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高中生物学“插图教学”的作用
1.1利用插图,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生物学知识
利用课本中的某些插图,创设问题情境,可很快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如必修三第28页图2-1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利用此图,可帮助学生掌握以下相关知识: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在名称上有何特点?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作用于哪里?垂体分泌的激素作用于哪里?通过学习这个示意图,学生不仅掌握了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而且可引导学生运用或模仿这个示意图,绘制和说明血液中性激素调节等生物学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知识拓展的能力。
1.2利用插图,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难以理解的知识
利用教材中的某些插图,可促进学生对难以理解的微观结构的理解和记忆。而正是利用这些生物体的微观结构的显微照片图、示意图、模式图有着直观、形象的特点,学生读图后对结构一目了然,脑海中形成了形象记忆,从而容易记忆知识。如:必修一第46页图3-7“动物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使学生明白动物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也就理解了动物体与植物体结构不同的原因,树立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1.3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插图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某些程序性的图解、图表等,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归纳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
1.4利用插图,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教师在插图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恰当运用教材中风景图、生物学史图、结构图等各种插图,这对发展学生的情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有独到的价值。
2高中生物“插图教学”的教学策略
通过插图教学,引导并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是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施生物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对学生理解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1据插图创情景,提高学习效果
良好的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中每一幅插图其实就是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在插图教学中,依据插图背景讲一个小故事,或放一段录像,使学生融入到图象的情景中,从而能产生出“好奇、解疑的心情”,学习兴趣由此产生。如必修三第4章第3节第73页中有4幅反映种间关系的实例的彩图。教师可提出与图相关的问题。问:这4幅图分别表现出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放一小段预先录制好的各种生物生活的录像。提示学生如要进一步了解各种关系,就需要学习下面的内容。这样学生产生了浓烈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了学习效果。
2.2 据语言设插图,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插图教学中,若没有与课本文字对应的插图或当图中内容传达的信息比课本简单时,教师应及时据文设图,将语言插图化,以突破重点和难点。如在讲述必修一中的“有氧呼吸”时,需要学生弄清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有氧呼吸各阶段的场所;二是有氧呼吸各阶段的原料;三是有氧呼吸原料中C、H、O的去向分别。但右图“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中并没有与这些问题相应的全部内容。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边看边讲解的方法,同时也要求学生边听边画边理解,最后让学生描述三阶段场所、原料、元素的去向等。如此,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了该部分内容。
2.3分析实验插图,深化知识的探究性
“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插图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实验插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形成,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如在引导学生分析必修一第3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恩格尔曼水绵示意图”时,教师可针对插图创设如下问题:①实验目的是什么?②恩格尔曼水绵实验的条件是什么?③该实验是如何设置对照的?④该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好氧型细菌?用厌氧型细菌是否可以?⑤该实验中为什么要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植物?⑥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情景,然后适当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大胆联想,推导出基于科学的结论。
2.4绘制生物插图,深化知识的直观性
将知识图像化,突出展示生物知识的本质特征,是增强知识直观性、形象性的有效手段,能加快学生的认知。教师在插图教学中可尽量通过画图训练,促进学生理解、记忆生物知识。如在“减数分裂”的教学过程中,可要求学生画出某生物两对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以及次级精(卵)母细胞和精(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并标出它们各个时期的DNA分子数。绘制生物图可以突出生物知识的直观性,极大地扩展学生感性认知的范围。
1.1利用插图,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生物学知识
利用课本中的某些插图,创设问题情境,可很快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如必修三第28页图2-1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利用此图,可帮助学生掌握以下相关知识: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在名称上有何特点?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作用于哪里?垂体分泌的激素作用于哪里?通过学习这个示意图,学生不仅掌握了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而且可引导学生运用或模仿这个示意图,绘制和说明血液中性激素调节等生物学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知识拓展的能力。
1.2利用插图,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难以理解的知识
利用教材中的某些插图,可促进学生对难以理解的微观结构的理解和记忆。而正是利用这些生物体的微观结构的显微照片图、示意图、模式图有着直观、形象的特点,学生读图后对结构一目了然,脑海中形成了形象记忆,从而容易记忆知识。如:必修一第46页图3-7“动物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使学生明白动物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也就理解了动物体与植物体结构不同的原因,树立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1.3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插图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某些程序性的图解、图表等,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归纳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
1.4利用插图,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教师在插图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恰当运用教材中风景图、生物学史图、结构图等各种插图,这对发展学生的情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有独到的价值。
2高中生物“插图教学”的教学策略
通过插图教学,引导并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是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施生物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对学生理解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1据插图创情景,提高学习效果
良好的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中每一幅插图其实就是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在插图教学中,依据插图背景讲一个小故事,或放一段录像,使学生融入到图象的情景中,从而能产生出“好奇、解疑的心情”,学习兴趣由此产生。如必修三第4章第3节第73页中有4幅反映种间关系的实例的彩图。教师可提出与图相关的问题。问:这4幅图分别表现出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放一小段预先录制好的各种生物生活的录像。提示学生如要进一步了解各种关系,就需要学习下面的内容。这样学生产生了浓烈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了学习效果。
2.2 据语言设插图,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插图教学中,若没有与课本文字对应的插图或当图中内容传达的信息比课本简单时,教师应及时据文设图,将语言插图化,以突破重点和难点。如在讲述必修一中的“有氧呼吸”时,需要学生弄清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有氧呼吸各阶段的场所;二是有氧呼吸各阶段的原料;三是有氧呼吸原料中C、H、O的去向分别。但右图“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中并没有与这些问题相应的全部内容。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边看边讲解的方法,同时也要求学生边听边画边理解,最后让学生描述三阶段场所、原料、元素的去向等。如此,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了该部分内容。
2.3分析实验插图,深化知识的探究性
“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插图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实验插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形成,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如在引导学生分析必修一第3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恩格尔曼水绵示意图”时,教师可针对插图创设如下问题:①实验目的是什么?②恩格尔曼水绵实验的条件是什么?③该实验是如何设置对照的?④该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好氧型细菌?用厌氧型细菌是否可以?⑤该实验中为什么要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植物?⑥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情景,然后适当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大胆联想,推导出基于科学的结论。
2.4绘制生物插图,深化知识的直观性
将知识图像化,突出展示生物知识的本质特征,是增强知识直观性、形象性的有效手段,能加快学生的认知。教师在插图教学中可尽量通过画图训练,促进学生理解、记忆生物知识。如在“减数分裂”的教学过程中,可要求学生画出某生物两对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以及次级精(卵)母细胞和精(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并标出它们各个时期的DNA分子数。绘制生物图可以突出生物知识的直观性,极大地扩展学生感性认知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