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曾生平仕履考补

来源 :历史教学·高校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ys75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吴曾为南宋重要笔记作手,其《能改斋漫录》援据赅洽,辨析精核,向来为学界所倚重,然于其人之生平仕履,载籍却多语焉不详,且互有龃龉。本文广为搜求,对吴曾其人生卒年作了考证,对其入仕身份、任职地域、诗文留存等方面进行了考补,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年谱作了简要梳理。
  关键词:吴曾,生卒年,仕履,简谱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04-0059-07
  在宋代的笔记中,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以其“援据极为赅洽,辨析亦多精核”而著称于世。其内容之丰富、考证之翔实,历来为人所称述,诸家考证之文多征引其说,其地位“几与洪迈《容斋随笔》相埒”。①然而,吴曾其人,《宋史》无传,其生平事迹后世亦罕有完整著录。清人陆心源《宋史翼》卷二十九虽为其立传,然多抄自《江西通志》,甚陋。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在《四库全书总目》之“《能改斋漫录》提要”基础上,对吴曾仕履略有梳理辨析,然其生卒年等仍多有不明。《全宋诗》录吴曾诗三首,《全宋文》辑其文四篇,然二书于吴曾其人,小传仍多有阙如。因之,有关吴曾其人,或可考证与补充者仍有数事。今不揣谫陋,聊作铨次,略陈于下。
  一、生卒年考
  吴曾,字虎臣,临川崇仁(今江西崇仁)人。吴曾生于何时,古今史籍均无载录。其子吴复《能改斋漫录后序》谓:“家君年十有五随伯父入上庠,间关险阻,复归隐抚之崇仁。”②然则是何“险阻”,今检康熙十二年刊本《崇仁县志》载:“吴曾,字虎臣,邑人。倜傥有志气,年十五游上庠,经史百氏,穷探力索。属□□(笔者按,原稿缺二字)南牧,归从孙仲益、汪彦章、韩子苍、徐师川论文说诗。”③又检康熙间《抚州府志》“吴曾传”谓:“吴曾,字虎臣,崇仁人。倜傥负志气,年十五游上庠,北兵南牧,曾挟书归,为学益力。……吕居仁谓其文宏大奇伟,言高旨远,当与江西诸名公并称。”④吴曾年十五入上庠之时,适遇金兵南侵,遂南归。金人围汴事在靖康元年十一月,则吴曾年十五入上庠之时间,即在靖康元年(1126年),由此则可知,吴曾当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
  在据吴复的《后序》及清人纂修的《抚州府志》、《崇仁县志》确定吴曾生年的过程中,有的问题还可进一步考察。
  首先,对“间关险阻”系金人南侵事件的再确证。吴复《后序》称“家君年十五游上庠”,《礼记·王制》云:“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郑玄注:“上庠,右学,大学也。”上庠即太学之古称。遭乱之后,南宋太学恢复很迟。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帝驾南移,初避扬州,建炎三年(1129年),南京陷于金人,又窜镇江,临时驻跸十数年间,政事尚属权宜之计,遑论教育。直至绍兴八年(1138年),定都临安,儒臣叶纟林始上书请立太学:
  我宋以儒立国,垂二百年,懿范闳规,非汉晋比也。今中兴圣祚,驻跸东南,百司庶府,经营略备。若起太学,计官吏生徒,姑养五百人,不过费陛下一观察使之月俸,愿谋之大臣,咨之宿学,亟复盛典,以昌文治。①
  廷议限于国力宜从缓,延至绍兴十三年(1143年):
  始建太学,置祭酒、司业各一员,博士三员,正、录各一员,养士七百人:上舍生三十员、内舍生百员、外舍生五百七十员……是岁秋季始开补,就试者五千人。自后春秋两补,三舍旧法凡四百十条,绍兴重修,视元丰尤密。②
  可见,南宋绍兴十三年才重建太学,在临安府学基础上增修而成,而吴曾绍兴十一年已经由献书得官了。③显然他入太学是在北宋末年,金人南侵以致太学解散,十余载废而不置。据《崇仁县志》载,吴曾归乡后曾从孙仲益、汪彦章、韩子苍、徐师川游学。孙仲益即孙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载:
  绍兴元年冬十月甲子朔,龙图阁待制知临安府孙觌提举江州太平观,以集英殿修撰新知温州席益代之。④
