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书籍,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宝库,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外阅读是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想和独立人格的重要因素。2010年,在柳州市外事办、教育局的组织下,我和其他几位教师赴美国辛辛那提市进行学习交流,有机会了解到美国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培养孩子课外阅读习惯的方式。下面与大家分享我的所见所闻及所感。
家庭: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
美国民众视阅读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餐桌旁等待用餐时,在搭乘地铁时,在草地上休息时,都能见到他们见缝插针地进行阅读的身影。美国人对阅读的由衷喜爱是从家庭开始的。在我接触过的美国人的家里,通常都特意开辟有一间小书房,父母一有闲暇就与孩子在书房里静享阅读时光。美国父母对书籍的热爱影响了孩子,好读书的习惯因此代代相传。
交流期间,我在受访学校的教学主管Anne家住了一段时间。Anne很亲切,我们都叫她Mommy。Mommy说,每天不论多忙,她都会抽出时间静心阅读。她家二楼有一间小书房,房间的色调以咖啡色为主,三面都是高高的木质书架,书都分门别类整齐地摆放着,有财经、历史、文学、哲学、心理学等各类从古至今的上千本图书。一张布艺沙发靠在书房的窗台下,旁边有一盏钓鱼灯。打开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白雪皑皑的小镇,听到小鸟的“啾啾”歌声和松鼠吃松子的“嗦嗦”声。我第一次进书房时,那种心情是敬畏。日子长了,它就像是家经营极好的小店,总让我流连忘返。每当踏上书房的木地板,我的心瞬间就安静下来了。
在Lean家,我住了两周时间。Lean家有个10岁的儿子名叫Ian,中文名为孙逸安。第一次见到逸安时,他捧着一本书坐在汽车后座上专心致志地读,全然没有发现我。问他妈妈才知道,他刚换来新书,每周他都要到学校图书馆用已阅读的5本书换还没阅读的新书。我很吃惊,一个10岁的孩子一周能看完5本图书?他妈妈自豪地说,他不仅能看完,而且还能反复看三四遍。逸安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反复读看过的书,他每天回到家,除了练10分钟钢琴,学半个小时中文,做半小时作业,其余时间都是在看书(玩耍时间在周末),就连刷牙时也不放过。我问Ian是怎么爱上课外阅读的?他说,小时候父母常给他读故事书,从书中他了解到了许多有趣的事。为了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他开始尝试自己阅读,渐渐地就痴迷于其中了。
我还在Jessie家住了一段时间。她有5个孩子,2个男孩已经成家立业了,2个女孩在读高中,还有一个6岁的华裔养女。Jessie是位有经验的“家庭学校”的妈妈,她自己教孩子初中或高中课程(孩子自行选择),已成功地把孩子送进高中或大学校园。如今这名6岁的女孩也是Jessie自己教。Jessie家的两层楼都是生活区和手工区,我很好奇地问她,孩子们的课本呢?她便把我领到地下室。来到地下室,我惊呆了,这里摆满了一排排的书架!原来她家拥有的不是书房,而是小图书馆啊!Jessie的教育方式主要是让孩子阅读,通过大量阅读使孩子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学习能力强,孩子到学校后并不觉得学习吃力。在即将离开美国时,我得到了一个好消息:Jessie的大女儿同时收到了耶鲁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学校:构建自主阅读环境
美国中小学为学生营造了浓郁的自主阅读环境。美国采取走班制,因此基本每位教师都拥有一间自己的教室,教师们一般都把教室布置成适宜阅读的舒适之地。
学校图书馆是美国学校最引以为豪的地方。在图书馆上课,是美国中小学老师们习以为常的事情。美国学校图书馆的设计十分人性化,小学图书馆往往藏有很多有声图书,在图书中间,还摆放着许多卡通玩具。这样的设计,孩子们一定感到非常亲切,因为图书馆和他们的生活已经融为一体了。中学图书馆则清晰地划分了功能区,有阅读区、学习区、网络区和休闲区。装饰物也不再是毛绒玩具,而是学生的手工制品。
图书馆的老师告诉我,图书馆是孩子们最喜欢来的地方。我想,这和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分不开的。美国小学、中学的课程设置各有特点。小学教室的墙壁上,最常见的是两样东西:一是孩子们的手工作品,二是孩子们的读书笔记。为了完成读书笔记,孩子们必须去图书馆借阅课外书认真阅读。家长每周两次到学校与孩子一同完成阅读任务,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学生的课本非常厚,每天的作业多为阅读课本中的选文,第二天的课程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请一位学生谈论前一晚的阅读内容,第二个环节是请班上其余的学生评价该同学的讲解。在中学课堂,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单纯地“看”书,还要求学生学会质疑、思考、猜测,要求学生有所感悟与体验。
