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标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个目标的提出,要求学生在经过两年的阅读学习后整个阅读能力要有一个大的飞跃。从第一学段重点进行词句的理解、积累,要到对整篇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把握。
如何帮助学生做好从词句到整体把握文本的过渡?“段”的训练就是其中的桥梁。虽然段篇幅短小,但它下联词句,上挂篇章,是构成篇的基本单位。篇的结构与段的结构基本相似,段的把握能力越强,篇的控制能力就越强,所以在第二学段,“段”的积累与运用就尤为重要。
一、“段”的积累。
1、认识“段”
从形式上认识“自然段”很容易,因为它有明显的标志,就是“换行空格”: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部分都重新起一行,而且空两格。在教学时,我们学习自然段的第一步往往是数出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并标注出来。标注自然段,能便于师生更便捷的找到教学段落并进行学习。这一学法需固定落实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
除了“自然段”以外,我们在后期的学习中很多时候还需要划分“意义段”。什么是意义段?文章中同阶段或同方向的一段或相近的几个自然段可以划分为一个意义段。要划分意义段,首先要在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
2、读懂“自然段”
(1)筛选关联法
读懂“自然段”的要求是学生能在读完这个段落后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我在教学中将能“概括”作为是否达到“读懂”这一要求的首要标准。为什么要强调“概括”二字?因为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当你请学生来说段落大意时,很多学生喜欢照念文章,这说明他并不清楚该自然段是围绕什么主要内容来写,缺乏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每个自然段都有相对独立的意思,并且一个自然段里的每一句话都是相互连贯,联系的。所以只有当学生读懂了自然段,才能较为准确的指向它的主要意思。要读懂段,必须要先读懂句,还要能找到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分清主次,会筛选。
当然,不同的自然段,写作内容不同,结构方式不同,层次关系不同,我们读的方法也不同,在教学中我们还尝试了以下方法。
(2)摘句法
这个方法主要运用于文章中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或过渡句的段落。这样的句子一般出现在段落的段首或断尾中,是生较为容易掌握的一种方法。
(3)合并法
有的自然段明显的可以分为几层意思。如写漓江的水的一个段落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那该段的段意就可以合并成写了漓江的水静、清、绿。
3、劃分意义段。
在读懂自然段的的基础上,划分意义段就不是件困难的事情。常见的意义段划分方法有:按时间的变化分段,按地点的变化分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按文章结构总分关系分段等方式。学习划分意义段,就是请生站在作者的观点,进行对全篇文章的布局。在学习中,难免有产生分歧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往往就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抓住这样的段落就行研读、分析、讨论,当意义段划分清楚时,文章的脉络也已在心中明了。
二、“段”的运用。
在学习了各种精彩段落及构段方式后,我们在日常小练笔中也有意识的进行了运用。
1、 分析写法,读写结合。
在中年级的段落训练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是采用怎样的方式把某个意思(或事物、景物)按一定顺序具体地表达(或描述)出来的。其操作程序为:先品析精彩段落的构段方式,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仿写练习,使读写训练落到实处。同样以《火烧云》一课为例,作者在一段中用多种事物在霞光中颜色的变化来写出火烧云颜色的绚丽多彩,将火烧云写得富有趣味,生命。我也引导学生们将这样的方法用于写作中:雨中各种事物的变化,风中事物的变化,阳光照耀下事物的变化,段落不长,却生动有趣。学生们的视野一下就扩大了,写雨不再仅仅是写雨,也可以写树,写池塘,写人。仅仅一段,也可以带给我们这么多的启发。
2、 把握构段规律,学习构篇
学习段落最大的好处,还在于透过学习的过程,学会在自己进行口语表达时能准确清晰的把握住大方向,以免流于细琐的无谓叙述或者根本偏题。有了意义段作为范本,就能帮助我们在写作时搭建一个简单而清晰的提纲。例如今天我们要写一个写人的作文,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个总分总的构段结构。在总的段落里,首先思考确定好今天要写的人物特点是什么:如要写勤劳,善良的妈妈,那么我们就围绕“勤劳”“善良”两个要素来构建意义段。意义段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几段,只要做到心中有数,它们都要围绕“勤劳”“善良”这两个要素来展开即可。这样的构段方式我们在写人、些事、写景等多种类型的作文中都能广泛的运用。
学生每学习一种划分意义段的方式,我们都可以尝试在自己的作文中进行运用,按时间的变化构段,按地点的变化构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构段,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构段。
经过反复的训练,现在学生的作文在框架清晰上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但还需在语言的积累,生活素材的积累上继续下功夫。