  (绍兴二年闰四月)左朝奉郎提举江州太平观孙觌除名,象州羁管。⑤
  (绍兴四年八月戊寅)诏象州羁管人孙觌特放令逐便。觌始坐赃贷死,至是上书诉枉事,下刑部。刑部言,觌所犯未尝置对,止据众证定罪,于法意人情,委是未尽,故释之。⑥
  又据《抚州府志·侨寓》载,孙觌“尝谪建道临川,寓宜黄,从为县令邓庾、丞周执羔作‘兴造’、‘迁学’诸记,文词雄伟,有古作者风,后以召去”。⑦卷二十九《艺文记》载《宜黄县迁儒学记》末题“绍兴四年冬十二月晋陵孙觌记”,⑧三十一载《宜黄县治兴造记》署云:“绍兴癸丑岁(按,三年)十一月晋陵孙觌记”,⑨卷三十三载《曹山宝积禅院僧堂记》,末记“绍兴二年十月晋陵孙觌记”,⑩同卷又载《疏山白云禅寺大藏记》,尾识“绍兴庚午(按,二十年)十月日晋陵孙觌记”。{11}由此,据《要录》连年所系有关孙觌之事及《抚州府志》所载艺文的署名时间,可以断定,孙觌绍兴元年以前在平江府、临安府等地为官,没有在抚州徘徊的迹象,而此后他罢为散官,以至又被除名,因罪贬为庶民,则曾流寓抚州一带。
  汪彦章即汪藻。《嘉泰吴兴志》卷十四载:“汪藻,(绍兴)四年九月二十二日移知抚州。”{12}孙觌《鸿庆居士集》卷三十四收《宋故显谟阁学士左大中大夫汪公墓志铭》云:“知抚州,岁余,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13}又《要录》载:“(绍兴五年三月)丙申,龙图阁直学士知抚州汪藻提举江州太平观。”{14}又,“(绍兴五年三月丁酉)徽猷阁待制提举亳州明道宫程知抚州。”{15}汪藻《左朝请郎知建昌军赠朝请大夫刘君(滂)墓志铭》谓:“顷之,闻建昌难作,余为之矍然,明年守临川。”{16}《要录》载:
  (绍兴四年秋七月)建昌军乱,杀知军事左朝请郎刘滂……右朝议大夫知抚州孔传闻变,用枢密院计议官李荛旗榜招之,且乞兵于江西制置使胡世将以讨贼。{17}
  《续资治通鉴》亦载:
  (绍兴四年)秋,七月己酉,建昌军乱,杀知军事、左朝请郎刘滂。{18}   可见,建昌军乱发生在绍兴四年七月,且此时孔传仍在抚州任上,汪藻当为七月以后起知抚州。汪藻为刘滂所作墓志铭称“明年守临川”者,则谓绍兴五年初知抚州;而《吴兴志》所记及孙觌为汪藻所作墓志铭称“岁余”者,则谓绍兴四年秋以后知抚州。两者说不协,有待详考。细细梳理,则可知绍兴四年底,汪藻湖州任期将满,曾乞宫观差遣,①汪藻知湖州三年整,其后自湖州移抚州。②这说明汪藻还是绍兴五年初知抚州,三月即罢免。
  韩子苍即韩驹。他从绍兴元年至卒,寓居于临川。③《要录》载:“(绍兴五年七月,韩驹)卒于抚州。”④
  徐师川即徐俯,《要录》载:“(绍兴四年二月)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徐俯以疾告上……欲乞且止治臣本院事……既获治养贱躯,亦免乖误大计,诏不许。”⑤卷七十五载:“(绍兴四年四月)丙午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徐俯依旧职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免谢辞。”卷一百三十五载:“(绍兴十年五月甲戌朔)端明殿学士知信州徐俯并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从所请也。”卷一百四十一又载:“(绍兴十有一年秋七月)端明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徐俯薨于饶州。”
  从《要录》有关徐俯的连年系事及这几条记载可以看出,徐俯绍兴四年(1134年)二月以前官事萦身,而此后放为闲职,直至绍兴十年(1140年),其间曾起知信州,绍兴十年五月又免为散官,第二年七月就在饶州去世了。信州、饶州与抚州均相去不远,盖徐俯免去京官之职后,曾在这些地方往来交游。从孙觌、汪藻、韩驹、徐俯诸辈在抚州的时间而言,吴曾归乡与之交游就在南宋高宗初年,金人南侵之后,吴曾所遇“间关险阻”正是指此祸变。吴复不便明言,盖因其时南北已议和,权势阶层厌闻侵掠之语,并加之其父著述遭毁版之灾,⑥时局、家难使之然也。
  其次,从上文所录吴复《后序》、康熙间《崇仁县志》、《抚州府志》叙述来看,吴曾十五岁入太学,逢国乱,当年即回乡。不然按照古人的表达习惯,这几处文献不能只言“年十五游上庠”,“间关险阻,复归隐抚之崇仁”或“属□□南牧,归从孙仲益……论文说诗”,或“北兵南牧,曾挟书归”,而没有“綦年”、“越二年”、“又三载”等词语以交代吴曾的太学时间经历。而“属”之字的使用,更表明时值北兵南牧,事件发生的当前现时状态,就是当时、当年发生。
