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26日,忠县马灌镇果园村的一片山丘。
不到秋风瑟瑟之时,周时芳却满心悲苦。
在她面前有两座坟,“新坟未旧,旧坟又添新土”——
四年前去世的儿子张和平和九天前离她而去的老伴儿张绍河都长眠于此。
满心悲苦,无人可诉,眼泪滑过周时芳脸庞。
不过,周时芳没有悲恸痛哭,只是对着那座还带着新土气味的坟喃喃低语。
“你的最后一次党费交了。”
“欠别人的钱也都还完了。”
…………
从确诊“胰腺癌晚期”病情到去世,只有短短不到四个月时间,张绍河只来得及留下一本日记。
由于一度向妻子隐瞒病情,有些倾诉,只能放在日记中。
而同时,这也是一本注满张绍河深情嘱托的“后事日记”。
儿子生病欠下的钱已还清,后又因我生病,向张建平、陈龙权等九人借了近四万元。人死不能账不清,我们不赖账,诚信是我们立足社会之本
“胰腺癌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全身,最多还有两个月时间。”
2014年4月22日,重医附一院,张绍河安静地听完医生的诊断结果。
尽力稳住颤抖的身体,张绍河走出医生办公室,妻子正等在走廊上。
“医生说你的病怎么样?”
“没事,医生说只是过度劳累。”
抬起头的这一刻,张绍河作出一个决定——瞒住妻子。
“瞒住妻子”意味着张绍河决定放弃治疗。
回家后,张绍河就提出分房睡。
“他是怕夜里疼醒了喊出来被我们听到。”后来,周时芳才明白张绍河的苦心。
独处深夜,青灯孤影,疼痛实在难忍,张绍河就用被子蒙住头。
不过,张绍河对选择独自忍受疼痛并不后悔。
人的一生,会面临无数选择题,选择题同时也是判断题——对价值的判断。
“与其浪费钱,不如省下来用来还债。”疼痛难忍时,张绍河这样告诉自己。
2011年张绍河就被查出患有胰腺炎,前后借下近四万元。
“人死不能账不清”,张绍河写在日记本上的这句话力透纸背。
“其实老张的这个病和这句话不无关系。”周时芳说。
2010年,儿子张和平重病弥留之际,透露自己生病期间曾借过同学、朋友10万余元。
“这些借的钱都没有借条,大部分是人情债。”周时芳说。
张绍河却执意要替儿子还债。
他从儿子手机里翻找通讯录,然后一个一个打电话询问。
“不用还,就当给小张琳的生活费了。”电话里,得到的大都是这样的回答。
张和平去世后,他的妻子丢下三岁的女儿张琳,不辞而别。
为了还钱,2011年,张绍河退休后,放弃休息继续外出挣钱。
为了尽快还清欠款,张绍河打起了卖祖宅的主意。对于农村人来说,卖祖宅是件丢脸丢到家的事。但这次,爱面子的张绍河没有犹豫,用祖宅换了六万元。
2012年4月,张绍河把儿子的债全部结清,松了一口气后,他却病倒了。
“他是累的。”每忆及此,周时芳总是泪眼婆娑。
在人生第63个年头,生命倒计时仓促敲响,张绍河在日记本上再次写下这句话:“人死不能账不清!”
周时芳你听着,我考虑再三,关于后事问题,我死后丧事从简……火化……死人不能跟活人争土地
回到家不久后,张绍河独自来到儿子墓前。
“儿子,我来看你了。”张绍河伫立良久。
在儿子去世后,每替儿子还一笔账,他都会来这里告慰一番。还清那笔账后,每个月,他还会来一次。
四年过去了,儿子的墓旁草木渐深。
正是暮春初夏之交,远处田地里,村民正在播种。
播种下去,风调雨顺的话,不久就是收获季节。
只是张绍河知道,或许等不到那时,他将化为一捧骨灰埋在这里。
在日记中,他已为自己规划好丧事——火化。
“火化”在这个偏远山村一度是个禁忌。
2004年,张绍河89岁的老母亲去世。
身为马灌镇国土所一名基层干部,张绍河知道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于是决定对老母亲遗体实行火化。
“我们这里哪里有火化的。”
那个时候,多数群众认为好风水能为子孙带去后福,纷纷占用良田好山进行土葬,张绍河的决定遭到强烈反对。
“没有,那我就带个头。”
张绍河的母亲也就成为村里第一位被火化之人。
为此,张绍河落下了“不孝子”的名声。
尽管如此,“火化”——这个国家提倡的殡葬改革在这里推行起来还是举步维艰。
2006年,同村村民李安祥的母亲去世。
“要修建一座豪华坟墓,风光大葬。”李安祥放出话来。
而正在李安祥忙着选地,采办殡葬物品时,张绍河却上门劝其火葬其母。
“你这不是存心捣乱么,想让我陪你背着‘不孝子’的名声啊。”李安祥气不打一处来,不顾乡邻情谊将他扫地出门。
“自讨没趣。”乡亲们也纷纷议论。
吃了多次“闭门羹”后,张绍河仍不死心,从生前尽孝、国家殡葬改革等多个方面继续做李安祥的“工作”。
在张绍河不断努力下,李安祥最终同意火葬母亲。
山丘的不远处,正是他为了还债卖掉的祖宅。
“我在这个世上留下了什么?”张绍河不禁自问,“为国家节省一片土地也许是我能做的最后一件事了吧。”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从我最后一个月的退休工资中取出500元,向组织交最后一次党费 国际劳动节这天,张绍河的精神好一点了,他走出家门呼吸新鲜空气。
往日,张绍河眼中看到的天空灰暗无比,但今天却异常湛蓝。
