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是一门指导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环境、观察周围事物、进行科学实验的课程。在科学课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呢?本文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编的小学科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科学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出来的。因此,上课时运用多媒体,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如在教三年级科学下册“茎越长越高”这一课时,课文要求学生去观察凤仙花的茎在四个星期里的生长变化,并做记录。可是凤仙花刚长出地面,不到一周,怎么能观察到凤仙花在四个星期里茎的生长变化呢?笔者运用了多媒体,做了个课件,播放给学生看:第一周,茎是白色的,又软又细,5厘米左右高。第二周,茎变成淡白色,较软较细,15厘米左右高。第三周,茎变成淡绿色,有点粗有点硬,高约25厘米。第四周,茎变绿色,较硬较粗,高约35厘米。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知道凤仙花茎的生长变化,很快地把观察到凤仙花茎的生长变化记录在记录表里,轻松地学到了凤仙花茎的生长变化的知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文中难点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往往会碰到一些深奥、难懂的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就能把深奥难懂的问题变得浅显易懂。
如在教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种子变成了幼苗”时,课文里讲到光合作用,由于涉及到叶绿体等微观的事物和光合作用这一复杂抽象的概念,学生学起来很困难。笔者就制作了两幅动画课件。先播放小树长成大树的动画课件给学生看,并配上录音:“一棵小树,在阳光的照射下,一天天、一年年地成长,长成了大树,它为什么能长成大树呢?它的‘食物’从哪里来呢?”再让学生去思考。然后,再给学生放一个“叶的光合作用”的动画课件。学生一看就知道植物的“食物”原来是从光合作用中得来的。阳光照射在树叶上,叶片细胞中的叶绿体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养料,并放出氧气。这个养料就是植物的“食物”。学生就这样很轻松地理解了植物叶子的光合作用过程,突破了课文中的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具体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一些内容比较抽象,小学生不容易理解。像这样的问题,教师用语言来描述是很难的。而运用多媒体,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难为易,学生学起来就轻松。
如在上三年级科学下册“水的三态变化”这一课时,笔者做了一个课件播放给学生看:地面上固态的冰在阳光的照射下开始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又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在天空中凝结成液态的小水滴,小水滴落下来又是雨水;雨水遇冷又凝结成固态的冰。学生看完课件后,就知道自然界的水就是这样循环往复三态变化的,从而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有些实验课,学生动手操作起来有些危险,如果不做实验,又不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在这个方面,多媒体技术也大有用武之地。
如在教四年级科学上册“分离食盐和水”这一课时,文中要求使用酒精灯,把食盐从食盐溶液中分离出来。课文里虽有插图,但图是静态的,学生不容易理解。于是,笔者做了个课件给学生看:第一步,出示酒精灯,让学生认识酒精灯,讲到酒精灯那个部位,就在那个部位闪一下,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第二步,点酒精灯的动画,先移去灯帽,再怎样点火,灯芯被点烧。让学生观察比较三层火焰的颜色区别:外层浅蓝色的是外焰;第二层橘红色的,是内焰;第三层深红色的,是焰芯。第三步,演示加热。出示三脚架、石棉网,装有10毫升食盐溶液的烧杯。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着石棉网加热,使石棉网受热均匀,石棉网上的烧杯受热冒出气泡,食盐慢慢地析出来。学生通过多媒体的观察,再进行实验,大大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五、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
科学的面广,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生物等诸多内容。对某些事物的探究往往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运用多媒体,能突破时空限制,变难为易,学生学起来觉得轻松,乐于去学。
如教三年级科学上册“它们吸水吗”一课时,课文里讲到古代的造纸过程。根据课文的内容,笔者做了个课件,分四个部分放给学生看:(1)古代东汉时期有个人叫蔡伦,他带着徒弟们上山割草、伐木。把割来的草和伐来的木的树皮放在釜里烹煮,再放在桶里浸泡。(2)待草和树皮有些腐烂了,放在石臼里舂捣打浆。(3)浆打成了,用纸模抄纸。(4)把抄好的纸模放在阳光下晒干。学生每看一个部分,教师结合讲解:割草伐木是造纸的原料。烹煮浸泡是为了让草和树皮加快腐烂。舂捣打浆是关键的一步,浆打得越糊,纸造得越好。纸模抄纸也是关键的一步,抄得均匀,纸张就均匀。学生通过多媒体的观看,就容易理解古代的造纸过程。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它应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许多问题,而且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教育。