  上面这些情况都深刻地反映了吴曾生十五载恰逢靖康之难的事实。从而亦有力地证明了吴曾的生年为公元1112年。吴复《后序》称,吴曾归崇仁后,“耕牧萝山之阳,且十年矣”,献书得官。按《要录》所载,吴曾绍兴十一年入仕,由此,上溯十年则为绍兴二年(1131年),并无太学可游,南宋太学绍兴十三年才恢复,恐复为文取整数而已,非与事实相符。
  又,清谢胤璜等纂修,康熙十二年刊本《崇仁县志》谓:“吴曾,字虎臣,邑人……年七十有三。”道光元年刊本《崇仁县志》卷十五《人物志》亦谓:“吴曾字虎臣……得年七十有三,从弟镒。”《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第八十一卷,《文学总部列传六十九》吴曾传引《崇仁县志》亦同此。则由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下推73年,其卒年为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
  二、仕履考补
  吴曾于绍兴十一年(1141年)以献其所著《左氏发挥》而得官。然关于其得官时的身份,不同的史料却有龃龉之处。《江西通志》谓其“由上舍献书授官”,其子吴复的跋文则谓其“耕牧萝山之阳,且十年矣。属以所著被遇上知,获齿仕版”。⑦《宋史·选举志》:
  太学试上舍生,本虑与科举相并,试以间岁。今既罢科举,又诸州岁贡士,其改用岁试。每春季,太学、辟雍生悉公试,同院混取,总五百七十四人。⑧
  可见,上舍生是太学生的最高层次,朝廷经过考试就可以直接录用了。上文已经考证吴曾十五岁入太学,当年三月或七月入学,十一月即回乡,乍入太学,不可能成为上舍生。而后太学解散,直至绍兴十三年(1143年)恢复,然吴曾已于绍兴十一年献书得官。显然,《江西通志》所记与事实不符。应如吴复跋文所言,乃躬耕萝山,隐居著述十余载,以布衣身份献所著被恩。《要录》载:“(绍兴十一年六月)壬午,布衣吴曾特补右迪功郎。曾,临川人,献所著《左氏发挥》而有是命。”①亦可为证。
  乾道七年(1171年),抑或乾道六年(1170年),吴曾知全州还是知金州,几种文献记载各异,兹为辨证。《全县志·秩官》:“吴曾,字虎臣,宜黄人。乾道七年以通直郎任。”②其下有按语曰:“案《吴记》云,乾道辛卯八月来守清湘,则非知全州也,辛卯乃乾道六年。”乾道辛卯实为乾道七年,《吴记》误作乾道六年;湘水流经全州,则可以清湘代全州,《吴记》以为非知全州,亦误。据此可知吴曾到全州任为乾道七年八月。宜黄与崇仁同为抚州属县,《全县志》所记宜黄当为崇仁之误。《广西通志》亦载:“吴曾,字虎臣,宜黄人。乾道七年以通直郎任。”③按,《江西通志》及《崇仁县志》等均载有吴曾曾知金州,当为全州形近而讹,吴曾有《湘水记》一文,载《粤西文载》,④而湘水恰流经全州,由此可证吴曾曾任全州知州,而金州则隶属四川。
  绍兴三十年(1160年)五月,太常丞吴曾特降一官。降职之事《江西通志》与《要录》异辞,需申之。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指出: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三云:“绍兴二十九年十一月显仁皇后掩攒宫有士庶邱墓杂错其间,阴阳家请悉挑去,宗正寺主簿权太常丞吴曾从而和之。”又卷一百八十四云:“绍兴三十年三月丁酉,宗正寺主簿吴曾试太常丞。”卷一百八十五云:“五月壬辰,太常丞吴曾特降一官,先是曾奉诏与太史局丞杨彦民等按行攒宫地,彦民等妄乞挑去民间冢墓,曾依随奏闻,故黜之。”⑤
  诏命杨彦民事在绍兴三十年正月,《要录》载:“正月九日戊子,乃命权太常丞吴曾偕太史局官杨彦民往视之。”⑥可见,吴曾因支持阴阳家和杨彦民等欲乞挑去显仁皇后掩攒宫所杂埋的民间坟冢的建议而降职,颇有曲媚权贵、不恤生民之嫌。
  而《江西通志·人物志》则载为:   太史局欲徙绍兴殡宫内士民坟墓,曾谓坤道尚静,恐伤旺气,事得止。⑦
  完全与事实背道而驰,为其乡贤虚美隐恶甚矣。《要录》载:“(绍兴三十年十一月)己卯太常丞吴曾、秘书丞杜莘老兼权吏部郎官”,⑧“(十二月)戊午殿中侍御史陈俊卿言,太常丞兼权吏部郎官吴曾素乏乡誉,昨以上书得官,因挟命术,游时相之门,敢为大言,士流嗤鄙。今处铨曹,懵不晓事。诏曾与在外宫观”。⑨谏官时议正可与此相发映。原步颜等修《崇仁县志·人物志》所载与《江西通志》同,亦不可信据。
  吴曾为官任职,其笔记、地方志记载有详于《要录》者,宋人文集有不协于《要录》者,或可补之,辨之。《能改斋漫录》载:“予尝为铸钱司属官凡三年。”⑩
  原步颜等修《崇仁县志》载:
