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名理由
英特尔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曾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余承东正是这样的铁腕硬汉。历时三年艰难转型,2014年,他带领的华为终端业务终于排除非议,证明价值,不仅在国内市场异军突起,更成为一支可与国际品牌相抗衡的中国力量。
余承东的敢言是出了名的。“荣耀品牌是华为移动互联网的子品牌,我们用荣耀跟一些互联网手机品牌去竞争。华为的品牌是跟苹果、三星竞争的。”
不久前,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这位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把行业形势挨个分析了一遍。“国内一些小厂商跟我们不是在一个阶段上的,不是我们主要的学习方向;现在几家传统的手机品牌日子也不好过。在国际大厂里,华为是唯一快速增长的。”
说这些话,他的确有底气。2014年华为消费者业务(BG)销售收入122亿美元,同比增长30%;智能手机业务出货量超过7500万台,同比增长45%,保持全球第三地位。外界普遍认为,华为消费者业务2015年将在全球范围内全面挑战三星。
一方面,中高端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占比大幅提升,达到了18%,比如人气王“Ascend Mate7”大受追捧,上市3个月发货200万台,零售商加价销售仍供不应求;另一方面,“荣耀”系列机型借互联网之势迅速占领份额,全年产品出货量超2000万部,全球销售额增长近30倍。
无论中高端还是低端机型,华为的手机都不隐瞒自己的野心。而这一切的背后主导者,正是余承东。
“老鼠”跳出了“米缸”
很早,余承东就意识到华为做低端手机没有前途。2011年开始,他放弃了一年销量达3000万部的低端手机业务,可以想象其承受压力之大。
华为终端依靠运营商渠道起家,在经历了庞大销量的繁荣后,因长期的低利润而陷入了发展僵局。这样的转型艰难,但迫在眉睫。
他用“米缸理论”描述“转型”的决心,“就像米缸里的老鼠,长期在米缸里吃米,很舒服,但米却越来越少,最后永远跳不上去了,米吃完了以后也就死掉了。”
华为此前做白牌手机,每年有数千万的出货量。但余承东决心砍掉一年3000万部的功能手机,只保留有特色的、差异化的机型。据估算,这一举动直接影响了华为9亿多美元的收入。
自2011年接手华为终端以来,余承东在战略、渠道、人事等多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事实上,余承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刚接手不久的一个内部会议上,就已经确定了面向消费者转型(2C)的发展思路。“华为终端业务原有的B2B模式、ODM模式必须做出改变,面对亿万消费者,才能做到海量市场,才能支撑未来更长远的发展,并设立针对终端的消费者业务BG,将传统的华为B2B转型为B2C,跳过运营商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
2012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华为终端更加明确了转变方向:从中低端机转向高端机,从运营商贴牌手机转向自有品牌,从普通手机转向智能手机。
改革阵痛也不断出现。2012年,华为终端在欧洲拥有的15家定制机客户最后仅剩一家;另一方面,P1手机上市仅一个月价格便跌至千元,社会渠道不足,仅存活了3个月,便在中国市场遭遇停货。
余承东心里清楚,社会渠道是华为终端的短板。三年以来,他们不断设法降低对运营商的依赖,发展电商和公开渠道。很快,华为提出的“渠道、品牌、产品”铁三角战略开始奏效。
2011年,华为终端销售收入为68亿美元,出货量为2000万部,2012年,这些数字分别变为75亿美元和3200万部,及至2013年,数字已经攀升到94亿美元和5200万部。2014年,荣耀品牌独立运作成功,也从侧面证明了华为终端转型B2C的成效。
2013年,余承东曾表示,“华为(终端业务)已经从不赚钱进入到赚小钱,明年利润还将进一步改善。”事实证明,这场豪赌,他赢了。
他很感慨,“现在看来,幸好我们果断跳出米缸,走向2C的转型之路。”
自上任之初,余承东强势的作风就已饱受争议。即使在华为内部,他如此激进的做法也招来疑虑重重,以至于外界关于他下课的传闻不断。
在华为内部,余承东曾多次放话:“在我手里,华为终端要么做没了,要么做上去,没有第三条路。”他被称为“余疯子”,因为敢言,人们也喜欢调侃他为“余大嘴”。
以前,他常和运营商等专业人士直接打交道,谈论的都是标准、参数,尤其在招投标时,除了报价,就是直接的技术比对。然而消费者市场却完全不同,用户更关心价格,外观,手感,品牌和业界口碑等。他坦言,做消费者业务的这几年,曾感到最困难的是整个团队思维上的转变,“从工程师脑袋到消费者脑袋的转变”。他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管理岗位的促销站店,让每人每年都去当两天促销员卖手机,引入业界人才、利用外脑等。
