接受声波的过程也是肉眼无法看清的,若学生不能很好地认识,那么本课的难点就无法解决,有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构思:(1)利用电脑屏幕展示一幅耳朵与脑相连接的剖面图,通过点击耳朵的各部分,让其各部分从中分离出来,然后组成一个耳朵模型。(2)利用动画直观演示声波的传播路径、耳朵各部分收集和传递声波的模拟图。(3)直观展示耳、鼻、咽三者相通的位置关系图,解决耳朵“卫生保健”的知识点。又如《血液循环》一课,课件的动画演示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血液在全身血管和心脏内循环流动,了解到肺循环和体循环的情况。
  另外,多媒体课件还能适当地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出现一些练习题,起到复习巩固、加强记忆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加图文资料,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巧用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一段时期以来,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运用,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推进了科学教学改革的发展。但通过实践我们也发现,如果滥用多媒体课件,就会使其仅仅流于课堂教学形式,而对实际教学并無帮助甚至适得其反的后果。因此,在科学教学中要巧用多媒体课件,并遵循以下几个注意点,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学教学效率:
  (一)低成本、高效能
  多媒体的作用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更不是最终的目的。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将耗费设计者、制作者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至少就目前而言)。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必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许多一目了然的内容,或者可以通过其它媒体也能达到相同效果的内容,就没有必要费时费力地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特别在科学课堂上,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它无法代替传统实验操作,嗅不出气味,摸不到手感,而实际操作却有这样的优势,我们科学教师千万不能忘记“实践出真知”这一真理。因此课件该用在其它媒体无法替代的地方,才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巧组合,慎运用
  课件在课堂中的运用不要过多,有些课一味讲究“时髦”,从头到尾贯穿运用,过大的信息量,会造成媒体对学生长时间的刺激。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不断变化的电脑屏幕上,忽视甚至来不及分析理解重要的知识点,造成消化不良。更强化了学生的被动性和“电脑加教师”的主动性。况且这也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卫生常识,长时间的刺激很容易造成精神的疲劳。因此,我们要注意多媒体课件和其它媒体合理组合。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特色和优势,要巧用它们,使它们“各得其所,各司其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明主体,保重点
  教学应注重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明确更新教学思想、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仅仅是辅助。多媒体的结构设计上要强调操作界面的人性化、智能化,交互要灵活。它应满足学习者灵活选择学习方法和途径,最好不用顺序式结构,演示型模式。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利于启发学生思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太阳系》一课,可在画面上排列出九大行星,让学生随心所欲介绍任何一颗他所了解的行星的情况,然后再点击该行星,出现一系列的介绍。这样使教学可以做到进退自如。学生不光是被动地“ 听”和“看”,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尽情地“想”和“说”。另外习题部分的设计,不要过于程式化,应多设计一些能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习题。
  总之,只有在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合理地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它就能优化我们的教学结构和方法,使我们的科学课学教学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并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鼓,是打击乐器的一种,它“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鼓的种类很多,有板鼓、定音鼓、堂鼓、书鼓、长鼓、手鼓、爵士鼓等等,种类繁多,不胜枚举.有意味
1病例rn杨某,男,7岁,学生.1996年3月12日因从墙上玩跑摔下,左肘部着地,即感觉左肘关节疼痛难忍,关节不能屈伸活动,急来我院.rn
英语阅读教学对大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面临着一些问题,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能极大地促进阅读课教学效果的提高。 English reading tea
如今的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一种“课堂沉默”现象,甚至连低年级的小学生都学会了“闭口”.课堂上这种“启而不发”的冷场局面,常常让老师们感到心力憔悴,束手无策.老师们在经验
期刊
目的:测定复方甲硝唑含漱剂中甲硝唑的含量。方法:系数倍率法。结果:经回归得回归方程为:y=0.04x-0.0118,r=0.9995,线性范围为8~16u001fg/ml,平均回收率为100.29%,RSD为1.78%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事业也迎来了一种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也变得越来越紧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系列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入,促使课堂结构得以有效改革和深化,同时也促使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得以更新和重树,从而也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小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进行了初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少见疾病,虽然该病发病率较低,近几年有增加趋势[1],多数患者起病急剧,病情凶险,病死率90%以上[2],
我的创作生涯可以追溯到八十年代.1983年我搞了一部古装戏剧,是我的处女作,也是我的成名作.以后几十年,我相继创作了、、、、等舞台剧本;、、等电视剧本以及、、等诗歌散文小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倾倒发作、肢麻无力、构音障碍、一过性黑日蒙以及短暂性肢瘫等,为临床常见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