“后事安排得差不多了,死也没啥大不了。”
在他眼里,今天庭院里的花开得是那样的红,草是那样的绿,甚至往日听来无比闹心的鸟叫声,今天也觉得那样清脆。
靠着一处石凳,张绍河慢慢坐下,在静坐中,他认真回想了自己的一生——
1951年,张绍河出生在忠县马灌镇果园村一个普通农家,然后进入部队,入团、入党,复员回家,最后成为一名基层干部……
“这一生都离不开党的关心和组织的培养。”60多年的点点滴滴,似乎被一条线串了起来。
这时张绍河才蓦然发现,自己已经有了45年党龄。
“45年来,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里,他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张绍河的老邻居王志银说。
工作期间,张绍河的亲戚在修建公路时房屋被占,亲戚提着好烟好酒找到张绍河。
“帮我说说情,多报点房屋面积呗……”
“不能占国家的便宜!”
没等亲戚把话说完,张绍河就一口回绝了。
张绍河知道亲戚的“小九九”,这样可以多领一些国家补偿。
被识破“小九九”的亲戚摔门而出,再未踏进张绍河家门。
2011年,张绍河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却并未因此降低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标准。
退休后,他一直坚持义务清扫庭院,帮助群众调解纠纷……
只是身体逐渐变差,现在他只能静静地坐在庭院。
5月26日,周时芳做家务时无意中翻出了张绍河的“后事日记”。
“秘密”暴露了,张绍河索性和老伴儿一起看记下的“后事日记”,并一再强调:“经济再困难,也一定要帮我交上最后一次党费!”
周时芳记得,说这句话的时候,张绍河的表情很郑重。
张琳,人要懂得报恩,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热心人帮助了我们,请你长大后也像他们一样向社会献爱心……
6月16日,已经完全不能下地的张绍河在床上疼出一身冷汗 。
“爷爷,疼你就喊出来吧。”张琳看着咬牙不愿喊出声的爷爷,不忍地说。
“没事,喊出来就更疼了。”张绍河想笑一笑,但没成功。
此时,笑对张绍河来说已经是一种奢侈。
两天前,他还因为病危躺在医院。
“稍微好转,他就要求搬回家中治疗。”周时芳说。
不愿意花“冤枉”钱是一方面,张绍河还怕“欠的人情太多”。
此时,张绍河病重的消息已经在当地传开——
忠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建琼等当地领导干部前往看望、慰问张绍河;
得知张绍河要交最后一笔党费的心愿,忠县县委组织部安排了3000元困难救助资金;
马灌镇商会表示将承担张绍河孙女从小学到大学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
马灌镇政府给张琳申请了困境儿童救助资金,每月能拿到600元救助资金,直到18岁;
…………
以往,夜里被痛醒,张绍河还能蒙着被子不让分房睡的老伴儿听到。
而这个时候,张绍河已经渐渐不能控制发出的声音。
但是在清醒的时候,张绍河却尽量地坚持不在孙女面前喊痛。
6月14日,张绍河的最后一篇日记是写给小张琳的——要求小孙女要学会感恩。
“他们今后老后,你就是正值年富力强的人,你一定要抽时间去看望一下这些人并记住这些人。”
8月17日,张绍河的生命定格在这一天。
一种力量让张绍河把医生判定的“最多两个月”生生翻了一倍,但最终还是离开了这个他热爱的人世,带着对妻子和孙女的不舍。
“这是党员张绍河的党费。”
8月24日,在张罗完张绍河的后事后,周时芳从张绍河工资卡上取出500元,为张绍河缴纳了最后一笔党费。
“张建平、陈龙权……”
8月25日,周时芳抱着四万余元现金按照张绍河日记罗列的欠款人逐一进行还款。
在这些人均表示不用还后,周时芳哽咽着重复张绍河说过的话:“人死不能账不清……”
不到秋风瑟瑟之时,周时芳却满心悲苦。
在她面前有两座坟,“新坟未旧,旧坟又添新土”——
四年前去世的儿子张和平和九天前离她而去的老伴儿张绍河都长眠于此。
满心悲苦,无人可诉,眼泪滑过周时芳脸庞。
不过,周时芳没有悲恸痛哭,只是对着那座还带着新土气味的坟喃喃低语。
“你的最后一次党费交了。”
“欠别人的钱也都还完了。”
…………
从确诊“胰腺癌晚期”病情到去世,只有短短不到四个月时间,张绍河只来得及留下一本日记。
由于一度向妻子隐瞒病情,有些倾诉,只能放在日记中。
而同时,这也是一本注满张绍河深情嘱托的“后事日记”。
儿子生病欠下的钱已还清,后又因我生病,向张建平、陈龙权等九人借了近四万元。人死不能账不清,我们不赖账,诚信是我们立足社会之本
“胰腺癌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全身,最多还有两个月时间。”
2014年4月22日,重医附一院,张绍河安静地听完医生的诊断结果。
尽力稳住颤抖的身体,张绍河走出医生办公室,妻子正等在走廊上。
“医生说你的病怎么样?”
