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对于陶冶学生性情、滋养学生心灵、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音乐教学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学生的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回避的时代性课题。一、让美的旋律与孩子的心灵共振。二、让创造的种子在音乐的土壤中萌生。三、让成功的体验为孩子们的成长鼓足风帆。四、让音乐培养和发展孩子幻想、创新能力。
【关键词】人性化感受体验创造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当一个个稚嫩的生命走进校园,我们的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创造还是束缚,是提升还是压抑?这取决于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更取决于教师对民族未来的责任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自觉的在教学领域寻幽探微,尽享创造的激情和愉悦。21世纪的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我们的音乐教学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学生的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回避的时代性课题。
一、让美的旋律与孩子的心灵共振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培养受教育者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与途径,音乐教育对于陶冶学生性情、滋养学生心灵、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热爱音乐是孩子的天性,但传统音乐教学过分偏重于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甚至拘泥于僵死的教学模式。听范唱、识谱、背歌词,再一遍遍地领唱,一节节地训练,将学生与生俱来的对音乐的兴趣泯灭殆尽。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国家篇》中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侵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合适,它们就会以美来浸润心灵。”在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程式化设计,强调学生内心感受,强调教学的“人性化”设计,强调音乐美的熏染和传达。在《雪花飞舞》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孩子们从完整优美的旋律中去感受美、体验美和创造美。
师:今天我们闭上眼睛,欣赏一段音乐。想一想,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轻轻摁下录音键,优美动听的乐曲在教室里回荡。)
生:我听到了蒲公英在飘。
生:是柳絮……
生:是杨花……
生:是气球飞上天了。
生:是小雪花在跳舞。
师:真了不起,大家从音乐中听出了这么多。这是一首描写小雪花跳舞的歌曲,你想象小雪花那样吗?下面我们闭上眼睛,再听一遍音乐,把自己想象成一朵小雪花,在空中快乐地跳着,笑着……(音乐声起)
这时好多同学都不自觉地离开座位跳了起来,拍着手哼唱着,教室里成了欢乐的海洋。有一个男孩子在地上飞快的旋转着,又软软地躺在地上,他说自己已化作一滴水融入了泥土。多么可爱的孩子!
二、让创造的种子在音乐的土壤中萌生
创造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要求。音乐艺术,贵在创造。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与实践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善于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的艺术创造才能,启迪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永远是新时期音乐教师的重要职责。在教学过程中,应巧妙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
在欣赏《梦幻曲》时,考虑到这个曲子描述对象和表达情绪的模糊性,小学生接受起来有难度,如何让这首意境优美的曲子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呢?踌躇再三,我决定让学生用画来表现自己对曲子的理解。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我宣布了这个决定后,孩子们马上兴奋起来,纷纷用笔在白纸上勾画他们心中的梦幻。一位女同学画了两朵云彩,云彩上架起了秋千。一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坐在秋千上。旁边还有许多五颜六色的星星,裂着嘴笑着,眼睛眯成了一道缝。另一个小男孩则画了弯弯的月亮,下面是一个小孩子坐在树下,托腮凝神望着月亮,不只在想些什么……
那节课的教学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我想,孩子们的心中,有着一个我们成人永远无法读懂的世界,他们令人叹服的创造力,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曾拥有过,只不过被有意无意的扼杀了。而正因为如此,孩子们的创造才能才显得弥足珍贵,才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去呵护去开发。
这种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符合小学生审美心理特点,往往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力,充分开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同时,又会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艺术素养。
三、让成功的体验为孩子们的成长鼓足风帆
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仅能使学生持久地保持音乐学习的兴趣,更是增加了音乐学习的动力,同时也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孩子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应善于利用教学契机,多为学生提供感受成功的机会。一次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跟着录音低声哼唱。这时,一阵悠扬悦耳的口哨传来,寻声望去,是一个平时很调皮的小男孩在和着歌声吹口哨。见我注意到他,小家伙马上住了嘴,小脸憋得通红。我走过去一拍他的肩头,亲切地对他说:“你吹得真不错,旋律优美,节奏、音调都把握得很准确。你完全可以用口哨给大家伴奏,肯定效果不错。”他惊讶得抬起头,脸上满是疑惑和犹豫。我用欣赏和鼓励的眼光注视着他,并提议同学为他鼓掌。刚开始时,配合还有点乱,但过了不一会儿就相当和谐了。我注意到,在他的口哨中,还时不时地创造性地加入一些花音和颤音,是整首乐曲显得更加活泼生动。演唱结束后,掌声持续了很长时间,在同学们的要求下,他又吹奏了一首曲子,而且还加上了手势动作。他的表演挥洒自如,眼睛里闪烁着自信和激动的光芒,仿佛它不是站在教室里为同学表演,而是在演播大厅的乐池中指挥一个大型乐队。
那一刻,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不经意的教学环节,对于教师来说或许算不得什么,但是这次成功的体验将给那位学生带来多么大的影响,是永远无法预料的。或许在若干年后,他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指挥家和演奏家,会让他的亲人以他为荣,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会将那个在音乐课堂上吹口哨的小男孩永远留在记忆中。为人师者,如果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并从此建立起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大有希望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 四、让音乐培养和发展孩子幻想、创新能力
