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惠民是党和政府近几年亲民政策、爱民政策的体现,也是“执政为民”理念在文化上的具体反映。把人民对文化的需求上升到基本文化权益的高度,充分说明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高度重视,拓展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公民权益的内涵,体现了文化发展中的民生价值理念,具有十分深刻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惠民 农民工 精神文化
一、文化惠民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标志不仅是物质文明的丰富,还应文化生活充裕,这才足以显示我们民族的活力。
文化是指人类精神生产的能力和产品,具有认知、教化、审美、娱乐、交流、传承、塑造等功能,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也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这一宗旨,要体现在能使社会全面进步上,能使人全面发展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逐步确立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我们党强调要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使人民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精神生活也获得丰富与提升。可以说,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二、文化惠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人的精神生活反映了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精神成果的占有和内化状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应更加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体现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所在。
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变化,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作为个体,他们需要能够融入城市的文化生活;作为群体,他们同样是现代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如何让农民工及退休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是文化惠民的重要一环,也是在文化层面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程。
据文化部和华中师范大学组成的“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大部分农民工务工之余一般就是睡觉、聊天。阴雨天不能施工时,他们或在农民工居住比较集中的“都市村庄”里闲逛,或在工棚里、地摊上喝廉价酒,打牌。有些农民工已经很多年没有进过电影院,少数人偶尔也参加一些文化活动,比如看电视或去广场看电影、演出,但次数和时间都十分有限。人的精神不会出现真空,社会主义的先进健康文化不占领,腐朽没落的文化就会趁虚而入。2009年11月28日,《北京晚报》刊登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11月27日晚,在北京顺义区白辛庄村顺义国际学院对面的一家小录像厅内,五六十名正在看黄碟的农民工突遇警方检查,有20余人慌乱中跌进深达6米的化粪池,造成3人死亡。出事的录像厅位于一工地对面,工地上有农民工2000多人,平时工友们收了工没什么娱乐活动,便到录像厅看录像消遣。据说录像厅经常播放些黄色录像,因票价低廉夜夜爆满。同样,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丰富退休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应提上日程。在城镇街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无所事事的老人三五成群的在一起,或晒太阳,或带点小刺激的打牌下棋,或闲聊,或打瞌睡……因精神空虚或家庭矛盾得不到调解,老人跳楼事件也时见报端。这种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人应该有精神生活,并且应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这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因此,必须大力倡导人文关怀,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关注农民工及退休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性,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
三、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
农民工及退休老人等“弱势”群体的文化生活匮乏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在我国不少地方,已经有一些演出队、电影放映队巡回到各个工地,为农民工送上精神食粮。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及退休老人等“弱势”群体的文化生活贫乏问题,不能仅靠简单的“送温暖”活动——每年不定期地放映几场免费电影、送几场演出到工地,而是应该使关心、丰富农民工及退休老人等“弱势”群体的文化生活形成一种制度,并将其纳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架构中。由各级政府承担起公共资源保障的责任,如向农民工及退休老人等“弱势”群体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一些廉价影院等,让农民工及退休老人等“弱势”群体能够去享受精神产品的熏陶。与此同时,城市社区应该将辖区内的农民工及退休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纳入自己日常的服务范围,各种文体设施应向他们开放,应主动给他们提供看电视、看书报的条件。财政、劳动、文化等部门还应联手推动农民工及退休老人等“弱势”群体的自身文化建设,鼓励他们创作和表演自娱自乐的文艺节目,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文化经营活动,净化文化生活环境。
为丰富城市农民工文化生活,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合肥市音乐舞蹈家协会从2006年起,分别在合肥市庐阳区三牌楼街道、市工人文化宫创办了音乐舞蹈家协会活动基地,组织农民工及退休老人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并安排专业文艺骨干进行辅导,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在此基础上,合肥市工人文化宫已组织了4次农民工歌手大奖赛,开办了农民工歌手培训班,深受广大农民工的欢迎。合肥市庐阳区三牌楼街道在群众合唱基地的基础上,组织了合肥市天籁女子合唱团。她们都是退休后音乐爱好者,年龄最大的69岁,年龄最小的也50岁了。她们利用业余时间排练、演出,活跃在省城的文艺舞台上。近年来,她们先后在国际、国内获奖;一曲《包河的月亮》还在世界音乐最高殿堂——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响起,把合肥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
搭建合肥市音乐舞蹈大讲堂是我们在文化惠民工程中的又一次探索。音乐舞蹈大讲堂就是让省市专业艺术团体的艺术家和业余文艺工作者同台演出,并请专业艺术家现场点评、示范、辅导。这样既能让群众在欣赏到了丰富多彩节目的同时提高欣赏水平,又能让基层业余文艺爱好者从中学到了艺术表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合肥市音乐舞蹈大讲堂己在合肥市包河区盛大社区、肥西三河镇和合肥市文化宫等处举行了多场演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好评。多次参加音舞大讲堂活动的著名青年舞蹈家陈晓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深入基层,观看了群众的文艺表演,感受到了合肥大建设的热烈气氛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也看到了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求,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使我们更加明确了肩负的责任。”《新华网》、《安徽日报》等中央、省市传媒都分别进行了报道,称赞这一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形式,将普及与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文化惠民工程落到了实处。
由此我们也体会到:要做好文化惠民工作,就要解放思想,转变意识,领会文化的内涵和运行规律,吃透文化的内在本质和表现方式,本着“科学发展、和谐共建”的原则,努力服务百姓,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为他们提供精神食粮,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和谐发展。
