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专业镇是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镇域经济形式。广东省农业专业镇特色产业竞争优势并不突出,仍处于农业集群发展的成长阶段,主要表现在品种选择、生产技术、品牌营销、产业链协同等产业层面,以及经营组织、科技创新与服务机构、农业劳动力等组织层面发展的不足。农业专业镇发展问题的产生与农业独特的产业属性息息相关,因而需从有效应对制约因素切入,统筹解决产业层面和组织层面发展问题。
关键词:广东;农业专业镇;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7.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7)03-0024-05
一、前言
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发〔1999〕14号)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粤发〔1998〕16号),全面实施“科教兴粤”战略,2000年,广东省科技厅制定了《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实施方案》(粤科计字〔2000〕238号),开启了以专业镇作为重要抓手推动科技应用、推进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探索。农业专业镇是广东省专业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领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广东省农业专业镇在现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农业独特的产业属性,讨论广东省农业专业镇进一步发展的思路,为实践提供政策指引。
二、农业专业镇的定义
关于农业专业镇的定义,徐军等(2015)认为“农业专业镇是以镇(区)为基本单位,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具有一定经济规模,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营销网络覆盖面广的一种集群经济发展模式”;张燕(2013)认为“农业专业镇是以镇(区)为基本地理单元、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经济规模较大、专业化配套协作程度较高的一种集群经济发展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张军(2015)认为,“农业专业镇是建立在一种或两三种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优势基础上的乡镇经济”。上述有关农业专业镇的定义均阐述了农业专业镇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以镇(区)为基本单位,以农业集群式发展为主要特征。但徐军、张燕更多强调“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即农业大镇的概念;张军则强调专业化生产优势,针对的是“一种或两三种农产品”,农业发展特色明显。此外,上述定义均存在一定的不足,表现为只对农业专业镇进行静态和表征性的描述,而缺乏對农业专业镇的驱动性因素和外在关联性描述。广东省科技厅(2016)将专业镇定义为“以镇(街道)为行政区域单元,以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为主要特征,特色产业集聚度高、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业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镇域经济发展形式”。该定义通过强调专业镇的驱动性因素——技术创新,以及外在关联特征——产业辐射带动效应明显,进一步丰富了专业镇的概念。但广东省科技厅仍未对农业专业镇的定义作出专门描述。
综合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农业专业镇的定义:农业专业镇,是以镇(街道)为行政区域单元,以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为主要特征,特色产业集聚度高、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业辐射带动效应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镇域经济发展形式。
三、广东省农业专业镇发展问题
本文以广东省科技厅认定的农业专业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广东省专业镇发展促进会官方网站资料,截至2015年底,农业专业镇共有126个,分布于除广州、深圳、东莞外的18个地级市中。从调研情况来看,广东省农业专业镇产业特色明显,产业规模大,孕育出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已有相当成效。但总体上,广东省农业专业镇产业竞争优势仍然不突出,仍处于成长阶段。
(一)产业层面
1.品种结构不合理。广东省农业专业镇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着品种结构不合理问题,并在种植业领域尤为明显。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为荔枝种植专业镇,其荔枝品种以糯米糍和桂味为主,占所有荔枝产量的七成以上,每年上市时间集中在六月中下旬,由于产量较大,上市时间集中,在荔枝中属上品的糯米糍、桂味往往卖不出好价钱。品种比例不合理,品种过于单一,不利于荔枝产业的全面发展。茶叶专业镇廉江市长山镇,由于没有适应名优茶机械化采制的品种,导致名优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该镇名优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已推广的无性系品种多为早生型名优绿茶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名优茶品种比例不协调,以致春茶采制“洪峰”突出。此外,缺少抵御自然灾害频发的高抗品种,名优茶生产受到倒春寒危害损失严重,夏季干旱引起的产量损失也时有发生。可见,因地制宜培育推广农业新品种对于农业专业镇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农业标准化虽已成为农业专业镇在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应用普及面仍然很小,受制于以户为单位的分散、小规模生产方式,技术推广难,部分专业镇仍有90%农户采用粗放式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部分农户过分追求产品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对生产管理技术重视不够、创新不足,尤其在化肥使用、病虫害防治、优种优育等方面知识比较缺乏,因此导致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更有甚者,在部分柑桔种植专业镇,分散经营的农户基本凭经验进行生产管理,生产缺乏一套柑桔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苗木、果园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不好,导致一些毁灭性病害(如黄龙病等)蔓延和扩大。