总之,抓住“段”这个重心,让学生在这一学段掌握段的阅读方法,领会断的表达方法对阅读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学会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讲一段话或几段话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如何帮助学生做好从词句到整体把握文本的过渡?“段”的训练就是其中的桥梁。虽然段篇幅短小,但它下联词句,上挂篇章,是构成篇的基本单位。篇的结构与段的结构基本相似,段的把握能力越强,篇的控制能力就越强,所以在第二学段,“段”的积累与运用就尤为重要。
一、“段”的积累。
1、认识“段”
从形式上认识“自然段”很容易,因为它有明显的标志,就是“换行空格”: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部分都重新起一行,而且空两格。在教学时,我们学习自然段的第一步往往是数出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并标注出来。标注自然段,能便于师生更便捷的找到教学段落并进行学习。这一学法需固定落实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
除了“自然段”以外,我们在后期的学习中很多时候还需要划分“意义段”。什么是意义段?文章中同阶段或同方向的一段或相近的几个自然段可以划分为一个意义段。要划分意义段,首先要在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
2、读懂“自然段”
(1)筛选关联法
读懂“自然段”的要求是学生能在读完这个段落后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我在教学中将能“概括”作为是否达到“读懂”这一要求的首要标准。为什么要强调“概括”二字?因为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当你请学生来说段落大意时,很多学生喜欢照念文章,这说明他并不清楚该自然段是围绕什么主要内容来写,缺乏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每个自然段都有相对独立的意思,并且一个自然段里的每一句话都是相互连贯,联系的。所以只有当学生读懂了自然段,才能较为准确的指向它的主要意思。要读懂段,必须要先读懂句,还要能找到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分清主次,会筛选。
当然,不同的自然段,写作内容不同,结构方式不同,层次关系不同,我们读的方法也不同,在教学中我们还尝试了以下方法。
(2)摘句法
这个方法主要运用于文章中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或过渡句的段落。这样的句子一般出现在段落的段首或断尾中,是生较为容易掌握的一种方法。
(3)合并法
有的自然段明显的可以分为几层意思。如写漓江的水的一个段落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那该段的段意就可以合并成写了漓江的水静、清、绿。
3、劃分意义段。
在读懂自然段的的基础上,划分意义段就不是件困难的事情。常见的意义段划分方法有:按时间的变化分段,按地点的变化分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按文章结构总分关系分段等方式。学习划分意义段,就是请生站在作者的观点,进行对全篇文章的布局。在学习中,难免有产生分歧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往往就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抓住这样的段落就行研读、分析、讨论,当意义段划分清楚时,文章的脉络也已在心中明了。
二、“段”的运用。
在学习了各种精彩段落及构段方式后,我们在日常小练笔中也有意识的进行了运用。
1、 分析写法,读写结合。
在中年级的段落训练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是采用怎样的方式把某个意思(或事物、景物)按一定顺序具体地表达(或描述)出来的。其操作程序为:先品析精彩段落的构段方式,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仿写练习,使读写训练落到实处。同样以《火烧云》一课为例,作者在一段中用多种事物在霞光中颜色的变化来写出火烧云颜色的绚丽多彩,将火烧云写得富有趣味,生命。我也引导学生们将这样的方法用于写作中:雨中各种事物的变化,风中事物的变化,阳光照耀下事物的变化,段落不长,却生动有趣。学生们的视野一下就扩大了,写雨不再仅仅是写雨,也可以写树,写池塘,写人。仅仅一段,也可以带给我们这么多的启发。
2、 把握构段规律,学习构篇
学习段落最大的好处,还在于透过学习的过程,学会在自己进行口语表达时能准确清晰的把握住大方向,以免流于细琐的无谓叙述或者根本偏题。有了意义段作为范本,就能帮助我们在写作时搭建一个简单而清晰的提纲。例如今天我们要写一个写人的作文,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个总分总的构段结构。在总的段落里,首先思考确定好今天要写的人物特点是什么:如要写勤劳,善良的妈妈,那么我们就围绕“勤劳”“善良”两个要素来构建意义段。意义段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几段,只要做到心中有数,它们都要围绕“勤劳”“善良”这两个要素来展开即可。这样的构段方式我们在写人、些事、写景等多种类型的作文中都能广泛的运用。
学生每学习一种划分意义段的方式,我们都可以尝试在自己的作文中进行运用,按时间的变化构段,按地点的变化构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构段,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构段。
经过反复的训练,现在学生的作文在框架清晰上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但还需在语言的积累,生活素材的积累上继续下功夫。
总之,抓住“段”这个重心,让学生在这一学段掌握段的阅读方法,领会断的表达方法对阅读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学会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讲一段话或几段话有条理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