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图书馆职业培养专业人才是图书馆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是图书馆学教育的宗旨。文章分析了目前图书馆学教育与职业不对接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学教育 职业需求 存在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杨焕敏(1972-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学院图书馆,馆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河北 唐山 063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8-0119-02
为图书馆职业培养专业人才是图书馆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图书馆学教育的宗旨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2007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新年峰会把“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职业需求”作为年会的主旨报告之一,面向职业的图书馆学教育才引起业界的关注。了解目前图书馆学教育的现状,从职业需求的角度审视当今图书馆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发展中国图书馆学教育,提高图书馆学教育的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育对职业的支撑作用
于良芝认为:“职业是受过系统科学知识训练的人所从事的工作,专业化和社会化是其两大特征。职业理念或职业精神是一种职业所恪守的价值和所承担的责任,体现了该职业所积累的智慧。”她认为教育对职业的支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通过行业组织认可的专业课,传授从业所需的专业知识;(2)通过传授专业知识和职业精神,培养新成员的职业认同感,使他们在观念上认同职业的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分工上认同职业身份,在组织上认同行业协会或学会,从而为职业道德的运作奠定基础;(3)研究型大学的教育机构还是职业知识的创新平台①。
二、图书馆学教育与职业不对接的现状
我国的图书馆学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专业教育体系,为各种类型的图书馆提供了许多优秀人才,图书馆学教育与职业基本上形成了对接,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从图书馆职业的角度认真审视当今的图书馆学教育,其中也的确存在一些教育与职业不对接的现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忽视了图书馆职业价值观教育
图书馆职业价值观是图书馆的宝贵精神财富,树立了图书馆职业价值观的学生,将来会对图书馆职业全心全意地投入,信心十足地干好本职工作。然而,目前的图书馆学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有关图书馆职业价值观的教育,这与该专业学生在图书馆以外的行业就业的比例上升有着直接的关系。图书馆学毕业生到其他行业就业,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有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但图书馆学教育是以培养图书馆职业的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更多的毕业生在图书馆这一职业中充分施展他们的才能,才是图书馆学教育的成功。可见,对学生进行图书馆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是多么重要,但目前开展这方面教育的学校寥寥无几。
2002年,我国图书馆学会发布了《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它只是对图书馆员的现行行为进行了限制,并没有从思想上强化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观,也没有应用到图书馆学对在校学生的教育之中。
(二)图书馆学毕业生信息技术薄弱
图书馆学毕业生主要从事的是和图书馆学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的岗位,如文献采访、分类编目、流通阅览与参考咨询等,他们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主要是分类编目和参考咨询,难以发挥作用的岗位主要是系统和网络维护、软件开发等。信息技术薄弱是他们不能胜任所在岗位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正是这种缺陷,很多图书馆学毕业生难以从事在图书馆中层次较高的信息服务工作,从而影响了职业竞争力。
(三)理论类课程陈旧,专业类课程有待调整
目前多数学校开设的图书馆学专业必修课程,以及多数研究生教育机构开设的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基本涵盖了图书馆学专业的核心领域,大体上符合图书馆实际工作的需要②。核心课程是培养图书馆学学生未来职业竞争力的关键,但在图书馆学课程设置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当前图书馆环境变化的内容,比如理论类课程内容陈旧、理论滞后于实践、忽视技术方法类课程的教育、传统的图书馆学课程仍占较大比重、信息技术和方法类课程未能与专业特点很好地结合起来等,这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非常不利。针对目前一些不适合职业需求的课程设置,必须进行调整。
(四)图书馆学专业的馆员科研能力较弱
由于近年来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非常迅速,而图书馆学专业的馆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弱,从而限制了他们科研能力的拓展。同时,相对于教学及科研人员来讲,他们的科研意识也较淡漠,甚至有人认为科研与自己关系不大,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这种状况与学校的整体科研发展极不和谐。现代图书馆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人,作为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馆员,也应积极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使自己成为学校教学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改变上述状况,就要从图书馆学教育阶段做起,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面向职业的图书馆学教育的对策
如何解决图书馆学教育与图书馆职业所需人才的对接问题呢?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对专业教育的指导与监督
我国图书馆界应推动图书馆立法步伐,建立起包括专业教育认可制度、学位制度、图书馆员资格证书制度等一系列内容的完备法律体系,使图书馆事业在资金保障、教育体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③。首先,图书馆学界应增加对国外图书馆法律法规的介绍,尤其是有关前沿成果、研究热点的介绍,加强对国内图书馆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其次,教师要及时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增加对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讲解,经常与学生探讨国内外相关领域法律建设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兴趣,为我国《图书馆法》的早日出台提供人才支持。
2002年7月,教育部图书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这对于推动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指委肩负着指导和监督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图书馆学教育界应在教指委的监督和指导下,不断推进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图书馆学课程体系建设