  高宗朝以献书售洪州赡军酒库,改都大司检踏官。入为敕令所删定官,迁太常司簿,累迁至吏部郎中。{11}
  可见,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吴曾任敕令所删定官以前,不仅有右迪功郎的虚名,还时或任过各种官司的小属吏。此实可补《要录》之漏阙。
  宋周必大《文忠集》所载《曾无愧三英南北边筹序》:
  绍兴辛巳(1161年)完颜亮叛盟,明年孝宗即位,锐意恢复,不但守淮防江。时则有尚书郎临川吴曾,著《南北征伐编年》二十三卷。{12}
  据《要录》卷一百八十七可知,绍兴三十年吴曾才迁为太常丞兼权吏部郎官,是年十二月遭黜,“与在外宫观”,贬为闲官。以后不曾复此吏部郎之职。周《序》所记有两误,一将吏部郎误为尚书郎。二将吏部郎任期搞误。“明年孝宗即位”,即绍兴三十二年,吴曾已罢职,仍误呼其郎官身份,致使仕履之迹不明。此《序》混淆是非,可据《要录》订正。
  吴曾诗文,《全宋诗》亦有可补录或提出存疑者。《全宋诗》录吴曾诗三首,其《罗山》一首,今据《崇仁县志》,诗题全名应为《游罗山东塔遇雨并序》,且其序亦为《全宋诗》所遗漏,今补之如下:
  罗山,崇仁望山也,跨洪、抚、吉三郡之境。余所居别业,去山六里,暇日与二三辈造之,其始上,辇绝陡峻,逮岭之半,则平坦,有田数顷,泉涓涓注其间,泉之上有数巨石,游者多顺流濯足以往。至其岭,一峰秀拔,苍然出于众峰之上,略不附丽,可极目数百里也。有石殿,殿中有石仙像一,甚重,非一力可举。而乡老云,置之水则不没,祷之辄应,远近不敢亵。殿之前后有桃数株,亦不知植者为谁。余与同游者徘徊而返,已晚,不及尽游其胜。明日将究其景,抵山下则大雨,遂赋诗。
  又有《三清山》一诗,《全宋诗》据明杨渊弘治《抚州府志》录为吴沆,然清修《抚州府志》卷三十五载录此诗,题为吴曾,未详孰是,俟考。
  吴曾受学与授学情况,亦可通过文献梳理获知一二。《玉海》载:
  (绍兴)四年三月乙亥抚州邓名世以所著《春秋四谱》六卷、《辨论谱说》十篇、《古今姓氏书辨证》四十卷来上,①吏部尚书胡松年看详,学有渊源,辞亦简古,考订明切,多所按据。诏引见殿上。九月六日,赐进士出身,充史馆校勘。②
  邓椿年《古今姓氏书辨证序》称,吴曾为邓名世门人。《万姓统谱》卷一百九载,邓名世绍兴四年(1134年)因献书赐出身,除敕令所删修官兼史馆校勘。可见吴曾从学于邓名世应在绍兴四年以前。邓名世“绍兴辛酉(1141年)冬放归山樊”,③寓居临川,吴曾已因献书得补寄禄官,吴曾这一举动,亦可见其师之影响。
  《江西通志》载:“徐璿字深甫,丰城人,九岁即喜为诗,教授何蕴奇之,授以经学,象山先生亦称为异禀,有《觉溪集》,又从吏部吴曾受历学,尽得其传。著《起算法》及《考异》。”④由此亦可见吴曾学识之渊博。
  以上在入仕身份、任职地域、降职实情、为官细节、受授学业、诗文补辑等几个方面对文献所载吴曾的事迹进行了考补。
  三、年谱简编
  下文将吴曾的生平简谱排列如下,以与上文参酌明非:
  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吴曾生。
  靖康元年(1126年),吴曾入上庠。
  吴复《能改斋漫录后序》:“家君年十有五随伯父入上庠,间关险阻,复归隐抚之崇仁。”
  绍兴元年至绍兴五年(1130—1135年),师事邓名世,从孙觌(字仲益)、汪藻(字彦章)、韩驹(字子苍)、徐俯(字师川)等游。
  原步颜等修,袁章华等纂,清道光元年刊本《崇仁县志》卷十五《人物志》:“吴曾字虎臣,倜傥负志气,年十五游上庠,金兵南下,挟书归,从孙仲益、汪彦章、韩子苍、徐师川游学益进。”
  绍兴十一年(1141年),以布衣特补右迪功郎。
  “(六月)壬午,布衣吴曾特补右迪功郎,曾,临川人,献所著《左氏发挥》而有是命。”(《要录》卷一百四十)又,钱大昕据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谓:“宋时寄禄官分左右,唯东都元、南渡绍兴至乾道为然。盖以进士出身为左,任子为右也。”⑤则吴曾所得官职为虚衔也。
  “予尝为铸钱司属官凡三年”(《能改斋漫录》卷十三)。
  绍兴十四至十五年(1144—1145年),在抚州,献《南湖诗上晁侍郎》(明杨渊弘治《抚州府志》卷四,《全宋诗》有录)。
  (绍兴十四年)八月,知抚州晁谦之献瑞粟一本(《会要·瑞异》一之二五)。
  (绍兴十五年正月庚午)敷文阁待制、知抚州晁谦之充敷文阁直学士、知建康府(《要录》卷一百五十三)。
  《南湖诗上晁侍郎》诗下有序谓:“南湖之废二十年,自晁待制谦之守是邦,因复兴之。夹岸皆桃李。”
  绍兴十八年(1148年),经信州。
