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的探讨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t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这种“渔”在语文自读课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语文自读课的地位及作用
  初中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标有*号的自读课文,教师可以用一课时完成。这些课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自读课文在初中人教版六册语文书中共有78课,86篇,占全部篇目的49%。内容丰富,体裁各异,其中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寓言、童话、演讲稿、文言文等,名家作品居多,中国的有罗贯中、曹雪芹、冰心、席慕容、余秋雨等,外国的有普希金、泰戈尔、纪伯伦、雨果、杰克伦敦等。
  讲读课与自读课各具特点,既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截然分开,好比一个是输入系统,一个是输出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语文单元教学的基础环节。由讲读到自读,体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规律。学生在讲读课上学习到了语文学习的方法,然后到自读课上去运用、去实践,讲是为了不讲自会,教是为了不教自懂。讲读课进行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自读课的效果。自读课的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又是对讲读课的检验,所以说上好自读课和上好讲读课一样重要。
  二、目前我国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存在两种极端,一是把这些课文完全忽略不讲,因为多数教师认为自读课文在考纲之外,学不学都可以,让学生回家看看就行了,至于学生们回家到底看不看就看他们的自觉性了。二是把它们当作讲读课细讲,而且一讲到底,至于什么是讲读篇目什么是自读篇目,根本不作区分。
  日前,笔者听了本校语文教师的一轮公开课,主题是“探讨语文自读课的教学模式”,其中有七年级下册的《丑小鸭》和《土地的誓言》。教师们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力图针对不同文体,研究出不同的自读课学习步骤,从而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同类文章的方法,其精神可嘉,但是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简要归纳如下。
  (一)对于“自读课”中的“自”重视不够
  新课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课堂于学生,提倡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教师只起主导作用。这个理念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但实际操作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这主要表现在课堂中的问答上,学生发言的机会是多了,但实际上还是教师在操纵课堂,学生是被动地学习,而且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得不明显。
  1.“提出问题”部分的问题
  有位教师让学生对课文发问,学生也确实提出了很多问题,于是教师把这些问题都写在了黑板上,密密麻麻,五花八门,很杂很乱,有很多问题问得很浅,没有什么价值。如果本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一一解答这些问题,既浪费时间,而且使学习没有逻辑性。教师这时就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取舍、归纳、整合,提炼出其中有价值的关键的问题。这也是在教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和总结。如此长期坚持做下去,学生们就会知道该怎样提问,怎样才能提出有价值的、提纲挈领的问题。
  2.“分析问题”部分的问题
  课堂上的教学流程还是教师自己的,让学生提问只是装样子而已。
  表现之一:既然让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那么下一步理所应当的是解决问题,可是教师把这些问题晾在黑板上之后,还按照自己备课时设计的思路讲课,先讲字词,然后是作者简介——那么刚才提问的那一步显然没什么必要了。一直到整节课结束,学生们的问题还在黑板上,答案只在教师心里。
  表现之二:在学生们回答教师的提问“丑小鸭经受了哪些歧视和虐待”以后,有个学生回答:“它在雁群中获得同情。”教师说:“是在雁群中死里逃生。”看样子这是她在教学设计里的词语。
  表现之三:在课堂上学生们回答了一些问题,但是多和问题不靠边,有很多概念性的东西说得不准确,教师只顾把学生往自己事先设计好的答案上靠,没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
  3.“解决问题”部分的问题
  表现在教师愿意抢答或自问自答。做教师时间久了,我们习惯于用自己的思维去主宰别人的思想。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认为描写不细致的地方或许学生认为那是“简洁”,所以,教师不可妄下断言,尤其是不能把结果强加给学生,如果把结果强加给学生,学生没有享受阅读过程,缺少个人的阅读体验,印象往往不深刻。还有的教师愿意把结果说出来,让学生去找理由,实际上是本末倒置。
  (二)对于“自读课”中的“读”重视不够,指导不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说明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自读课更应该注重“读”,而且要学生自读自悟。但是究竟怎么读,还有待于有读书经验的教师指导。教师们习惯说“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试想,有大声朗读的同桌在,那个默读的学生能读得下去吗?再说,这样乱读,学生们读的速度也不好把握。
  三、真正的语文自读课应该教给学生“渔”的方法
  课程改革是让学生在读中享受,所以不能所有的课都是一个模式,流水线似的。我认为自读课上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第一,看标题。标题是文眼,是提纲,是文章线索,有的直接点明主题,它们可以成为很好的学习抓手,所以特别重要。第二,看导读。课前导读里有很多提示性的语言,可以提炼出学习目标。第三,看课后习题。教科书是集很多专家的智慧为一体的,所以课后习题的设置往往能起提纲挈领的作用。第四,加强背诵和积累。背诵是语文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师讲的应该少一些,让孩子们多背些东西,尤其是初中的孩子。与其把自读课上的大量时间用来讲解,不如做最原始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背诵。
  说到底,自读课的教学还需要教师们作更深的研究和探讨,要研究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是“事倍功半”,既要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要切实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其他文献
自主性学习的培养,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才会成为可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据国外统计,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所学到的知识,只占他一生应用知识的20%,所以从学会到会学,掌握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的自学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它的最
期刊
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也不能只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需要发展自身,要不断地实现自己的生命飞跃。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因为自己的成长而得到来自各个层面的认可,从而感到价值实现之后的一种特别幸福感。况且,教师的发展,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一个不断追求、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教师,不但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会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从而让学生也有了一种自我成长的追求。那么,如何引导教师架设自己
期刊
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  教学是一种真实展开的教学,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学生的学习生活是有其规律的,教师只有认识到这
期刊
有人说,数学老师有三项基本功:会做题、会上课、会写文章。教数学多年,我一直努力地做好这三点。数学老师应该养成常做题的好习惯,毕竟“老铁还需自身硬”。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历,聊一下数学老师为什么要做题?做怎样的题?怎样做题。  数学老师的手上有很多的练习题或试卷,而且都有答案。怎么使用答案呢?有不少老师的做法是把答案“发下去”或“照案所讲”。个人觉得,若没到“逼得非常难受”的地步,千万别忙着看答案。 
期刊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在课程改革中,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起着促进者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促进者的作用,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语言。  一、多样化的提问艺术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
期刊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之间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初中阶段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的一些具体问题,已经阻碍了英语人才的培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积极研究与探讨。其具体表现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阅读量和深度、广度不够,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概念比较陈旧,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并
期刊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心理学家赫伯特杰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会阅读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自主学习的人。”这一说法符合目前新课程改革的宗旨——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可见,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着重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现代社会,知识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
期刊
孔子在《论语·述而》里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构建语文学习小组进行探究学习正是基于学生自身不完全相同的知识积累经验、不完全相同的思维方式、不完全相同的能力,通过相互学习,相互探究,从而达到课堂学习目标。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体验过程,所以,效果高效,经验持久,知识与能力固化持续。所以,这种学习方式值得推荐。下面就语文小组探究学习方式作一个简单介绍。 
期刊
语文作为技工学校基础课的主要组成部分,蕴藏着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知识,承担着审美教育、道德教育、传承传统文化和为专业课程服务等多重任务,是培养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工具。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字、词、句的分析讲解的比重较大,突出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要保证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其职业发展平衡,语文教学中必须增加学生角色体验意识,丰富其体验的经历,使学习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更具情境性、更为多样化,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