2008年,教指委会议讨论确定了《高等学校图书馆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主要内容,《规范》规定了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知识体系由通识教育内容、专业教育内容和综合教育内容三部分相关知识体系构成④。其中专业教育内容由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并初步规定了12门课程为图书馆学核心课程。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图书馆学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因此,图书馆学课程体系和内容建设要居于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核心地位,以便对图书馆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1.进行图书馆职业价值观教育。图书馆学教育要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目标。首先,使学生从主观上认识到图书馆职业的社会使命并产生认同感,进一步形成对图书馆职业的价值认同。其次,使学生树立起对图书馆职业的尊重和敬意,由此产生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乐意奉献于这个职业。再次,针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自身职业的崇高。图书馆职业价值观是构筑图书馆文化的基石,也是图书馆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包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队协作、开拓创新、职业精神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应该是职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该专业毕业生职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属于“硬实力”,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就是职业竞争力的“软实力”。图书馆职业价值观以树立人文精神为核心,要把这种观念渗透到图书馆学教育的全过程,这样才会使图书馆专业学生热爱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增强他们对自己职业的信心,从而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
2.改进图书馆学理论课程教学。图书馆学理论对提升图书馆学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是深层次的,因此,不是削弱图书馆学理论课程的教学,而是应该改进。理论类课程或是理论性内容要讲求科学性和致用性。目前有些观点对理论类课程或理论研究持批评态度,不是说图书馆学理论没有价值,主要是指理论类课程内容陈旧,理论滞后于实践,理论教学和研究不能指导实践活动。由于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使图书馆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图书馆实践活动内容得到不断丰富和拓展,而相应的图书馆理论却没得到及时的提炼和升华,理论的发展滞后于实践的发展,不能适应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的需要。因而,要改进图书馆学理论课程教学,将国内外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理论前沿及时介绍给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以便学生把所学知识在科研活动中及时地消化和吸收,这有利于推动该领域的理论发展;同时呼吁该领域的研究者从当前的图书馆实践活动中善于总结、提炼,把图书馆实践活动中的精髓上升到理论高度,不断丰富该学科的理论内涵,以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理论的发展要求。
3.加大技术与方法类课程教学。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技术,没必要也不可能对学生进行大量信息技术的宽泛的教育,而是要选择与图书馆学专业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技术,使之与图书馆学核心课程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掌握基本信息技术后,要在实习中强化实际操作能力,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有赖于感性、直观的实习和实践。所以,在加大技术和方法类课程教学的同时,也应增加相关课程的实习。图书馆学专业的技术和方法类课程设置,要注意把重点放在如何应用技术这一手段去组织信息知识和提供信息服务上,课程设计要凸显以职业需求变化为出发点的职业竞争力的培养。
加大技术和方法类课程的教学与实习,除了要求学校加大资金投入外,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适应新技术应用的需要。
4.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其他专业相比,图书馆学专业学生能够做到:系统地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步骤,能够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这些能力是该专业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优势所在。在图书馆学教学过程中,应将文献信息检索技能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在所学专业课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获取信息的方法运用到对专业课程的深入研究过程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学习与科研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研的机会,这样,学生既有深厚的图书馆学理论基础,又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图书馆学教育在为信息化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同时,也为推动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发展储备了力量。
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具体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实习相结合,善于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积极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来。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让他们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关注学科的前沿动态,鼓励学生积极申报与本专业相关的科研课题等。学生在平时只要勤学、多练、经常积累、善于总结,科研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
图书馆学教育要面向职业,这就要求图书馆界对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与职业的需求情况有正确的估计,对图书馆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有较为准确的判断。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使图书馆学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以不断提高图书馆学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注释]
①于良芝.图书馆学教育呼唤战略思维[J].图书与情报,2006(4):27.
②肖希明,司莉,黄如花.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8(1):10.
③杨沛超,杨琳.智慧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J].情报资料工作,2003(6):61.