  予绍兴戊辰沿檄至信州铅山,见驿壁有题《玉楼春》词,不著姓氏,今载于此云云(《能改斋漫录》卷十七)。
  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任敕令所删定官。
  (秋八月)乙丑(按,为初三日)右朝请郎添差通判平江府张子华提举福建路市舶,子华,叔献子也。右迪功郎吴曾充敕令所删定官(《要录》卷一百六十三)。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任敕令所删定官。
  (九月)庚子敕令所删定官吴曾面对,乞禁采捕鹿胎为饰,因举真宗皇帝不杀羊羔事,以为自澶渊讲好之后,十有九年不言兵而天下富庶者,其源盖出于此。望诏有司告诫士庶之家,并不得戴鹿胎冠子及所产之地不得采捕,庶几上副陛下好生之本意,诏刑部申严施行(《要录》卷一百六十五)。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由敕令所删定官改右承奉郎。
  绍兴癸酉,始自敕局改右承奉郎,主奉常簿,入玉牒所为检讨官。未几,以母忧去职,既免丧而自放于旧隐间(吴复《能改斋漫录后序》)。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太常寺主簿。
  (五月)乙丑左宣教郎张扶为国子博士,右承奉郎吴曾为太常寺主簿(《要录》卷一百六十六)。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由太常寺主簿入玉牒所为检讨官,后以祖母忧去职,免丧后,自放于旧隐间。
  见吴复《能改斋漫录后序》。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能改斋漫录》成书。
  吴复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十月一日《后序》云:“俾复执笔记之,凡二千余条,以类相从,疏为十八卷,号《能改斋漫录》,用藏于家。”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任宗正寺主簿。
  (闰六月)丙寅右承奉郎吴曾守宗正寺主簿(《要录》卷一百八十二)。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宗正寺主簿权太常丞。
  (十一月丙午)宗正寺主簿权太常丞吴曾从而和之,时监察御史任文荐奉诏监掩攒宫,就令按视(《要录》卷一百八十三)。
  绍兴三十年(1160年),试太常丞。
  正月九日戊子,乃命权太常丞吴曾偕太史局官杨彦民往视之(《要录》卷一百八十五)。
  (三月丁酉)宗正寺主簿吴曾试太常丞(《要录》卷一百八十四)。
  (五月)壬辰,太常丞吴曾特降一官,先是,曾奉诏与太史局丞杨彦民等按行攒宫地,彦民等妄乞挑去民间墓,曾依随奏闻,故黜之(《要录》卷一百八十五)。
  绍兴三十年(1160年),太常丞兼权吏部郎官。
  (十一月)己卯太常丞吴曾、秘书丞杜莘老兼权吏部郎官,右选小使臣旧不出阙吏,间取而鬻之,在选二百人,远客寒窘无所诉,莘老始命榜阙,使晓然以次就注(《要录》卷一百八十七)。
  绍兴三十年(1160年),太常丞兼权吏部郎官,遭黜,与在外宫观。
  (十二月戊午)殿中侍御史陈俊卿言,太常丞兼权吏部郎官吴曾素乏乡誉,昨以上书得官,因挟命术,游时相之门,敢为大言,士流嗤鄙。今处铨曹,懵不晓事。诏曾与在外宫观(《要录》卷一百八十七)。
  乾道元年(1165年)至三年,(1167年)知靖州。
  《靖州志》卷三秩官三:“吴曾,宣教郎,乾道元年任。”①
  乾道七年(1171年),知全州,八月到任。
  乾道七年(1171年),知严州。
  原步颜等修,袁章华等纂,清道光元年刊本《崇仁县志》卷十五《人物志》载:“吴曾字虎臣,……知金州(为全州之误)。陛辞,孝宗称其议论之美。既至郡,改知严州。”又《全县志》引《吴记》云吴曾“乾道辛卯八月来守清湘”。则吴曾改知严州时间为当年八月到全州任之时。
  淳熙十一年(1184年),吴曾卒。
