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后,大兴安岭地区结束了50年的木材生产历史,进入到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在林区产业的断档期,管护区(林场)经济悄然兴起,正以星火燎原之势蓬勃发展。这其中,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干部职工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兴企富民的新路子。为深入了解大兴安岭党建引领管护区(林场)经济发展实践,本刊记者专访了大兴安岭地委书记苏春雨。
本刊记者:苏书记,您好!据我了解,全面停伐后,大兴安岭在转型发展中付出了艰苦努力,在产业发展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什么还要发展管护区(林场)经济?
苏春雨:2014年4月1日,我区全面停止了木材商业性采伐,林区经济进入了传统产业迅速退出、新兴产业尚未成型的产业断档期。面对转型发展的巨大压力,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践行“两山”理论,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创新发展生态旅游、生态食品、生物医药等生态主导型产业,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正在有序转化为金山银山。
但在推进转型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到,林区生态经济的资源优势潜力巨大,还没有充分地利用起来;基层管护区(林场)的人力资源优势潜力巨大,还没有充分地动员起来;转型发展的各种要素优势潜力巨大,还没有充分地聚集起来。发展管护区经济,就是要充分发挥森工企业的政策优势,把基层职工组织起来,把管护区(林场)的经济发展功能激发出来,把富集的资源优势挖掘出来,利用资源、提供服务、形成产品、开拓市场,把管护区(林场)培育成为企业经营的基本单元,为林区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最终实现生态好、企业强、职工富、林区兴的目标。
本刊记者:刚才,您谈到了生态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苏春雨:首先,我们有着富集的生态资源。大兴安岭森林广袤、地理位置独特、文化积淀深厚,在各种优势相互叠加的作用下,衍生出了很多适合管护区(林场)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我区有神州北极、大森林、大冰雪等景观资源,这些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目的地;有700多万公顷的林地资源,为发展林下养殖、林下补植提供了广阔空间;蓝莓、偃松子等森林食品,金莲花、黄芪等道地药材的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纯天然、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是开发绿色、有机、优质生态产品的理想之地。这些资源为管护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我们有着完备的组织优势。林区开发建设以来,我们建立了集团公司、林业局、管护区(林场)三级林业管理体制,创造了以艰苦创业为核心的大兴安岭精神。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涌现了前哨林场党总支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成为推动转型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实践证明,我们森工企业的党组织是有凝聚力的,行政组织是有战斗力的,职工是有创造力的,完全具备集中力量办大事、勠力同心成大事的优势。最后,我们有成功的实践探索。2017年以来,各地积极响应地委号召,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大胆实践,106个管护区(林场、经营所)确定重点发展项目200余个,有1.7万名职工参与其中。特别是涌现出了塔河二十二站林场、加林局翠峰林场、阿木尔红旗管护区等先进典型,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营模式,为管护区(林场)经济发展探索了新途径、积累了新经验,全区管护区(林场)经济呈现遍地开花、蓬勃发展之势。
本刊记者:那么,在发展管护区(林场)经济过程中,我们的基层党组织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苏春雨: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管护区(林场)经济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地委将管护区(林场)经济纳入“三年攻坚”予以推进,建立了地区领导包片推进“三年攻坚”工作制度,制定出台了全区发展管护区(林场)经济总体推进方案、指导意见。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积极响应地委号召,坚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首要任务,广泛宣传发动,凝聚思想共识,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企业必须搞经营、有效益的理念,准确把握企业领导干部经营者、管理者的定位,切实增强市场意识、经营意识、管理意识,提升企业主人翁的责任感,进一步坚定发展管护区(林场)经济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强化组织引领。加强对管护区(林场)经济的领导,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管护区(林场)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2017年以来,一批讲规矩、守纪律、能创业的干部被选拔调整到管护区(林场)领导班子,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落实上态度坚决,走在前、做表率,带领职工艰苦创业,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汇聚起引领发展、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三是强化典型引领。各级党组织积极主动作为,鼓励支持党员干部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管护区经济发展新路径,不断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区发展管护区(林场)经济现场推进会议上,地委选树了12个发展模式各具特色的优秀典型,以点带面进行宣传推广,为全区提供了示范、打造了样板,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参与热情和创业激情。比如,西林吉前哨林场党总支全面打造“管护区+”党建教育培训基地,呼玛县与韩家园、十八站林业局推行党建融合,带动林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本刊记者:在发展管护区(林场)经济上,下一步地委还有哪些考虑?
