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然共舞的艺术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lia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和风旭日的下午,笔者一行来到深圳画院观看“冯纪忠和方塔园”的展览,在深圳画院严善錞副院长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了一个由声、光、影组成的奇妙的建筑艺术空间。
  “由多媒体的形式展示艺术是深圳画院近年来所做的尝试课程。”严副院长一边介绍,一边和我们聊起了这次特别的展览模式。近年来,深圳画院在致力于传统艺术向现代转型的同时,也努力关注传统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的结合,将以往平面性的图片展示带入生动性、互动性的多媒体艺术中,令许多经典的艺术品又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深圳画院先后举办了“亚洲时间”、“黑极生像”、“邱志杰金江波新媒体艺术”等新媒体的创作和展示活动。最为成功的一次是承接和制作了“申大多媒体宣传片”,在意大利都灵展示期间,得到了国际大体联官员的一致好评,为深圳市取得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办权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有了这些成功的经验,策划这次冯纪忠和方塔园。展览的时候,我们就想到了以多媒体方式尝试一种特别的建筑展览形式。”严副院长满怀信心地说。
  


  以往的建筑展览多以建筑的土木结构为展示媒介,这便使得展厅展览方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局限。建筑是一种根植于大地的艺术,怎样在一个展示艺术的展厅呈现建筑的精美与意境?针对此问题,本次展览的策划人之一严副院长,会同武汉大学城市建设学院首任院长、博士生导师赵冰教授,以及艺术家冯叶女士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和研究,最终确定以实物、动画、照片、模型、光影视觉等互动融合的展览形式,打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感觉,为观众呈现出意境中的园林建筑景现。
  我们可以用“轻、旷、沉、隐”这四个字来描绘这个展览。在相对较暗的展厅早,营造出一种光影变化的流动感,每一处的光线聚合处都是一个建筑的景观元素。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位于展厅中心位置的一幅曲折状大屏幕投影,于展览者脚步行进的同时,变换着视觉角度,让人不禁有种一触即达的真实感。而其演示的过程,又如中国画的手卷和画册,徐徐展开,余味无穷。与实物等大的北大门局部,以其钢架、毛石、砖瓦的朴素质感,显示出方塔园那古拙刚强的气势:展厅内还有一个1:50的何陋轩模型,可以清晰地看到其所用的材料、结构和周边环境。除此之外,展厅中还有许多小型液晶显示屏、电脑展示区,这些细节处的设计都极好地烘托出了“身临其境”的视觉目的。
  “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身处其中,却感觉不到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从哪里开始……”
  
  林语堂
  
  本次展出的方塔园是中国当代视觉艺术中“通权达变”的成功典范。方塔园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园内有宋代方塔、明代照壁和清代天妃宫,以及众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珍贵文物,且周边风景秀丽,具备发展成为上海郊区旅游景点的条件。根据规划的现状和任务,方塔园应成为以方塔为主体的历史文物园林。园中设置的项目应以安静的欣赏为主,在继承我国造园传统的同时,考虑现在条件,探索园林规划的新途径。冯纪忠先生在方塔园整体规划设计上因地制宜,困势利导,因陋就简,格调高雅,意境深远,成功地融合了西方现代建筑、城市规划的理念和中国传统的人文趣味。以现代设计方式将历史遗存和现代建筑组织在一起,古今交融幻化出新的面貌。它使整个建筑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也完成了世界现代建筑真正的自我超越。
  其中的何陋车丁以自身时空体验的方式表达意动引领空问的通透及其不断的变换。意动中的空间完全是通透的,同时意动中的时间也参与了空间的变换,不仅仅是设计构思中的意动留下了空间变换的痕迹,如处在摆布中的平台的变换,即内在的时间体验,更重要的是在外在空间体验中以巴洛克式和当地传统民居中的开放曲线的动态使空间在光影的变化中运动起来了,真正在建筑意义上达成了时空转换。这也使该建筑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完成了世界现代建筑的真正的自我超越。
  