  原步颜等修,袁章华等纂,清道光元年刊本《崇仁县志》卷十五《人物志》:“吴曾字虎臣,倜傥负志气,年十五游上庠,金兵南下,挟书归从孙仲益、汪彦章、韩子苍、徐师川游学益进。吕居仁谓其文宏大奇伟,言高旨远,当与江西诸名公并称。高宗朝以献书售洪州赡军酒库,改都大司检踏官。入为敕令所删定官,迁太常司簿,累迁至吏部郎中。太史局欲从去绍兴殡宫二十里内士民坟墓,曾谓坤道尚静,恐伤旺气,事得止。又言辛巳(1161年)、壬午(1162年)岁俱日食三朝,当主兵,请豫为备。俄有台评上曰:吴曾博通天人,可与外任,奉祠归,久之,除知靖州,志于去贪吏以安边民,与监司不协,未几,知金州(当为全州之误)。陛辞,孝宗称其议论之美。既至郡,改知严州,道经钓台,郡盛供帐以迎,却之曰:‘独不见羞于子陵耶?’黠吏惮其严,卒中伤之,遂致仕。所著有《君臣论》《负暄策》《毛诗辨疑》《左传发挥》六卷,《新唐书纠缪》《得闲文集》《待试词学》《千一策》《南征北伐编年》二十三卷,《南北事类》十二卷,《能改斋漫录》十三卷,《医学方书》五百卷,悉经收入秘府。得年七十有三,从弟镒。”①他如《全县志》《靖州志》《抚州府志》《江西通志》《浙江通志》《广西通志》等皆录有吴曾事,然详略不一,真伪互见,是非参差,更逊于此志,使用务为甄别核校。
  类于吴曾传记的文献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宋诗纪事》及《补遗》《宋史翼》②《乡诗摭》,几种介绍较为集中,而尤以余嘉锡《辩证》为最。其《辩证》云:“陆心源为曾作传,仅摭拾地志之浮词,亦不能知曾之为人,余故详考之如此。”③此论道出《宋史翼》及《辩证》的特点。陆心源《宋史翼》卷二十九有传,然其中所记多抄自《江西通志》,并参以《浙江通志》,颇多舛误。余嘉锡《辩证》盖因于旧中国的时局,深究吴曾人品,多诛心之论。余氏尚有偏重,余则甚之。本文略作搜求,聊为补苴一二,并将李心传《要录》、县志、州志、府志、《宋代郡守通考》、《全宋诗》、文集、笔札等有关吴曾史事的载述系为谱录,化零成整,欲为学人资用,并祈教于方家。
  【作者简介】孙赫男,女,1972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研究。
  【责任编辑:全骜颉】
  Supplementary Research on Wuzeng’s Life and Career
  Abstract: Wuzeng was an important note writer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His Nenggaizhai Manlu(neng gai zhai man lu) has being always relied heavily upon by researchers for its encyclopedic historical data and precise discrimination. But, for Wuzeng, there was little or contradictory records in history. This paper focuses on Wuzeng’s biography, especially on his birth and death dates, identity when going to be a official, his places where he worked, his remained poems and poses and etc. on this basis, we gave a brief chronicle of Wuzeng’s life.   Key Words: Wuzeng, Birth and Death Dates, Official Career, Brief Chronicle
  * 本文系教育部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0YJC751075),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吉林大学“985工程”项目。
  ① 永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019页。
  ② 吴曾:《能改斋漫录》,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页。
  ③ 谢胤璜等:《崇仁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8年,第698页。
  ④ 刘玉瓒修,饶昌胤纂:《抚州府志(康熙)》,国家图书馆分馆编《清代孤本方志选》,北京:线装书局,2001年,第1509~1510页。
  ①② 马端临:《文献通考》,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98页。
  ③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卷一百四十。
