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绿肥种植是湖北省浠水县发展绿色农业、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可有效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渐认识到发展绿肥的重要性。基于此,分析了浠水县绿肥种植的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生产潜力,提出了强化政策支持、建设新技术开发基地、普及绿肥高产栽培技术的绿肥生产恢复与发展对策。
关键词 绿肥;生产现状;湖北省浠水县
中图分类号:S55 文献标志码:C DOI: 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1.072
绿肥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种植绿肥作物不仅是农作物种植制度中重要的轮作倒茬措施,而且对改土培肥、提升耕地质量和增加农业效益有重要意义。
1 绿肥种植主要效果
1.1 提高土壤肥力
2014年,浠水县土肥站的试验结果表明,绿肥翻压还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0.1~0.7 g·kg-1,碱解氮含量提高5.0~20.5 mg·kg-1,有效磷含量提高1.0~3.6 mg·kg-1,速效钾含量提高1.8~5.7 mg·kg-1。可见,绿肥翻压还田可以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1.2 降低化肥的施用量
绿肥还田的养分迅速矿化,并积累在耕作层,能够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绿肥含有大量的氮、磷、钾、有机质和微生物等营养物质,可供作物吸收,使化肥用量大大减少。浠水县土肥站2013年的绿肥替减化肥试验结果显示,绿肥还田使化肥用量替减10%~25%。
1.3 治理退化耕地土壤
浠水縣土肥站2016年的研究表明,绿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缓冲能力,抑制耕地土壤酸化。同时,种植绿肥也能改造中低产土壤,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减肥增效。
1.4 增加农作物产量
绿肥中含有植物所需要的大量营养成分,为农作物的高产提供了前提条件。2014年,浠水县土肥站的研究结果显示,绿肥翻压还田后,水稻的苗期长势比没有绿肥的长势明显更好,作物一般增产5%~8%。
2 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升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力,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发展绿肥生产,是“藏粮于地”、发展绿色农业、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有效举措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浠水县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双季稻面积逐渐减少。到2020年,浠水县双季稻面积仅9 000 hm2,仅占水稻面积的18%,形成了“一季中稻、中稻-再生稻、一季晚稻、双季稻”的耕作制度。水田复种指数快速减小,冬闲田面积显著扩大。冬闲田是浠水县发展绿肥的一大潜力。浠水县常年有冬闲田16 667 hm2,可种植绿肥
8 667 m2以上,再加上果茶园及大量的作物茬口间隙,在不与粮食作物“争地、争时空”的前提下,具有恢复发展绿肥作物生产的条件。若利用其发展绿肥,绿肥面积可增加3 333 hm2。另外,浠水县属亚热带气候,水、热和光等气候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绿肥生产的先天气候优势。同时绿肥作物与粮油作物轮作也是实现耕地用养结合、改良中低产田的重要措施。目前,浠水县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65%以上,若以3~5年为1个周期,每年可再发展绿肥8 000 hm2。
浠水县绿肥生产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1)种植绿肥的面积少、单产低。浠水县水田与旱地绿肥总面积不到3 333 hm2,平均667 m2产量不足500 kg。2)种植绿肥用途单一、形式单一和品种单一。绿肥作用仅具有培肥功能,种植经济效益低。种植模式主要是“双季稻(中稻)-紫云英”绿肥种植模式,适宜浠水县种植的高产绿肥品种少,主要是紫云英、蚕豆和豌豆。3)绿肥种植技术粗糙落后,远远不适应绿肥种植的要求。4)优质绿肥资源缺乏,且绿肥种子价格偏高,紫云英单价在20元/kg以上,严重挫伤了浠水县绿肥种植的积极性[1-2]。