3.农产品品牌竞争力较弱。近年来,农业专业镇对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各地纷纷涌现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建立在标准化品牌管理体系基础上的企业知名品牌,有力支撑了农业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农产品品牌建设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促进品牌化发展的新思维、新办法和新手段不足,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弱。很多企业经营者忽视对优质品牌产品的策划和宣传,造成了很多特色农产品只是有“(产)品”,有“牌(号)”,却无“名(气)”,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仅停留在局部地域,缺少国际知名品牌。与此同时,公用品牌运营体系尚未建立,代表农业专业镇形象的特色产品品牌仍较少。品牌竞争力薄弱已成为特色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 4.农业产业链环节不强。限于多方面因素,各专业镇特色产业发展依然缺乏强有力的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的支撑。农产品初加工方面,千家万户分散式小规模经营,产品缺乏统一包装,包装设计水平低,仓储、运输运营主体缺乏,设施配套不足;销售方面,销售环节多,国内外销售网络拓展不足,农民在信息获取和产品销售上比较被动。最后,在农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队伍力量薄弱,加工产品种类较为单一,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企业“小、散、差”的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此,当前农业特色产业竞争仍限于低附加值农产品,价格低,效益低,严重制约了行业利润的增长,也限制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组织层面
1.科技创新与服务机构不健全、功能不完善。科技在引领农业特色产业高端化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愈加关键。广东省农业专业镇科技创新与服务机构主要有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与科研院所合建的技术创新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综合试验站,以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目前,大部分农业专业镇尚未设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已有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主要开展技术创新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训服务等,但服务深度与市场、企业、农户的现实需求仍有相当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升级和完善。作为基础性技术服务机构,专业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专职农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知识结构不合理,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困难,开展相关的试验、示范等工作经费不足。由于农业技术专业型人才储备不足,自动化设备、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就显得相对薄弱,制约了农业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
2.农业组织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各地有关特色产业的培育政策为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农业组织化程度也因此不断提高。然而,广东省农业专业镇特色产业发展仍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农业组织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镇域内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在数量上偏少,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较为薄弱,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脱节严重,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合作社虽然发展迅速,但示范性合作社比例较少,大部分合作社提供的服务内容限于产品收购和销售,缺乏产品加工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弱,为农民带来的增收效果较低。
3.农业劳动力短缺、素质不高。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体格强健、劳动力量旺盛的青壮年都奔赴城市务工就业,加上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留守在农村的是体力不支、劳动力量缺乏的老人、小孩和妇女。上述问题在农业专业镇发展中显得越来越突出。临时用工招聘难、劳力成本攀升已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瓶颈。此外,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普遍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农民较少,劳动生产率较低,对移动互联网、高新农业技术、规模化生产的认识与应用不足,只能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
