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蝥素类化合物对小菜蛾胃毒作用的构效关系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25种斑蝥素类化合物对小菜蛾胃毒活性的构效关系,为开发高效、易得的斑蝥素类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以斑蝥素(Ⅰ)为原料合成了斑蝥酸(Ⅱ),以去甲斑蝥素(Ⅲ)为原料合成了去甲斑蝥酸(Ⅳ)、去甲斑蝥酰亚胺(Ⅴ)、10种N-取代去甲斑蝥酰亚胺类化合物(Ⅵ)和10种N-取代去甲斑蝥酰胺酸类化合物(Ⅶ),其结构通过1 H NMR(核磁共振氢谱)和HRMS(高分辨质谱)表征;分别测定上述化合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25种化合物中,Ⅰ、Ⅱ的杀虫活性最高,LC50分别为12.37和13.77mg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开阻抗调谐槽的方法实现对移动终端天线有限体积多次利用的新型体积再利用技术.该技术在保持天线体积不变的前提下,利用开缝技术调谐等效电容、电感,使得天线
本文研究了尿素变性的纤维素内切酶Ⅲ的再折叠.通过更灵敏的方法一相图法,本研究发现在2mol/L-4mol/L尿素间,纤维素内切酶Ⅲ的再折叠过程中存在至少一个中间体,聚沉曲线也进一步验
用KI、CsCl和丙烯酰胺对黑豆(Glycinemaxvar.)凝集素I(GMLI)进行内源荧光淬灭研究.天然黑豆凝集素Ⅰ在280nm波长激发下显示λmax为339nm的内源荧光发射光谱,表明凝集素荧光生色基团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d)水平上计算并分析了B10和NaB10团簇的几何结构及电子性质,同时,讨论了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能级间隙、自然电荷分布和极化率.研究表明:B
【目的】研究在较复杂的核苷酸替换模型,即Tamura模型下DNA序列中4种核苷酸频率随世代变化的规律,以得到序列熵的性质,为了解生物进化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在Shannon信息熵
合成并测定了6-甲基-2-吡啶羧酸氮氧化物(L1),氮,氮′-二(6-甲基-2-吡啶酰胺氮氧化物)-1,2-乙烷(L2),氮,氮′-二(6-甲基-2-吡啶酰胺氮氧化物)-1,2丙烷(L3)三个配体的铕、铽配合的发射光谱和配
作者提出了潜半参数回归模型及其估计方法.该方法应用双重判罚,使得在估计非参数的同时可以对参数部分进行参数估计和变量选择.在分析过程中作者还得到了潜变量的估计值.
组方规律的研究对于挖掘中医诊治的基本原理,实现中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现有算法在发现方剂主药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将证素与“方名-药名”相似性分析相结合的主药发
作者讨论了偏序集乘积的下拓扑、Scott拓扑及Lawson拓扑与它们各自对应的拓扑集积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乘积的下拓扑空间等于下拓扑乘积空间和乘积的Lawson拓扑空间等于Lawson拓
【目的】探讨辛基酚(Octylphenol,OP)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毒性效应及对鳃、肝组织结构的影响,为评价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