  ④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第855页。
  ⑤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第941页。
  ⑥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第1290页。
  ⑦ 刘玉瓒修,饶昌胤纂:《抚州府志(康熙)》,第1753页。
  ⑧ 刘玉瓒修,饶昌胤纂:《抚州府志(康熙)》,第1828页。
  ⑨ 刘玉瓒修,饶昌胤纂:《抚州府志(康熙)》,第1991页。
  ⑩ 刘玉瓒修,饶昌胤纂:《抚州府志(康熙)》,第2133页。
  {11} 刘玉瓒修,饶昌胤纂:《抚州府志(康熙)》,第2148页。
  {12} 谈钥:《嘉泰吴兴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6826页。
  {13} 孙觌:《鸿庆居士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35册第361页。
  {14}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第1447页。
  {15}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第1448页。
  {16} 汪藻:《浮溪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28册第267页。
  {17}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第1274页。
  {18} 毕沅:《续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3014页。
  ① 参见綦崇礼:《北海集》卷十《赐龙图阁直学士左朝请大夫知湖州汪藻再乞除在外宫观差遣不允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参见汪藻:《浮溪集》卷五《谢抚州到任表》和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四《汪彦章抚州谢表》。
  ③ 参见程宏亮:《韩驹寓居临川交游考》,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韦海英:《江西诗派诸家考论》中《韩驹行年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69页。
  ④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第1520页。
  ⑤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第1214页。
  ⑥ 参见《庶斋老学丛谈》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 吴曾:《能改斋漫录》,第1页。
  ⑧ 脱脱等:《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665页。
  ①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第2256页。
  ② 黄昆山等:《全县志》,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第279页。
  ③ 金等监修:《广西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66册第481页。
  ④ 参见汪森编:《粤西文载》卷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42页。
  ⑥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第3094页。
  ⑦ 谢监修,陶成编纂:《江西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15册第745页。
  ⑧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第3121页。