3 对策
为了使“藏粮于地”的农业措施真正发挥作用,浠水县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经济、环保、生态”观念,紧紧围绕“提高绿肥种植效益”这一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因地制宜,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充分发挥浠水县土地、茬口、品种及水资源等优势,主攻产量和面积,多品种、多形式、多用途和多种类发展绿肥。
3.1 强化政策支持
为了恢复绿肥的种植面积和不断提高鲜草产量,可以在政策上采取一些措施,如将耕地保养纳入村规民约,农业资金补贴向绿肥种植农户倾斜等。在绿肥生产责任制方面,采取“四定一奖”,即定面积、定茬口、定品种、定鲜草产量和超奖减赔。凡是不按照规定完成绿肥面积和产量指标的农户,应依地力消耗的不同情况,减免耕地补贴,地力退化严重的土地应征收土地保养费,凡是绿肥生产效果好的农户,应给予奖励。
3.2 建设新技术开发基地
在基地上设置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区、示范区及种子繁殖区。基地可选择浠水县中部丘陵地区关口快岭办事处,基地面积667 hm2。科学规划绿肥种子引进、试验、示范和繁殖区域,保证浠水县发展绿肥所需品种、数量和质量,确保浠水县绿肥生产的健康发展。在抓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切实抓好种子的选育和调配工作。红花草、苕子过去一直是浠水县的主体品种,但苕子生长期太长,影响下茬作物生长。因此,应选用成熟早、新鲜、产种量较高的苕子,6月10日左右即可收获种子。在种植技术上对种子田进行改进,改苕、麦混播留种为苕、麦间条播留种,控制苕子的密度,提高产种量,同时便于苕、麦分开收获[3]。为提高产种量,加强治虫、灌水、打顶措施,使种子产量提高1倍左右。除了抓好种子生产外,还应积极调配绿肥种子,从外县、外省及时调种到浠水县,为种足绿肥备好种子。
3.3 大力推广绿肥种植高产栽培技术 3.3.1 大力建设绿肥种植样板
在恢复冬绿肥种植初期,浠水县农民对种绿肥的认识不足。当前突出的问题是“五怕”,即怕影响冬耕、怕影响作物布局、怕绿肥长不起来、怕绿肥种子价格高增加成本、怕碰伤作物影响产量,核心问题是绿肥种植效益低。一些农民种植绿肥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除了通过召开会议、印发材料来宣传种植绿肥的好处外,还应大力建设绿肥种植试验示范样板,抓住绿肥种植可培肥地力、增产增收等事实,召开现场观摩会,组织农民参观,用“看得到、学到得、做得到”的事实教育干部群众,提高农民对绿肥种植的认识。在抓思想、解决认识问题的同时,联系实际,按照技术与措施要求,实行合理轮作,继续坚持稻、麦、油、棉-绿合理轮作制度,合理调整水稻、小麦、油菜和马铃薯等作物的面积,压缩冬闲田,开发冬季农业[4]。积极发展春夏绿肥,确保耕地至少3年轮作一次绿肥。要抓好绿肥鲜草产量,每667 m2的鲜草产量一般不低于1 500 kg,春夏绿肥不低于1 000 kg。主要抓“四苗”,即早苗、齐苗、全苗、壮苗,为绿肥作物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3.3.2 推广绿肥成套栽培技术
在绿肥恢复发展阶段,应大力普及成套绿肥高产栽培技术,大力推广“早、肥、菌、密、管”5字技术。1)适期早播。苕子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红花草于9月中下旬播种。适期早播有利于多分枝、抗寒防凍、提高鲜草产量,苕子9月上旬播种,红花草9月中旬播种,可将鲜草量提高15.1%以上。2)带肥播种。带土杂肥和磷肥播种,有利于提高植株的农艺性状和鲜草产量,增施磷肥可将鲜草产量提高13%以上。3)接种根瘤菌。接种根瘤菌是绿肥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能使绿肥鲜草增产20%以上。4)合理密植,这也是提高绿肥鲜草的重要措施之一。红花草的播量为4 kg、苕子为5 kg,以造成适宜的群体结构,增加鲜草量。5)及时开好三沟,灌水、排水。苗期灌水可以获得全苗、齐苗,为高产打基础。中后期灌水可以防旱保苗,及时补充养分,增加分枝高度,提高鲜草产量,一般灌水一次可将鲜草产量提升10.2%以上。但绿肥也怕涝渍,还应注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5]。
3.3.3 大力创新绿肥栽培技术