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有选择地运用信息技术,一定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科学教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编的小学科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科学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出来的。因此,上课时运用多媒体,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如在教三年级科学下册“茎越长越高”这一课时,课文要求学生去观察凤仙花的茎在四个星期里的生长变化,并做记录。可是凤仙花刚长出地面,不到一周,怎么能观察到凤仙花在四个星期里茎的生长变化呢?笔者运用了多媒体,做了个课件,播放给学生看:第一周,茎是白色的,又软又细,5厘米左右高。第二周,茎变成淡白色,较软较细,15厘米左右高。第三周,茎变成淡绿色,有点粗有点硬,高约25厘米。第四周,茎变绿色,较硬较粗,高约35厘米。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知道凤仙花茎的生长变化,很快地把观察到凤仙花茎的生长变化记录在记录表里,轻松地学到了凤仙花茎的生长变化的知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文中难点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往往会碰到一些深奥、难懂的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就能把深奥难懂的问题变得浅显易懂。
如在教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种子变成了幼苗”时,课文里讲到光合作用,由于涉及到叶绿体等微观的事物和光合作用这一复杂抽象的概念,学生学起来很困难。笔者就制作了两幅动画课件。先播放小树长成大树的动画课件给学生看,并配上录音:“一棵小树,在阳光的照射下,一天天、一年年地成长,长成了大树,它为什么能长成大树呢?它的‘食物’从哪里来呢?”再让学生去思考。然后,再给学生放一个“叶的光合作用”的动画课件。学生一看就知道植物的“食物”原来是从光合作用中得来的。阳光照射在树叶上,叶片细胞中的叶绿体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养料,并放出氧气。这个养料就是植物的“食物”。学生就这样很轻松地理解了植物叶子的光合作用过程,突破了课文中的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具体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一些内容比较抽象,小学生不容易理解。像这样的问题,教师用语言来描述是很难的。而运用多媒体,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难为易,学生学起来就轻松。
如在上三年级科学下册“水的三态变化”这一课时,笔者做了一个课件播放给学生看:地面上固态的冰在阳光的照射下开始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又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在天空中凝结成液态的小水滴,小水滴落下来又是雨水;雨水遇冷又凝结成固态的冰。学生看完课件后,就知道自然界的水就是这样循环往复三态变化的,从而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有些实验课,学生动手操作起来有些危险,如果不做实验,又不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在这个方面,多媒体技术也大有用武之地。
如在教四年级科学上册“分离食盐和水”这一课时,文中要求使用酒精灯,把食盐从食盐溶液中分离出来。课文里虽有插图,但图是静态的,学生不容易理解。于是,笔者做了个课件给学生看:第一步,出示酒精灯,让学生认识酒精灯,讲到酒精灯那个部位,就在那个部位闪一下,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第二步,点酒精灯的动画,先移去灯帽,再怎样点火,灯芯被点烧。让学生观察比较三层火焰的颜色区别:外层浅蓝色的是外焰;第二层橘红色的,是内焰;第三层深红色的,是焰芯。第三步,演示加热。出示三脚架、石棉网,装有10毫升食盐溶液的烧杯。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着石棉网加热,使石棉网受热均匀,石棉网上的烧杯受热冒出气泡,食盐慢慢地析出来。学生通过多媒体的观察,再进行实验,大大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五、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
科学的面广,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生物等诸多内容。对某些事物的探究往往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运用多媒体,能突破时空限制,变难为易,学生学起来觉得轻松,乐于去学。
如教三年级科学上册“它们吸水吗”一课时,课文里讲到古代的造纸过程。根据课文的内容,笔者做了个课件,分四个部分放给学生看:(1)古代东汉时期有个人叫蔡伦,他带着徒弟们上山割草、伐木。把割来的草和伐来的木的树皮放在釜里烹煮,再放在桶里浸泡。(2)待草和树皮有些腐烂了,放在石臼里舂捣打浆。(3)浆打成了,用纸模抄纸。(4)把抄好的纸模放在阳光下晒干。学生每看一个部分,教师结合讲解:割草伐木是造纸的原料。烹煮浸泡是为了让草和树皮加快腐烂。舂捣打浆是关键的一步,浆打得越糊,纸造得越好。纸模抄纸也是关键的一步,抄得均匀,纸张就均匀。学生通过多媒体的观看,就容易理解古代的造纸过程。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它应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许多问题,而且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教育。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有选择地运用信息技术,一定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科学教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