“没事,医生说只是过度劳累。”
抬起头的这一刻,张绍河作出一个决定——瞒住妻子。
“瞒住妻子”意味着张绍河决定放弃治疗。
回家后,张绍河就提出分房睡。
“他是怕夜里疼醒了喊出来被我们听到。”后来,周时芳才明白张绍河的苦心。
独处深夜,青灯孤影,疼痛实在难忍,张绍河就用被子蒙住头。
不过,张绍河对选择独自忍受疼痛并不后悔。
人的一生,会面临无数选择题,选择题同时也是判断题——对价值的判断。
“与其浪费钱,不如省下来用来还债。”疼痛难忍时,张绍河这样告诉自己。
2011年张绍河就被查出患有胰腺炎,前后借下近四万元。
“人死不能账不清”,张绍河写在日记本上的这句话力透纸背。
“其实老张的这个病和这句话不无关系。”周时芳说。
2010年,儿子张和平重病弥留之际,透露自己生病期间曾借过同学、朋友10万余元。
“这些借的钱都没有借条,大部分是人情债。”周时芳说。
张绍河却执意要替儿子还债。
他从儿子手机里翻找通讯录,然后一个一个打电话询问。
“不用还,就当给小张琳的生活费了。”电话里,得到的大都是这样的回答。
张和平去世后,他的妻子丢下三岁的女儿张琳,不辞而别。
为了还钱,2011年,张绍河退休后,放弃休息继续外出挣钱。
为了尽快还清欠款,张绍河打起了卖祖宅的主意。对于农村人来说,卖祖宅是件丢脸丢到家的事。但这次,爱面子的张绍河没有犹豫,用祖宅换了六万元。
2012年4月,张绍河把儿子的债全部结清,松了一口气后,他却病倒了。
“他是累的。”每忆及此,周时芳总是泪眼婆娑。
在人生第63个年头,生命倒计时仓促敲响,张绍河在日记本上再次写下这句话:“人死不能账不清!”
周时芳你听着,我考虑再三,关于后事问题,我死后丧事从简……火化……死人不能跟活人争土地
回到家不久后,张绍河独自来到儿子墓前。
“儿子,我来看你了。”张绍河伫立良久。
在儿子去世后,每替儿子还一笔账,他都会来这里告慰一番。还清那笔账后,每个月,他还会来一次。
四年过去了,儿子的墓旁草木渐深。
正是暮春初夏之交,远处田地里,村民正在播种。
播种下去,风调雨顺的话,不久就是收获季节。
只是张绍河知道,或许等不到那时,他将化为一捧骨灰埋在这里。
在日记中,他已为自己规划好丧事——火化。
“火化”在这个偏远山村一度是个禁忌。
2004年,张绍河89岁的老母亲去世。
身为马灌镇国土所一名基层干部,张绍河知道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于是决定对老母亲遗体实行火化。
“我们这里哪里有火化的。”
那个时候,多数群众认为好风水能为子孙带去后福,纷纷占用良田好山进行土葬,张绍河的决定遭到强烈反对。
“没有,那我就带个头。”
张绍河的母亲也就成为村里第一位被火化之人。
为此,张绍河落下了“不孝子”的名声。
尽管如此,“火化”——这个国家提倡的殡葬改革在这里推行起来还是举步维艰。
2006年,同村村民李安祥的母亲去世。
“要修建一座豪华坟墓,风光大葬。”李安祥放出话来。
而正在李安祥忙着选地,采办殡葬物品时,张绍河却上门劝其火葬其母。
“你这不是存心捣乱么,想让我陪你背着‘不孝子’的名声啊。”李安祥气不打一处来,不顾乡邻情谊将他扫地出门。
“自讨没趣。”乡亲们也纷纷议论。
吃了多次“闭门羹”后,张绍河仍不死心,从生前尽孝、国家殡葬改革等多个方面继续做李安祥的“工作”。
在张绍河不断努力下,李安祥最终同意火葬母亲。
山丘的不远处,正是他为了还债卖掉的祖宅。
“我在这个世上留下了什么?”张绍河不禁自问,“为国家节省一片土地也许是我能做的最后一件事了吧。”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从我最后一个月的退休工资中取出500元,向组织交最后一次党费 国际劳动节这天,张绍河的精神好一点了,他走出家门呼吸新鲜空气。
往日,张绍河眼中看到的天空灰暗无比,但今天却异常湛蓝。
“后事安排得差不多了,死也没啥大不了。”
在他眼里,今天庭院里的花开得是那样的红,草是那样的绿,甚至往日听来无比闹心的鸟叫声,今天也觉得那样清脆。