四、关于广东省农业专业镇进一步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要解决农业专业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寻求农业专业镇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认清农业专业镇发展背后的农业产业属性,了解其对农业专业镇发展的制约,从而明确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首先,农业是对自然环境高度依赖的产业,土壤、气候、水源、生态环境对农产品的产量、品质、成本、类型的影响重大,这决定了农业专业镇可能的产业发展空间。其次,农业生产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对象,整个生产过程是连续的、不可间断的,这些特性降低了农业专业镇专业化分工协作深度,制约了农业关联性服务机构的产生发展。再次,农产品具有十分明顯的同质性、季节性、鲜活性以及易腐易烂、难贮运等特点,导致了农户之间的过度竞争与农户低下的市场竞争地位,影响着农业专业镇创新能力和协作意识的培育发展。最后,农业专业镇的发展以小规模、分散的农户经营为基础,农户的素质是农业新技术扩散、标准化生产方式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乃至专业镇区域品牌构建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分析,广东省农业专业镇需以有效应对制约因素为切入点,协同解决产业层面和组织层面发展问题。
(一)产业层面
1.优化专业镇特色农产品优良品种结构。培育和推广适应机械化生产、优质高产多抗专用的新品种,促进镇内特色产业差异化发展,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研究和共享,以项目联合申报为切入,探索科研单位与企业 “捆绑式”联合发展的长效机制,支持组建以优良品种、配套技术为核心和纽带、企业为载体的“育、繁、推”联合体,加快区域化试验基地、繁育基地、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实现人才、资金、资源的合理配置。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基于订单的贷款担保、农资、良种赊购,健全服务体系,解决品种应用推广的资金瓶颈、技术配套和销售风险问题。
2.完善农业标准化的运行机制和内涵。首先,强化市场导向和渠道支撑。要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围绕市场的需要进行农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要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促进实施主体的资本的积累,确保农业标准化运行经费得到保障。其次,强化标准的实用性。以农业生态理论为指导,加强水土资源保护和农业农村环境治理,依据各专业镇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基础选择生态农业模式,对生态农业模式技术体系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直至形成生态农业模式的技术标准(张家宏等,2009)。再次,强化组织保障。要建立多元的农业标准化实施参与机制,包括发挥企业资金和市场的优势,增强合作社组织农户、协调上下和规划生产的作用,发挥科研组织技术示范、标准制定、技术指导作用,完善政府资金投向和激励方式,营造良好的农业标准实施的政策环境。
3.打造专业镇名牌群落和区域品牌。企业层面,要强化区域品牌的意识,加强自有品牌建设,包括从市场定位和企业品牌定位入手,实现差别化竞争;构建涵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行业组织层面,通过成立行业协会促进企业合作,包括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共担,利益同享,协调发展”的品牌共享机制,积极推动区域品牌的推广和营销工作,加强对区域品牌的管理,在质量管理和标准认证等方面进行扶持。政府层面,要营造良好的品牌发展政策环境,包括制定区域品牌发展战略,明确区域品牌的定位,完善区域品牌使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和支持企业创建名牌(张书瑞,2012)。 4.优化农业产业链。以产业规划为统筹,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链和整合产业链。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方面,要围绕市场对农产品的规格化、标准化要求以及集散、清选、干燥、保鲜、贮藏、运输中的薄弱环节,培育发展当地农业合作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产品销售方面,积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以合作社带动、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发展农商直供、直销直供、直销店、连锁店、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型销售模式;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开展科企技术对接活动,支持企业应用成熟适用的加工技术、加工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开发营养、健康、安全、方便快捷食品,开展农产品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
推动农业专业镇充分利用自身特色产业资源,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带或集聚区,大力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教育、健康养老、娱乐休闲的融合,创新设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及线路,提升农业专业镇的文化软实力和持续竞争力。
(二)组织层面
1.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协同网络。针对处于同一类型产业的专业镇,突破镇的行政区域限制,运用“企业+科研院所+协会+知识产权”模式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依托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等建设农业科技孵化器,打造农业关键技术及高新技术研发平台、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科技人才创业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加强人才培养,充实推广机构人才队伍;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向上承接农业科研创新成果,向下大力发展社会化为农服务,健全农业技术扩散网络,解决科技创新与服务机构发展不足问题,推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普及应用。
