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双翼,两者相辅相成。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观下,我们应找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结合点,在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中搭建起一座相互沟通和促进的桥梁,以阅读带写作,以写作促阅读,两者有机融合,双剑合壁,让学生读起来情趣盎然,写起来笔底生花。
【关键词】阅读教学 作文教学 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201-01
一、立足教材,读写迁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練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现行语文教材不乏文质兼美的篇章,很多经典的文章在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典范,其中储藏着无穷的思想力量、情感力量和写作智慧,为读写结合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材料。在阅读教学中,及时总结课文中好的写作方法,将课文的典型结构、成功写法、优美语言、丰富内蕴、精彩片段的赏析进行拓展式的写作迁移,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既可提高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的指导
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阅读材料中的精彩片断、典型事例,为写作积累素材。例如怎样抓住人和事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怎样有条理的说明事物,怎样进行作文的选材剪裁,怎样谋篇布局……很多课文本身就是这方面的经典范例,让学生在学习理解这些经典文章的过程中发现写作技巧,总结写作规律,在内容、写法上进行大胆地联想和模仿,写出的文章自然充实、丰富。这种活用文本中的作文资源,向课文索取作文的方法,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精读,培养了学生的模仿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联想。
(二)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握好写作契机,提炼读写结合点,随堂进行写作训练,提高练笔的数量和质量
1.在课文学习中学习了精彩的语言,就可以及时进行语言的仿写训练,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写作手法、精彩语句作评点来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
2.利用课文中的“留白”让学生进行“补白”、“续写”、创编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那些比较简短的文章,可指导孩子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对课文的某些部分进行扩写,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能力。
3.对接近学生认知水平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课文进行摹写来训练学生的布局谋篇和模仿创新的能力,如学习了《山中访友》后,让学生仿写《书中访友》、《校园访友》、《田园访友》等;如学习了《新来的老师》后,可以引导学生按“外貌―以事表人―总结品质”的顺序写《我的老师》;学完《北京的春节》一课,让学生根据课文第七自然段的结构方式进行总分结构的仿写训练,并学会运用中心句的写法;再如在学完《桃花心木》一课,让学生借鉴课文“借物喻人”“以小见大”的写法进行仿写训练等,学生认真阅读文中材料,在内容、写法上进行大胆地联想和模仿,写出的文章自然充实、丰富。这样向课文索取作文的方法,既体现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又利用二者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模仿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联想,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以写促读,畅流开源
以写促读,即是说通过写作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畅流”使“源”更“活”。
(一)在作文教学中,启发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自己如何去找材料?如何去组织这材料?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情。先让学生思考,教师要把握好火候,当学生真正因写不出而“知困”时,教师进一步点拨:在所读的文章中有没有给我们写作带来帮助的?别人是如何找材料,如何组织材料,如何表达的?又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学生会在写作“知困”的情况下去思索曾读过的文章,并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了解到要写出好文章,得去认真而广泛地阅读别人的优秀文章,至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又带动了阅读教学,使得在完成作文教学任务的同时,又实施了阅读教学任务。
(二)通过作文的修改、评讲、反思、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例如,在作文的批改和评讲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学生的习作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而学生最怕空洞的说教,我们不妨在学生作文评语上点明要学生去读某一篇文章,或某一段、某一方面。学生哪儿有问题,就要求其去读相应的名家名作在这方面成功的典例,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常用到的“例子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照阅读,自然会找出差距。
三、阅读延伸,拓宽途径
任何写作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作者“胸有成竹”才能“下笔有神”。《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理解课内所学的知识,明确文本的选材、构思上独特新颖的一面,拓展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进而由一斑而全豹,由一点而全面。正所谓“厚积而薄发”,有了强大的语言支撑力,明确了写作意向,文章也自然不愁写不好。
(一)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同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这一重要的改革,切中了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课内范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学生阅读量不足的弊端。只有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体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读写能力指明方向。
(二)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把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多背诵名家名篇,多扎扎实实的积累,把书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久而久之,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提起笔来写作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三)总结阅读成果,开展交流活动
小学生往往有喜说、爱说的特点。他们往往更愿意把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一些新鲜发现或是自己创作的作品与同伴分享。这时,我们便可以给学生创造一定的交流空间,适当地开展一些读书交流活动,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培养自由写作的能力。总之,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密不可分,在教学实践中,要找到二者的契合点,结合点,以阅读带写作,以写作促阅读。两者有机融合,双剑合璧,就能让学生读起来情趣盎然,写起来笔底生花。
参考文献:
[1]马笑霞:《阅读教学心理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
[2]王中敏:《语文新课程教学例谈》,语文出版社2003年9月.
