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历史学科是死记硬背的学科,只要考前好好背,就能出成绩。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初中历史测试越来越灵活,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历史课任务重,课时少,因此建立高效历史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是否高效,关键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以及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没有得到相互的发展,没有看到自己的进步,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教和学的主体是人,情感是联系教学主体的纽带,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系统协调、顺利和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古语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如何成为学生可亲、可近的教师,如何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导,从而打造出高效的历史课堂呢?
一、以自己的真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和学生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学生不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感受,对师生关系非常敏感。因此,教师只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使师生关系日趋融洽,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建立高效澡堂是不可缺少的。学生的学科情感取决于对学科的兴趣和对任课老师的喜爱。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投入极高的热情,对言行举止等各个方面严格要求,处处为学生考虑,事事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出发,时时观察学生的喜怒哀乐,才能不断增强教师的亲和力。教师要相信学生不久就会由喜欢自己而喜欢所任教的历史学科。一个满面倦容、无精打采的教师走进课堂,教室的氛围必然会死气沉沉,学生也会变得懒散懈怠。相反,如果教师神采奕奕、情绪愉悦、和蔼可亲,就一定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愉悦的学习心情,从而在课堂中就能够充分发挥出主体作用。每当这时,我都感到十分欣慰、十分高兴,总是能把课堂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丰富多彩、灵活高效。
二、全面了解学生,正确评价学生
由于学生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也就必然会有一些不同的表现。有的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快,能准确理解、当堂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有的学生可能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掌握不牢,不能够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认真、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所以我们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准确理解所学知识,并且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所学知识牢固掌握起来。教师要分层布置作业,让优秀的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使他们在攻克难题后有种较大的成功感和收获感;让学困生能进一步增强信心,感到成功的喜悦,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此外,教师应该与学生有一样的渴求新知识之心,在学习过程中要尽量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忧愁和欢乐。我们希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但并不苛求学生的每一次努力都获得成功,应当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感到欣慰和喜悦,并随时提出表扬,因为每个学生都希望获得肯定,我们表扬学生能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正确评价每一位学生,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都要以是否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标准。
三、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学比作“种子”,把学生比作“土地”,要想耕耘“土地”并获得丰硕的果实,他指出:“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情感是导向师生间心灵和谐的桥梁,是学生心田渴望的雨露。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人的情感最容易通过眼神和脸部表情反映出来。教师要给学生信任、鼓励的目光,使学生的紧张心情得以放松,智慧得以展露。此外,教师还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尤其要经常深入到学习困难的学生中去,多与他们进行思想沟通,加强情感交流,了解其思想实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摆脱困境。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对增进师生间相互了解和友谊,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作用。
四、博采众“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学习,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学习交流,博采众“法”,广泛学习借鉴,储存各种教学方法的信息,认真研究其优点和弱势,作出准确的采纳判断,这样才能在教学设计时,做到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即“教学有法”。
此外,教师还要明白“教无定法”,即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要因对象、因课程而异。所谓“因人而异”,即要因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异。如有的历史教师演讲能力强,讲课时声情并茂,“情境教学法”能使其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而有一些教师则善于使用图表、幻灯、录像、彩图等多种教学手段,并能够结合启发、提问、归纳、讲解等,探讨出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
另外,在选择和运用具体教法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差异,做到“因课而异”“因境而异”。所谓“因课而异”,即因历史教学内容而异。不同的内容就应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如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可主要采用讲述、讲解、讲读、讲演法等。所谓“因境而异”,即因教学情境而异。随着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不同,教师也应施以不同的教法。如教师课前准备了电教手段(录音、录像、投影等),但恰巧遭遇停电或机器故障,教师就应随之进行相应调整,或采用“激将法”,启发朗读好的学生将历史材料继续读下去或结合历史课本中丰富的插图进行讲解,或在小黑板上进行图表法演示。
总之,优化教学方法必须善于借鉴、总结,博采众“法”之长,根据自己所教内容、对象、情境的差异而采用相应的教法,最后得出适合自己和所教学生特点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
教师较高的专业素养,是高效教学的基础。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且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着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因此,教师除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好每一节课外,还要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作为灵魂的塑造者,要以身作则,做一个思想品德高尚的人,在不断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充实自我、展示自我的过程中做学生的表率。教师热愛学生,学生才会热爱教师,我们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才能构建出高效课堂。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相信,只要用自己的全部智慧来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就一定能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就一定会奏出和谐、高效课堂的华美乐章。
教学是否高效,关键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以及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没有得到相互的发展,没有看到自己的进步,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教和学的主体是人,情感是联系教学主体的纽带,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系统协调、顺利和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古语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如何成为学生可亲、可近的教师,如何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导,从而打造出高效的历史课堂呢?
