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多媒体技术已进入课堂教学,进入21世纪,多媒体教学更已成为教育的主流。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逐步打破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那么如何实现多媒体技术为历史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的功能,笔者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谈谈在这方面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观念
首先是转变过去“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特点和超文本、网络特性,改变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至整个过程都发生重大变化,构建起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此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获得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下降,指导性学习在逐渐发展,从而最终促进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构。
其次是要转变已经把多媒体技术仅仅看做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的看法,要看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社会变革的动因,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运用,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
二、教师应该学会精诚合作
首先可以与其他历史教师共同开发,发挥群体的作用。一个好的软件中有大量的声音、画面、文字甚至动画。教师平时工作较忙,精力有限。可以考虑与同组的教师共同开发。分工协作。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限的。制作一个课件要发挥教研组的群体作用,集思广益、反复论证、不断修改,特别是中青年历史教师的知识和操作技术与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相结合,尤为重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教研组集体合作、共同创作能够大大提高课件制作质量和效率。
其次从目前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来看,很难由单一学科人员来完成,因为从目前的师资发展看,由单一学科人员来完成横跨多学科的综合性人才还是比较缺乏,与计算机专业教师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制作,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既保证课件的科学性,又提高了课件制作的质量。历史学科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本。理论和实践上关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选择好教材内容,在深入钻研教材与阅读大量参考书的基础上,配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具有创新精神、多媒体特色的高质量教案。教案是计算机专业教师设计课件的依据,因此需要明确详尽地注明设计思路,必要时像导演说戏一样分析讲解给编程人员一定要其在充分理解教学意图的基础上编制出好的适合课堂教学的软件。笔者尝试编制的《甲午中日战争》与《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均如此,组成了研制群体,体现了协作的优势,这也是符合现代科研集体攻关的特点。
三、教师应该形成正确认识
首先多媒体应该注重适用。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展示功能,它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要讲究实际。课件设计要体现历史教材的教学目标,要忠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符合科学性和客观实际,同时要围绕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不哗众取宠,堆砌素材,也不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在图像的处理上要简洁,大量的讲解和分析应让老师去完成。另外还要注意课件设计的艺术性,色彩搭配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布局要合理。总之,课件的设计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要有鲜明的目的和实质的内容。
其次多媒体并不是独媒体。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惟一途径和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才是真正的多媒体教学课,也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例如,有的教师喜欢将大量的历史知识的板书和逻辑推导写入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而这样使学生对其印象反而不深,不易吸收,有的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我觉得倒不如老师在黑板上一边讲解分析一边板书,学生也能边听边想边记。多媒体手段有着自身突出的优点,但它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而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实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要改变盲目使用多媒体的现象,我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的缺点,将传统教学媒体与手段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果能用别的手段达到预想的效果就用别的手段,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要表达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或无法表达的教学内容。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一,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历史教学的这一举措能大大增强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但我们在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时要冷静对待,切忌盲目从事,不能忽略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使古老的历史学科在先进科技的帮助下焕发出青春。
一、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观念
首先是转变过去“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特点和超文本、网络特性,改变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至整个过程都发生重大变化,构建起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此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获得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下降,指导性学习在逐渐发展,从而最终促进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构。
其次是要转变已经把多媒体技术仅仅看做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的看法,要看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社会变革的动因,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运用,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
二、教师应该学会精诚合作
首先可以与其他历史教师共同开发,发挥群体的作用。一个好的软件中有大量的声音、画面、文字甚至动画。教师平时工作较忙,精力有限。可以考虑与同组的教师共同开发。分工协作。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限的。制作一个课件要发挥教研组的群体作用,集思广益、反复论证、不断修改,特别是中青年历史教师的知识和操作技术与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相结合,尤为重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教研组集体合作、共同创作能够大大提高课件制作质量和效率。
其次从目前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来看,很难由单一学科人员来完成,因为从目前的师资发展看,由单一学科人员来完成横跨多学科的综合性人才还是比较缺乏,与计算机专业教师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制作,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既保证课件的科学性,又提高了课件制作的质量。历史学科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本。理论和实践上关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选择好教材内容,在深入钻研教材与阅读大量参考书的基础上,配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具有创新精神、多媒体特色的高质量教案。教案是计算机专业教师设计课件的依据,因此需要明确详尽地注明设计思路,必要时像导演说戏一样分析讲解给编程人员一定要其在充分理解教学意图的基础上编制出好的适合课堂教学的软件。笔者尝试编制的《甲午中日战争》与《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均如此,组成了研制群体,体现了协作的优势,这也是符合现代科研集体攻关的特点。
三、教师应该形成正确认识
首先多媒体应该注重适用。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展示功能,它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要讲究实际。课件设计要体现历史教材的教学目标,要忠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符合科学性和客观实际,同时要围绕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不哗众取宠,堆砌素材,也不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在图像的处理上要简洁,大量的讲解和分析应让老师去完成。另外还要注意课件设计的艺术性,色彩搭配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布局要合理。总之,课件的设计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要有鲜明的目的和实质的内容。
其次多媒体并不是独媒体。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惟一途径和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才是真正的多媒体教学课,也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例如,有的教师喜欢将大量的历史知识的板书和逻辑推导写入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而这样使学生对其印象反而不深,不易吸收,有的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我觉得倒不如老师在黑板上一边讲解分析一边板书,学生也能边听边想边记。多媒体手段有着自身突出的优点,但它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而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实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要改变盲目使用多媒体的现象,我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的缺点,将传统教学媒体与手段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果能用别的手段达到预想的效果就用别的手段,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要表达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或无法表达的教学内容。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一,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历史教学的这一举措能大大增强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但我们在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时要冷静对待,切忌盲目从事,不能忽略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使古老的历史学科在先进科技的帮助下焕发出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