  特别链接
  
  冯纪忠先生是中国老一代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也是我国城市规划专业以及风景园林专业的创始人。我国第一位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院士。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自1947年执教同济大学,后到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授,至今已整整60年,为我国培养r一代又一代建筑师、规划师和景观规划设计师,桃李满天下。他是中国现代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景观的一代宗师。
  冯纪忠先生是一个不断超越的现代建筑师。这种超越是和他早年的维也纳建筑教育及实践背景与自身深厚的东方根基相关的,更和他所处的东西方冲突和融合的时代背景及作为知识分子在投身建筑实践中所体验的中国现代的苦难历史息息相关的。所有这些锻造了他不断超越的意志,也正是这种意志使他完成了现代建筑的自我超越。
  


  现代建筑成形于包豪斯,盛行于美国,而冯先生早年留学的维也纳,则是现代建筑的发源地。和包豪斯相比,维也纳有其独特之处,从19世纪到20世纪,其现代建筑并不完全和包豪斯一致,它走了另一条现代之路。而在今天看来维也纳的现代之路更有持久的价值,它既追求现代性,又强调历史性。当人们回顾现代主义变迁的时候,另一条现代之路变得越来越清晰了,在这条路上,我们更看到了冯纪忠先生所开创的从维也纳走出并在具有深厚历史的中国发展世界现代建筑之路,更是维也纳之路的最漫长、最具挑战性的创造之路。这就是“与古为新”之路,
  (赵 冰 武汉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任院长。)
  
  天海之旅
  
  风累了,歇在云的肩头;蝶累了,歇在草的身上;雨累了,扑入海的怀抱;心累了,那就打好行囊,和我们一起踏上寻访人文历史的旅程!在那些写满历史的古建筑中,形象地阅读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探求先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建筑艺术,挖掘现代建筑文化的历史渊源,使您的旅途充满人文历史的沧桑感。
  本期的天海之旅,将带您领悟充满神秘感的原始建筑文化——半坡遗址,还有殷墟遗址让您见证一个帝国的兴衰,闽西南的土楼为您讲述中国式的城堡,并有神奇的风水故事充满趣味性。
  