在微博上,他更新很频繁,常常提到“用户体验”。谈及三年多来的变化,余承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己现在更多的是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而非工程师惯有的“技术导向”思维。
他在华为工作了21年,理工男出身的他很喜欢谈论“参数”,但现在,他似乎也已经适应谈论理想与情怀。2013年8月,在荣耀新品的发布上,余承东结合那款手机的特点,十分罕见地讲起了生活的乐趣和向往。
“桃子树上要结西瓜”
余承东表示,2015年是华为终端决胜全球市场的“格局年”,“从2015年起,华为消费者业务将多头并举,重兵布局海外十多个国家,并开始探索软件服务和构建生态系统,创建华为消费者业务的全新格局。” 2014年,华为消费者业务52%的销售收入来自海外,西班牙、意大利等11个重点国家市场份额超过5%。这也是华为终端业务海外收入首次超过内地市场。
此外,“荣耀”品牌虽然去年才开始涉足海外市场,但表现也十分耀眼。截至2014年年底,荣耀已经进入全球近60个国家和地区市场。
余承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未来华为终端的市场战略是重海外、聚焦中高端,重点投入海外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市场份额,尤其是中高端份额;同时海外零售建设的规模也要翻番;在渠道上,也会采取一系列深化公开的举措。
余承东很看好华为终端在全球的前景。在他看来,华为终端的优势在于端、管、云的协同。因为有通信设备,因此在通信性能上更具优势,比如网速更快、信号更强、辐射更低,同时,华为还可以构建自己的数字化经营生态和云服务平台 ,例如提供自有核心业务和服务的平台,构建一整个生态体系。
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视察深圳,并考察了华为公司最新技术实验室、“专利墙”及终端产品展示。他表示,没有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就无从依附。
事实上,华为集团每年的研究创新投入超过整个研发投入的10%,全球专利数量众多,手机厂商专利持有量行业内名列前茅。截至2014年6月底,华为集团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已经申请超过65000件次专利,其中覆盖终端业务领域的专利超过12000件次。
华为在全球也有着高额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十多年来在研发的投入已超过1510亿人民币,拥有全球化的全球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美学中心。
余承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李克强总理的视察对于华为终端业务的意义在于,应更重视全球专利保驾护航,继续构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成为全球领先智能终端品牌。
在更大的远景中,站在移动互联的风口,华为终端还将不断扩张版图。余承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战略投入智能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等新产业,借助华为在移动宽带连接领域的优势,抓住车联网、物联网机遇,结合大数据和云服务,构筑“硬件 软件 服务”商业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智能生活服务。”
他举例,比如在智能家居领域,将以手机为控制中心,智能手机与App带来操控的便利性,将通信模块、传感器融入家电,将物联网进家庭。而随着车联网向智能化发展,华为手机会将大数据和云服务结合,提供更好的服务,比如行车规划,驾驶习惯、偏好和安全分析等。
日前,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在华为四季度区域总裁会议上曾表态,“相信未来两三年,华为公司终端的质量会大幅度提升,让它惯性往下走。老余应该重点抓商业模式、计划管理这些方面。你们这棵桃子树上一定要结西瓜,不能就只结桃子这一种商业模式。”
这既是对华为终端的肯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余承东来说,2015年的战斗已经开始了。
余承东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出生于196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硕士。
1993年加入华为,历任3G产品总监、无线产品行销副总裁、无线产品线总裁、欧洲片区总裁、战略与Marketing总裁、终端公司董事长及消费者业务CEO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