1)大面积推广不同绿肥品种混播模式。混播模式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空间、土壤和光能,形成地上“三层楼”、地下“三层根”,地上产鲜草、地下增加草根的种植模式。一般混播后比对照田增产10.1%以上,最高可达20%。目前,浠水县推广的混播模式是紫云英与油菜混播。2010年,浠水县洗马河东试验结果表明,混播比例为4∶1时鲜草产量最高。认真确定主体品种及混播量的比例,争取获得高产。2)充分利用作物生长间隙的土壤、光照等自然资源,大力推广间、套绿肥。既能增加粮油果等作物的面积和产量,又能增加绿肥播种面积和提高鲜草产量,是增加绿色肥料的有效措施。浠水县已有成功实践的模式,如麦(棉)-肥、果(茶)-肥等模式。发展旱地作物套、间绿肥,既能保持水土、培肥地力,又美能化环境,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业绿色发展。3)狠抓追施发草肥。追施发草肥能及时补充绿肥作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根瘤固氮酶的活性,增加其固氮能力,是提高鲜草量的有效措施。一般每667 m2追施化肥4~6 kg,鲜草产量可增加15%以上。追施发草肥,主要应突出一个“早”字,力争2月下旬到3月上旬追施结束,追肥量控制在每667 m2施加氮肥3 kg以下,避免追肥过多抑制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同时,在追肥时要进行合理灌溉。
4 结语
绿肥是纯天然清洁有机肥源,具有提供养分、用地养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冬季绿肥种植是浠水县开发冬季农业、保护耕地质量的一项主要措施,也是浠水县中北丘陵地区土壤保肥保土保水、培肥地力、发展旱作农业有效举措之一。此外,连片种植绿肥还可以美丽田园、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因此,在推进绿肥产业发展过程中,浠水应牢固树立“经济、环保、生态”观念,紧紧围绕着“提高绿肥种植效益”这一根本目标,主攻产量和面积,促进浠水县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颖,张德才,鲁明星,等.湖北省有机肥料资源与利用问题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2(6):67-69.
[2] 曹卫东,黄鸿翔.关于我国恢复和发展绿肥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4):1-3.
[3] 李祖发.当前我省绿肥生产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意见[J].湖北农业科学,1984(9):20-23.
[4] 聂军,廖育林,彭科林,等.湖南省绿肥作物生产现状与展望[J].湖南农业科学,2009(2):77-80.
[5] 熊迎,翟国栋,马海青.稻田紫云英与油菜混播不同配比效益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3):5677-5679.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绿肥;生产现状;湖北省浠水县
中图分类号:S55 文献标志码:C DOI: 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1.072
绿肥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种植绿肥作物不仅是农作物种植制度中重要的轮作倒茬措施,而且对改土培肥、提升耕地质量和增加农业效益有重要意义。
1 绿肥种植主要效果
1.1 提高土壤肥力
2014年,浠水县土肥站的试验结果表明,绿肥翻压还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0.1~0.7 g·kg-1,碱解氮含量提高5.0~20.5 mg·kg-1,有效磷含量提高1.0~3.6 mg·kg-1,速效钾含量提高1.8~5.7 mg·kg-1。可见,绿肥翻压还田可以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1.2 降低化肥的施用量
绿肥还田的养分迅速矿化,并积累在耕作层,能够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绿肥含有大量的氮、磷、钾、有机质和微生物等营养物质,可供作物吸收,使化肥用量大大减少。浠水县土肥站2013年的绿肥替减化肥试验结果显示,绿肥还田使化肥用量替减10%~25%。
1.3 治理退化耕地土壤
浠水縣土肥站2016年的研究表明,绿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缓冲能力,抑制耕地土壤酸化。同时,种植绿肥也能改造中低产土壤,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减肥增效。
1.4 增加农作物产量
绿肥中含有植物所需要的大量营养成分,为农作物的高产提供了前提条件。2014年,浠水县土肥站的研究结果显示,绿肥翻压还田后,水稻的苗期长势比没有绿肥的长势明显更好,作物一般增产5%~8%。