在学习交流期间,我亲身体会到美国教师十分重视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进行学习与探究。一次,Mommy给了我们一个令人头疼的任务:辩论!题目是从当年饱受争议的一本书《虎妈战歌》中引出的:是否应该实施“虎妈式教育”?通过抽签,我们访美的教师被分为两组,然后被关在不同的教室中作准备。Mommy给两组教师发了大量的报纸和书籍,说明流程后就离开了,剩下的两天我们都是在研究资料和辩论的技巧中度过。两天时间很短,要读完大量的英文资料对我们来说困难不小。此时我们全队紧张极了,一刻都不敢松懈,逼着自己把手头的资料全部消化。两天后,当辩论开始时,我们才发现原来这两天通过独立阅读和团队合作,英文输出的能力大有提高,阅读速度也变快了许多。
负责给我们上词汇和诗歌课程的Kathy老师很注意引导我们通过阅读挖掘有效信息及思考信息背后的意义。记得初次上Kathy老师的课,她给我们发了很多本杂志,让我们在众多杂志中挑选一幅自己喜欢的插图,并要求大家在下一节课说明为什么喜欢这幅图。我选了珍妮·古道尔在野外与黑猩猩的合影,并为此在课后读了大量的关于珍妮·古道尔的材料。回国后,在新教材中,有一篇文章恰巧就是介绍珍妮·古道尔的贡献的,很庆幸,在美国学习期间,因为Kathy的严格要求,我如今能在学生面前侃侃而谈。 社区公共图书馆:
综合性的阅读场所
美国图书馆素有“民众智慧之源”的称号,而与普通人关系最密切的是社区公共图书馆。社区公共图书馆是美国学校教育的延伸,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据美国图书馆协会统计,美国每一万人就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这个数字是中国人均拥有量的46倍。
社区公共图书馆最能体现自由获得知识的权力,所有人都能免费获得图书馆的资源,不管是百万富翁还是穷人。到了辛辛那提市,我们也有幸享受到了这一项惠民政策。辛辛那提市图书馆给了我们每个人印有名字的永久借书卡。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网络,就能进入辛辛那提市图书馆数据库,查阅网站上提供的一切资源。辛辛那提市图书馆管理员还专门抽出1小时指导我们每个人上机培训,学习如何操作借书卡。这让我们不得不赞叹美国图书馆的便民服务与利民的责任感。
美国社区公共图书馆不仅只有书,它所提供的服务已经超出了传统图书借阅的范围,也担负着文化交流的任务,逐渐演变成综合性的社区活动场所。图书馆定期开展从婴儿到14岁青少年的不同阶段的活动,活动多以亲子为单位。这些有趣的活动不仅让社区充满了文化感,还让家长、孩子们互相认识。
出国前,我们每位教师都准备了一项才艺表演,有书法展示、太极(拳、剑、扇)表演、葫芦丝演奏、剪纸表演、壮族民歌演唱等,以备在辛辛那提市各图书馆进行文化交流活动。辛辛那提市图书馆特别设计了中国文化主题月活动,在主题月活动期间,辛辛那提市图书馆负责联络组织各个街区的图书馆、学校,并积极创设文化氛围,以激起孩子们感受、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趣。
辛辛那提市图书馆将我们分为两人一组,安排我们到不同的社区图书馆进行相关的主题活动展示。孩子们对我们的展示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很多孩子找到我,希望我能跟他们说说中国的故事、中国小朋友的生活等等。当然,年龄稍大的孩子很希望和我讨论中国的体制、社会问题。他们虽然对中国不太了解,却表现出对中国这个“神秘国度”的浓厚兴趣。引起孩子的兴趣后,图书馆管理员提倡孩子们到学校或社区公共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通过阅读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此举很好地把教学、课外活动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自己去验证、探究。
除了开展青少年活动,美国公共社区图书馆还经常开展各类针对成人的免费培训和讲座。许多社区图书馆还免费为附近居民提供活动室,只要提前预定,附近居民就可以在图书馆活动室内开展聚会等活动。
美国学校、家庭的读书教育与社会读书体系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在美国,书籍始终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让美国人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得以诗意栖居。在物质生活水平很高的情况下,美国人并没有忽视精神生活——阅读,反而处处营造阅读氛围,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这是我们应当学习借鉴的地方。作为教师,我一直在反复思考,如何引导孩子想学、爱学、会学,如何引导孩子习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理解文字背后的世界,突破时空的局限,去经历无数他者的百味人生。(责编 秦越霞)