2.引导建立稳健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夯实农业组织化的基础。在农业投资补助项目申报中,增加有关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户带动能力、生产合作协议签订等方面的前置条件规定,提高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引导农业企业提高合同的履约率,建立起订单生产的诚信度,规范合同内容,逐步实行合同可追溯管理,与农户逐步形成相对稳定合理的购销关系。加强对合作社有关机构设置、决策机制、盈余分配机制、财务管理、业务活动等方面的监督检查,严格遵循合作社章程运作,将合作社运行规范性、利益联结紧密性、社会效益情况作为项目遴选的重要指标(崔宝玉等,2013)。此外,还要注重对农民进行公民意识的宣传和契约精神的培养,加快新型职业农民能力建设,与企业、合作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顺应城镇化加快发展、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的趋势,健全土地产权保障和流转机制,通过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促进土地向种养殖能手集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能力培训力度,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提高日常管理与品牌营销能力。同时,支持其應用农业生产机械装备、发展设施农业,加大农产品初加工、仓储、运输等设施设备投资,以此提升农业专业镇整体的竞争能力,减缓当前农村人才资源不足对专业镇发展的冲击。
五、结语
由于在品种选择、生产技术、品牌营销、产业链协同等产业层面,以及经营组织、科技创新与服务机构、农业劳动力等组织层面发展的不足,广东省农业专业镇特色产业竞争优势仍然不突出,仍处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成长阶段。农业产业特性影响着农业专业镇成长发展的路径,因而需要从有效应对农业产业特性对专业镇发展的影响着手,统筹解决发展问题。当中,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是农业专业镇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基础;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增强集群网络优势的关键,并牵引着产业和组织层面问题的解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优化资源配置、整体提升经营效率的重要举措;建立稳健的利益联结机制则既是提高农户竞争地位、完善专业化分工协作机制的内在需要,更是让发展成果惠及农户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徐军,李大伟,刘立华.广东省农业专业镇转型升级对策研
究[J].产业科技论坛,2015,14(04):23-25.
[2]张燕.构建农业专业镇服务平台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J].
广东经济,2013(03):18-20.
[3]张军.农业专业镇产业链发展现状及政策探讨[J].经济研
究参考,2015(39):42-47.
[4]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加强专业镇创新发
展工作的指导意见[Z].2016-04-29.
[5]张家宏,王守红,寇祥明,等.论实现生态农业标准化的四化
条件及相互关系[J].江苏农业科学,2009(04):390-391.
[6]张书瑞.基于创建和培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探究[J].生
产力研究,2012(07):196-198.
[7]崔宝玉,刘锋.快速发展战略选择下的合作社政府规制及其
改进[J].农业经济问题,2013(02):49-55.
(责任编辑:陈 勇)
关键词:广东;农业专业镇;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7.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7)03-0024-05
一、前言
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发〔1999〕14号)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粤发〔1998〕16号),全面实施“科教兴粤”战略,2000年,广东省科技厅制定了《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实施方案》(粤科计字〔2000〕238号),开启了以专业镇作为重要抓手推动科技应用、推进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探索。农业专业镇是广东省专业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领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广东省农业专业镇在现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农业独特的产业属性,讨论广东省农业专业镇进一步发展的思路,为实践提供政策指引。
二、农业专业镇的定义
关于农业专业镇的定义,徐军等(2015)认为“农业专业镇是以镇(区)为基本单位,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具有一定经济规模,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营销网络覆盖面广的一种集群经济发展模式”;张燕(2013)认为“农业专业镇是以镇(区)为基本地理单元、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经济规模较大、专业化配套协作程度较高的一种集群经济发展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张军(2015)认为,“农业专业镇是建立在一种或两三种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优势基础上的乡镇经济”。上述有关农业专业镇的定义均阐述了农业专业镇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以镇(区)为基本单位,以农业集群式发展为主要特征。但徐军、张燕更多强调“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即农业大镇的概念;张军则强调专业化生产优势,针对的是“一种或两三种农产品”,农业发展特色明显。此外,上述定义均存在一定的不足,表现为只对农业专业镇进行静态和表征性的描述,而缺乏對农业专业镇的驱动性因素和外在关联性描述。广东省科技厅(2016)将专业镇定义为“以镇(街道)为行政区域单元,以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为主要特征,特色产业集聚度高、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业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镇域经济发展形式”。该定义通过强调专业镇的驱动性因素——技术创新,以及外在关联特征——产业辐射带动效应明显,进一步丰富了专业镇的概念。但广东省科技厅仍未对农业专业镇的定义作出专门描述。