2 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升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力,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发展绿肥生产,是“藏粮于地”、发展绿色农业、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有效举措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浠水县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双季稻面积逐渐减少。到2020年,浠水县双季稻面积仅9 000 hm2,仅占水稻面积的18%,形成了“一季中稻、中稻-再生稻、一季晚稻、双季稻”的耕作制度。水田复种指数快速减小,冬闲田面积显著扩大。冬闲田是浠水县发展绿肥的一大潜力。浠水县常年有冬闲田16 667 hm2,可种植绿肥
8 667 m2以上,再加上果茶园及大量的作物茬口间隙,在不与粮食作物“争地、争时空”的前提下,具有恢复发展绿肥作物生产的条件。若利用其发展绿肥,绿肥面积可增加3 333 hm2。另外,浠水县属亚热带气候,水、热和光等气候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绿肥生产的先天气候优势。同时绿肥作物与粮油作物轮作也是实现耕地用养结合、改良中低产田的重要措施。目前,浠水县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65%以上,若以3~5年为1个周期,每年可再发展绿肥8 000 hm2。
浠水县绿肥生产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1)种植绿肥的面积少、单产低。浠水县水田与旱地绿肥总面积不到3 333 hm2,平均667 m2产量不足500 kg。2)种植绿肥用途单一、形式单一和品种单一。绿肥作用仅具有培肥功能,种植经济效益低。种植模式主要是“双季稻(中稻)-紫云英”绿肥种植模式,适宜浠水县种植的高产绿肥品种少,主要是紫云英、蚕豆和豌豆。3)绿肥种植技术粗糙落后,远远不适应绿肥种植的要求。4)优质绿肥资源缺乏,且绿肥种子价格偏高,紫云英单价在20元/kg以上,严重挫伤了浠水县绿肥种植的积极性[1-2]。
3 对策
为了使“藏粮于地”的农业措施真正发挥作用,浠水县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经济、环保、生态”观念,紧紧围绕“提高绿肥种植效益”这一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因地制宜,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充分发挥浠水县土地、茬口、品种及水资源等优势,主攻产量和面积,多品种、多形式、多用途和多种类发展绿肥。
3.1 强化政策支持
为了恢复绿肥的种植面积和不断提高鲜草产量,可以在政策上采取一些措施,如将耕地保养纳入村规民约,农业资金补贴向绿肥种植农户倾斜等。在绿肥生产责任制方面,采取“四定一奖”,即定面积、定茬口、定品种、定鲜草产量和超奖减赔。凡是不按照规定完成绿肥面积和产量指标的农户,应依地力消耗的不同情况,减免耕地补贴,地力退化严重的土地应征收土地保养费,凡是绿肥生产效果好的农户,应给予奖励。
3.2 建设新技术开发基地
在基地上设置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区、示范区及种子繁殖区。基地可选择浠水县中部丘陵地区关口快岭办事处,基地面积667 hm2。科学规划绿肥种子引进、试验、示范和繁殖区域,保证浠水县发展绿肥所需品种、数量和质量,确保浠水县绿肥生产的健康发展。在抓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切实抓好种子的选育和调配工作。红花草、苕子过去一直是浠水县的主体品种,但苕子生长期太长,影响下茬作物生长。因此,应选用成熟早、新鲜、产种量较高的苕子,6月10日左右即可收获种子。在种植技术上对种子田进行改进,改苕、麦混播留种为苕、麦间条播留种,控制苕子的密度,提高产种量,同时便于苕、麦分开收获[3]。为提高产种量,加强治虫、灌水、打顶措施,使种子产量提高1倍左右。除了抓好种子生产外,还应积极调配绿肥种子,从外县、外省及时调种到浠水县,为种足绿肥备好种子。
3.3 大力推广绿肥种植高产栽培技术 3.3.1 大力建设绿肥种植样板
在恢复冬绿肥种植初期,浠水县农民对种绿肥的认识不足。当前突出的问题是“五怕”,即怕影响冬耕、怕影响作物布局、怕绿肥长不起来、怕绿肥种子价格高增加成本、怕碰伤作物影响产量,核心问题是绿肥种植效益低。一些农民种植绿肥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除了通过召开会议、印发材料来宣传种植绿肥的好处外,还应大力建设绿肥种植试验示范样板,抓住绿肥种植可培肥地力、增产增收等事实,召开现场观摩会,组织农民参观,用“看得到、学到得、做得到”的事实教育干部群众,提高农民对绿肥种植的认识。在抓思想、解决认识问题的同时,联系实际,按照技术与措施要求,实行合理轮作,继续坚持稻、麦、油、棉-绿合理轮作制度,合理调整水稻、小麦、油菜和马铃薯等作物的面积,压缩冬闲田,开发冬季农业[4]。积极发展春夏绿肥,确保耕地至少3年轮作一次绿肥。要抓好绿肥鲜草产量,每667 m2的鲜草产量一般不低于1 500 kg,春夏绿肥不低于1 000 kg。主要抓“四苗”,即早苗、齐苗、全苗、壮苗,为绿肥作物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3.3.2 推广绿肥成套栽培技术