家庭: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
美国民众视阅读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餐桌旁等待用餐时,在搭乘地铁时,在草地上休息时,都能见到他们见缝插针地进行阅读的身影。美国人对阅读的由衷喜爱是从家庭开始的。在我接触过的美国人的家里,通常都特意开辟有一间小书房,父母一有闲暇就与孩子在书房里静享阅读时光。美国父母对书籍的热爱影响了孩子,好读书的习惯因此代代相传。
交流期间,我在受访学校的教学主管Anne家住了一段时间。Anne很亲切,我们都叫她Mommy。Mommy说,每天不论多忙,她都会抽出时间静心阅读。她家二楼有一间小书房,房间的色调以咖啡色为主,三面都是高高的木质书架,书都分门别类整齐地摆放着,有财经、历史、文学、哲学、心理学等各类从古至今的上千本图书。一张布艺沙发靠在书房的窗台下,旁边有一盏钓鱼灯。打开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白雪皑皑的小镇,听到小鸟的“啾啾”歌声和松鼠吃松子的“嗦嗦”声。我第一次进书房时,那种心情是敬畏。日子长了,它就像是家经营极好的小店,总让我流连忘返。每当踏上书房的木地板,我的心瞬间就安静下来了。
在Lean家,我住了两周时间。Lean家有个10岁的儿子名叫Ian,中文名为孙逸安。第一次见到逸安时,他捧着一本书坐在汽车后座上专心致志地读,全然没有发现我。问他妈妈才知道,他刚换来新书,每周他都要到学校图书馆用已阅读的5本书换还没阅读的新书。我很吃惊,一个10岁的孩子一周能看完5本图书?他妈妈自豪地说,他不仅能看完,而且还能反复看三四遍。逸安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反复读看过的书,他每天回到家,除了练10分钟钢琴,学半个小时中文,做半小时作业,其余时间都是在看书(玩耍时间在周末),就连刷牙时也不放过。我问Ian是怎么爱上课外阅读的?他说,小时候父母常给他读故事书,从书中他了解到了许多有趣的事。为了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他开始尝试自己阅读,渐渐地就痴迷于其中了。
我还在Jessie家住了一段时间。她有5个孩子,2个男孩已经成家立业了,2个女孩在读高中,还有一个6岁的华裔养女。Jessie是位有经验的“家庭学校”的妈妈,她自己教孩子初中或高中课程(孩子自行选择),已成功地把孩子送进高中或大学校园。如今这名6岁的女孩也是Jessie自己教。Jessie家的两层楼都是生活区和手工区,我很好奇地问她,孩子们的课本呢?她便把我领到地下室。来到地下室,我惊呆了,这里摆满了一排排的书架!原来她家拥有的不是书房,而是小图书馆啊!Jessie的教育方式主要是让孩子阅读,通过大量阅读使孩子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学习能力强,孩子到学校后并不觉得学习吃力。在即将离开美国时,我得到了一个好消息:Jessie的大女儿同时收到了耶鲁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学校:构建自主阅读环境
美国中小学为学生营造了浓郁的自主阅读环境。美国采取走班制,因此基本每位教师都拥有一间自己的教室,教师们一般都把教室布置成适宜阅读的舒适之地。
学校图书馆是美国学校最引以为豪的地方。在图书馆上课,是美国中小学老师们习以为常的事情。美国学校图书馆的设计十分人性化,小学图书馆往往藏有很多有声图书,在图书中间,还摆放着许多卡通玩具。这样的设计,孩子们一定感到非常亲切,因为图书馆和他们的生活已经融为一体了。中学图书馆则清晰地划分了功能区,有阅读区、学习区、网络区和休闲区。装饰物也不再是毛绒玩具,而是学生的手工制品。
图书馆的老师告诉我,图书馆是孩子们最喜欢来的地方。我想,这和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分不开的。美国小学、中学的课程设置各有特点。小学教室的墙壁上,最常见的是两样东西:一是孩子们的手工作品,二是孩子们的读书笔记。为了完成读书笔记,孩子们必须去图书馆借阅课外书认真阅读。家长每周两次到学校与孩子一同完成阅读任务,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学生的课本非常厚,每天的作业多为阅读课本中的选文,第二天的课程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请一位学生谈论前一晚的阅读内容,第二个环节是请班上其余的学生评价该同学的讲解。在中学课堂,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单纯地“看”书,还要求学生学会质疑、思考、猜测,要求学生有所感悟与体验。
