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传统家族制度的历史嬗变

来源 :湖南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rl3078214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家族制度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一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父家长制家族,其基本形态结构为同一个男性祖先的子孙若干世代聚族而居;父亲在个体家庭中处于统治地位。二是夏商周奴隶制社会的宗法式家族,其基本内容为大宗和小宗、嫡长子和别子加以区分;对宗族、宗庙实行百世不迁和五世则迁的原则。三是秦汉时期的强宗大族式家族,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大都由一些大地主或大奴隶主构成;族人一般是聚族而居。四是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世家大族式家族,其基本形态结构为经济实体的地主庄园;家族自卫的武装坞堡;迁徙流亡的家族共同体。五是宋以降至清朝前期的封建家族制度,其基本形态主要表现为:村落结构聚族而居;家族组织系统严密;族长统治绝对权威;家庙祠堂遍及城乡。
其他文献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引发传染病,临床上以动物体温升高、口腔发炎、严重腹泻、肺部出现炎症为主要特征,国际畜牧兽医局将其划归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划归为一类重大传染性疾病。近几年,随着重大传染性疾病集中免疫接种制度的实施,小反刍兽疫的发生和流行呈现下降态势,但很多养殖场在引种过程中,由于存在不规范的行为,引入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几率仍然很高,面临着较大的疫情发生流行风险。所以,加强对该种疾病
为探讨天然植物染料在纸纱上的染色工艺及染色性能,选用栀子黄和橄榄绿,分别采用直接染色法和还原染色法对纸纱进行染色,并对染色后的纸纱表观染色深度(K/S值)、色牢度和抗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栀子黄在优化染色工艺为弱酸性(p H值=5)、染料用量5%、温度90℃的条件下,可将纸纱染得中等色深;色牢度除耐日晒色牢度较差(1~2级)和湿摩为2级外,各项色牢度均在3级以上,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
小反刍兽疫(PPR)是一种传染性强、发病急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绵羊等反刍动物,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需要养殖户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通过对PPR流行特点的分析,提出防控对策。以期提高养殖户和防疫站重视,加强对PPR的防控管理,积极推进消灭PPR计划,促进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
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深入研究中国与RCEP国家经贸合作关系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模型,结合具有汇率因素的结构化贸易引力模型,以“冰山贸易成本”为切入点构建汇率变动、OFDI(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口贸易的理论模型,采用2008—2019年中国与RCEP国家的面板数据探索汇率变动、OFDI对进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向RC
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是严重危害羊群的传染病,前二者属于我国一类动物疫病,末者属于人兽共患传染病。本研究于2019—2021年对广西梧州市羊群O型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实施免疫,对羊布鲁氏菌病实施非免疫监测净化,并采集羊血清8,691份、羊眼棉拭子和组织1,920份进行检测。结果是2019—2021年免疫羊O型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分别为9.13万只和7.75万只,应免免疫密度均为100%,个体免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又被称为羊口炎、肺炎综合症、小反刍兽假性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绵羊、山羊以及野生小反刍动物。2015年,FAO与OIE发布了《小反刍兽疫全球控制和根除战略》,计划2030年在全世界范围内消除小反刍兽疫。本文针
为快速准确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野毒和疫苗毒,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经济实惠的实验室鉴别诊断方法,在同一反应体系内同时鉴别诊断小反刍兽疫野毒株和疫苗毒株用于应对该疫病诊断,使实验室检测工作更具有实效性。 根据基因库中基因组序列设计 2 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建立能够同时检测并鉴别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野毒和疫苗毒的双重荧光 RT-PCR检测方法。 结果表明,建立的双
合作原则是语用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自1967年问世以来,它就是语言运用研究的焦点。本研究从格莱斯对合作原则及其准则的表述入手,结合合作原则试图解决的基本问题和其诞生时的语言研究思想背景,对理论进行考察并厘清其中的基本概念。考察过程中发现并指出格莱斯表述中存在的矛盾以及国内学者对格莱斯学说产生的错误理解。以格莱斯的基本会话交际思想为基础,结合语用学大家们对其学说的认识以及其他语言学家在话语
潢涌黎氏为广东东莞望族,是北人南迁的典型代表。黎氏大宗祠,肇建于南宋,为东莞现存始建年代最早的祠堂。祠堂内保存碑文六篇,记载宋至明两百余年间黎氏迁莞发展的过程以及祠堂义塾的兴废情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章通过释读辨析碑文,推算宗祠的始建年份,揭示黎氏发展壮大的原因,考证方志对始迁祖黎宿生平记载之误,讨论李春叟的撰文时间及其职衔真伪的问题,并发现对明代礼制产生影响的答禄与权的佚文。
研究一类捕食型无线传感器网络病毒传播模型。在该模型中,食饵由易感节点和已感染节点组成,捕食者为重度感染节点。对该无线传感网络病毒传播模型的正平衡点进行动力学分析,推导出系统稳定的条件,研究了该模型的稳定性和分岔存在性,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所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