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的张妈妈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nf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妈妈,本名张素莲,1885年生于泾县云岭乡,家境贫苦,以种田为生。1938年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地区后,在革命精神的感召下,虽然她已年过半百,耕作繁重,但依然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中,担负起为部队联络、服务、送信的工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妇抗会主任。她组织妇女参加识字班,学唱革命歌曲,号召妇女们剪发、放脚,做鞋缝袜慰劳新四军伤员和抗日将士。在她的带动下,全家11人中就有8人参加了革命。
  皖南事变前夕,云岭地区形势紧张,张素莲将婆母和孙子送去亲戚家中隐蔽,全家其余人员都随新四军转移。皖南事变发生后,她又担任向导,为新四军指战员带路。分散突围中被冲散后,她便化装成乞丐潜回家中。由于叛徒出卖,身份暴露,敌人对她严刑逼问,但张素莲只字未吐。敌人拿她办没法,将她关押在云岭南堡祠堂。受刑后的张素莲,伤势严重,眼见是奄奄一息了。婆母卖尽家中什物委托人求情,村中的群众又集体向保长求请,敌人才将其放回。
  回到家中,地下党、泾旌太游击队、妇抗會以及群众自发地来到张素莲家中探望,送药、送食。敌人知道后,又将张素莲重新关押。这次用刑更加残酷,手脚捆住吊起来打,打昏后又用凉水将其喷醒。但是不管敌人用什么酷刑,她始终没有吐露半点党的秘密。乡亲们眼见张素莲快不行了,就提出抬回去为其办理后事。敌人见张素莲已快成为死人一个,也就不阻挡了。乡亲们细心照料,替她换衣、清洗伤口、上药,泾旌太游击队的同志们专程送来人参……
  再次康复的张素莲为了不让敌人发觉,同时更好地为游击队工作,便假装疯颠,到处乱跑,四方搜集国民党情报,为游击队传送信件。当敌人发觉张素莲不是疯子,企图再次逮捕她时,她已随泾旌太游击队一同上山打游击去了,并一直坚持到解放军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年逾花甲的张素莲又积极参加土改革,在村里领导群众兴办冬学、民校,并带头捐资助学。在担任县人民代表时,还积极参加地方政权与生产建设。
  1951年国庆节,张素莲应中央人民政府邀请去首都参加观礼,在怀仁堂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1963年张素莲病逝,享年78岁。
其他文献
央视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在全国引起了一阵“诗词热”。其中印象深刻的环节,如“飞花令”,紧张刺激的节奏,让人大感新奇。  “飞花令”是古时候人们在宴席上经常玩的一种游戏。“飞花”二字取自中唐时期诗人韩翊七绝《寒食》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  最传统的“飞花令”,要求诗词中必须含有“花”字。这些诗可以是前人所作,也可以现场吟成,但对令人必须和行令人的诗句格律一致,对“花”字出现的位置也有严格要求。比如
期刊
春雨霏霏,桃红柳绿,岁岁清明,今又清明。因为清明,自然想起晚唐杜牧的一首绝句《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最初知道这首诗,是因为先父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教的。后来随着自己阅历的增多,自然更喜欢这首诗了。因为喜欢这首诗,也自然特别关注与这首诗有关的一些东西。  传说清代有位书法家,为友人题写扇面,写了《清明》这首诗。而友人却故意乱点鸳鸯谱,把它读成“清明
期刊
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后,11月,东北军六十七军从淞沪战场溃退到武汉、婺源一带。1938年初,在六十七军工作的中共党员、政治教官刘冲,团结联系了103名中下层军官和士兵,与少校副官韦郁周汇合,找到了八路军住武汉办事处,要求奔赴前线。周恩来、叶剑英亲切接见了他们的代表,根据他们迫切要求抗日的愿望,将他们编人新四军,归四支队建制。  1938年2月,周恩来派程启文带领这支部队由武汉来到四支队留守处
期刊
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简称新研会)成立于1980年6月,先后由李世农、马长炎任会长。1997年3月,新研会召开第三届第一次理事会,一致通过原省委书记、1993年由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的王光宇担任会长。王光宇是新四军老战士,对新四军怀有深厚的感情。由此,他倾情致力于新四军的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主持安徽新研会工作15年,为安徽新研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谱写了一篇篇亮丽的华章。
期刊
4月2日,江苏通州高级中学880名学生代表来到少年英烈邢法、袁世晃墓碑前舉行纪念活动,敬献鲜花,宣读祭文,介绍英烈事迹,阅读区关工委撰写的碑文等,以表达对英烈的哀思和缅怀。清明节期间,该区有近10万青少年以不同方式开展祭扫活动,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期刊
清明期間,春意盎然。江苏省通州区十总中学校教学大楼前“红色期刊进校园,传承基因进课堂”的横幅分外引人注目。校长、校党支部书记曾永生说:“学校所在地的十总镇是当年南通地区抗日活动的中心,拥有丰厚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挖掘和运用好这些资源,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我们责无旁贷。《铁军》等红色期刊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组织师生学好用好红刊,我们获益良多。”  4月3日下午,十总中学在阶梯教
期刊
本刊讯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给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很高兴收到你们的来信。15年前到你们村的情景我都记得,我一直惦记着乡亲们。这些年,村党组织团结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发展红色旅游,利用绿色资源,
期刊
庄重  新四军老战士、新华社国内部原副主任庄重,至今仍精心保存着60多年前的三件珍贵文物:记录淮海战役的日记本,1949年1月5日创刊的3期《人民前线画刊》,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在孟良崮战役中创作的《鲁中吟》4首诗词手迹原件。这些是日前笔者在北京阜城路南小区庄重老人的寓所亲眼所见。1957年庄重被打成“右派”,“文革”中被四次抄家,他的图书资料几乎损失殆尽,惟有这三件珍贵文物却幸运地保存下来,
期刊
100年,一个世纪。  100岁以上老人,就是世纪寿星。  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幸存下来的百岁新四军  老战士,更是生命的强者。他们是人民功臣,民族英雄。在祖国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介绍一批新四军百岁老寿星,以飨读者。  陈瑛,原名朱怀玉。  1918年8月生于南通。  1935年成為南通唐闸大生一厂纺织工人。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区委书记、新四军一师一旅司令部指导员兼机关党支
期刊
如果说党的十九大是标明了旗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开辟了道路的话,那么近日闭幕的“两会”,则是朝着既定目标,进一步动员了群众、调整了队伍、凝聚了力量,朝着“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艰苦奋斗再出发。  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次“两会”期间,奋斗成了热议的话题。这都告诉我们,我们党、我们军队、我们国家的一切成就,也包括我们家庭、我们个人的一切成果,都是奋斗出来的。过去靠奋斗,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