④沙勇忠.迈向数字时代的图书馆学教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1):71.
[关键词]图书馆学教育 职业需求 存在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杨焕敏(1972-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学院图书馆,馆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河北 唐山 063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8-0119-02
为图书馆职业培养专业人才是图书馆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图书馆学教育的宗旨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2007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新年峰会把“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职业需求”作为年会的主旨报告之一,面向职业的图书馆学教育才引起业界的关注。了解目前图书馆学教育的现状,从职业需求的角度审视当今图书馆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发展中国图书馆学教育,提高图书馆学教育的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育对职业的支撑作用
于良芝认为:“职业是受过系统科学知识训练的人所从事的工作,专业化和社会化是其两大特征。职业理念或职业精神是一种职业所恪守的价值和所承担的责任,体现了该职业所积累的智慧。”她认为教育对职业的支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通过行业组织认可的专业课,传授从业所需的专业知识;(2)通过传授专业知识和职业精神,培养新成员的职业认同感,使他们在观念上认同职业的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分工上认同职业身份,在组织上认同行业协会或学会,从而为职业道德的运作奠定基础;(3)研究型大学的教育机构还是职业知识的创新平台①。
二、图书馆学教育与职业不对接的现状
我国的图书馆学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专业教育体系,为各种类型的图书馆提供了许多优秀人才,图书馆学教育与职业基本上形成了对接,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从图书馆职业的角度认真审视当今的图书馆学教育,其中也的确存在一些教育与职业不对接的现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忽视了图书馆职业价值观教育
图书馆职业价值观是图书馆的宝贵精神财富,树立了图书馆职业价值观的学生,将来会对图书馆职业全心全意地投入,信心十足地干好本职工作。然而,目前的图书馆学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有关图书馆职业价值观的教育,这与该专业学生在图书馆以外的行业就业的比例上升有着直接的关系。图书馆学毕业生到其他行业就业,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有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但图书馆学教育是以培养图书馆职业的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更多的毕业生在图书馆这一职业中充分施展他们的才能,才是图书馆学教育的成功。可见,对学生进行图书馆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是多么重要,但目前开展这方面教育的学校寥寥无几。
2002年,我国图书馆学会发布了《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它只是对图书馆员的现行行为进行了限制,并没有从思想上强化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观,也没有应用到图书馆学对在校学生的教育之中。
(二)图书馆学毕业生信息技术薄弱
图书馆学毕业生主要从事的是和图书馆学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的岗位,如文献采访、分类编目、流通阅览与参考咨询等,他们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主要是分类编目和参考咨询,难以发挥作用的岗位主要是系统和网络维护、软件开发等。信息技术薄弱是他们不能胜任所在岗位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正是这种缺陷,很多图书馆学毕业生难以从事在图书馆中层次较高的信息服务工作,从而影响了职业竞争力。
(三)理论类课程陈旧,专业类课程有待调整
目前多数学校开设的图书馆学专业必修课程,以及多数研究生教育机构开设的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基本涵盖了图书馆学专业的核心领域,大体上符合图书馆实际工作的需要②。核心课程是培养图书馆学学生未来职业竞争力的关键,但在图书馆学课程设置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当前图书馆环境变化的内容,比如理论类课程内容陈旧、理论滞后于实践、忽视技术方法类课程的教育、传统的图书馆学课程仍占较大比重、信息技术和方法类课程未能与专业特点很好地结合起来等,这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非常不利。针对目前一些不适合职业需求的课程设置,必须进行调整。
(四)图书馆学专业的馆员科研能力较弱
由于近年来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非常迅速,而图书馆学专业的馆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弱,从而限制了他们科研能力的拓展。同时,相对于教学及科研人员来讲,他们的科研意识也较淡漠,甚至有人认为科研与自己关系不大,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这种状况与学校的整体科研发展极不和谐。现代图书馆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人,作为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馆员,也应积极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使自己成为学校教学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改变上述状况,就要从图书馆学教育阶段做起,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面向职业的图书馆学教育的对策
如何解决图书馆学教育与图书馆职业所需人才的对接问题呢?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对专业教育的指导与监督
我国图书馆界应推动图书馆立法步伐,建立起包括专业教育认可制度、学位制度、图书馆员资格证书制度等一系列内容的完备法律体系,使图书馆事业在资金保障、教育体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③。首先,图书馆学界应增加对国外图书馆法律法规的介绍,尤其是有关前沿成果、研究热点的介绍,加强对国内图书馆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其次,教师要及时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增加对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讲解,经常与学生探讨国内外相关领域法律建设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兴趣,为我国《图书馆法》的早日出台提供人才支持。
2002年7月,教育部图书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这对于推动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指委肩负着指导和监督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图书馆学教育界应在教指委的监督和指导下,不断推进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图书馆学课程体系建设
