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下的中专语文教材中包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如何充分发掘教材中法制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这成为我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思考。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对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 。语文教师尤其是责无旁贷的。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这个环节进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
中专语文 培养 心理素质。
一、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自尊、自强、自信心
一个学生如果對学习生活自卑,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就会优虑、失望、自我堕落等大学情绪,后果不堪设想。对此,我在课文教学中很注意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课文中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自尊、自强心。如学习《一碗阳春面》,教育学生学习母子三人面对挫折勇于挑战生活,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习《夜》、《母亲》、《记念刘和珍君》等课文,教育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斗争精神。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写读后感,深深激发他们的自尊心。
(二)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应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学会调适心理。“梦游天姥吟留别”,“一碗阳春面”等课文就是学习的典范。李白、母子三人,屈原、文天祥等人物都是教育学生挑战挫折的好教材,可帮助学生誝生活,以积极的心态、对态,就能战胜挫折。
(三)培养学生理解和谦让的个性品格
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纠纷与冲突,学生发生小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且常是为了一些小事,成一句话。这就是缺乏理智,教育学生做人首要理智,其次有谦让的风格。退一步海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就做出了示范,有大家风度。
(四)拓宽教学内容 ,丰富学生心理
心理学研究显示:对于青少年来讲,新奇丰富的内容便能使其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很有必要为学生拓宽学习空间,即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补充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精选一些名家名篇,或选取一些报刊上贴近生活的热门话题,将它们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天地是何等广阔,语文蕴含的知识是何等深邃,语文所呈现的形象又是何等奇妙,从而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一篇篇文章成为愉悦身心的好教材。
二、以作文教学为切入点,疏导学生郁闷情绪
青少年其实是思维最活跃的,但由于其本身的人生观、世界观尚示定型;残酷的升学竞争使得他们承受着他们的心理无法负担的压力,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大大提高。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时时会迷失自我,内心经常交织着各种矛盾,如努力与懒散、开朗与忧郁、大胆与怯懦、合群与孤僻等。他们需要把内心积郁的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感受倾诉出去。但他们倾诉对象往往不是父母或师长,而同龄人与自己情况相似,或许可以倾诉,但倾诉之后可能共同茫然。久之,种种情感易积于内心而得不到应有的渠道来疏导。语文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学生常思常想,常讨论的热门话题,常关注的焦点纳入作文教学之轨,既满足了他们倾诉的需要,又帮助了他们作文。所以,作文教学中,若注意以下几点,则语文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又向成功迈进了一小步。
(一)作文命题要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
要有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以前我们总是我出什么题,你给我写什么。换个角度,学生想写什么,有什么话可就,我便出什么题,这样情况便好很多。抓住学生与父母、老师之间的代沟问题,拟题《XX,我想对你说》,可以大量了解学生对父母、对老师的意见、看法以及抒发他们积郁心中已久的对某人想说的话。抓住学生平时关注的一些热门话题可以拟题作文。如前几年热播的《还珠格格》,他们每天津津乐道小燕子,就让他们写写对小燕子的看法;现在流行“韩流”,当然他们又自有说法。前段时间谢霆锋出事,可以拟题让他们评论一下这件事,不仅可以让他们知道怎样去认识一个人,当然,有些同学也写写“锋菲恋”,这又有什么所谓,只要他能写出他的看法,文字通顺,就不失为一次作文训练,又满足了他倾诉的需要。在学校抓校容校纪时,对于男生头发的问题,学生们颇有微词,我拟题《我看中学生留长发》,认为留长发有理的同学竟能列出十条好处:夏天挡太阳、冬天保暖、有型有款、很帅、能省钱……;合学校迎接市级示范学校的评估验收,拟题《我们前进在示范学校的路上》,学生都能有话可说。
(二)评改及讲评作文时应扣紧学生文中的情感脉络
学生在作文中倾诉了他的喜悦、烦恼、体验、感受,教师应真诚地理解,针对性地引导。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原理,人在满足了生理生存需要,安全需要之后,还有成就感的需要,那么在讲评时朗读佳作是一种很好的满足这种心理需要的做法。所以,对于一般中专学生,不仅是佳作,甚至是佳句,甚至全篇文章文句不是很通顺,但在某一处写出了作者的思想火花,都应大事表扬。这样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成就感,这种感受非常符合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心理需要。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学生心理负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学习上的、生活上的,光学习上的就有很多方面,胆怯引起的,学习遇到困难造成的等等。因此,为人师者就应付出自己的爱,以多种身份,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缓解学生的压力,减轻负担,让其适应学习环境,更好地学习。
此外,创新精神是未来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敢于创新,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推动社会发展。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或生动的事例,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这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