(作者:合肥市音乐舞蹈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责编:刘冰石
【关键词】文化惠民 农民工 精神文化
一、文化惠民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标志不仅是物质文明的丰富,还应文化生活充裕,这才足以显示我们民族的活力。
文化是指人类精神生产的能力和产品,具有认知、教化、审美、娱乐、交流、传承、塑造等功能,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也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这一宗旨,要体现在能使社会全面进步上,能使人全面发展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逐步确立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我们党强调要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使人民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精神生活也获得丰富与提升。可以说,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二、文化惠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人的精神生活反映了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精神成果的占有和内化状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应更加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体现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所在。
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变化,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作为个体,他们需要能够融入城市的文化生活;作为群体,他们同样是现代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如何让农民工及退休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是文化惠民的重要一环,也是在文化层面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程。
据文化部和华中师范大学组成的“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大部分农民工务工之余一般就是睡觉、聊天。阴雨天不能施工时,他们或在农民工居住比较集中的“都市村庄”里闲逛,或在工棚里、地摊上喝廉价酒,打牌。有些农民工已经很多年没有进过电影院,少数人偶尔也参加一些文化活动,比如看电视或去广场看电影、演出,但次数和时间都十分有限。人的精神不会出现真空,社会主义的先进健康文化不占领,腐朽没落的文化就会趁虚而入。2009年11月28日,《北京晚报》刊登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11月27日晚,在北京顺义区白辛庄村顺义国际学院对面的一家小录像厅内,五六十名正在看黄碟的农民工突遇警方检查,有20余人慌乱中跌进深达6米的化粪池,造成3人死亡。出事的录像厅位于一工地对面,工地上有农民工2000多人,平时工友们收了工没什么娱乐活动,便到录像厅看录像消遣。据说录像厅经常播放些黄色录像,因票价低廉夜夜爆满。同样,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丰富退休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应提上日程。在城镇街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无所事事的老人三五成群的在一起,或晒太阳,或带点小刺激的打牌下棋,或闲聊,或打瞌睡……因精神空虚或家庭矛盾得不到调解,老人跳楼事件也时见报端。这种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人应该有精神生活,并且应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这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因此,必须大力倡导人文关怀,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关注农民工及退休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性,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
三、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
农民工及退休老人等“弱势”群体的文化生活匮乏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在我国不少地方,已经有一些演出队、电影放映队巡回到各个工地,为农民工送上精神食粮。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及退休老人等“弱势”群体的文化生活贫乏问题,不能仅靠简单的“送温暖”活动——每年不定期地放映几场免费电影、送几场演出到工地,而是应该使关心、丰富农民工及退休老人等“弱势”群体的文化生活形成一种制度,并将其纳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架构中。由各级政府承担起公共资源保障的责任,如向农民工及退休老人等“弱势”群体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一些廉价影院等,让农民工及退休老人等“弱势”群体能够去享受精神产品的熏陶。与此同时,城市社区应该将辖区内的农民工及退休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纳入自己日常的服务范围,各种文体设施应向他们开放,应主动给他们提供看电视、看书报的条件。财政、劳动、文化等部门还应联手推动农民工及退休老人等“弱势”群体的自身文化建设,鼓励他们创作和表演自娱自乐的文艺节目,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文化经营活动,净化文化生活环境。
为丰富城市农民工文化生活,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合肥市音乐舞蹈家协会从2006年起,分别在合肥市庐阳区三牌楼街道、市工人文化宫创办了音乐舞蹈家协会活动基地,组织农民工及退休老人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并安排专业文艺骨干进行辅导,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在此基础上,合肥市工人文化宫已组织了4次农民工歌手大奖赛,开办了农民工歌手培训班,深受广大农民工的欢迎。合肥市庐阳区三牌楼街道在群众合唱基地的基础上,组织了合肥市天籁女子合唱团。她们都是退休后音乐爱好者,年龄最大的69岁,年龄最小的也50岁了。她们利用业余时间排练、演出,活跃在省城的文艺舞台上。近年来,她们先后在国际、国内获奖;一曲《包河的月亮》还在世界音乐最高殿堂——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响起,把合肥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
搭建合肥市音乐舞蹈大讲堂是我们在文化惠民工程中的又一次探索。音乐舞蹈大讲堂就是让省市专业艺术团体的艺术家和业余文艺工作者同台演出,并请专业艺术家现场点评、示范、辅导。这样既能让群众在欣赏到了丰富多彩节目的同时提高欣赏水平,又能让基层业余文艺爱好者从中学到了艺术表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合肥市音乐舞蹈大讲堂己在合肥市包河区盛大社区、肥西三河镇和合肥市文化宫等处举行了多场演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好评。多次参加音舞大讲堂活动的著名青年舞蹈家陈晓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深入基层,观看了群众的文艺表演,感受到了合肥大建设的热烈气氛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也看到了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求,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使我们更加明确了肩负的责任。”《新华网》、《安徽日报》等中央、省市传媒都分别进行了报道,称赞这一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形式,将普及与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文化惠民工程落到了实处。
由此我们也体会到:要做好文化惠民工作,就要解放思想,转变意识,领会文化的内涵和运行规律,吃透文化的内在本质和表现方式,本着“科学发展、和谐共建”的原则,努力服务百姓,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为他们提供精神食粮,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和谐发展。
(作者:合肥市音乐舞蹈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责编:刘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