在学习交流期间,我亲身体会到美国教师十分重视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进行学习与探究。一次,Mommy给了我们一个令人头疼的任务:辩论!题目是从当年饱受争议的一本书《虎妈战歌》中引出的:是否应该实施“虎妈式教育”?通过抽签,我们访美的教师被分为两组,然后被关在不同的教室中作准备。Mommy给两组教师发了大量的报纸和书籍,说明流程后就离开了,剩下的两天我们都是在研究资料和辩论的技巧中度过。两天时间很短,要读完大量的英文资料对我们来说困难不小。此时我们全队紧张极了,一刻都不敢松懈,逼着自己把手头的资料全部消化。两天后,当辩论开始时,我们才发现原来这两天通过独立阅读和团队合作,英文输出的能力大有提高,阅读速度也变快了许多。
负责给我们上词汇和诗歌课程的Kathy老师很注意引导我们通过阅读挖掘有效信息及思考信息背后的意义。记得初次上Kathy老师的课,她给我们发了很多本杂志,让我们在众多杂志中挑选一幅自己喜欢的插图,并要求大家在下一节课说明为什么喜欢这幅图。我选了珍妮·古道尔在野外与黑猩猩的合影,并为此在课后读了大量的关于珍妮·古道尔的材料。回国后,在新教材中,有一篇文章恰巧就是介绍珍妮·古道尔的贡献的,很庆幸,在美国学习期间,因为Kathy的严格要求,我如今能在学生面前侃侃而谈。 社区公共图书馆:
综合性的阅读场所
美国图书馆素有“民众智慧之源”的称号,而与普通人关系最密切的是社区公共图书馆。社区公共图书馆是美国学校教育的延伸,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据美国图书馆协会统计,美国每一万人就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这个数字是中国人均拥有量的46倍。
社区公共图书馆最能体现自由获得知识的权力,所有人都能免费获得图书馆的资源,不管是百万富翁还是穷人。到了辛辛那提市,我们也有幸享受到了这一项惠民政策。辛辛那提市图书馆给了我们每个人印有名字的永久借书卡。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网络,就能进入辛辛那提市图书馆数据库,查阅网站上提供的一切资源。辛辛那提市图书馆管理员还专门抽出1小时指导我们每个人上机培训,学习如何操作借书卡。这让我们不得不赞叹美国图书馆的便民服务与利民的责任感。
美国社区公共图书馆不仅只有书,它所提供的服务已经超出了传统图书借阅的范围,也担负着文化交流的任务,逐渐演变成综合性的社区活动场所。图书馆定期开展从婴儿到14岁青少年的不同阶段的活动,活动多以亲子为单位。这些有趣的活动不仅让社区充满了文化感,还让家长、孩子们互相认识。
出国前,我们每位教师都准备了一项才艺表演,有书法展示、太极(拳、剑、扇)表演、葫芦丝演奏、剪纸表演、壮族民歌演唱等,以备在辛辛那提市各图书馆进行文化交流活动。辛辛那提市图书馆特别设计了中国文化主题月活动,在主题月活动期间,辛辛那提市图书馆负责联络组织各个街区的图书馆、学校,并积极创设文化氛围,以激起孩子们感受、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趣。
辛辛那提市图书馆将我们分为两人一组,安排我们到不同的社区图书馆进行相关的主题活动展示。孩子们对我们的展示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很多孩子找到我,希望我能跟他们说说中国的故事、中国小朋友的生活等等。当然,年龄稍大的孩子很希望和我讨论中国的体制、社会问题。他们虽然对中国不太了解,却表现出对中国这个“神秘国度”的浓厚兴趣。引起孩子的兴趣后,图书馆管理员提倡孩子们到学校或社区公共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通过阅读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此举很好地把教学、课外活动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自己去验证、探究。
除了开展青少年活动,美国公共社区图书馆还经常开展各类针对成人的免费培训和讲座。许多社区图书馆还免费为附近居民提供活动室,只要提前预定,附近居民就可以在图书馆活动室内开展聚会等活动。
美国学校、家庭的读书教育与社会读书体系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在美国,书籍始终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让美国人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得以诗意栖居。在物质生活水平很高的情况下,美国人并没有忽视精神生活——阅读,反而处处营造阅读氛围,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这是我们应当学习借鉴的地方。作为教师,我一直在反复思考,如何引导孩子想学、爱学、会学,如何引导孩子习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理解文字背后的世界,突破时空的局限,去经历无数他者的百味人生。(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