在绿肥恢复发展阶段,应大力普及成套绿肥高产栽培技术,大力推广“早、肥、菌、密、管”5字技术。1)适期早播。苕子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红花草于9月中下旬播种。适期早播有利于多分枝、抗寒防凍、提高鲜草产量,苕子9月上旬播种,红花草9月中旬播种,可将鲜草量提高15.1%以上。2)带肥播种。带土杂肥和磷肥播种,有利于提高植株的农艺性状和鲜草产量,增施磷肥可将鲜草产量提高13%以上。3)接种根瘤菌。接种根瘤菌是绿肥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能使绿肥鲜草增产20%以上。4)合理密植,这也是提高绿肥鲜草的重要措施之一。红花草的播量为4 kg、苕子为5 kg,以造成适宜的群体结构,增加鲜草量。5)及时开好三沟,灌水、排水。苗期灌水可以获得全苗、齐苗,为高产打基础。中后期灌水可以防旱保苗,及时补充养分,增加分枝高度,提高鲜草产量,一般灌水一次可将鲜草产量提升10.2%以上。但绿肥也怕涝渍,还应注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5]。
3.3.3 大力创新绿肥栽培技术
1)大面积推广不同绿肥品种混播模式。混播模式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空间、土壤和光能,形成地上“三层楼”、地下“三层根”,地上产鲜草、地下增加草根的种植模式。一般混播后比对照田增产10.1%以上,最高可达20%。目前,浠水县推广的混播模式是紫云英与油菜混播。2010年,浠水县洗马河东试验结果表明,混播比例为4∶1时鲜草产量最高。认真确定主体品种及混播量的比例,争取获得高产。2)充分利用作物生长间隙的土壤、光照等自然资源,大力推广间、套绿肥。既能增加粮油果等作物的面积和产量,又能增加绿肥播种面积和提高鲜草产量,是增加绿色肥料的有效措施。浠水县已有成功实践的模式,如麦(棉)-肥、果(茶)-肥等模式。发展旱地作物套、间绿肥,既能保持水土、培肥地力,又美能化环境,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业绿色发展。3)狠抓追施发草肥。追施发草肥能及时补充绿肥作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根瘤固氮酶的活性,增加其固氮能力,是提高鲜草量的有效措施。一般每667 m2追施化肥4~6 kg,鲜草产量可增加15%以上。追施发草肥,主要应突出一个“早”字,力争2月下旬到3月上旬追施结束,追肥量控制在每667 m2施加氮肥3 kg以下,避免追肥过多抑制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同时,在追肥时要进行合理灌溉。
4 结语
绿肥是纯天然清洁有机肥源,具有提供养分、用地养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冬季绿肥种植是浠水县开发冬季农业、保护耕地质量的一项主要措施,也是浠水县中北丘陵地区土壤保肥保土保水、培肥地力、发展旱作农业有效举措之一。此外,连片种植绿肥还可以美丽田园、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因此,在推进绿肥产业发展过程中,浠水应牢固树立“经济、环保、生态”观念,紧紧围绕着“提高绿肥种植效益”这一根本目标,主攻产量和面积,促进浠水县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颖,张德才,鲁明星,等.湖北省有机肥料资源与利用问题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2(6):67-69.
[2] 曹卫东,黄鸿翔.关于我国恢复和发展绿肥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4):1-3.
[3] 李祖发.当前我省绿肥生产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意见[J].湖北农业科学,1984(9):20-23.
[4] 聂军,廖育林,彭科林,等.湖南省绿肥作物生产现状与展望[J].湖南农业科学,2009(2):77-80.
[5] 熊迎,翟国栋,马海青.稻田紫云英与油菜混播不同配比效益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3):5677-5679.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