综合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农业专业镇的定义:农业专业镇,是以镇(街道)为行政区域单元,以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为主要特征,特色产业集聚度高、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业辐射带动效应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镇域经济发展形式。
三、广东省农业专业镇发展问题
本文以广东省科技厅认定的农业专业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广东省专业镇发展促进会官方网站资料,截至2015年底,农业专业镇共有126个,分布于除广州、深圳、东莞外的18个地级市中。从调研情况来看,广东省农业专业镇产业特色明显,产业规模大,孕育出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已有相当成效。但总体上,广东省农业专业镇产业竞争优势仍然不突出,仍处于成长阶段。
(一)产业层面
1.品种结构不合理。广东省农业专业镇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着品种结构不合理问题,并在种植业领域尤为明显。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为荔枝种植专业镇,其荔枝品种以糯米糍和桂味为主,占所有荔枝产量的七成以上,每年上市时间集中在六月中下旬,由于产量较大,上市时间集中,在荔枝中属上品的糯米糍、桂味往往卖不出好价钱。品种比例不合理,品种过于单一,不利于荔枝产业的全面发展。茶叶专业镇廉江市长山镇,由于没有适应名优茶机械化采制的品种,导致名优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该镇名优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已推广的无性系品种多为早生型名优绿茶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名优茶品种比例不协调,以致春茶采制“洪峰”突出。此外,缺少抵御自然灾害频发的高抗品种,名优茶生产受到倒春寒危害损失严重,夏季干旱引起的产量损失也时有发生。可见,因地制宜培育推广农业新品种对于农业专业镇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农业标准化虽已成为农业专业镇在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应用普及面仍然很小,受制于以户为单位的分散、小规模生产方式,技术推广难,部分专业镇仍有90%农户采用粗放式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部分农户过分追求产品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对生产管理技术重视不够、创新不足,尤其在化肥使用、病虫害防治、优种优育等方面知识比较缺乏,因此导致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更有甚者,在部分柑桔种植专业镇,分散经营的农户基本凭经验进行生产管理,生产缺乏一套柑桔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苗木、果园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不好,导致一些毁灭性病害(如黄龙病等)蔓延和扩大。
3.农产品品牌竞争力较弱。近年来,农业专业镇对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各地纷纷涌现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建立在标准化品牌管理体系基础上的企业知名品牌,有力支撑了农业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农产品品牌建设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促进品牌化发展的新思维、新办法和新手段不足,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弱。很多企业经营者忽视对优质品牌产品的策划和宣传,造成了很多特色农产品只是有“(产)品”,有“牌(号)”,却无“名(气)”,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仅停留在局部地域,缺少国际知名品牌。与此同时,公用品牌运营体系尚未建立,代表农业专业镇形象的特色产品品牌仍较少。品牌竞争力薄弱已成为特色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 4.农业产业链环节不强。限于多方面因素,各专业镇特色产业发展依然缺乏强有力的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的支撑。农产品初加工方面,千家万户分散式小规模经营,产品缺乏统一包装,包装设计水平低,仓储、运输运营主体缺乏,设施配套不足;销售方面,销售环节多,国内外销售网络拓展不足,农民在信息获取和产品销售上比较被动。最后,在农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队伍力量薄弱,加工产品种类较为单一,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企业“小、散、差”的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此,当前农业特色产业竞争仍限于低附加值农产品,价格低,效益低,严重制约了行业利润的增长,也限制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组织层面
1.科技创新与服务机构不健全、功能不完善。科技在引领农业特色产业高端化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愈加关键。广东省农业专业镇科技创新与服务机构主要有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与科研院所合建的技术创新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综合试验站,以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目前,大部分农业专业镇尚未设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已有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主要开展技术创新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训服务等,但服务深度与市场、企业、农户的现实需求仍有相当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升级和完善。作为基础性技术服务机构,专业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专职农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知识结构不合理,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困难,开展相关的试验、示范等工作经费不足。由于农业技术专业型人才储备不足,自动化设备、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就显得相对薄弱,制约了农业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