靠着一处石凳,张绍河慢慢坐下,在静坐中,他认真回想了自己的一生——
1951年,张绍河出生在忠县马灌镇果园村一个普通农家,然后进入部队,入团、入党,复员回家,最后成为一名基层干部……
“这一生都离不开党的关心和组织的培养。”60多年的点点滴滴,似乎被一条线串了起来。
这时张绍河才蓦然发现,自己已经有了45年党龄。
“45年来,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里,他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张绍河的老邻居王志银说。
工作期间,张绍河的亲戚在修建公路时房屋被占,亲戚提着好烟好酒找到张绍河。
“帮我说说情,多报点房屋面积呗……”
“不能占国家的便宜!”
没等亲戚把话说完,张绍河就一口回绝了。
张绍河知道亲戚的“小九九”,这样可以多领一些国家补偿。
被识破“小九九”的亲戚摔门而出,再未踏进张绍河家门。
2011年,张绍河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却并未因此降低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标准。
退休后,他一直坚持义务清扫庭院,帮助群众调解纠纷……
只是身体逐渐变差,现在他只能静静地坐在庭院。
5月26日,周时芳做家务时无意中翻出了张绍河的“后事日记”。
“秘密”暴露了,张绍河索性和老伴儿一起看记下的“后事日记”,并一再强调:“经济再困难,也一定要帮我交上最后一次党费!”
周时芳记得,说这句话的时候,张绍河的表情很郑重。
张琳,人要懂得报恩,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热心人帮助了我们,请你长大后也像他们一样向社会献爱心……
6月16日,已经完全不能下地的张绍河在床上疼出一身冷汗 。
“爷爷,疼你就喊出来吧。”张琳看着咬牙不愿喊出声的爷爷,不忍地说。
“没事,喊出来就更疼了。”张绍河想笑一笑,但没成功。
此时,笑对张绍河来说已经是一种奢侈。
两天前,他还因为病危躺在医院。
“稍微好转,他就要求搬回家中治疗。”周时芳说。
不愿意花“冤枉”钱是一方面,张绍河还怕“欠的人情太多”。
此时,张绍河病重的消息已经在当地传开——
忠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建琼等当地领导干部前往看望、慰问张绍河;
得知张绍河要交最后一笔党费的心愿,忠县县委组织部安排了3000元困难救助资金;
马灌镇商会表示将承担张绍河孙女从小学到大学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
马灌镇政府给张琳申请了困境儿童救助资金,每月能拿到600元救助资金,直到18岁;
…………
以往,夜里被痛醒,张绍河还能蒙着被子不让分房睡的老伴儿听到。
而这个时候,张绍河已经渐渐不能控制发出的声音。
但是在清醒的时候,张绍河却尽量地坚持不在孙女面前喊痛。
6月14日,张绍河的最后一篇日记是写给小张琳的——要求小孙女要学会感恩。
“他们今后老后,你就是正值年富力强的人,你一定要抽时间去看望一下这些人并记住这些人。”
8月17日,张绍河的生命定格在这一天。
一种力量让张绍河把医生判定的“最多两个月”生生翻了一倍,但最终还是离开了这个他热爱的人世,带着对妻子和孙女的不舍。
“这是党员张绍河的党费。”
8月24日,在张罗完张绍河的后事后,周时芳从张绍河工资卡上取出500元,为张绍河缴纳了最后一笔党费。
“张建平、陈龙权……”
8月25日,周时芳抱着四万余元现金按照张绍河日记罗列的欠款人逐一进行还款。
在这些人均表示不用还后,周时芳哽咽着重复张绍河说过的话:“人死不能账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