  ⑨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第3134页。
  ⑩ 吴曾:《能改斋漫录》,第396页。
  {11} 原步颜等修,袁章华等纂:《崇仁县志》卷十五,清道光元年刊本。
  {12} 周必大:《文忠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47册第572页。
  ① 据邓椿年《序》,成书于宣政之间者为五卷,成书于建炎之初者为十四卷,编于邓椿年手者为四十卷,此献书为十四卷,王应麟误为四十卷。
  ② 王应麟:《玉海》,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944册第363页。
  ③ 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922册第25页。
  ④ 谢监修,陶成编纂:《江西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15册第329页。
  ⑤ 钱大昕:《潜研堂文集》,《续修四库全书》本,第1439册第84页。
  ① 故宫博物院编:《直隶靖州志》,《故宫珍本丛刊》本,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第161册第170页。
  ① 原步颜等修,袁章华等纂:《崇仁县志》卷十五。
  ② 参见陆心源:《宋史翼》,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309页。
  ③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第746页。
其他文献
美国心理学家帕蒂·惠芙乐在《倾听孩子》一书中提到“任何孩子非正常行为的背后都有个合理的原因作为支撑”。究竟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爱哭闹、爱与别的小朋友闹矛盾
以浙江地区某软基处理工程为背景,对地基处理区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通过对两个试验区进行孔隙水压力测量,得出了孔隙水压力历时变化曲线,确定了强夯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期,为
伴随着广州服装批发市场的风起云涌,众商家逐渐意识到对于传统批发模式的升级转型势在必行。过去流花商圈的“三现”(即现场、现货、现金)交易现象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宽敞
在“徐斌与无痕教育”小学数学特色教学研讨会上。徐老师为我们献上了不同年级、不同课型的三节精彩课,让我们亲身感受到徐老师无痕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六年级《解决问题
近年来,中化四建公司江苏分公司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员工的奋力拼搏下,质量与管理工作都跃上了新台阶。特别是其承建的扬子巴斯夫GPPS/HLPS装置98年获南京建筑工
用CaO对气淬钢渣进行调质重构,对不同CaO含量的气淬钢渣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恒温热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和金相分析软件统计分析热处理后渣样中C2S等温析晶行为的规律,采用Ar
1.审讯预审员在审问犯罪嫌疑人时,发现他是一个聋哑人,便对他进行书面盘问。书面盘问结束后,预审员沉思了一会儿,对这个聋哑人说了一句话,便发现聋哑人是作案者。预审员说了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爸爸抓了一只黑天牛,它长着一对又长又滑的触角,披着一件油光发亮的铠甲,上面布满星星点点的白斑,可神气了。我对它一吹,它的翅膀突然张开,不停地扇动。噢,它想借助风的力量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在这个美丽秋天幼儿园的小羊也收获了它们的羊宝宝。一、小羊吃啥呀得知小羊出生的消息,小朋友们都非常高兴,一大早来就喊着要去看小羊,大家都去了采树叶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