本世纪是一个充满未知的年代,是一个创造的年代,是一个人才、智慧竞争的年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实施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大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学科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有效载体,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曾作过这样精彩的描述:“音乐是思维强而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儿童完全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音乐形象以新的方式在儿童面前揭示出现实中各种各样事物和现象的独特之点。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造,这便是儿童所走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音乐旋律在儿童心上唤起鲜明的想象,这种旋律是培养创造力的一种不可比的手段。”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同时也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他们自由的想、大胆的创造。
想象与创新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幻想是创新的前提,创新又以想象为基础。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从自身的学科特点出发,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实施想象、创新教育。
以想象为前提,以表演为手段,让学生再现音乐美,音乐之美美于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同样的乐曲在各人听来,具体表现的内容各有不同。所以,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对音乐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这样才能投入到美妙奇异的音乐大世界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去实践,去玩!在玩中感受音乐,并同时培养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个性。新版一年级音乐实验教材中的欣赏教材中有一课是《三只小猪》,小猪的故事同学们早已熟悉,怎样让孩子们有新鲜感掀起课堂高潮呢?我设计了一个由学生自己自由组合表演故事情节的环节,刚开始时,我有点彷徨,不知会是什么结果,因为以往学生最多只是编编简单的舞蹈律动,像这样大胆的放手还真未曾尝试过,但怕归怕,俗话说“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的”,我首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讲讲小猪的故事(轻声播放着音乐),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三只小猪造房子需要的材料,怎样取得这些材料?孩子们果然很感兴趣,紧接着,我让他们设计取材料的动作,孩子们嘻嘻哈哈,做的动作滑稽可笑,我即时鼓励,请他们听音乐舞蹈,孩子们的兴趣高涨,砍柴的、刷墙的、订木钉的、当小花的、浇水的、搬砖的、煽风点火的……教室里高潮迭起、热闹非凡。
我为我的每一位学生而感到自豪,渴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一个孩子深层的精神需要,赏识是学生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它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赏识”理念下的教育强调的是接纳,是宽容,是和谐,是幸福。教育学生和谐地与他人、与大自然相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是充满自信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充满创造力、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人。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最具感染力、最容易实现思想和情感交流的艺术形式,那么,我们的音乐教学,就应该是鲜活灵动、充满生机的,就应该让孩子们从音乐中体验美、体验创造、体验成功,体验生命的含蓄和活力,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音乐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生命的过程,就是放飞心灵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
[2]《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
[3]《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4]《音乐课程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2002年。
[5]《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金亚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关键词】人性化感受体验创造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当一个个稚嫩的生命走进校园,我们的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创造还是束缚,是提升还是压抑?这取决于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更取决于教师对民族未来的责任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自觉的在教学领域寻幽探微,尽享创造的激情和愉悦。21世纪的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我们的音乐教学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学生的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回避的时代性课题。
一、让美的旋律与孩子的心灵共振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培养受教育者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与途径,音乐教育对于陶冶学生性情、滋养学生心灵、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热爱音乐是孩子的天性,但传统音乐教学过分偏重于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甚至拘泥于僵死的教学模式。听范唱、识谱、背歌词,再一遍遍地领唱,一节节地训练,将学生与生俱来的对音乐的兴趣泯灭殆尽。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国家篇》中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侵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合适,它们就会以美来浸润心灵。”在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程式化设计,强调学生内心感受,强调教学的“人性化”设计,强调音乐美的熏染和传达。在《雪花飞舞》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孩子们从完整优美的旋律中去感受美、体验美和创造美。
师:今天我们闭上眼睛,欣赏一段音乐。想一想,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轻轻摁下录音键,优美动听的乐曲在教室里回荡。)
生:我听到了蒲公英在飘。
生:是柳絮……
生:是杨花……
生:是气球飞上天了。
生:是小雪花在跳舞。
师:真了不起,大家从音乐中听出了这么多。这是一首描写小雪花跳舞的歌曲,你想象小雪花那样吗?下面我们闭上眼睛,再听一遍音乐,把自己想象成一朵小雪花,在空中快乐地跳着,笑着……(音乐声起)
这时好多同学都不自觉地离开座位跳了起来,拍着手哼唱着,教室里成了欢乐的海洋。有一个男孩子在地上飞快的旋转着,又软软地躺在地上,他说自己已化作一滴水融入了泥土。多么可爱的孩子!