【关键词】阅读教学 作文教学 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201-01
一、立足教材,读写迁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練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现行语文教材不乏文质兼美的篇章,很多经典的文章在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典范,其中储藏着无穷的思想力量、情感力量和写作智慧,为读写结合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材料。在阅读教学中,及时总结课文中好的写作方法,将课文的典型结构、成功写法、优美语言、丰富内蕴、精彩片段的赏析进行拓展式的写作迁移,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既可提高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的指导
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阅读材料中的精彩片断、典型事例,为写作积累素材。例如怎样抓住人和事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怎样有条理的说明事物,怎样进行作文的选材剪裁,怎样谋篇布局……很多课文本身就是这方面的经典范例,让学生在学习理解这些经典文章的过程中发现写作技巧,总结写作规律,在内容、写法上进行大胆地联想和模仿,写出的文章自然充实、丰富。这种活用文本中的作文资源,向课文索取作文的方法,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精读,培养了学生的模仿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联想。
(二)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握好写作契机,提炼读写结合点,随堂进行写作训练,提高练笔的数量和质量
1.在课文学习中学习了精彩的语言,就可以及时进行语言的仿写训练,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写作手法、精彩语句作评点来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
2.利用课文中的“留白”让学生进行“补白”、“续写”、创编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那些比较简短的文章,可指导孩子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对课文的某些部分进行扩写,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能力。
3.对接近学生认知水平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课文进行摹写来训练学生的布局谋篇和模仿创新的能力,如学习了《山中访友》后,让学生仿写《书中访友》、《校园访友》、《田园访友》等;如学习了《新来的老师》后,可以引导学生按“外貌―以事表人―总结品质”的顺序写《我的老师》;学完《北京的春节》一课,让学生根据课文第七自然段的结构方式进行总分结构的仿写训练,并学会运用中心句的写法;再如在学完《桃花心木》一课,让学生借鉴课文“借物喻人”“以小见大”的写法进行仿写训练等,学生认真阅读文中材料,在内容、写法上进行大胆地联想和模仿,写出的文章自然充实、丰富。这样向课文索取作文的方法,既体现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又利用二者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模仿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联想,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以写促读,畅流开源
以写促读,即是说通过写作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畅流”使“源”更“活”。
(一)在作文教学中,启发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自己如何去找材料?如何去组织这材料?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情。先让学生思考,教师要把握好火候,当学生真正因写不出而“知困”时,教师进一步点拨:在所读的文章中有没有给我们写作带来帮助的?别人是如何找材料,如何组织材料,如何表达的?又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学生会在写作“知困”的情况下去思索曾读过的文章,并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了解到要写出好文章,得去认真而广泛地阅读别人的优秀文章,至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又带动了阅读教学,使得在完成作文教学任务的同时,又实施了阅读教学任务。
(二)通过作文的修改、评讲、反思、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例如,在作文的批改和评讲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学生的习作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而学生最怕空洞的说教,我们不妨在学生作文评语上点明要学生去读某一篇文章,或某一段、某一方面。学生哪儿有问题,就要求其去读相应的名家名作在这方面成功的典例,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常用到的“例子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照阅读,自然会找出差距。
三、阅读延伸,拓宽途径
任何写作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作者“胸有成竹”才能“下笔有神”。《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理解课内所学的知识,明确文本的选材、构思上独特新颖的一面,拓展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进而由一斑而全豹,由一点而全面。正所谓“厚积而薄发”,有了强大的语言支撑力,明确了写作意向,文章也自然不愁写不好。
(一)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同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这一重要的改革,切中了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课内范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学生阅读量不足的弊端。只有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体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读写能力指明方向。
(二)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把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多背诵名家名篇,多扎扎实实的积累,把书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久而久之,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提起笔来写作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三)总结阅读成果,开展交流活动
小学生往往有喜说、爱说的特点。他们往往更愿意把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一些新鲜发现或是自己创作的作品与同伴分享。这时,我们便可以给学生创造一定的交流空间,适当地开展一些读书交流活动,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培养自由写作的能力。总之,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密不可分,在教学实践中,要找到二者的契合点,结合点,以阅读带写作,以写作促阅读。两者有机融合,双剑合璧,就能让学生读起来情趣盎然,写起来笔底生花。
参考文献:
[1]马笑霞:《阅读教学心理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
[2]王中敏:《语文新课程教学例谈》,语文出版社200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