苏春雨:展望未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实施基层融合党建三年工程,积极开展管护区经济“三年攻坚”,确保到2020年,林區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劳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生态经济主营业务进一步明晰,管护区经营功能有效释放,勇闯森工企业转型发展新路,最终实现生态好、企业强、职工富、林区兴的目标。
本刊记者:苏书记,您好!据我了解,全面停伐后,大兴安岭在转型发展中付出了艰苦努力,在产业发展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什么还要发展管护区(林场)经济?
苏春雨:2014年4月1日,我区全面停止了木材商业性采伐,林区经济进入了传统产业迅速退出、新兴产业尚未成型的产业断档期。面对转型发展的巨大压力,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践行“两山”理论,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创新发展生态旅游、生态食品、生物医药等生态主导型产业,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正在有序转化为金山银山。
但在推进转型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到,林区生态经济的资源优势潜力巨大,还没有充分地利用起来;基层管护区(林场)的人力资源优势潜力巨大,还没有充分地动员起来;转型发展的各种要素优势潜力巨大,还没有充分地聚集起来。发展管护区经济,就是要充分发挥森工企业的政策优势,把基层职工组织起来,把管护区(林场)的经济发展功能激发出来,把富集的资源优势挖掘出来,利用资源、提供服务、形成产品、开拓市场,把管护区(林场)培育成为企业经营的基本单元,为林区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最终实现生态好、企业强、职工富、林区兴的目标。
本刊记者:刚才,您谈到了生态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苏春雨:首先,我们有着富集的生态资源。大兴安岭森林广袤、地理位置独特、文化积淀深厚,在各种优势相互叠加的作用下,衍生出了很多适合管护区(林场)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我区有神州北极、大森林、大冰雪等景观资源,这些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目的地;有700多万公顷的林地资源,为发展林下养殖、林下补植提供了广阔空间;蓝莓、偃松子等森林食品,金莲花、黄芪等道地药材的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纯天然、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是开发绿色、有机、优质生态产品的理想之地。这些资源为管护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我们有着完备的组织优势。林区开发建设以来,我们建立了集团公司、林业局、管护区(林场)三级林业管理体制,创造了以艰苦创业为核心的大兴安岭精神。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涌现了前哨林场党总支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成为推动转型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实践证明,我们森工企业的党组织是有凝聚力的,行政组织是有战斗力的,职工是有创造力的,完全具备集中力量办大事、勠力同心成大事的优势。最后,我们有成功的实践探索。2017年以来,各地积极响应地委号召,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大胆实践,106个管护区(林场、经营所)确定重点发展项目200余个,有1.7万名职工参与其中。特别是涌现出了塔河二十二站林场、加林局翠峰林场、阿木尔红旗管护区等先进典型,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营模式,为管护区(林场)经济发展探索了新途径、积累了新经验,全区管护区(林场)经济呈现遍地开花、蓬勃发展之势。
本刊记者:那么,在发展管护区(林场)经济过程中,我们的基层党组织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苏春雨: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管护区(林场)经济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地委将管护区(林场)经济纳入“三年攻坚”予以推进,建立了地区领导包片推进“三年攻坚”工作制度,制定出台了全区发展管护区(林场)经济总体推进方案、指导意见。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积极响应地委号召,坚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首要任务,广泛宣传发动,凝聚思想共识,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企业必须搞经营、有效益的理念,准确把握企业领导干部经营者、管理者的定位,切实增强市场意识、经营意识、管理意识,提升企业主人翁的责任感,进一步坚定发展管护区(林场)经济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强化组织引领。加强对管护区(林场)经济的领导,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管护区(林场)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2017年以来,一批讲规矩、守纪律、能创业的干部被选拔调整到管护区(林场)领导班子,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落实上态度坚决,走在前、做表率,带领职工艰苦创业,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汇聚起引领发展、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三是强化典型引领。各级党组织积极主动作为,鼓励支持党员干部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管护区经济发展新路径,不断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区发展管护区(林场)经济现场推进会议上,地委选树了12个发展模式各具特色的优秀典型,以点带面进行宣传推广,为全区提供了示范、打造了样板,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参与热情和创业激情。比如,西林吉前哨林场党总支全面打造“管护区+”党建教育培训基地,呼玛县与韩家园、十八站林业局推行党建融合,带动林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本刊记者:在发展管护区(林场)经济上,下一步地委还有哪些考虑?
苏春雨:展望未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实施基层融合党建三年工程,积极开展管护区经济“三年攻坚”,确保到2020年,林區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劳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生态经济主营业务进一步明晰,管护区经营功能有效释放,勇闯森工企业转型发展新路,最终实现生态好、企业强、职工富、林区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