二、让创造的种子在音乐的土壤中萌生
创造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要求。音乐艺术,贵在创造。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与实践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善于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的艺术创造才能,启迪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永远是新时期音乐教师的重要职责。在教学过程中,应巧妙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
在欣赏《梦幻曲》时,考虑到这个曲子描述对象和表达情绪的模糊性,小学生接受起来有难度,如何让这首意境优美的曲子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呢?踌躇再三,我决定让学生用画来表现自己对曲子的理解。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我宣布了这个决定后,孩子们马上兴奋起来,纷纷用笔在白纸上勾画他们心中的梦幻。一位女同学画了两朵云彩,云彩上架起了秋千。一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坐在秋千上。旁边还有许多五颜六色的星星,裂着嘴笑着,眼睛眯成了一道缝。另一个小男孩则画了弯弯的月亮,下面是一个小孩子坐在树下,托腮凝神望着月亮,不只在想些什么……
那节课的教学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我想,孩子们的心中,有着一个我们成人永远无法读懂的世界,他们令人叹服的创造力,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曾拥有过,只不过被有意无意的扼杀了。而正因为如此,孩子们的创造才能才显得弥足珍贵,才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去呵护去开发。
这种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符合小学生审美心理特点,往往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力,充分开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同时,又会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艺术素养。
三、让成功的体验为孩子们的成长鼓足风帆
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仅能使学生持久地保持音乐学习的兴趣,更是增加了音乐学习的动力,同时也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孩子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应善于利用教学契机,多为学生提供感受成功的机会。一次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跟着录音低声哼唱。这时,一阵悠扬悦耳的口哨传来,寻声望去,是一个平时很调皮的小男孩在和着歌声吹口哨。见我注意到他,小家伙马上住了嘴,小脸憋得通红。我走过去一拍他的肩头,亲切地对他说:“你吹得真不错,旋律优美,节奏、音调都把握得很准确。你完全可以用口哨给大家伴奏,肯定效果不错。”他惊讶得抬起头,脸上满是疑惑和犹豫。我用欣赏和鼓励的眼光注视着他,并提议同学为他鼓掌。刚开始时,配合还有点乱,但过了不一会儿就相当和谐了。我注意到,在他的口哨中,还时不时地创造性地加入一些花音和颤音,是整首乐曲显得更加活泼生动。演唱结束后,掌声持续了很长时间,在同学们的要求下,他又吹奏了一首曲子,而且还加上了手势动作。他的表演挥洒自如,眼睛里闪烁着自信和激动的光芒,仿佛它不是站在教室里为同学表演,而是在演播大厅的乐池中指挥一个大型乐队。
那一刻,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不经意的教学环节,对于教师来说或许算不得什么,但是这次成功的体验将给那位学生带来多么大的影响,是永远无法预料的。或许在若干年后,他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指挥家和演奏家,会让他的亲人以他为荣,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会将那个在音乐课堂上吹口哨的小男孩永远留在记忆中。为人师者,如果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并从此建立起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大有希望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 四、让音乐培养和发展孩子幻想、创新能力
本世纪是一个充满未知的年代,是一个创造的年代,是一个人才、智慧竞争的年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实施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大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学科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有效载体,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曾作过这样精彩的描述:“音乐是思维强而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儿童完全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音乐形象以新的方式在儿童面前揭示出现实中各种各样事物和现象的独特之点。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造,这便是儿童所走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音乐旋律在儿童心上唤起鲜明的想象,这种旋律是培养创造力的一种不可比的手段。”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同时也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他们自由的想、大胆的创造。
想象与创新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幻想是创新的前提,创新又以想象为基础。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从自身的学科特点出发,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实施想象、创新教育。
以想象为前提,以表演为手段,让学生再现音乐美,音乐之美美于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同样的乐曲在各人听来,具体表现的内容各有不同。所以,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对音乐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这样才能投入到美妙奇异的音乐大世界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去实践,去玩!在玩中感受音乐,并同时培养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个性。新版一年级音乐实验教材中的欣赏教材中有一课是《三只小猪》,小猪的故事同学们早已熟悉,怎样让孩子们有新鲜感掀起课堂高潮呢?我设计了一个由学生自己自由组合表演故事情节的环节,刚开始时,我有点彷徨,不知会是什么结果,因为以往学生最多只是编编简单的舞蹈律动,像这样大胆的放手还真未曾尝试过,但怕归怕,俗话说“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的”,我首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讲讲小猪的故事(轻声播放着音乐),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三只小猪造房子需要的材料,怎样取得这些材料?孩子们果然很感兴趣,紧接着,我让他们设计取材料的动作,孩子们嘻嘻哈哈,做的动作滑稽可笑,我即时鼓励,请他们听音乐舞蹈,孩子们的兴趣高涨,砍柴的、刷墙的、订木钉的、当小花的、浇水的、搬砖的、煽风点火的……教室里高潮迭起、热闹非凡。
我为我的每一位学生而感到自豪,渴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一个孩子深层的精神需要,赏识是学生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它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赏识”理念下的教育强调的是接纳,是宽容,是和谐,是幸福。教育学生和谐地与他人、与大自然相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是充满自信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充满创造力、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人。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最具感染力、最容易实现思想和情感交流的艺术形式,那么,我们的音乐教学,就应该是鲜活灵动、充满生机的,就应该让孩子们从音乐中体验美、体验创造、体验成功,体验生命的含蓄和活力,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音乐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生命的过程,就是放飞心灵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
[2]《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
[3]《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4]《音乐课程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2002年。
[5]《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金亚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