当然,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完全代替科学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能有效去除心理健康课的“人为痕迹”,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既增强了语文学科的魅力,又贴近学生的心理,这不是语文课追求的理想境界吗?因此,坚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一条很有效的捷径。
中专语文 培养 心理素质。
一、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自尊、自强、自信心
一个学生如果對学习生活自卑,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就会优虑、失望、自我堕落等大学情绪,后果不堪设想。对此,我在课文教学中很注意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课文中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自尊、自强心。如学习《一碗阳春面》,教育学生学习母子三人面对挫折勇于挑战生活,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习《夜》、《母亲》、《记念刘和珍君》等课文,教育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斗争精神。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写读后感,深深激发他们的自尊心。
(二)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应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学会调适心理。“梦游天姥吟留别”,“一碗阳春面”等课文就是学习的典范。李白、母子三人,屈原、文天祥等人物都是教育学生挑战挫折的好教材,可帮助学生誝生活,以积极的心态、对态,就能战胜挫折。
(三)培养学生理解和谦让的个性品格
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纠纷与冲突,学生发生小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且常是为了一些小事,成一句话。这就是缺乏理智,教育学生做人首要理智,其次有谦让的风格。退一步海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就做出了示范,有大家风度。
(四)拓宽教学内容 ,丰富学生心理
心理学研究显示:对于青少年来讲,新奇丰富的内容便能使其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很有必要为学生拓宽学习空间,即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补充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精选一些名家名篇,或选取一些报刊上贴近生活的热门话题,将它们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天地是何等广阔,语文蕴含的知识是何等深邃,语文所呈现的形象又是何等奇妙,从而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一篇篇文章成为愉悦身心的好教材。
二、以作文教学为切入点,疏导学生郁闷情绪
青少年其实是思维最活跃的,但由于其本身的人生观、世界观尚示定型;残酷的升学竞争使得他们承受着他们的心理无法负担的压力,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大大提高。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时时会迷失自我,内心经常交织着各种矛盾,如努力与懒散、开朗与忧郁、大胆与怯懦、合群与孤僻等。他们需要把内心积郁的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感受倾诉出去。但他们倾诉对象往往不是父母或师长,而同龄人与自己情况相似,或许可以倾诉,但倾诉之后可能共同茫然。久之,种种情感易积于内心而得不到应有的渠道来疏导。语文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学生常思常想,常讨论的热门话题,常关注的焦点纳入作文教学之轨,既满足了他们倾诉的需要,又帮助了他们作文。所以,作文教学中,若注意以下几点,则语文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又向成功迈进了一小步。
(一)作文命题要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
要有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以前我们总是我出什么题,你给我写什么。换个角度,学生想写什么,有什么话可就,我便出什么题,这样情况便好很多。抓住学生与父母、老师之间的代沟问题,拟题《XX,我想对你说》,可以大量了解学生对父母、对老师的意见、看法以及抒发他们积郁心中已久的对某人想说的话。抓住学生平时关注的一些热门话题可以拟题作文。如前几年热播的《还珠格格》,他们每天津津乐道小燕子,就让他们写写对小燕子的看法;现在流行“韩流”,当然他们又自有说法。前段时间谢霆锋出事,可以拟题让他们评论一下这件事,不仅可以让他们知道怎样去认识一个人,当然,有些同学也写写“锋菲恋”,这又有什么所谓,只要他能写出他的看法,文字通顺,就不失为一次作文训练,又满足了他倾诉的需要。在学校抓校容校纪时,对于男生头发的问题,学生们颇有微词,我拟题《我看中学生留长发》,认为留长发有理的同学竟能列出十条好处:夏天挡太阳、冬天保暖、有型有款、很帅、能省钱……;合学校迎接市级示范学校的评估验收,拟题《我们前进在示范学校的路上》,学生都能有话可说。
(二)评改及讲评作文时应扣紧学生文中的情感脉络
学生在作文中倾诉了他的喜悦、烦恼、体验、感受,教师应真诚地理解,针对性地引导。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原理,人在满足了生理生存需要,安全需要之后,还有成就感的需要,那么在讲评时朗读佳作是一种很好的满足这种心理需要的做法。所以,对于一般中专学生,不仅是佳作,甚至是佳句,甚至全篇文章文句不是很通顺,但在某一处写出了作者的思想火花,都应大事表扬。这样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成就感,这种感受非常符合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心理需要。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学生心理负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学习上的、生活上的,光学习上的就有很多方面,胆怯引起的,学习遇到困难造成的等等。因此,为人师者就应付出自己的爱,以多种身份,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缓解学生的压力,减轻负担,让其适应学习环境,更好地学习。
此外,创新精神是未来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敢于创新,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推动社会发展。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或生动的事例,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这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
当然,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完全代替科学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能有效去除心理健康课的“人为痕迹”,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既增强了语文学科的魅力,又贴近学生的心理,这不是语文课追求的理想境界吗?因此,坚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一条很有效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