2.农业组织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各地有关特色产业的培育政策为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农业组织化程度也因此不断提高。然而,广东省农业专业镇特色产业发展仍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农业组织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镇域内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在数量上偏少,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较为薄弱,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脱节严重,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合作社虽然发展迅速,但示范性合作社比例较少,大部分合作社提供的服务内容限于产品收购和销售,缺乏产品加工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弱,为农民带来的增收效果较低。
3.农业劳动力短缺、素质不高。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体格强健、劳动力量旺盛的青壮年都奔赴城市务工就业,加上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留守在农村的是体力不支、劳动力量缺乏的老人、小孩和妇女。上述问题在农业专业镇发展中显得越来越突出。临时用工招聘难、劳力成本攀升已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瓶颈。此外,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普遍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农民较少,劳动生产率较低,对移动互联网、高新农业技术、规模化生产的认识与应用不足,只能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
四、关于广东省农业专业镇进一步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要解决农业专业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寻求农业专业镇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认清农业专业镇发展背后的农业产业属性,了解其对农业专业镇发展的制约,从而明确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首先,农业是对自然环境高度依赖的产业,土壤、气候、水源、生态环境对农产品的产量、品质、成本、类型的影响重大,这决定了农业专业镇可能的产业发展空间。其次,农业生产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对象,整个生产过程是连续的、不可间断的,这些特性降低了农业专业镇专业化分工协作深度,制约了农业关联性服务机构的产生发展。再次,农产品具有十分明顯的同质性、季节性、鲜活性以及易腐易烂、难贮运等特点,导致了农户之间的过度竞争与农户低下的市场竞争地位,影响着农业专业镇创新能力和协作意识的培育发展。最后,农业专业镇的发展以小规模、分散的农户经营为基础,农户的素质是农业新技术扩散、标准化生产方式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乃至专业镇区域品牌构建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分析,广东省农业专业镇需以有效应对制约因素为切入点,协同解决产业层面和组织层面发展问题。
(一)产业层面
1.优化专业镇特色农产品优良品种结构。培育和推广适应机械化生产、优质高产多抗专用的新品种,促进镇内特色产业差异化发展,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研究和共享,以项目联合申报为切入,探索科研单位与企业 “捆绑式”联合发展的长效机制,支持组建以优良品种、配套技术为核心和纽带、企业为载体的“育、繁、推”联合体,加快区域化试验基地、繁育基地、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实现人才、资金、资源的合理配置。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基于订单的贷款担保、农资、良种赊购,健全服务体系,解决品种应用推广的资金瓶颈、技术配套和销售风险问题。
2.完善农业标准化的运行机制和内涵。首先,强化市场导向和渠道支撑。要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围绕市场的需要进行农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要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促进实施主体的资本的积累,确保农业标准化运行经费得到保障。其次,强化标准的实用性。以农业生态理论为指导,加强水土资源保护和农业农村环境治理,依据各专业镇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基础选择生态农业模式,对生态农业模式技术体系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直至形成生态农业模式的技术标准(张家宏等,2009)。再次,强化组织保障。要建立多元的农业标准化实施参与机制,包括发挥企业资金和市场的优势,增强合作社组织农户、协调上下和规划生产的作用,发挥科研组织技术示范、标准制定、技术指导作用,完善政府资金投向和激励方式,营造良好的农业标准实施的政策环境。