  从远古走来的建筑
  
  建筑是一个巨大的载体,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制度、精神与文化,通过营建的方式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巨大的空间形态。这种空间形态除了它最初被赋予的使用功能外,更多地蕴涵了人文精神的意义。当我们去探访这些遗迹与建筑时,不单会感叹先人的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建筑艺术,更可以从中挖掘现代建筑的文化渊源。我们认为,上古是中华建筑文化稚朴的初始期,殷商周之世为创构期:秦汉时期,中华建筑文化渐趋成熟,魏晋南北朝时代,主要是东渐的印度佛教建筑文化与华夏文化融合的“中国化”。时期,初步的融会是其基本特征,隋唐是其融合的鼎盛时期,体现出气魄宏伟的大唐风范,宋元尤其是宋代,理学的兴起与有关的建筑规范的颁订,促成中华建筑由汉唐的浑朴雄健向清丽典雅之风的转移:明清时代,中华建筑文化迎来了最后一个高峰期。此时,汉族建筑文化的各个门类发展最为充分,诸多少数民族的建筑文化亦有灿烂的展现,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西方建筑文化的涌入对中国建筑发展的巨大影响。
  建筑是与文化相契合的,文化是一种非物质的东西,但又通过一些物质载体呈现出来。任何的建筑都表达了一种象征意念,代表着一种社会精神。但这些建筑往往细碎而零散地分布在人们记忆的各个角落,缺少一种方式将它们编织在一起。为此,我们专门寻找出一条历史的线索,将这一切远离现代的伟大艺术创造串连在一起,拼合出一幅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建筑与文化画卷。
  在新的一年,我们将更关注于挖掘中华建筑的历史脉络,努力追寻中华建筑文化的历史与人文的发展规律和线索。当您跟随我们的思绪一步步前行时,历史的长河也仿似在您身边缓缓流过。这样的建筑旅程每一时,每一步都充满着人文历史的故事感。本期我们:降沿着黄河流域去寻找远古建筑的遗迹,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读者更多地了解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建筑和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
其他文献
西泠天海藏家沙龙
期刊
每年的大年初二晚上,南澳镇锣鼓震天、鞭炮齐鸣,烟花璀璨,一条近200米长的草龙在人群的簇拥下舞动,深圳南澳街道南渔社区的百名渔民用传统的“舞草龙”仪式庆祝春节,场面劲爆,年味十足。这种由南澳渔民在长期海上生活习作中形成的传统文化活动,在前不久刚刚被评为深圳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澳渔民长年在海上捕鱼为生,正月初二的舞龙仪式是为了压制龙卷风,祈祷新一年里风调雨顺,鱼虾满仓。渔民们会在春节前就上山割
期刊
高剑父(1879-1951)字剑父,以字行,号爵廷。广东番禺人。现代著名画家,岭南画派领袖。著有《我的现代绘画观》、《剑父画集》等。高剑父的祖父高瑞彩,父亲高保祥均擅医学、武术,亦能书画。高剑父少年丧父,家境萧条。他早年曾肄业于广东水陆师学堂及岭南学堂,后从师居廉,继而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与廖伸恺、何香凝夫妇结识,一起研究日本及欧洲绘画。后加入白马会、太平洋画会及水彩画会。专心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和
期刊
蝴蝶体态窈窕,艳丽多姿,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被人们誉为“虫国的佳丽”,“会飞的花朵”、“有生命的灿烂图画”——蝴蝶已经成为美的象征!古往今来的诗文、绘画、装饰,都以蝴蝶作为重要题材,苗族蜡染也不例外。据说,蜡染的产生,是由蝴蝶妈妈开始的……  我们离开了浑水,我们告别了家乡。  天天在奔跑,日日在游荡。  哪里才能生存啊,哪里是落脚的地方!  让我们摘下路边的野花,插戴在姑娘的头上。  让我们
期刊
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二、四月四等。    锡伯族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德昂族  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还有泼水节。    彝族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
期刊
深圳既是现代化的时尚都市,又是有千平历史的古城。深圳的风光美景与人文建筑熔于一炉,旅游观光与历史文化合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土景观画卷,使人们在深圳感受到现代气息与古代人文相交融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本期《享受文化》关注的是鹏城艺术的领军者一深圳画院,探寻它在当代深圳这一特定时代、特定地域所开辟的创新艺术发展之路。
期刊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据目前所知,大约在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在中国发展兴旺,那时人们就开始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建筑居住空间,其主要形式有巢居与穴居。可不要小看了这些原始的建筑,正是它们的出现,使得以氏族为血缘关系的原始部落确定下来,这是中华先民从原始走向农业定居生活的重要文化标志。  根据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不同,原始建筑通常分为穴居或半穴居、巢居、干栏聚落几种形式。 
期刊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肚于读古书”  ——郭沫若    这是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参观完殷都遗址后所赋的诗词反映了殷都遗址的重要史学价值,可以说殷都遗址是先秦时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历史文化的缩影,从这里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先秦时代的历史印迹。    殷墟是先秦文化的缩影    1899年,甲骨文被著名学者王懿荣发现。10年后的1908年,甲骨学前辈大师罗振玉搞
期刊
有人类的地方就有风土人文,人类所有民族的风俗都有着浓厚的地域色彩。在元旦即将到来之际,伴随着新春的临近,我们将各地民间风土习俗中的传统年俗文化奉献给读者。    元旦    说年俗,首先要从新年的第一天“元旦”的来历说起。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
期刊
当格调游离于大众审美之外,艺术便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精英所关注的焦点。沉淀在历史当中的气质由一些看似平常甚至很不起眼的什物散发出来,这样的魅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于是我们与您一起,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探访那些为中国艺术产生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太师们,分享和学习前辈艺术大师无与伦比的成就而今天华夏大地上又有多少座城市又成为全世界关注的新的文化焦点、艺术之都,于是我们关注于现代城市的文化底蕴与当代艺术
期刊