一、以自己的真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和学生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学生不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感受,对师生关系非常敏感。因此,教师只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使师生关系日趋融洽,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建立高效澡堂是不可缺少的。学生的学科情感取决于对学科的兴趣和对任课老师的喜爱。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投入极高的热情,对言行举止等各个方面严格要求,处处为学生考虑,事事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出发,时时观察学生的喜怒哀乐,才能不断增强教师的亲和力。教师要相信学生不久就会由喜欢自己而喜欢所任教的历史学科。一个满面倦容、无精打采的教师走进课堂,教室的氛围必然会死气沉沉,学生也会变得懒散懈怠。相反,如果教师神采奕奕、情绪愉悦、和蔼可亲,就一定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愉悦的学习心情,从而在课堂中就能够充分发挥出主体作用。每当这时,我都感到十分欣慰、十分高兴,总是能把课堂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丰富多彩、灵活高效。
二、全面了解学生,正确评价学生
由于学生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也就必然会有一些不同的表现。有的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快,能准确理解、当堂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有的学生可能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掌握不牢,不能够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认真、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所以我们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准确理解所学知识,并且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所学知识牢固掌握起来。教师要分层布置作业,让优秀的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使他们在攻克难题后有种较大的成功感和收获感;让学困生能进一步增强信心,感到成功的喜悦,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此外,教师应该与学生有一样的渴求新知识之心,在学习过程中要尽量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忧愁和欢乐。我们希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但并不苛求学生的每一次努力都获得成功,应当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感到欣慰和喜悦,并随时提出表扬,因为每个学生都希望获得肯定,我们表扬学生能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正确评价每一位学生,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都要以是否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标准。
三、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学比作“种子”,把学生比作“土地”,要想耕耘“土地”并获得丰硕的果实,他指出:“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情感是导向师生间心灵和谐的桥梁,是学生心田渴望的雨露。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人的情感最容易通过眼神和脸部表情反映出来。教师要给学生信任、鼓励的目光,使学生的紧张心情得以放松,智慧得以展露。此外,教师还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尤其要经常深入到学习困难的学生中去,多与他们进行思想沟通,加强情感交流,了解其思想实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摆脱困境。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对增进师生间相互了解和友谊,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作用。
四、博采众“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学习,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学习交流,博采众“法”,广泛学习借鉴,储存各种教学方法的信息,认真研究其优点和弱势,作出准确的采纳判断,这样才能在教学设计时,做到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即“教学有法”。
此外,教师还要明白“教无定法”,即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要因对象、因课程而异。所谓“因人而异”,即要因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异。如有的历史教师演讲能力强,讲课时声情并茂,“情境教学法”能使其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而有一些教师则善于使用图表、幻灯、录像、彩图等多种教学手段,并能够结合启发、提问、归纳、讲解等,探讨出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
另外,在选择和运用具体教法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差异,做到“因课而异”“因境而异”。所谓“因课而异”,即因历史教学内容而异。不同的内容就应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如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可主要采用讲述、讲解、讲读、讲演法等。所谓“因境而异”,即因教学情境而异。随着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不同,教师也应施以不同的教法。如教师课前准备了电教手段(录音、录像、投影等),但恰巧遭遇停电或机器故障,教师就应随之进行相应调整,或采用“激将法”,启发朗读好的学生将历史材料继续读下去或结合历史课本中丰富的插图进行讲解,或在小黑板上进行图表法演示。
总之,优化教学方法必须善于借鉴、总结,博采众“法”之长,根据自己所教内容、对象、情境的差异而采用相应的教法,最后得出适合自己和所教学生特点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
教师较高的专业素养,是高效教学的基础。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且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着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因此,教师除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好每一节课外,还要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作为灵魂的塑造者,要以身作则,做一个思想品德高尚的人,在不断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充实自我、展示自我的过程中做学生的表率。教师热愛学生,学生才会热爱教师,我们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才能构建出高效课堂。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相信,只要用自己的全部智慧来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就一定能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就一定会奏出和谐、高效课堂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