3.打造专业镇名牌群落和区域品牌。企业层面,要强化区域品牌的意识,加强自有品牌建设,包括从市场定位和企业品牌定位入手,实现差别化竞争;构建涵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行业组织层面,通过成立行业协会促进企业合作,包括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共担,利益同享,协调发展”的品牌共享机制,积极推动区域品牌的推广和营销工作,加强对区域品牌的管理,在质量管理和标准认证等方面进行扶持。政府层面,要营造良好的品牌发展政策环境,包括制定区域品牌发展战略,明确区域品牌的定位,完善区域品牌使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和支持企业创建名牌(张书瑞,2012)。 4.优化农业产业链。以产业规划为统筹,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链和整合产业链。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方面,要围绕市场对农产品的规格化、标准化要求以及集散、清选、干燥、保鲜、贮藏、运输中的薄弱环节,培育发展当地农业合作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产品销售方面,积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以合作社带动、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发展农商直供、直销直供、直销店、连锁店、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型销售模式;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开展科企技术对接活动,支持企业应用成熟适用的加工技术、加工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开发营养、健康、安全、方便快捷食品,开展农产品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
推动农业专业镇充分利用自身特色产业资源,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带或集聚区,大力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教育、健康养老、娱乐休闲的融合,创新设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及线路,提升农业专业镇的文化软实力和持续竞争力。
(二)组织层面
1.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协同网络。针对处于同一类型产业的专业镇,突破镇的行政区域限制,运用“企业+科研院所+协会+知识产权”模式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依托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等建设农业科技孵化器,打造农业关键技术及高新技术研发平台、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科技人才创业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加强人才培养,充实推广机构人才队伍;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向上承接农业科研创新成果,向下大力发展社会化为农服务,健全农业技术扩散网络,解决科技创新与服务机构发展不足问题,推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普及应用。
2.引导建立稳健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夯实农业组织化的基础。在农业投资补助项目申报中,增加有关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户带动能力、生产合作协议签订等方面的前置条件规定,提高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引导农业企业提高合同的履约率,建立起订单生产的诚信度,规范合同内容,逐步实行合同可追溯管理,与农户逐步形成相对稳定合理的购销关系。加强对合作社有关机构设置、决策机制、盈余分配机制、财务管理、业务活动等方面的监督检查,严格遵循合作社章程运作,将合作社运行规范性、利益联结紧密性、社会效益情况作为项目遴选的重要指标(崔宝玉等,2013)。此外,还要注重对农民进行公民意识的宣传和契约精神的培养,加快新型职业农民能力建设,与企业、合作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顺应城镇化加快发展、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的趋势,健全土地产权保障和流转机制,通过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促进土地向种养殖能手集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能力培训力度,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提高日常管理与品牌营销能力。同时,支持其應用农业生产机械装备、发展设施农业,加大农产品初加工、仓储、运输等设施设备投资,以此提升农业专业镇整体的竞争能力,减缓当前农村人才资源不足对专业镇发展的冲击。
五、结语
由于在品种选择、生产技术、品牌营销、产业链协同等产业层面,以及经营组织、科技创新与服务机构、农业劳动力等组织层面发展的不足,广东省农业专业镇特色产业竞争优势仍然不突出,仍处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成长阶段。农业产业特性影响着农业专业镇成长发展的路径,因而需要从有效应对农业产业特性对专业镇发展的影响着手,统筹解决发展问题。当中,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是农业专业镇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基础;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增强集群网络优势的关键,并牵引着产业和组织层面问题的解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优化资源配置、整体提升经营效率的重要举措;建立稳健的利益联结机制则既是提高农户竞争地位、完善专业化分工协作机制的内在需要,更是让发展成果惠及农户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徐军,李大伟,刘立华.广东省农业专业镇转型升级对策研
究[J].产业科技论坛,2015,14(04):23-25.
[2]张燕.构建农业专业镇服务平台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J].
广东经济,2013(03):18-20.
[3]张军.农业专业镇产业链发展现状及政策探讨[J].经济研
究参考,2015(39):42-47.
[4]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加强专业镇创新发
展工作的指导意见[Z].2016-04-29.
[5]张家宏,王守红,寇祥明,等.论实现生态农业标准化的四化
条件及相互关系[J].江苏农业科学,2009(04):390-391.
[6]张书瑞.基于创建和培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探究[J].生
产力研究,2012(07):196-198.
[7]崔宝玉,刘锋.快速发展战略选择下的合作社政府规制及其
改进[J].农业经济问题,2013(02):49-55.
(责任编辑:陈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