2008年,教指委会议讨论确定了《高等学校图书馆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主要内容,《规范》规定了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知识体系由通识教育内容、专业教育内容和综合教育内容三部分相关知识体系构成④。其中专业教育内容由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并初步规定了12门课程为图书馆学核心课程。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图书馆学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因此,图书馆学课程体系和内容建设要居于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核心地位,以便对图书馆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1.进行图书馆职业价值观教育。图书馆学教育要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目标。首先,使学生从主观上认识到图书馆职业的社会使命并产生认同感,进一步形成对图书馆职业的价值认同。其次,使学生树立起对图书馆职业的尊重和敬意,由此产生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乐意奉献于这个职业。再次,针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自身职业的崇高。图书馆职业价值观是构筑图书馆文化的基石,也是图书馆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包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队协作、开拓创新、职业精神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应该是职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该专业毕业生职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属于“硬实力”,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就是职业竞争力的“软实力”。图书馆职业价值观以树立人文精神为核心,要把这种观念渗透到图书馆学教育的全过程,这样才会使图书馆专业学生热爱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增强他们对自己职业的信心,从而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
2.改进图书馆学理论课程教学。图书馆学理论对提升图书馆学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是深层次的,因此,不是削弱图书馆学理论课程的教学,而是应该改进。理论类课程或是理论性内容要讲求科学性和致用性。目前有些观点对理论类课程或理论研究持批评态度,不是说图书馆学理论没有价值,主要是指理论类课程内容陈旧,理论滞后于实践,理论教学和研究不能指导实践活动。由于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使图书馆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图书馆实践活动内容得到不断丰富和拓展,而相应的图书馆理论却没得到及时的提炼和升华,理论的发展滞后于实践的发展,不能适应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的需要。因而,要改进图书馆学理论课程教学,将国内外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理论前沿及时介绍给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以便学生把所学知识在科研活动中及时地消化和吸收,这有利于推动该领域的理论发展;同时呼吁该领域的研究者从当前的图书馆实践活动中善于总结、提炼,把图书馆实践活动中的精髓上升到理论高度,不断丰富该学科的理论内涵,以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理论的发展要求。
3.加大技术与方法类课程教学。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技术,没必要也不可能对学生进行大量信息技术的宽泛的教育,而是要选择与图书馆学专业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技术,使之与图书馆学核心课程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掌握基本信息技术后,要在实习中强化实际操作能力,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有赖于感性、直观的实习和实践。所以,在加大技术和方法类课程教学的同时,也应增加相关课程的实习。图书馆学专业的技术和方法类课程设置,要注意把重点放在如何应用技术这一手段去组织信息知识和提供信息服务上,课程设计要凸显以职业需求变化为出发点的职业竞争力的培养。
加大技术和方法类课程的教学与实习,除了要求学校加大资金投入外,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适应新技术应用的需要。
4.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其他专业相比,图书馆学专业学生能够做到:系统地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步骤,能够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这些能力是该专业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优势所在。在图书馆学教学过程中,应将文献信息检索技能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在所学专业课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获取信息的方法运用到对专业课程的深入研究过程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学习与科研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研的机会,这样,学生既有深厚的图书馆学理论基础,又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图书馆学教育在为信息化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同时,也为推动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发展储备了力量。
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具体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实习相结合,善于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积极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来。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让他们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关注学科的前沿动态,鼓励学生积极申报与本专业相关的科研课题等。学生在平时只要勤学、多练、经常积累、善于总结,科研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
图书馆学教育要面向职业,这就要求图书馆界对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与职业的需求情况有正确的估计,对图书馆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有较为准确的判断。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使图书馆学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以不断提高图书馆学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注释]
①于良芝.图书馆学教育呼唤战略思维[J].图书与情报,2006(4):27.
②肖希明,司莉,黄如花.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8(1):10.
③杨沛超,杨琳.智慧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J].情报资料工作,2003(6):61.
④沙勇忠.迈向数字时代的图书馆学教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